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剑 发表于 2007-6-5 21:41

原帖由 江西心得 于 2007-6-5 20:5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吴昌硕老人治学极严谨,大篆结字绝不混用,散盘是散盘,石鼓是石鼓.小篆是小篆,全凭实力,虽有些作品写的很板,但就线条难度的控制,和结构大小的驾驭来说,胜过宾虹老,宾虹老作品比昌硕老作品好象格调更高,我认为除丁 ...
心得兄所言不虚,其实吴缶老写散盘和写石鼓还是不一样的,他写散盘已经意识到散盘的烂漫,所以用笔也在有意无意往这种烂漫的感觉上靠,不像石鼓文写的那么实。但吴缶老终究还是实在之人,难为轻巧之书,所以郭兄谓黄宾虹用巧是说到点子上了,我颇有这种感觉。但黄的才情还是把巧化为朴素雅宜了。
另外,对于古文字,如吴缶老那一辈大师,未必就很通,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见吴先生临散盘和原石是有出入的。对于石鼓文的文字研究,他也未必能及陶博吾老,但他写的确实好,同样黄宾虹也是这样,写的好,他们都开创了一种用笔方法。很成功的用笔方法。这是他们过人之处。一般人难望其项背。
http://www.sf108.com/bbs/attachments/forumid_121/146_54_6.jpg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7-6-5 21:44 编辑 ]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5 21:58

原帖由 石城山 于 2007-6-5 21:10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黄的五字笔法准确又全面概括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只要得其四字以上.便可成为大家!!!

说的有道理!

我觉得最难的是第五个字,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法(笔法技巧等技术性)所能解诀的。

需要高境界的引领,

所以大家难,大师少呀!

果儿 发表于 2007-6-5 22:07

国内很多人都学黄宾虹,仿黄宾虹。但得黄之精髓者渺渺无几。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5 22:41

原帖由 果儿 于 2007-6-5 22:07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国内很多人都学黄宾虹,仿黄宾虹。但得黄之精髓者寥寥无几。

是啊,若无高境界,何谈精髓?自以为是罢了!耍些小聪明而已。

老反 发表于 2007-6-6 09:26

face13

朱中原 发表于 2007-6-6 10:51

黄吴写篆的最大区别在于:吴篆厚重密实,黄篆古拙虚灵;吴篆重质,黄篆重神。能将篆书这样密实线条的书体写得空灵而神采弈弈,实不多见。写篆最忌软媚,然而黄篆看似以软柔取胜,实则以柔克刚,软中取神。

因帅惊动党 发表于 2007-6-6 17:54

把黄大师往上顶!

dou_客龙 发表于 2007-6-6 19:04

据说;浙博馆一间仓库里堆满黄的画作,手稿,笔记,至今未被整理!实为憾!望早日能见黄宾虹书画文论全集出版em5 em5 em5

琴岛大布衣 发表于 2007-6-6 19:08

原帖由 dou_客龙 于 2007-6-6 19:04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据说;浙博馆一间仓库里堆满黄的画作,手稿,笔记,至今未被整理!实为憾!望早日能见黄宾虹书画文论全集出版em5 em5 em5
9494

李立山 发表于 2007-6-6 23:54

作品集已出哦山东美术出版社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合出的十卷本 定价7700元

收集黄老的文字论文 山水书法花鸟还有篆刻

国内目前能见到的几乎全部收录

还有大量未曾发表的写生稿大量

因近来忙于壁画选修作业及毕业论文提纲的拟订


不能及时上传相关的新近材料望诸友见谅

事情忙过之后将悉数整理

上传我手头的所有图片及文字资料

em2 em2 em13 em13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查看完整版本: 【“墨”然回首】——二十世纪书法家备案研究专题之 黄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