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188|回复: 8

M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3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M理论

1984—1985年,弦理论发生第一次革命,其核心是发现“反常自由”的统一理论;19941995年,弦理论又发生既外向又内在的第二次革命,弦理论演变成M理论。第二次弦革命的主将威滕(EdwardWitten)被美国《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
M理论的“M”指什么
威滕说:“M在这里可以代表魔术(magic)、神秘(mystery)或膜(membrane),依你所好而定。”施瓦茨则提醒大家注意,M还代表矩阵(matrix)。
在围棋游戏中,只有围与不围这样很少的几条规则,加上黑白两色棋子,却可以弈出千变万化的对局。与此相似,现代科学认为,自然界由很少的几条规则支配,而存在着无限多种这些支配规律容许的状态和结构。任何尚未发现的力,必将是极微弱的,或其效应将受到强烈的限制。这些效应,要么被限制在极短的距离内,要么只对极其特殊的客体起作用。
科学家非常自信地认为,他们发现了所有的力,并没有什么遗漏。但是,在描述这些力的规律时,他们却缺乏同样的自信。20世纪科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居然是不相容的。广义相对论在微观尺度上违背了量子力学的规则;而黑洞则在另一极端尺度上向量子力学自身的基础挑战。面对这一困境,与其说物理学不再辉煌,还不如说这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
萨拉姆(A.Salam)和温伯格(S.Weinberg)的弱电统一理论,把分别描述电磁力和弱力的两条规律,简化为一条规律。而M理论的最终目标,是要用一条规律来描述已知的所有力(电磁力、弱力、强力、引力)。当前,有利于M理论的证据与日俱增,已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M理论成功的标志,在于让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在新的理论框架中相容起来。
同弦论一样,M理论的关键概念是超对称性1。所谓超对称性,是指玻色子和费米子之间的对称性。玻色子是以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物理学家玻色(S.N.Bose)的名字命名的;费米子是以建议实施曼哈顿工程的物理学家费米(E.Fermi)的名字命名的。玻色子具有整数自旋,而费米子具有半整数自旋。相对论性量子理论预言,粒子自旋与其统计性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一预言已在自然界中得到令人惊叹的证实。
在超对称物理中,所有粒子都有自己的超对称伙伴。它们有与原来粒子完全相同的量子数(色、电荷、重子数、轻子数等)。玻色子的超伙伴必定是费米子;费米子的超伙伴必定是玻色子。尽管尚未找到超对称伙伴存在的确切证据,但理论家仍坚信它的存在。他们认为,由于超对称是自发破缺的,超伙伴粒子的质量必定比原来粒子的大很多,所以才无法在现有的加速器中探测到它的存在。
局部超对称性,还提供将引力也纳入物理统一理论的新途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是根据广义时空坐标变换下的某些要求导出来的。在超对称时空坐标变换下,局部超对称性则预言存在“超引力”。在超引力理论中,引力相互作用由一种自旋为2的玻色子(引力子)来传递;而引力子的超伙伴,是自旋为3/2的费米子(引力微子),它传递一种短程的相互作用。
历史的玩笑:回到11维
广义相对论没有对时空维数规定上限,在任何维黎曼流形上都能建立引力理论。超引力理论却对时空维数规定了一个上限——11维。更吸引人的是,已经证明,11维不仅是超引力容许的最大维数,也是纳入等距群SU(3)×SU(2)×U(1)的最小维数。
描述强力的标准模型,即量子色动力学,是基于定域对称群SU(3)的规范理论,它的量子叫做胶子,作用于一个叫“色”的内禀量子数上。描述弱力和电磁力的温伯格-萨拉姆模型,是基于SU(2)×U(1)的规范理论。这个规范群作用在“味道”上,而不是在“颜色”上,它不是精确的,而是自发破缺的。由于这些理由,许多物理学家开始探讨11维的超引力理论,期望这就是他们寻求的统一理论。
然而,在手征性面前,引力理论的一根支柱突然倒塌了。手征性2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多自然对象都有类似于人的左手与右手那样的对称性。像中微子的自旋,就始终是左手的。
20世纪20年代,波兰人卡卢扎(T.Kaluza)和瑞典人克莱因(O.Klein),发现从高维空间约化到可观测的4维时空的机制。若11维超引力中的7维空间是紧致的,且其尺度为10-33厘米(缘此其不被觉察),就会导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需的SU(3)×SU(2)×U(1)对称群。但是,在时空从11维紧致化到4维时,却无法导出手征性来。到了1984年,超引力丧失领头理论地位,超弦理论取而代之。当时,“让11维见鬼去吧!”——“夸克之父”盖尔曼(M.Gell-Mann)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不少物理学家对11维的失望情绪。
从1984年起,人们认定10维时空是最佳选择,10维时空的弦论替代了11维时空的超引力理论。曾流行过五种弦论,其不同在于未破缺的超对称性荷的数目,以及所带有的规范群。在10维时空中,最小的旋量具有16个实分量,有三种弦论的守恒超荷恰巧对应于这种情况,它们是类型Ⅰ、杂优弦HE和HO。其余两种弦论含有2个旋量超荷,称为类型Ⅱ弦。其中,类型ⅡA的旋量具有相对的手征性,类型ⅡB的旋量具有相同的手征性。HE和HO二种杂优弦,分别带有E8×E8规范群和SO(32)规范群。类型Ⅰ弦也具有SO(32)规范群,它是开弦,而其余的4种弦是闭弦。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反常自由的,即弦论提供了一种与量子力学相容的引力理论。在这些理论中,HE弦至少在原则上能解释所有已知粒子和力的性质,当然也包括手征性在内。
然而,弦论绝非美仑美奂,至少可从四方面对它诘难。首先,人们本将弦论当作物理统一理论来追寻,它的五种不同理论却又给出了五种不同的宇宙,若人类生活在其中的一种宇宙之中,那么其余四种理论描述的宇宙,又是何等样的生物居住其中呢?其次,若将粒子看作弦,那为什么不将它们看作膜,抑或看作p维客体——胚(brane)呢?再者,关于弦论的实验验证,传统的粒子加速器方法,显然受到技术和经费两方面限制,然而新的方法又在何处?最后,超对称性容许时空的最大维数是11维,为什么弦论只到10维就戛然而止了呢?余下的那一维是逃逸了,还是隐藏起来了呢? 历史真会开玩笑,在人们让11维“见鬼”十年之后,1994年开始了弦论的第二次革命。此后,五种不同的弦论在本质上被证明是等价的,它们可以从11维时空的M理论导出。经历了十年艰苦卓绝的辛劳,人们居然又回到了原来的时空维数,否定之否定实在是条奥妙的哲理。
对偶性与M理论
M理论的11维真空,能用一个称作11维时空普朗克质量mP的单一标度表征。若将11维时空中的一个空间维度,取成半径为R的圆周,就可以将它与类型ⅡA的弦论联系起来。类型ⅡA弦论有一个无量纲的弦耦合常数gs,它由膨胀子场Φ(一种属于类型ⅡA超引力多重态的无质量标量场)的值决定。类型ⅡA的质量标度ms的平方,给出基本ⅡA弦的张力,11维与10维的ⅡA的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略去数值因子2π)ms2=RmP3,gs=Rms。
ⅡA理论中经常使用的微扰分析,是将ms固定而对gs展开。从第二个关系式可见,这是关于R=0的展开,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弦微扰论中没有发现11维解释的原因。半径R是一个模(modulas),它由带有平坦势的无质量标量场的值确定。若这个模取值为零,对应于ⅡA理论;若取值无穷大,则对应于11维理论。
