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捧无益 直言可谅
张国辉字大小变化不明显,字型偏长,整体布局过密,感觉压抑。墨色变化前后无照应。整体感觉“满!松散有余,“缜密”不足。“请、坐”等字造型不敢苟同。更喜欢第二幅作品。
桑文才
用笔老练,布局空灵。
陈忠康
1、4幅作品,两印打制过密。
肖文飞
题款“文飞”,造型不尽意!喜欢第2幅:洒脱自然,出古纳新。但用印稍大、偏低。
梁培先
喜其隶。行草:感觉板滞,用印偏大。
崔伟
奖品之作,后三字“洗砚池”末笔钩雷同缺少变化。
符书明
篆书:线条僵硬呆板,款识偏下。
高手就是高手,自愧不如!
但就字而论字,白璧微瑕!
不当之处见谅,直言快语!!! 先占个位置过会再说 过会再说 陈忠康和张国辉一直是我关注的实力派书法家。陈忠康北上后作品中用笔中国美院陈式化的东西少了很多,作品比以前收敛了不少,少了份放纵,多了几分轻松与烂漫;但已入晋唐室。张国辉书法碑帖结合,用笔老辣。 养眼 阳光都是金子居士评曰:
张国辉先生第一副作品如村舍篱边明月映雪,光影错落,寂静空明。似闹实寂。落寞真情。
陈忠康先生爽利的笔锋沉浸在古法的意境中遨游,如在江南才情中揉入大气,或者再加萧散些近于禅意,是否能再有味些?
符书铭先生第一副字,一望董意满纸喜人,细节表现的很到位,但也因为过于到位,再品,觉有失之天真自然之感。
有鱼居士的第一副字我很喜欢,似随意布局,却理性中饱含趣味,闲散中有细致,摇曳中不逾矩,耐看! 兄弟们可不要光盯着奖品,本身写点东西是对展览的肯定,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提高机会.
毕竟看一次展览对我们有什麽触动,我们又借鉴了什麽,对将来的创作中可以起到什麽积极的影响才是最需要思考的.
八位作者中有三位是我同学,张东明,符书铭,桑文才.因为朝夕相处太过了解,反而没有了再次解析他们作品的 冲动.
其他几位作者中张国辉,陈忠康已是名满天下,对他们的评论文章到处可见,把他们作为个案的研究业已相当具体充分到位,因为想不出更好的论点,又不想烂发溢美之词,也只好打住.
肖文飞的作品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在北京时与肖先生见过几面,那时的印象是"他是个读书人,做学问的,字即使好也不会好到哪去".可是这两件作品让我对他改观了.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碑帖结合的路子上的苦心孤诣.用笔的方圆结合,线条的质感与韧性,结体的不拘于形役,一任自我的挥洒.........................在我的心灵深处狠狠的敲击了一下,让我的心产生了共鸣. 梁培先兄四年前就在网上认识,当时他还给我寄过一张关于印的报纸,由于时间太久也记不清具体内容了,不过他的字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不管如何,网友也是朋友,作为老朋友也对梁兄的作品提点不成熟的看法.行书虽已相当精到,但总感觉少点什麽,特别是线条上,也就是用笔的丰富性有待加强.当然了,由于我的识见浅薄,说的不对梁兄海涵.
崔伟兄的名字跟作品都是第一次见到.感觉是在赵之谦里找营养.何绍基,赵之谦近几年相当流行,与时代的审美观相合,学赵也是与时俱进吧,愿兄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