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804|回复: 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撰稿:文松辉
    2004即将结束,这一年谁最引入关注?谁带给我们思考?谁将在历史上留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循着时间的坐标,我们以个体在本年度内受公众关注的度和对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为依据,推出此2004年最受关注的十大文化人物。
    1、用心良苦——杨振宁
    简介:杨振宁,男,82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为清华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事件:“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杨振宁做《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报告,指出:源自《易经》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易经》是汉语成为单音语言的原因之一;《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审美观念。报告全文
    评说:其实杨先生对中国文化和科学的关系早有研究,早在1999年12月3日,杨振宁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以《中国文化与科学》为题发表演讲。但杨先生在这次的报告中还是谦虚地说:“我是研究物理学的,没有研究过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语音学、美学、哲学等。可是对于中国文化的成因,我近年来发生了兴趣,所以大胆的跟大家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杨先生作为华人科学家的骄傲,本可不必趟文化领域的浑水。不过面对当前各种“伪科学”涌动以及一股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文化歪风,杨振宁先生以中西方科学文化兼备的睿智,分析《易经》对中国文化、学术发展的危害,勇敢地说出真话,不怕挨骂,其用心可谓良苦。此玉抛出,引起砖头无数,海内外的华人间展开了一场关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讨论,至今未息,用“杨振宁”、“易经”在GooGle上搜索,已有2万多个页面出现。杨先生的报告让我们见识到真正的大师风度,他所带来的影响必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今日的良性发展。
    2、开启3000年前的秘密——雷兴山
    简介:雷兴山,男,36岁。周公庙考古队成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事件:2004年5月7日,以雷兴山为核心的几个考古队员最先发现了西周最高等级墓葬群。
    评说:西周在我国的历史上地位非常特殊,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人类对周公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实在了解的太少。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虽然发现了大量周人的文化遗存,但周代王陵至今无迹可寻。神秘的西周王陵,成了中国考古学家们心头的隐疼。2004年5月7日,开启西周断代历史盛大秘密的钥匙被雷兴山寻获。以雷兴山为核心的几个考古队员在陕西周公庙遗址首先发现高等级西周古墓群,其中4条墓道大墓的发现,已填补了西周墓葬形制的一个空白。更令人惊喜的是,该发现可能使真正的周代王陵现世,因此被专家称为“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国内外考古界对这次考古都是翘首以待,期望揭开3000年前的历史秘密。这次发现的学术意义如此巨大,因此怎样评价“发现者”都不算过分。
    3、戏比天大,不忘人民——常香玉
    简介:常香玉,女,原名张妙玲,81岁。我国著名豫剧大师。
    事件:2004年6月1日,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因病去世,享年81岁。常香玉去世引发了全国文艺界的深情怀念与深刻反思,***,刘云山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全国文艺界学习常香玉,做新世纪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文艺系统广泛开展向常香玉学习的活动。7月27日,常香玉被国务院追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评说:纵观常香玉的一生,无论是从艺70多年始终追求艺术的升华;还是抗美援朝时为国家捐赠飞机。她毕生坚守两条准则,一曰“戏比天大”,一曰“不忘人民”,前者为其艺德艺风的发扬,后者为其人格人品的描画。“戏比天大”,才能够艺无止境、精益求精、臻于化境。“不忘人民”,才能够永远心系观众,为人民而演,为百姓而歌。不愧“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常香玉留下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对这个日益功利、媚俗与浮躁的社会犹如一场圣洁的洗礼,感动和震撼着人们的心,对当前文艺界的不良风气也许能起到净化的作用。
    4、昆曲"播种师"——白先勇
    简介:白先勇,男,67岁,白崇禧之子。著名作家。
    事件:2004年,白先勇担任策划,与苏州昆剧院合作,两岸三地共同打造“青春版”《牡丹亭》。该剧先后在台湾、香港和苏州、北京、上海等地上演,场场爆满,而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
    评说:《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其以曲调优雅,唱腔悠扬,唱词华丽,四百年来一直是昆曲传统经典曲目。《牡丹亭》的火热,使久已低迷的昆曲舞台骤然升温,这和白先勇的努力密不可分。曾笑称自己是昆曲义工的白先勇,为了昆曲的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欣赏昆曲的魅力,不惜暂停自己的本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精心打造《牡丹亭》,并在校园进行公益演出,为昆曲争取了更多的年轻观众,这是昆曲艺术存续的肥沃土壤。白先勇说,“希望看过这些(昆曲)的年轻人,在他们心中播下那么一个种子,有一天他们可能也来制作昆曲,也成为昆曲的推广人,或者是至少成为昆曲的忠实观众”。正是有白先勇这样的痴心文化人,世界文化遗产——昆曲才有存续的内在动力,中国人“对于传统美学的自信”才能恢复;白先勇不光是个昆曲真"票友",更是一个运用智慧和财富努力传播昆曲文化的播种师。我们当向白先勇致敬,向他学习!