杂优弦HE与11维理论也有相似的联系,差别在于紧致的空间不再是圆周,而是一条线段。这个紧致化会产生两个平行的10维切面,而每一面又对应于一个E8规范群。引力场存在于块中。从11维时空更能说明,为什么采用E8×E8规范群才会是量子力学“反常自由”的。
早在本世纪初,德国女学者诺特(A.Noether)证明了一条著名定律:对称性对应于某一种物理守恒定律。电荷、色荷,以及别的守恒荷,都能看成是诺特荷。某些粒子的特性在场变形下保持不变,这样的守恒律称为拓扑的,其守恒荷为拓扑荷。按照传统观点,轻子与夸克被认作是基本粒子,而单极子等携带拓扑荷的孤子是派生的。是否能颠倒过来猜想呢?即猜想单极子带诺特荷,而电子带拓扑荷呢?这一猜想被称作蒙托南-奥利夫(Montonen-Olive)猜想,它给物理计算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惊喜。带有e荷的基本粒子等价于1/e的拓扑孤子,而粒子的荷对应于它的相互作用耦合强度。夸克的耦合强度较强,因而不能用微扰论计算,但可用耦合强度较弱的对偶理论计算。
这方面的一个突破性进展,是由印度物理学家森(AshokeSen)取得的。他证明,在超对称理论中,必然存在既带电荷又带磁荷的孤子。当这一猜测推广到弦论后,它被称作S对偶性。S对偶性是强耦合与弱耦合之间的对偶性,由于耦合强度对应于膨胀子场Φ的值。杂优弦HO与类型I弦可通过各自的膨胀子场联系起来,即Φ(I)+Φ(HO)=0。
弱HO耦合对应Φ(HO)=-∞,而强HO耦合对应Φ(HO)=+∞。可见,杂优弦是I型弦的非微扰激发态。这样,S对偶性便解释了一个长期令人疑惑的问题:HO弦与I型弦,有着相同的超对称荷和规范群SO(32),却有着非常不同的性质。
在弦论中,还存在着一种在大小紧致体积之间的对偶性,称作T对偶性。举例来说,ⅡA理论在某一半径为RA的圆周上紧致化和ⅡB理论在另一半径为RB的圆周上紧致化,两者是等价的,且有关系RB=(ms2RA)-1。
于是,当模RA从无穷大变到零时,RB从零变到无穷大,这给出了ⅡA和ⅡB之间的联系。两种杂优弦间的联系,虽有技术细节的不同,本质却是一样的。
弦论还有一个定向反转的对称性,如将定向弦进行投影,将会得到两种不同的结果:扭曲的非定向开弦和不扭曲的非定向闭弦。这就是ⅡB型弦和I型弦之间的联系。在M理论的语言中,这一结果被说成:开弦是狄利克雷胚的衍生物。
p胚的分类与对偶
众所周知,有质量的矢量粒子有3个极化态,而无质量的光子只有2个极化态。无质量态可以看作是有质量态的临界状态。在4维时空的庞加莱对称性中,用小群表示描述光子态。小群表示又称短表示,这一代数结构可以推广到11维超对称理论。临界质量也会在M理论中重现。由诺特定理,能量和动量守恒是时空平移对称性的推论。超对称荷的反对易子是能量和动量的线性组合,这是超引力的代数基础。然而,两个不同超对称荷的反对易子,却可生成新的荷。这个荷称作中心荷Q。对于带有中心荷的超代数也有一个短表示,它将与M理论的非微扰结构密切相关。
对于带有中心荷的粒子态,代数结构蕴涵着物理关系m≥|Q|,即质量将大于中心荷的绝对值。若粒子态是短表示的话,该关系取临界情形m=|Q|,通常称为BPS态。这一性质的最初形式是前苏联学者博戈莫尔内(E.B.Bogomol'nyi)、美国学者普拉萨德(M.K.Prasad)和萨默菲尔德(C.M.Sommerfield)在研究规范场中单极子时发现的。
如果将BPS态概念应用到p胚,这时中心荷用一个p秩张量来描述,BPS条件化作p胚的单位体积质量等于荷密度。处于BPS态的p胚将是一个保留某种超对称性的低能有效理论的解。Ⅱ型弦与11维超引力都含有两类BPS态p胚,一类称为电的,另一类称为磁的,它们都保留了一半的超对称性。
在10维弦论中,据弦张力Tp与弦耦合常数gs的依赖关系,p胚可分成三类。当Tp独立于gs,且与弦质量参数的关系为Tp∽(ms)p+1,则称胚为基本p胚;这种情形仅发生在p=1时,故又称它为基本弦;这又是在弱耦合下仅有的解,故它又是仅可使用微扰的弦。当弦张力Tp∽(ms)p+1/gs2,则称胚为孤子p胚;事实上这仅发生在p=5时,它是基本弦的磁对偶,记作NS5胚。当Tp∽(ms)p+1/gs,则称胚为狄利克雷p胚,记作Dp胚,其性质介于基本弦和孤子之间。通过磁对偶性,Dp胚将与Dp′胚联系起来,其中p+p′=6。
在11维时空中,存在两类p胚:一类是曾被命名为超膜的M2胚,另一类称为M5胚的5胚,它们互为电磁对偶。11维理论仅有一个特征参数mP,它与弦张力Tp的关系为Tp∽(mP)p+1。将11维理论通过其中1维空间作圆周紧致化,能导出ⅡA型理论。那么,p胚在这个紧致化过程中将做出什么变化呢?p胚的空间维数可以占据或不占据紧致维。倘若占据,M2胚将卷曲成基本弦,M5胚卷曲成D4胚;倘若不占据,M2胚化作D4胚,M5化作NS5胚。
将掀起一场宇宙学风暴吗
当年,许多物理学家之所以舍弃11维超引力,无情地让它“见鬼”去,乃因威滕等人认为,在将11维紧致化到4维时,无法导出手征性。十年后,威滕又否定了自己,这一否定正是威滕雄浑浩博哲学气息的表露。事实上,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外部世界,就像一个巨大而永恒的谜,对这个世界作凝视沉思,就像寻求解放一样,吸引着每一个具有哲学气息的物理学家。
威滕和荷拉伐(PeterHorava)发现,从11维的M理论可以找到手征性的起源。他们将M理论中的一个空间维数收缩成一条线段,得到两个用该线段联系起来的10维时空。粒子和弦仅存在于线段两端的两个平行的时空中,它们通过引力彼此联系。物理学家猜测,宇宙中所有的可见物质位于其中的一个,而困扰着物理学家的暗物质则在另一个平行的时空中,物质与暗物质之间仅通过引力相联系。这样,便可巧妙地解释宇宙中为什么存在看不到的质量。
这一图象具有极其重要的物理意义,可用来检验M理论。70年代,物理学家已认识到,所有相互作用的耦合强度随能量变化,即耦合常数不再是常数,而是能量的函数,并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称——跑步耦合常数。90年代,物理学家又发现,在超对称大统一理论中,电磁力、弱力与强力的耦合强度,会聚在能量标度E约为1016吉电子伏的那一点上。物理学家们为这一成功喝彩不已,一些带有浪漫情结的评论家甚至认为,超对称已取得最终的胜利,不必再等待2005年在LHC对撞机上的检验实验。
然而,这里只统一了宇宙四大基本相互作用中的三个,还有一个引力。对这个人类最先认识的引力,又将如何处置呢?给人启迪的是,上述三力统一的耦合强度与无量纲量GE2(G为牛顿引力常数)相近,而不相等。在威滕-荷拉伐方案中,可选择线段的尺寸,使已知的四种力一起会聚在同一能量标度E上。这就是说,引力的量子效应,将在比普朗克能量标度低得多的标度(E≈1016吉电子伏)上起作用,这无疑将对宇宙学产生全面的影响。如果宇宙学家们抬头看看自己的窗外,也许会警觉到暴风雨正在酝酿,但是绝大多数人仍继续沉溺在庆祝标准宇宙模型的杯光酒影之中。
黑胚:M理论的卓越成就
当其他类型的力不存在时,所有受引力作用的系统都会坍缩成黑洞。地球之所以没有被它自身的重量压垮,是因为构成它的物质很硬,这硬度来源于电磁力。同样,太阳之所以没有坍缩,也只是因为太阳内部的核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外向力。假如地球和太阳失去这些力,就会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收缩,且越缩越快。随着收缩,引力会增加,收缩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从而将它们吞没在逐步上升的时空弯曲里,变成黑洞。从外部看黑洞,那里的时间好像停止了,不会看到进一步的变化。黑洞所代表的,就是受引力作用系统的最终平衡态,该态相当于最大的熵。尽管目前对一般的量子引力尚不明了,霍金(StephenHawking)却利用量子论,成功地对黑洞提出了一个熵的公式。这个事实,有时被叫做黑洞悖论。
在廿多岁就解决规范场量子化问题的荷兰理论物理学家胡夫特(G.t'Hooft),曾向弦学者提出关于弦论为何没能解决黑洞问题的质询。当时人们并不明白,这究竟是诘难,还是鼓励?然而,在弦论演化成M理论之际,所有的疑问很快消散了。胡夫特这位物理感觉十分敏锐的天才,在山雨欲来之际听到了雷声,但他也没能预见到,来的是何等样一场风暴!
