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25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黄 惇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26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黄 惇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27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黄 惇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28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黄 惇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29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黄 惇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30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黄 惇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31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黄 惇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32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5-30 17:35 编辑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作为艺术家,徐正廉无疑是成功的。
——因为他的风格。
只要论及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风格。似乎,艺术创作同艺术风格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是与生俱来的。这也是我们最普遍的认识。其实,这误解了艺术、也误解了艺术的风格。我们现在所经常用到的艺术风格这一概念,不仅是泊来的、而且还是具有特别时间规定的历史性概念。以中国为考察的出发点,艺术风格,并不是中国艺术的固有属性,至少在很长的时间里没有作为明确的概念提出来;以整个艺术为考察对象,则可以知晓,古典主义的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创作者,并不以艺术风格为追求。在前者,是无意识;而在后者,是有意的叛离。
弄清楚了关于艺术风格的种种规定,相应的,就可以在一个相对清晰的范围内讨论徐正廉的篆刻艺术创作。这很有必要。
因为有着对艺术风格的追求,可以确定,他的创作先天的就具有了现代艺术的性格。
追求艺术风格的现代艺术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规定:一位创作者异于另一位创作者的美的表达、出于一种美的表达需要还要有相应的形式语言。现代艺术范畴内视觉艺术,不可避免的要同时接受来自这两个角度的制约。而评判的标准,也由此而来。
如果我的判断大致不错的话,徐正廉的篆刻创作曾经经历过至关重要的抉择,是坚持深度的表达、抑或是选择近距离诉说?艺术中的深度表达,即是缘着艺术对历史、文化、生命等宏大命题的深切关注;而近距离的诉说,既是艺术家本人的自言自语、即是言说中的艺术家本人。徐正廉选择的是后者。我这里没有关于两者的价值判断,因为根本就无需判断,也根本没有办法判定两者孰优孰劣,我只是说徐正廉属于后者。他的选择,决定于艺术立场,由此,个性表达、自我陈述成为了徐正廉艺术创作中的必然选择。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自我和个性里,同时也可以找寻到他与他所处时代之文化的血缘关系——简捷、直接,而非含蓄,亦非拗涩。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我们也常常要求艺术家们的创作要有时代特色,这一点徐正廉在他的篆刻中做到了。或许会有人认为,只有狂放、激昂一路的风格才能代表这个时代,那么徐正廉可以用他的创作说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或者,还有着怎样未被注视的侧面)。与他的诉说内容互为表里的是,他的篆刻语言超乎寻常的简洁,没有繁冗的修饰、也没有避讳基本语言符号的大量重复运用,如果不是出于表达的需要,这些大概会被讥为病诟,当然那是以传统文人篆刻为参照作出的判断。
或许,徐正廉对他所表达的东西未必全然肯定,大概他更明白的是,在无力改变什么的情况下,如实的诉说,才是最明智的。
所以我认为,在当代具有现代性格的篆刻家里面,徐正廉是比较出色的一位。
——韩少玄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32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徐正濂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1-5-30 17:32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徐正濂
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查看完整版本: “西泠印社中人”系列展(韩天衡、李刚田、黄惇等)——精彩回帖赠384元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