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近墨
发表于 2014-5-6 16:30
地书老君 发表于 2014-4-14 17:52
欣赏!
再谢兄弟!{:1_226:}{:1_226:}{:1_226:}
图片经过处理,神采尽失矣!哎!
吴近墨
发表于 2014-5-8 15:25
作品在几大网站上发贴后,感谢众多兄弟批评指教。
现引用中国书法艺术网版主赵志刚先生的精彩点评如下:
写的很好!沙体味道浓郁!沙字“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榜书更是震惊海内。
沙老在浙江刮起的书坛旋风,影响至今。有评论说,沙老是新古典主义书法的代表,更有甚者,说沙老是千年以来,书法刚劲一派中第一人。评价适当也好,过高也好,都说明沙老的书法成就巨大。
我理解的浙派书风就是沙孟海书风,沙氏弟子中,与其书体风格最近的当属朱关田、卢乐群、祝遂之、骆恒光、徐子久五位先生。祝、骆、徐又都是软硬兼善的二代书法大家,早在八十年代,常见他们的硬笔行草书。今赏建民兄的沙体行书,越写越好,气势雄阔,用笔粗犷中有细腻,让人心服。问好!
赵志刚先生又复贴给我打气:
沙老对其中的“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拏虚空。”两句尤其钟爱,写的也较多。据我了解,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黑龙江的青年收藏家臧伟强藏得沙老所书手卷陆放翁的《学书》诗,小尺幅,大气局。并先后有书画界大家如赵朴初、启功、程十发、沈鹏、梅舒适(日本)等多人的题跋,使得这件作品的“含金量”更高。
回头再看一下沙老几位高徒的行书(行草书),我个人以为:朱关田的气脉显不足;卢乐群与乃师笔法的丰富性不够;骆恒光的有些字显臃肿,有“蒸饼”之嫌;徐子久的行草书火气重;祝遂之的看着好些。建民兄承袭了沙老的书法正脉,一定会将沙老的书法技艺发扬光大。正如您所提到的放翁《学书》诗的最后两句“即令讥评何足道,五百年后言自公。”
袁国强
发表于 2014-5-10 20:58
{:1_277:}
吴近墨
发表于 2014-5-14 09:02
袁国强 发表于 2014-5-10 20:58
{:1_226:}{:1_226:}{:1_226:}
吴近墨
发表于 2014-5-14 09:15
有名“感恩者”的网友评论说“虽然您的字写的不错, 但要更上一层楼则需听听不同的意见或而不是只听甚至反复欣赏好(例如总版主的)点评!!祝好!! ”
我回复说:“兄弟提醒得对。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此,我更加喜欢批评意见。所以,才取个标题叫“欢迎大家都来评头品足”。谢谢!”
吴近墨
发表于 2014-5-17 09:52
袁国强 发表于 2014-5-10 20:58
兄弟台安!{:1_226:}{:1_122:}
孤竹白云山人
发表于 2014-5-19 08:21
{:1_277:}{:1_277:}
吴近墨
发表于 2014-5-19 09:07
孤竹白云山人 发表于 2014-5-19 08:21
谢谢兄弟!{:1_122:}{:1_122:}{:1_122:}
辽西墨牛
发表于 2014-5-19 13:51
用笔重若崩云,轻如蝉翼。{:1_277:}{:1_277:}
吴近墨
发表于 2014-5-21 11:34
辽西墨牛 发表于 2014-5-19 13:51
用笔重若崩云,轻如蝉翼。
{:1_122:}{:1_122:}{:1_122:}谢谢提醒,谢谢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