在某些情形下,Dp胚可以解释成为黑洞,或者更恰当地说是黑胚,即是任何物质(包括光在内)都不能从中逃逸的客体。于是,开弦可以看成是有一部分隐藏在黑胚之中的闭弦。可以将黑洞看成是由7个紧致维的黑胚构成的,从而M理论将为解决黑洞悖论提供途径。霍金认为黑洞并不是完全黑的,它可以辐射出能量。黑洞有熵,熵是用量子态数目来衡量的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在M理论之前,如何清点黑洞量子态数目,人们束手无策。斯特龙明格(AndrewStrominger)和瓦法(CumrunVafa)利用Dp胚方法,计算了黑胚中的量子态数目。他们发现,计算所得的熵与霍金预言的完全一致。这无疑是M理论取得的又一项卓越成就。
10维弦论紧致化到4维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不同方式产生出4维世界中不同的运行机制。于是,不信弦的人认为,这根本就没作预测。然而,在M理论中,黑胚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现已证明,当黑胚包绕着一个洞收缩时,黑胚的质量将会消失。这一性质将对时空本身产生绝妙的影响,它将改变经典拓扑学的法则,使得时空拓扑发生变化。一个带有若干洞的时空,可以想象成一块沪上的早点——蜂糕。在黑胚作用下,它变成了另一块蜂糕,即变成了另一带有不同数目洞的时空。利用这一方法,可以把所有不同的时空联系起来。这样,对弦紧致问题的诘难,就容易解决了。M理论最终将依照某种极值原理,选择一个稳定的时空,弦就在这个时空中生存下来。接下来便是,振动着的弦将产生人类已知的粒子和力,也就是产生出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
仍然是个未决问题
尽管M理论已取得累累硕果,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已经窥见的不过是些“雪泥鸿爪”而已,最深层的奥秘尚待揭示,什么是M理论的真面貌,仍然是一个未决问题。尽管M理论的成功,使弦论学家摆脱了昔日的困境,但他们必将以“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来勉励自己3,希望在今后几年中发现M理论的真面目。
美国学者苏什金(LeonardSusskind)等人,进行了一次新尝试,他们称M理论为矩阵理论(英语中矩阵一词,也是以M开头的)。试图给M理论下一个严格的定义。矩阵理论的基础是无穷多个0胚(也就是粒子),这些粒子的坐标(即时空位置)不再是通常的数,而是相互之间不能对易的矩阵。在矩阵理论中,时空本身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一方法使物理学家大为振奋。施瓦茨呼吁大家关心这些研究,同时指出矩阵理论含有一个重要的未决问题:“当多个空间紧致维数出现时,在矩阵理论中用环面Tn紧致化将会遇到困难,或许会找到更好的紧致化方法,否则新的研究是必要的。”
爱因斯坦说:“关于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的是,这个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今天,对于M理论,最不可理解的是,它居然已经把理解世界推进了一大步。
校后附记: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一个研究组,只装备与因特网相连的微机,花上少量的经费,就可以投入到M理论的研究中去。与那些耗资巨大的“大科学”项目相比,这是一个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科学家施展才干的“大科学”项目。
1关于超对称性和时空紧致化,可参阅:李新洲,徐建军.超对称物理引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李新洲,史新,周海云.时空的维数.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关于M理论,可阅读:WittenE.PhysToday,1997,50(5):28;BanksT,etal.PhysRev,1997,D55:112;SchwarzJH.APCTPBulletin,1998,1:12。
2在物理学中,与“手”有关的基本概念有几个,如手征性(chirality)、螺旋性(helicity)、手旋(handedscrew)等,它们相关但又有区别。
3(1061年),苏东坡收到弟弟苏辙寄来的一首诗,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东坡感慨万分,写了《和子由渑池怀旧》,完全依照苏辙的原韵,其中有“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等句。诗中忆及的是苏氏兄弟早年路过崤山之事:他俩在二陵之间颠簸行走,不料坐骑累倒,只好改赁驴子,路长人乏,跛驴又在不停地叫。而写诗时,苏氏兄弟双双中了进士,提起往事,无非是要进一步鞭策自己奋发向前。对弦论的“始作俑者”施瓦茨来说,今天的心情不是和昔日的苏氏兄弟一样么!