    5、石破天惊——余秋雨
    简介:余秋雨,男,58岁。著名学者,作家。
    事件:2月,余秋雨入榜《福布斯》杂志“2004年中国名人榜”;4月,推出昆曲研究专著《笛声何处》,被指以旧充新;7月,余秋雨宣布封笔归隐, 退出文化圈,引起嘘声一片;8月,推出自传《借我一生》,首印40万册,“文革记忆”令人关注。9月,余秋雨投资创办九久文化公司。
    评说:这些年,余秋雨是风里来,雨里去,热的一塌糊涂。因为“热”,书便卖得很好,因为“热”,也平添了许多烦恼。这位以《文化苦旅》闻名海内外的学者,在推出自传《借我一生》之际,抛出“封笔终老,退出文化圈”的惊人之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引起批评者的唾沫纷起,不过更吸引了广泛的眼球。只是言犹未落,却又跑去开文化公司,堪称“厚黑学精英”。也许他自己也认识到不妥,所以又反复在各类媒体谈“封笔”只是“我文字生涯的抛物线已经圆满画完,一切又从零开始”,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老余使用的实在令人佩服!作为文人,余秋雨显得实在没品;作为商人,余秋雨算是很成功,还获利颇丰。最后要说一句,“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大师余秋雨,不要自毁声名!
    6、一代鬼才——黄永玉
    简介:黄永玉,80岁。著名画家,曾获杰出艺术家“金彩奖”。 
    事件:今年是黄永玉80大寿.4月1日至4月8日,《黄永玉先生八十艺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引起极大轰动;8月在湖南、10月到广州举办的个展也是盛况空前,所到之处,引发“黄永玉热”。8月23日,黄永玉80大寿,《黄永玉的柒柒捌捌》一书在长沙举行全国首发式,25日,“黄永玉画展研讨会”在湖南举行,专家提出,应将齐白石、黄永玉并称“齐黄”加以研究。
    评说:国内出现“黄永玉热”的现象,说明高雅、高层次的文化如同流行文化一样,也能得到大众的热烈呼应,关键是作品要有文化内涵,比如黄永玉有一幅鹦鹉的画,题跋中写到“鸟是好鸟,就是很多”,颇具讽喻现实的意义,观众自然会喜欢。不过要做到这样需要一个画家有多方面的能力,而黄永玉正是国内画坛最具多种才能的代表人物。去年,老顽童黄永玉的书《比我老的老头》5个月之内再版五次,成为2003年十大文艺畅销书;今年,他以自己的老本行———画展吸引国内外观众的关注。正可谓,文化界有才者常有,但如黄永玉才华出众且乐观有趣者鲜兮。"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了黄永玉,就可能变得好玩一点",中国的文化界如果多有几个黄永玉,那该多有趣!
    7、十面埋伏——张艺谋
    简介:张艺谋,男,54岁。电影导演。曾获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2、1998)。
    事件:6月,《英雄》在北美上映,票房连续数周居榜首。7月10日,《十面埋伏》在北京首映,一月后票房达1.5亿元,继《英雄》后再成“票房灵药”,而观者对该影片的恶评是前所谓有。8月29日,他还执导了雅典奥运闭幕式的最后8分钟演出。这是一次国际亮相,所以国人期许甚高,但因其太重形式,事后被质疑是否才尽?11月10日,“张艺谋及中国电影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专家指出张艺谋“六大罪状”,要“帮助张艺谋进步”。
    评说: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张艺谋的电影使久违的“全民大批判”浪潮再现人间。无论是电影还是雅典“八分钟”,张艺谋的“气场”已超出电影领域,有人称其为“国师”,讽喻其独占暑期档、垄断性地对外展示中国形象的“文化霸权”。毋庸置疑,张艺谋是2004年电影界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最具号召力的“靶子”。对于自己的作为,张艺谋比任何人更清楚,也比任何人更有耐心,2005年他注定还要继续轰动江湖。哎,真希望老谋子早点“金盆洗手”!
