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诗社
发表于 2012-3-11 13:42
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西部墨潮新风
三个结论: ①只要客观的书法评判标准缺位,书法由主观评判就不可能公平、公正; ①中国书坛的昨天,书法的评判是一个“锯锤相较”的时代; ② 中国书法的评判从一开始就误入了一个怪圈,而且长此以往,不能自拔。小结:中国书法从诞生之日起,书法的评判就随之而生。人们对书法的评判一日都没有终止过。直到今日,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书法艺术日趋成熟,而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至今尚未建立,书法评判中缺少了最为关键、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评判标准,一方面是书法的评判不能没有标准,一方面是评判标准长期缺位,书法的评判一直在进行着。中国书法的评判能怎么进行?只能是胡评、乱评、瞎评。 讨论题: 1.谈一谈你对中国书法品评的昨天的看法。 2.中国书法品评昨天的问题症结是什么?
太白诗社
发表于 2012-3-11 13:43
有人将中国书法用一根魔柱来比喻,只要你有机会靠近它,就会被它紧紧的吸住,当你沿着这根魔柱往上爬的时候,任你用尽气力使尽招数,总是难达其顶。第一个问题:我的迷茫学习书法之初我似乎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说。后来我就什么都不明白,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会说。书法艺术的魅力将我引上了书法之路。初学书法之时,我看到什么东西都是新奇的,对什么东西都是神往的。我刻苦地、用心用功地学呀、练呀,当我的字写得不错的时候,当我取得了一定成绩,书艺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当我还要发展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困惑就来了。当别人叫我书法家并向我求字的时候,这时我反倒迷茫了。什么是书法?如何认识书法?如何解释书法?如何评判书法?如何学习书法等等。自己缺少什么?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应该学谁?学他的什么?诸如这样一些问题到什么地方去找答案?这一系列问题我都搞不清楚了。今后的学书之路该怎么走?我迷茫了!第二个问题:我的失败1.认真让我糊涂了我对什么事情都认的很真,尤其是在学习上,对遇到的问题总是要问个清楚,从来不用似是而非的看法去替代认知和认同。我从小喜欢书法,对书法的学习也是如此。就是这个认真最后让我糊涂了。大家叫我这么一讲肯定不知所云,但这是我的真心话,是发生在我身上确确实实的真事。可以说,就是因为我对书法学习认真的缘故,使得我越学越什么都说不清,越学越什么都不知道了。可以说,就是缘于这个认真,让我在书法学习的中途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不知道我在书法学习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下一步的书法学习该向何处发展。2.不能永远糊涂带着诸多的问题我开始了求教。向人请教,向书籍请教。为此我请教过一些资深的书法家,从他们那里没有得到我要的答案。学习书法理论书籍,古人的、今人的、报刊杂志,能找的地方都找了,找到的答案千奇百怪,几乎每一种答案都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这些答案也都不是我要找的答案。请教无果而返,答案非我所求。
太白诗社
发表于 2012-3-11 13:44
第三个问题:我的惊喜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本书,它让我眼前豁然一亮,它解答了我的困惑,它指明了我的学书之路,这本书就是孙过庭的《书谱》。
《书谱》一书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含金量很高的、全面的、实用性很强的、影响力很大的、倍受书家们欢迎和重视的一部书学理论著作。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时,用了十个字: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今天我们评价孙过庭的《书谱》时,同样可以用十个字: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
《书谱》是书法家大全,书法家手册,书法家必读,书法家必备。用现代的术语解释,《书谱》就是书法理论纲要,《书谱》就是书法学概论。
第四个问题:我的探索发现
我在研读《书谱》的同时,我研究过一些大家名家的书法发展成长轨迹,发现他们都遇到了我所遇到的那些问题,那些问题他们大都没有解决。这些大家和名家大概可以分为这么五类:
①极少数解决者。
②主观上想解决而未能解决者。
③在解决的过程中误入歧途者。
④自认为解决了,其实并没有解决者。
⑤自欺欺人者。
发现一:我们的书法家、书法评论家中的许多人最后都滑向了玄学和神学之中。
我们的书法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待书法艺术不客观,不真实,在那里故弄玄虚,自欺欺人。将自己的书艺、书作以及艺术创作说的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王献之当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当年就是编了一个飞鸟传书的故事去蒙人,说自己的书艺是神仙传授的。
太白诗社
发表于 2012-3-11 13:45