 楼主| 发表于 2003-8-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宇宙的电网模型
谭 剑 平(JPG_GJP@HOTMAIL.COM)
概论: 本文提出宇宙中恒星是核电厂, 行星和其它星体是负荷, 引力将太空变成低温超导材料; 通过引力恒星和其它星体建立直流输电通道, 电力、惯性力和引力的平衡决定宇宙是恒态的, 时间无限, 空间无穷。并对星体红移和宇宙背景辐射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人类只要尊重其它生命就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观张艺谋《英雄》影片有感: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智若愚,大言不惭。
此文成文期间正值中囯道家祖师爷老子生日, 我向这位道学大师深表敬意, 并谨记老子的教导: 大道至简至易。唯物主义者认为, 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科学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物理学也不例外。现代物理学发现,宇宙中存在四种力,其中只有引力和电磁力是远距离作用的。而电可以生磁的。
日冕的温度
分析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的情况。太阳的大气层从内到外可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日冕的温度非常高, 可达200万K;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离太阳中心最近的光球层,温度是几千度, 稍远些的色球层,温度从上万度到几万度。而距离太阳中心最远的日冕层,温度竟然高达百万度。热力学定律决定热量不会从温度低的层面流向温度高的层面,这一反常的现象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们目前还未找到合理的解释。
要找到合理的解释, 首先应分析太空的特性。现代宇航学表明,太空物质稀少,接近真空。各个星球用引力将太空中失去动能的物体收归已有。这种狀况意味着太空几乎不吸热不传热,物理学认为,热是分子运动的形式。物质稀少,怎么吸热? 怎样传热? 人类就是利用真空隔热原理来制造保温瓶的。现有的理论认为恒星由于高温,不断向太空辐射电磁波。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在地面上,一切波的传递都需要介质;在太空寻找电磁波的介质“以太”失败后,就断定电磁波的传递不需要介质,和波的传递规律相?a name=3>场L?战咏?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99ff99'>真空, 并不是电磁波传递的好场所。真空隔热,高温辐射电磁波,真空对师出同门的电磁波的传递也不利。至于电力,空气就能作为其绝缘材料,更不用说真空了。
你一定奇怪, 太空隔绝了热、电、电磁波, 我们白天的阳光哪里来? 夜晚繁星闪耀的景象怎么看得到? 伟大的爱因斯坦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仅推了推公式, 就发现了引力对光的作用! 引力能让宇宙中最快的光发生扭曲, 而扭曲度和他计算出来的一至。真是人类空前绝后的天才!光被引力扭曲说明: 正是引力让电、电磁波穿越太空。引力和光的紧密关系使人怀疑光速是宇宙的极限速度这个结论, 但我们能怀疑伟大的爱因斯坦? 不能, 绝对不能! 哪只能是我们曲解天才的意思, 爱因斯坦的意思是光速是宇宙各个引力空间的极限速度, 我们所测的光速30万公里/每秒是地球太阳引力所决定的, 在其它引力空间有不同的极限光速。这一结论我意外地得到证实,有报道说有一印度奇人能直观太阳达几小时,我不服气,也直观早晨的太阳,几分钟过去,太阳光芒尽失,象个月亮一样,只见有一光斑在太阳上打转,其形状就象中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 不过要小得多, 不到一秒就绕太阳一圈,而太阳一圈是440万公里! ( 你还是不要直观太阳的好)
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 在发电输电方面, 太阳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人类用核裂变发电, 核废料无法处理; 太阳用核聚变发电; 在输电方面, 人类用铝线输电, 象铜银金这样的柔软有力、通电良好的材料太贵用不起; 刚发现了超导现象又不知如何利用。而太阳早就利用超导来输电了:在太阳内部,电能从光球、色球到日冕,是利用髙温超导输电;在太空,地球的引力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架起一条低温超导直流输电线路。高压直流输电由于其自身的优点,特别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人类刚开始使用高压直流输电,太阳自出身时就开始使用了。太空的温度极低,这样柔软而有引力的低温超导材料哪里去找。再远的恒星发的电也能通过相互的引力通道无损耗传来。日全食现象为太阳和地球之间有这样一条直流输电通道提供了证明。日全食现象就是在地球某个区域,月亮阻断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直流输电通道而产生的。太阳电本身是没有颜色的,月球特殊的环境让地面的人们观察到白色的光芒。电力、惯性力和引力三者奇妙的平衡是构筑星系的基础。日全食期间奇妙的“重力异常”现象为这种平衡提供了证明:辐射的电力减少,引力同时减少,地球上的部分重力会突然消失。太空将所有的恒星、行星、宇宙尘埃眹成一个无穷无尽的大电网,一个星系就是一个区域性电网。人类的电网不过是宇宙大电网的复制品。电网是人类近千年最伟大的发明!正如在地球上电通过电线要产生损耗,发热发声发光一样,电在太空中流过将产生3K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天文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呈各向异性为此作了最好的证明。电是看不见的,若能看见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触电身亡了;从美国宇航局公布的“火星看地球”照片看,其背景永远是无边黑暗的宇宙。
电能的最大特点是不能储存,发输用一次性完成!太阳发电,他的负荷是什么呢,按照引力通道即是电通道的原则,宇宙万物都是太阳的负荷了。但人类的发电机有一个启动电流,要太阳提供电能,应该有一个启动引力才行。即对太阳的引力强度达到某一值时,太阳才给这一物体提供电能。即太阳将给所有达到启动引力的星体供电。这一特性由能量的“量子”特性得到证明。实际的电能流向将由宇宙大电网本身的结构来定。单是银河系区域性电网就有上亿个恒星即上亿个核电站,无穷的负荷。就是把人类的所有计算机合到一起来算也算不准太阳实际的电能流向。好在我们只关心地球的情况。
地球生命之母
地球是太阳的宝贝,太阳当然给地球提供电能了。排行老三的她,顺着太阳的意思,不停地转动身躯,将太阳电化为光和热,滋润着她的儿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包括把她弄得体无完肤的大地之子----人类。用人类建的电网来类比,地球就是太阳系地方小电网中的一台电动机加灯炮。地球不是永动机, 正是太阳提供的电力使地球保持绕太阳的椭圆型轨道运行, 不灰???蛱?舳?栈佟H嗽斓厍蛭佬且灿商?舭宓绯靥峁┠芰俊?br /> 地球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 由于太阳与地球相距太远, 到达地球的大气层的辐射应是一个常数, 但地球却分为热带, 温带, 寒带等不同温度区域。下面用一典型模式来说明地球怎样将太阳电能变为热能和光能的::
将地球上的高山全部去掉, 沿地球的经度线把地球想象成一个个通过南北极的园圈, 隨着地球自转, 这些园圈切割太阳电场, 将太阳电能转化为光能, 园圈的赤道点由于与太阳辐射电场正交, 太阳辐射电能转化为光能最多, 也就越热, 离赤道越远, 转化的光能越小, 在两极, 这些园圈与太阳的辐射电线平行, 不切割太阳电场, 转化的光能也就最少,也就最冷。若将地球看着一个电动机的话, 将太阳电想成一根根通向地球的导线, 用电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左手定则就知道太阳电怎样帮助地球调节自己的自转速度的。若地球自转速度太慢,地磁就会倒转,在地球自转方向上加一个力使其加快;地球自转速度太快,地磁就再次倒转,在地球自转反方向上加一个力使其变慢;这也许就是在地球的历史上地磁多次倒转的原因。地磁每次倒转,就有一些物种灭绝。现在科学家发现地磁衰减得很厉害,认为这可能是地磁将要倒转的前兆。人类把地球的生态破坏得太厉害,森林的消失使反射出去的能量多,吸收的能量少;河流、海洋大量的鱼类因污染而消失,油污使地心得到的热能减少,热生电减少从而地磁减少。地磁减少使太阳电近一步接近地面的人们,也许有一天太阳电将直接考验人们皮肤的耐受力。另一方面,从做功的角度看,在赤道上,这些电线受力最大,做的功最多,转换成的热能也就最多。科学家发现地球腰在发福,增胖,这与赤道上有热带雨林,把大量的热能转化为生物的化学能有关。只要人类让地球其它地方成为动植物的乐园,,地球母亲迟早会变得美丽异常。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太阳电对地球最明显的影响就是风水的旋涡。中国人历来都有请人看风水的传统,但准确率佷有限。风水的旋涡本身却有一个佷有趣的现象,称为卡皮罗现象。科学家卡皮罗发现在南半球水流旋涡的方向与北半球刚好相反,在北半球是逆时针的而在南半球是顺时针的。对卡皮罗现象的现有的解释是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由于惯性引起的一种所谓科里奥利力造成的。在北半球这个偏向力是向右的,它会使得水在向下流时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旋涡。在南半球则刚好相反为顺时针方向。
