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 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徐渭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徐渭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徐渭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徐渭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
古来圣贤都寂寞。徐渭
有时还在不断的思索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艺术家的生存环境不能太好了?若在物质生活中要什么得什么,那么其艺术的创造力会大打折扣。真磨难出真艺术。若老徐一生官运亨通,很可能我们亦不会知道其人了。这真是可喜的悲剧!徐渭
下面引用由兴平蛋糕在 2004/06/01 10:30am 发表的内容:有时还在不断的思索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艺术家的生存环境不能太好了?若在物质生活中要什么得什么,那么其艺术的创造力会大打折扣。真磨难出真艺术。若老徐一生官运亨通,很可能我们亦不会知道其人了。这真是可喜 ...
这个问题我看不是绝对的,有关系的肯定的,但也是人为的,要看其人的天赋及对艺术痴迷的程度而定!
徐渭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在 2004/05/29 07:50pm 发表的内容:古来圣贤都寂寞。
为什么呢? :em14:
先生:你寂寞吗? :em15: (不好意思哦)
徐渭
下面引用由雨悦在 2004/06/01 12:38pm 发表的内容:为什么呢?
先生:你寂寞吗?(不好意思哦)
只有静下来才能有所得,当事人是喜欢寂寞的,也感觉不到寂寞。古往今来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