    8、有“脊梁”的中国人——张纯茹
    简介:张纯茹(Iris Chang),女,36岁。著名华裔作家,《南京大屠杀》的作者。
    事件:11月9日,曾撰写《南京大屠杀》并推动一场国际反日运动的女作家张纯如被发现在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自己的车内开枪自杀,年仅36岁。
    评说:张纯茹的死,据报道称,是因为不断受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恐吓和威胁,导致精神忧郁症,以至最终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对那些看过《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大浩劫》的读者来说,“张纯茹自杀”是一个矛盾的说法。因为与其说她是才女,不如说她是勇者。从出生到成长都在美国的张纯茹,为维护中国人的民族尊严,勇敢的承担起中国的历史和苦难,写出《南京大屠杀》,并推动了一场国际反日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一个勇敢的民族主义作家、是一个真正的有“脊梁”的中国人,然而,她最终却在邪恶势力的压迫下选择自杀。张纯茹的死,不单有历史的重量,更有深刻的文化含义。正如香港《亚洲周刊》上题为《作家之死的文化反思》文章所说,张纯茹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更强化了在西方人和日本人眼里,中国人永远是弱者、受害者的固有形象和文化、历史身份,华人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应该从文化上反思:为何总要在作品中展示具有严重“自我受害者化”倾向的中国人形象?中国人怎样才可以摆脱受害者的身份?这值得国人深思。
    9、因舞而生的精灵——杨丽萍
    简介:杨丽萍,女,43岁。著名的舞蹈家。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 
    事件:杨丽萍执导的中国舞蹈史上第一个自己营销、包装、推广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已在全国26个大中城市进行巡演,所到之处,无不制造着“云南文化旋风”,用200余场完美的演出创造着中国大型舞蹈商演的“神话”。从11月4日起,《云南映象》踏上了世界巡演之路,并已在南美的巴西、阿根廷已经引起轰动。
    评说:2004年,在国内的演出界谈论得最多的就是杨丽萍和《云南映象》。从获得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到现在凭借商业演出养活剧组,再到形势大好的海外演出,《云南映象》从舞蹈创作、市场经营都成为“民族舞蹈的再启蒙”。另外,《云南映象》效应纷至沓来:“原生态”、“原生”、“原创”、“映象”等词汇在2004年蔓延充斥到了全国的各个行业,一股“原生态”风在国内旋起。《云南映象》已经成为中国歌舞商演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一台演出,成为营销云南、宣传云南的一个民族文化品牌,一张文化名片。而倾其所有执导《云南映象》的舞蹈精灵杨丽萍,给她最好的评价就是“她把那些濒临消失的民间艺术挖掘出来,抢救下来,给观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活着的民俗文化博物馆。”
    10、写农村的80后虎将——李傻傻
    简介:李傻傻,原名蒲荔子,23岁。大学生,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红×》。
    事件:他一出道便被称为“少年沈从文”,“具有余华般的写作姿态”,5月,马原主编的《重金属———80后五虎将》一书,将李傻傻推为80年代出生的作家之首;6月中旬,《羊城晚报》推出“80年代出生作家实力排行榜”,李傻傻再列榜首,并就此突然走红;7月,其小说《红X》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首印20万册;其散文集《被当成鬼的人》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首印数超过10万册,有评论称该书开创了中国“乡村散文的新气象”。
    评说:2004年前还无人知晓的一个在校学生,一夜之间便被媒体捧红。当然,被捧的人没有几个不能红,不过象李傻傻这样红得发紫,还是少见。除其本身的实力外,也许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当下汹涌的青春写作偶像中,李傻傻是惟一的农村出身的80后写作者。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思维方式、他的表述方式以及他笔下的文字迥异于其他的写作者。那些书写农村生活的散文,清新自然而又带有几分邪气,令人眼前一亮,从那些文章中我们可以轻易地窥见中国南方乡村的童年生活。或许正是因为“农村生活”的写作,李傻傻才为广大的评论家和其他作家所看好,令网络媒体和传统文学刊物先后对他大开绿灯。虽然那些乡村生活题材的作品能震动读者的心弦,可惜农村背景出生的孩子得到的机会太少。我们欢迎更多的农村青年青年作家冲出来,为中国的文学输入更多清新的血液!
   
   

    责编:邢志萍
发表于 2004-12-27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最受关注的十大文化人物

和俺们的书坛十大影响人物有得一比!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7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最受关注的十大文化人物

这些东东里面有的只能算是娱乐人物,谈不上文化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