  从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科里奥利力并不是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由于惯性产生的,而有其电磁力本质:
我们在地球同一经度的赤道、北纬30度、南纬30度各选一个点, 试用电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左手定则: 站在赤道上, 自然下垂的手代表太阳电的流向, 手心向着南极, 大拇指代表太阳电线的受力方向,这时地球磁力线垂直穿过手心;将手平移至北纬30度点,地球磁力线由上向下穿过手心;将手平移至南纬30度点,地球磁力线由下向上穿过手心;由于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大多数情况下同一点的东比西热,结合地球的球形,你会发现园形旋转力无处不在。也就是说,由于地球是园形的,以赤道分界,南北半球的地磁与太阳电交角不一,其分力使北半球水的旋涡方向都是逆时针的,而南半球水的旋涡方向都是順时针的,而在赤道线上可能逆可能順,或不会形成旋涡。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极地跨越栏目在过赤道时做过这个实验。在赤道线上和赤道两侧仅十几米远的地方就出现水的旋涡方向相反的现象, 用惯性来解释过于牵强。这个实验本身任何人在家里都可以做。但由于现代家庭的电器的增多,家里电路将改变室内的电磁分布,实验结果未必理想。我想许多人都看过美国大片“龙卷风”,对龙卷风的威力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实际上龙卷风有两种,对积雨云前进的方向来说,从左边伸出云体的叫“左龙卷”,从右边伸出云体的叫“右龙卷”;前者顺时针旋转,后者反时针旋转。伸到地面的一般是右龙卷,左龙卷伸下来的机会不多。北美大陆地处北半球,地势比亚洲平坦得多,正是验证地磁与太阳电作用形成反时针旋转场的好场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雷暴有时总是演变成龙卷风,龙卷风多出现在春秋季节下午的原因。雷暴中积累的强大电能不得不受制于园形旋转场,总是以龙卷风的形式释放其能量。从太阳电场的角度,地球上任一点的上午和下午对时的受力情况是不同的。
伟大的牛顿在苹果树下因苹果砸头而发现万有引力, 他忙于躲苹果而来不及关心苹果树为什么是园形的。他太注意天空而忽略了他的身体也是圆形的。谁注意到了这个园形旋转场的存在呢? 谁真切感受到太阳电对地球的影响呢? 有一句歌词: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她的名字叫中国。华夏文明在现存的人类古文明中,是唯一一个延续了人类五千年文明史而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华夏文明的先民用“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研究方法发现了园形旋转力的存在,通过对这个园形旋转场的长期观察研究, 伏羲画先天八卦,周文王画后天八卦,用阴阳八卦将一个球面的力学变化化为一张平面图。道教祖师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一即电场,电运动生磁场成二,电磁有质量而生引力场三,电磁引力三者相互作用, 生成万事万物。在中国阴阳八卦图中电场、磁场、引力场三者的关系用三条线来表示, 用直线代表垂直关系, 断线表示平行关系。我们从典型的乾坤两卦来分析就可看出其正确性:乾卦为三条直线, 表示电场、磁场、引力场三者相互垂直, 这就是光; 坤卦为三条断线,表示电场、磁场、引力场三者相互平行, 这就是冰,光照冰乾坤两卦合一就成水;这就是为什么水比冰重的卦学原因。乾坤两卦的分析成功解释了光和冰的现代物理学意义;地球上的海洋和两极的巨大冰川为这个解释作了最好的证明:在地球两极,电场、磁场、引力场三者大多相互平行, 而在赤道上, 因地球自转电场顺自转方向的分量最多, 光最强。电场、磁场、引力场形成一份基准物质质量, 在不同的引力空间有不同的基准物貭质量。引力场在光中的角色也说明了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的正确性。在任意引力空间,用设在此空间的座标系,采用此空间的测量手段,测得的光速都一样。光速是它所属引力空间的极限速度。由引力决定光速而与光速源的运动速度无关。光波是引力波的表现形式。光中的引力场是收缩的,属阴,它是光在特定条件下呈粒子性的原因;光中的电场、磁场是扩张的,属阳,它是光在特定条件下呈波动性的原因。
天园地方是中国人以平面图分析球面受力的最直观的方法。这个方法的集大成者为《周易》。《易》是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河图、洛书简明了数字与阴阳的关系,现代的数学名題哥德巴赫猜想可用阴阳的观点表述为:一阴数可分为两纯阳数之和。因算卦需要而发明了奇妙的围棋,结合阴阳五行而形成美丽的汉字。汉字是图画, 英语是音乐,两者都会当然最好。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唯物史观。《易》和阴阳八卦图描述了地球生命和宇宙万物的关系,虽然其人工预测的准确性隨地球生命环境的日益复杂化而降低,预测的难度成倍增加;但其地球生命和宇宙万物相关联的精髓是不变的。就目前我们所知的最高级的生命形式人而言,其女性的生理周期就受月亮的影响,人最终能站立起来与太阳电在地球上制造的园形旋转场关系密切,古书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人类与其它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她是站立行走的。人人都知道自己头上有个旋。从园形旋转场的角度, 毎个人都有三个园形旋转场: 人站立,中国中医的任脉督脉一个圈,人体的东南西北,人脑为东,下面的会阴穴为西,前为南,背为北,简称为前后场,成年人只要分析一下中国汉字“要”就能体会这个场的深义 ;人体成园柱形,以脐的带脉为典型,平行于地面,简称平行场;人体左手上脑右下至会阴这个园圈,简称左右场,它的形狀决定男女性别。现代医学发现,人体器官是在母体中依遗传密码先后生成的。人在胎儿期间,前七周都是一样的,没有性别差异。第七周,左右场上开下合,成男婴, 男人阴部留有合印;左右场上合下开,成女婴。所以男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不同,男人左右大脑分开工作,喜欢用眼;女人左右大脑协调工作,喜欢用耳。在自然的狀况下,左右场上下开合的概率大体相同,所以男女性别比总能保持平衡。在特殊的情况下,左右场上下同开同合,其产生的特异情况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在少年儿童时期,男女差别不大,其逐渐长大的过程就是男人趋向电场、引力场结构和女人趋向磁场、引力场结构的过程。 椐电生磁的原则, 《圣经》上说女人是上帝乘男人安睡时取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造成的还是有物理学依椐的;当然“二次再造”也可能造得更加精致完美。
人人多少都有叉手和翘二郎腿的习惯, 特不知理解了这两习惯与这园形旋转场的关系对人的行为和健康大有好处。对人来说,健康是第一宝贵的。但人怎样才能健康, 有主”静”和主”动”两种绝对对立的观点, 有主”静”者说:生命在于静养。主”动”者说::生命在于运动。两者都有许多例证。对此我椐我的经验并结合园形旋转场谈我的看法,我认为对在北半球的人而言,反时针旋转场是主旋转场,那些叉手和翘二郎腿习惯右大牳指在上和右脚在上的人可以采取静养的方法,我以为这种人人体上下以脐为界的平行场都是反时针旋转场,可以学老子淸静无为。其它三种情况就采用上动下静、上静下动、上下都动一一对应解决,这里仅提供选择的方法,最终的选择你还要结合当地的地形、你的年龄和性别,由你实践结果来作出。这里的人体平行场以脐的带脉为界,上下无论怎样搭配,都只有四种情况:上下都是顺时针,上下都是反时针,上顺下反,上反下?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场:苡幸馑嫉氖侨烁蘸弥挥兴闹盅?停?抑?赖牧浇忝茫?闶?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O型血,上下都是反时针旋转场 ,妹是B型血,是上顺下反型。我是男性,上下都是反时针旋转场,却是A型血,这里男女还有别?我是不可能去查证此事的,就是真的建立了性别、血型与瞬媸趾颓潭?赏认肮叩墓叵担?膊还?侨萌松傺檠?樟恕?br />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中国道家的理想还没有变成现实;人类对死后有佛教的轮回说和<圣经>灵魂重回上帝说.。人类恐惧死亡,却对生命本质没有明确的物理学定义, “我是谁?”一直是人类苦苦追问的问题。椐现代医学对人死亡过程的观察,人死前后体重有减轻的迹象,许多死而复生者自述,看见了一束光。
什么东西在消亡时会产生一束光呢?人们大都有在医院做心电图之类的检查,这表明人体有佷强的电场,还有人因电场太强而自燃的报道, 海中有用电打人的电鰻鱼。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保持分开,结束分离时又放光的现象现代物理学上有吗?