发现二:王羲之书法排名的“怪圈”现象。现在人们都称王羲之为书圣,却不知道这位书圣的排名在历史上却有着戏剧性的变化。王愔是北朝时期的一位书法家和书法评论家,其在《古今文字志目》中对魏晋时期的58位书法家进行了排名,王羲之排名第51位。羊欣是南朝时期的一位书法家,其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对汉魏晋45位书法家排名,王羲之排名第35位。袁昂是南朝梁书画家,其在《古今书评》中对25位书法家排名,王羲之列位第1。梁武帝萧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对32位书法家排名,王羲之位列第2。庾肩吾南朝梁书法家,在其《书品》中对108位书法家排名,王羲之被列前3名中的第3名。元代书画家李嗣真在其《书后品》中对82位书法家排名,王羲之被列前5名的第4名。唐开元年间书法家、书法评论家张怀瓘在其《书议》中对19位书法家排名,王羲之排名第18。 发现三:中国的书法理论宝库并不丰富,非常空泛。大家经常说到中国书法的理论宝库,我对这个宝库很不满意。当我学习书法陷入困惑的时候,我自然的想到了中国书法理论宝库。当我进入到那个宝库后,见到的书法理论的文章著作的数目应该说不算少,却找不到我所需要的东西。这个时候我明白了,称其为“宝库”,那只是一种鼓舞宣传,事实上不是那回事。宝库中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文章少之又少,大都是你抄我,我抄他,空泛而无物。大家乐道的书法理论实际上就是一些认识、看法、感想、感言、体会、空洞无物的评论之类,这些东西充其量只能沾上一点理论的边,还够不上完全意义上的书法理论。我虽然不敢说对中国书法理论宝库不满意之类的话,但确实让我失望了。正如孙过庭《书谱·书牒论》一篇中说的:“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现在盛行的所谓书法理论文章更是空洞无物,一个大概念套一个大概念用来解释另一个大概念,结论还是一个大概念。那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玄乎其玄,神乎其神,让人读后不知所云。这些所谓的理论经不起推敲,经不起分析,更经不起提问。我和一些书法家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交流,大家的感觉是读不懂,越读越糊涂。我说这就对了,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读者读不懂,作者自己也读不懂。
太白诗社
发表于 2012-3-11 13:45
第四个问题:我的书问当我对书法中诸多问题找不到令我满意的答案的时候,我就将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梳理,通过梳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和原因。经过梳理,我发现这些问题全都牵涉到了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全都与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相关联。这个时候,一条清晰的思路就出现了,只要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这个中国书法的核心问题解决了,中国书法中的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书问》:千百年来,书家如云,评者如烟,谁是中国书法之大家?谁说了算?凭什么说了算?凭权威?凭良心?凭人缘?凭关系?凭主观臆断?凭一杆没有准星的秤?乱想丛生。怪状多多。评者茫然!被评者茫然!书法家茫然!学书人更茫然!鉴赏收藏家亦茫然!今天,要不要建立中国书法客观的评判标准?能不能建立中国书法客观的评判标准?要不要找回缺失已久的那杆秤的准星?能不能让中国书法的评判少一些主观臆断而多一些客观公正?这些是否就是我们这一代书法人的使命?!讨论题:1.谈谈你自己的书法成长之路。 2.你在书法学习中都有那些困惑?
太白诗社
发表于 2012-3-11 13:48
长海法脉;
墨潮禅门。
太白诗社
发表于 2012-3-11 14:04
生活,时间,都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每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收获:经验,感受,道理——
所不同的是有些人把它们用文字的方式写成句子、文章、乃至书,让它由“空气”变成“水”。
可是想把心中所想变成文字却并非易事。
有些人喜欢用写日记来排遣自己内心的烦闷,可是现实如此快节奏、浮躁的生活,能让我们静下时间来写出心中的所有吗?
对文字并不是很了解的我们,又想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难!
刚看了会三毛的作品,有些感触,想写点什么,准备写了,却无从下笔---
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多,可是我们真正领会吸收的却少得可怜。其实我们懂很多,只是因为自身的惰性,让我们错过了太多-------
雪松
发表于 2012-3-14 09:15
我们年轻的一代能懂得多少中国的这些最基本的传统元素呢?
当然也有不同的意见,如:1. 四大名楼应该是:岳阳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烟台蓬莱阁,没有大观楼;2. 乾坤坎離艮巽震兌 才是正确顺序,所谓天地水火,等等,不一一列出。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五彩】青、黄、赤、白、黑
雪松
发表于 2012-3-14 09:16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雪松
发表于 2012-3-14 09:17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八字】“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五帝有五种说法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八仙】铁拐李、钟离汉、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磔刑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