备受争议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让科学家积极寻找反物质。花了大价钱制成的阿尔法磁谱仪在太空仅发现有反粒子存在的痕迹。科学家不甘心,在实验室自己制造起反物质来,于是反氢原子等被制造了出来。要说清楚反物质,首先得弄明白物质世界。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又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与物质相对应的,科学家认为,反物质是由反物质原子组成的,而反物质原子是由带负电的原子核和带正电的电子组成。也就是说,组成反物质原子的微粒的带电属性与物质原子正好相反。如果物质和反物质一旦相遇,组成它们的原子核和反原子核、电子与反电子就会立即“同归于尽”,全部消失,化为一道眩目的强光,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物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湮灭”。这“湮灭” 现象和人死而复生者见到的何等相似!生命的本质是反物质?!科学家积极寻找那个反物质世界其实就是以人类为代表的生命世界本身?! 如果真是这样, 真有”众人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场?br /> 事实一再证明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西方科学家观察世界,推导公式,公式的结果把观察者自己包了进去还不知道,这与东方科学始终描述人与自然为一体的方法迥然不同。
若从反物质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历程,从树等植物到冷血动物、温血动物,再到人,反物质的量在增加;增加到恐龙的大脑反物质的量已达到极限。由于人脑的高度发达,进化到人反物质已发生质变,产生场即人的精神和意识。人的思想即生命反物质的场!反物质的场在物质世界运动是不需要时间的,所以有双胞胎神秘的心灵感应,人人都有思绪神游太空的感触。就人体本身而言, 确实是上天的杰作, 遍及全身的经络是人体电网通道, 是强电通道, 中国中医的针灸证明了这一点; 而让人恐惧的癌症也许是人体电网电路阻塞的结果。 全身无处不在的神经是通讯通道, 是弱电通讯通道, 西医的解部学证明了这一点。人在紧急的情况下乃至生死关头,会不受控地大量消耗体內的反物质,创造出不可再现的奇迹, 如火灾时弱女搬走巨大物件; 而人体的场维持不了反物质的分离态时, 人将产生厌世并可能作出自杀的举动; 必需药物和心理医治双管齐下才能救他们一命。中国人的“武侠梦”和硬气功无疑是要将生命反物质能量发挥到极至的表现。
当光分解为生命的反物质和物质时,时间就开始了;当生命的反物质和物质“湮灭”为光时,时间终止了。脱离生命本身来谈时间的长短没有意义。当一个人诞生,相对于他的时间就开始了,就有一个相对于他的时空,时间的长短快慢相对于他自身的狀况来定。有时人会觉得一小时太短,有时又会觉得一小时太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炯炯”“含情脉脉”“暗送秋波”表明我们并不象玻璃透镜那样机械看世界,而是象雷达那样主动看万物,不喜欢看见的我们可以“视而不见”。我们看电影的经历表明我们双眼的发射频率是每秒24下,而运动员、魔术师等“眼尖”者可能超过这个频率。当然这有时会帶来麻烦,当科学家直接观察微观世界时, 他们的”眼光”将影响微观粒子本身的行为, 不过好在对微观粒子的观察都是由高精仪器完成的。大自然中比人的眼光强得多的有很多,在夜晚看看森林中的虎狼的双眼就知道。
生命的历程
说到生命本质就回避不了“灵魂”二字,“灵”字实际上就是“雪在烧”, 西汉时的《韩诗外传》记载:“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辈菽净ǖ奈寮痈?コ闪???ち截院铣伤????嗣鞘熘?亩?锘⒗撬奶跬燃油肺渤闪?Q├醋钥罩校?罩杏性疲?中国人希望死后升入天堂的愿望,“魂”字的云偏旁无不表明生命产生在空中之云。科学家模拟对原始大气放电,生成有机物。DNA能象电览一样传递电荷,故推测原始生命产生在空中之雷电云中。
细胞的”胞”字显示月亮对细胞的生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地理学家黄金钟向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提交的论文中认为,在距今约四十六亿年前,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两颗火星大小的行星,它们因轨道动力学不稳定而发生碰撞分裂,其中的碎块之一形成了今天月球的前身,或称为原始月球。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引力,在把雷电云闪电中的光分解为物质和反物质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太阳系独特的结构,形成了对地球表面复杂的引力构成,使得光分解为多种多样的物质和反物质, 这是生物多样性的物理学基础。这也意味着,如果有比地球文明更先进的地外文明,他们所居住的行星系应比太阳系构成复杂且时间更悠久。
月球对生命两性繁殖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是月球的活动,使得在地表大气中的光和热量所受引力有了阴阳变化。在地表同一地点,月球和太阳同一侧时,这点将受正向力即阳力,而月球在地球另一面,和太阳不同侧时,这点将受反向力即阴力。月球对直立行走的人类影响很大,有月园之夜杀人越货,女人每月一次的月经,形如弯月的胃作证。
看看原始雷电云中的情况吧:多个引力在这里重复数亿次地分解光,有一次光刚巧被分解为生命的反物质,其物质部分化成膜,水提供分离的作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最小的生命细胞。从“量子“的角度,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份热能被分解为生命的物质、反物质和水,热的无序转化为生命的有序。一方面,生命离不开水,另一方面,生命是水的容器, 生命是水的创生源泉,生命是水的清洁剂。地球上如此多的水实际上是生命力量的体现。不尊重动生物生命的人们只能渴死收场。就形成的单个生命细胞而言,太弱小极易死亡, 生命的时间佷短。经过地球园形旋转场、月亮、太阳系几大行星和地球能产生启动引力的恒星们不断的淘汰, 结合成团的细胞存活下来。这些细胞与地面生物的特性若有冲突,就是病毒,其携帶者多半是野生动物,一不小心传给人,将造成地面瘟疫大流行。就细胞的水温而言,摄氏36度的水温成了生命反物质聚积成场的最佳温度,这是人类产生的基础。从生命的基本细胞形成所依賴的物质条件而言,人类离开地球不可能活得太久,寻找第二家园不过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人类只能与地球共存亡!
当小的细胞结合成大的生物如鱼虾时,水就渗透了出来,构成水的空间,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湖海;这就象太空中星云结合成恒星后会留下巨大的空间一样。可以想象一条鲸鱼惨死后,其生命和水将化为多大的热量,这是地球水量绝对意义上的减少!我们不尊重其它生命,自然会受到温室效应和缺水的双重处罚!人类一边随意剥夺植物和水中的生命,一边为日益减少的淡水发愁,最后为争水而大动干戈,不惜残杀同类的生命,这真是对人类智慧的莫大讽刺!森林草原和鱼等水中生物构成了地球母亲的肌肤,在太空天体抚摸地球时,生命以她的游动求得引力的合?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9999'>场4由衬?吹淖衬耆耍?苁鞘鏊底磐?晔弊约杭蚁缧『佑阌卸嗝闯ぁP『拥母煽葑苁谴佑愕人?猩?锏穆???Э?嫉模??仗焯逭舾闪怂浪??┝业囊?λ毫蚜舜蟮兀?郴?说厍蚰盖椎募》簟I衬?蟹绲暮粜ァ⑸车拿?蟹路鹗且磺?嗔沟纳??耐旄琛T谌死嘧杂傻玫匠浞肿鹬氐慕裉欤?桓?吧??镆欢ǖ淖杂桑?褪遣桓?承┨?仗焯濉懊孀印保?庑┨?仗焯遄芑嵫盎?ǜ慈死啵?头呕?畹哪芰磕芤苑⑿苟匀死嗟牟宦?5卣鸷樗?忍煸衷谒?衙狻W罱?蒲Ъ夜鄄斓降幕鹕奖?⑶榭鲇胩?粼铝廖恢糜泄鼐褪抢?ぁH死嘁?叱鑫率倚в?腿彼?乃?乩Ь常??巳繁5厍蛏?锪锤骰方谏??芰坎欢显黾油猓?鹞匏?ǎ?斓乇莆颐亲髡庋?难≡瘢?颐且驯鹞扪≡瘢?br /> 在云中生成的生命义无反顾地冲向大地,30几亿年前的地球比现在小,因不断受到陨石碰撞而发热,生命在她的诞生时就显现出前仆后继的气概,在烈火中永生的勇气。在太阳系和至少是整个银河系的电场、磁场、引力场关照下,生命的力量在积聚,水渐渐增多,终于形成海洋。每次较大的外来天体碰撞就会造成地球质量分布的不均,直接或间接影响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从而影响地球的地表和园形旋转场的结构。生物为了适应这个场的变化而进化。不适应的种群就灭绝了。地球电磁场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內因,是物竞天择中的“天”。地轴和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如果比直角小许多,地球自转切割太阳电场将太阳电转换成热能的能力就小, 地球消费的电能少就意味着负荷变小,太阳提供的电能就少,地球就会进入冰河期。200到3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就是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倾角已小于六十度造成的。一个冰冻的地球,在太阳电的不断作用下,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倾角将向直角转变。
冷冷热热,生命真是多灾多难;生生死死,生命用新陈代谢来拒绝退出舞台;起起伏伏,生命在与环境的适应中变得五彩缤纷。
隨着地球的膨胀,地磁的加强,地表受到的各种天体影响越来越多;当地磁强到电场、磁场、引力场三者关系有一个质的变化时,各种灾难和生命本身的力量相互作用,就有了五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脊椎动物易于传递光信号而异军突起,在中生代鸟类的出现和恐龙的鼎盛表明地球生态圈的力量达到一个新的纪元。
龙的传人
现在的地球自转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有一夹角。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斜交成约66°33′的倾角,因此,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一年中,有时地球北半球倾向太阳,这些园圈的北部切割太阳的射电场就多,北半球就热些;有时南半球倾向太阳,这些园圈的南部切割太阳的射电场就多,南半球就热些。总之太阳的直射点总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于是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交替。北半球在近日点是冬季,可见距离太阳的远近不是冷暖的关健,切割太阳电场的角度才是最重要的。
在恐龙时代(6500万年前)地球自转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应完全重合,只有这样,典型模式中的园圈才能最大限度地正交切割太阳电场,最大限度地把太阳电能转化为光能,植物才能欣欣向荣,才能将巨大恐龙的喂好!当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垂直时,地球就只有一个夏季,不能想象,曾在中国东北的生活过的哪么多恐龙能在现在的中国东北过冬,不被冻死, 也因无草而亡。
恐龙灭绝和人类诞生两者始終有某种神密联系。两者都是地球的统治者,从力量上说,若恐龙不灭绝,人类也只能荀且偷生地活着,不可能象现在这样无忧无虑生活。《圣经》上说,人是上帝造的,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生活在东方的伊甸园。上帝的使者什么时候光临过地球?
6500万年前的某一天,地球正以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垂直的方式绕太阳运转,地球上如今中国四川盆地的地方将近正午, 到处阳光灿烂,恐龙正闲庭散步。突然,一个巨大的外来天体在黑夜中从北向南穿越如今北美大陆,一头碰撞在如今的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巨大的撞击力使地球的自转轴发生偏转, 一时地球大洪水和火山大爆发, 地磁场突然倒转;恐龙和将近60%的生物因不能适应环境和地磁的巨大变化, 走上了不归路。这次大灾难造成的地球自转轴的偏转在北美大陆, 形成了如今美国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南北裂开,17亿年前的岩石见了天日。在非洲形成了从南到北的长而弯曲的东非大裂谷,地球脸上最大的伤疤。在亚洲,使印度板块撞击亚洲板块, 形成如今中囯西南部地球上最高的高山喜马拉雅山和最大的髙原青藏高原, 火山灰形成了如今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著名的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出亚洲板块是不动的。从地球仪上可以看见如今的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和如今中囯西南部高山和高原在同一个过地球南北极的园圈上。地球上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地球磁场的多次倒转应始于这次大灾难。从亚洲的多山和非洲的平坦地形对比你能知道在偏转园圈上和园圈中心的差别。
根据生物进化的灾变学说,新物种是在灾变中产生的。如此巨大的灾难产生了一个自今仍统治着地球, 自以为伟大的新物种-----人类。神秘的墨西哥的尤卡丹半岛水晶头骨表明地球俱备人脑形成的场。水晶的形成过程需要上亿年的时间,形成过程中凝结了巨大的热量和力量,高纯度的水晶石只比钻石稍微软一点儿;所以这些水晶头骨应是这次巨大的灾难的产物。地球的园形旋转场和水晶头骨表明地球已有产生现代直立人的条件,但其形成实际上是一个漫长过程。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人是猴子进化来的,革命导师恩格思说劳动创造了人的双手,从而创造了人。分析猴子的十指你会发现由于没有虎狼硬爪结构,猴子能用十指摩擦植物获取植物的电磁能,从而积累园形旋转能,物--十指--大脑--眼,几千万年的反复作用,能量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现代人终于诞生了。
单从形****的电磁原理看,地球上几大洲都有进化****的可能。但化石表眀只有非洲和亚洲才是人类可能的起源地。非洲在大灾难的园圈中心,这里有人类站立起来的初始能量,
人们在那里发现了600多万年前以及150万到3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中美科学家在日前出版的英国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科学论文,通过对在中国江苏溧阳和山西垣曲发现的中华曙猿和世纪曙猿脚踝骨化石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人类的远祖起源于亚洲中国。1999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科学家金力与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后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证据并不支持中国的智人(亚洲黄种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澳洲在线一篇文章“为什么现代人亲吻多从右边”为这一争辩画上句号:现代人起源于亚洲中国!现代地磁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已有八十万年没有倒转了。现在的地球磁场结合太阳电形成的科里奥利力,在北半球的亚洲中国将廹使人们有选择右边的习惯;而在位于赤道的非洲产生的人绝无此选择习惯。
<圣经>上说上帝在伊甸园造了四条河流。1998年4月6日中国的《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以“科学家对‘巫山人’遗址鉴定证实我国200万年前已出现古人类”为题的报道和中国中央电视台关于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神农架野人科考直播,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中囯四川盆地。如今的中囯四川盆地位于6500万年前地球自转轴偏转圆圈的附近,虽然在这次偏转中囯的四川盆地产生的位移最大,其表面还是保留有许多6500万年前的东西, 如二亿年前的三峡石和恐龙同时代的植物。大灾难造成的地球自转轴的偏转和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形成如今的中囯四川盆地, 盆地的形狀表明这里是旋转又一中心, 人类在这里获得了她能直立行走的力量。人类在如今的中囯四川盆地自贡与恐龙近距离接触, 吸收了上一个地球统治者的灵气, 直接继承了地球全部生物进化的成果。人类还有食盐的特点,盐对维持人体的代谢及血管和细胞的渗透压是不可少的,而人类的的近亲们都是不必吃盐的。如今的自贡一直是盐都,人类食盐而猴不食盐之迷得到解释---远古人类在自贡的水里获得盐分, 养成了食盐的习性。四川盆地金沙江的天然黄金直接刺激了人类的大脑,以至于如今见了黄金她的双眼都会发直。中囯四川盆地如今养活了一亿多中国人,如此大的人口密度说明此地确实适合人类生息繁衍。四川人的勤劳是出了名的, 这也证明伟人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说法。由于中囯四川盆地周围是高山的特殊地形,人类分批通过两个出口走向世界, 如今的云南(云南发现800万年前禄丰腊玛古猿和300万年前元谋人)和三峡(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在中囯四川盆地自贡有食盐的特点的人群最后走出四川盆地,击败了其它种群, 成了地球的统治者.。
从白色人种、黒色人种、黄色人种体形比较看,白色人种、黒色人种体形明显比黄色人种体形高大,从进化的角度,这应是多年长距离迁徙的结果。中囯四川盆地气候湿润,难以留下人类化石,一个延续至今和环境保持一致的物种也不会留下化石。留守四川盆地的人还是留下了他们的文明:四川广汉三星堆文明。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能和古埃及文明相提并论。现代人起源于中囯四川盆地,起源于非洲的人类哪里去了?实际上起源于非洲的人类很早就走向世界了,在地球各地神秘的史前文明就是他们的杰作:固守本土的一支创造了古埃及文眀;其最有活力的一支到了美洲如今的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这就是中美洲古老又神秘的玛雅文明;最有能耐的一支到了南美洲,创建了印加文明。但由于起源于一个漂浮的大陆,根基较浅,一次灾难降临,大西洲沉没;隨着地磁跟地球地轴角度变化,一个智慧的种群感到末日将近,为了显示自身的存在,为了祈求上天的援手,留下了让现代人惊叹的杰作: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的巨石人像、纳斯卡高原巨画…… 起源于中囯四川盆地的现代人没有哪个民族有构造巨大石阵的文化和习惯。其起源于非洲的人类,其文化却被现代人的继承下来,从英文的“I”和中文的“我”比较,“I”就是一个人体形状,而“我”是帯有“戈”;所以中文是从三峡走出四川盆地的人,在有战争的时候才创立的。英文的“I”比中文的“我”要早,它是现代人从古埃及人哪里继承来的。
现代活着的人,其生命都继承了地球生物亿万年进化结果, 这是人人平等的生物学基础。由于人意识的反物质场的客观性,天时、地利、人和将构筑人的命运。人与人之间只有生逢其时和生不逢时的差别。人应该更注重自己的想法,并在验证想法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学习运动来改变自我,达到与时俱进,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即便不能立即改变自身的命运,也将改变下一代的命运:许多伟人的父母都很勤劳便是明证。
心中的太阳永不落
椐现有的宇宙学说,人类最终的命运,除了迁出地球,就只有四种死法,哪就是:烧死、热死、压死、冷死!
有一个古老的中美洲传说: 当第十三个水晶头骨现世,人类将知道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要知道未来,人类必须知道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太阳制造地球生命的目的。能在物理学的基础上理解这个目的和意义,人类也许就能避免被“烧死”(太阳将变成红巨星说)、被“热死”(宇宙热寂说)或被“压死”( 宇宙大爆炸之宇宙坍塌说),或更痛苦地寂寞“冷死”(宇宙大爆炸之宇宙膨胀说)的命运。
星云是恒星表演的舞台。在现代人类社会,人们都有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这一个性是来自生命之父太阳的遗传:所有恒星都有做大做强的趋向。做大的手段就是对周围外来物体用电烤,用引力吸,用俗语说,叫“烧来吃”。 做强的手段就是热核骤変,从氢元素烧起,百炼成金。其结果花样百出,有的恒星吃得太多消化不了,发生爆炸,其光耀太空;有的恒星在能量的争夺中失败,核能消尽,最后化为红巨星,死时让其周围的星球成了殉葬品。有些过密的星体在强电冲击下,重新分解为氢气星云,又开始了新的历程。机械能热能核能电能电磁能,在能量守恒的原则下,以中国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支配下,宇宙中的恒星星云在做大做强过程中无止境的拚杀, 尝试着各种做大做强的方式。
距今大约两百亿年前,在宇宙中发生了一件关系人类的大事,在一个星云中有一批新生成的自转相同的恒星组成了一个球状星团,相互间用电和引力紧密联系,在其中心建立了一个类似人类电网中心变电站的能量交换中心,以共同应对一切突发事件。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原则支配下,不在其轨道平面的转向不如意的一律用电“烧来吃”;并把物质能量给予其轨道在同一平面的转向如意的恒星。由于集体的力量巨大,后来生成的恒星不得不以同样的方式加入进来,这样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和人类现在的互眹网和电网联结壮大的模式何等相似。经过100亿年的奋斗,做大做强的努力没有白费,星系初具规模,演变至今,已形成中心为扁盘状银盘,拥有众多的球状星团,恒星数目达两千亿的螺旋状恒星系,直径约为十万光年。这就是产生人类的太阳所在的银河系。与宇宙中已能观察到的长达两三亿光年的宇宙长城比起来,银河系的规模还太小,要做大做强的路还漫长得很。
在距今大约五十亿年前,一个普通但不简单的恒星在距银心三万光年的地方诞生。说他普通是不论个头大小位置,在银河系的上千亿个恒星中一点不特别;说他不简单是他一出手,就捞上了九大行星!这就是太阳,让九个大的和2000多小的绕自己不断旋转,其本事让亿万地球男人顶礼膜拜,其个性也多多少少遗传给地球上的男人,使地球女人经常河东狮吼: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证明自己年轻是抗拒衰老的最好办法,而有爱心是青春的象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在人类的视野中,大情圣非太阳莫属。在太阳的经心呵护下,他的最爱,三,十大行星中距离排行第三的地球,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生命伴着水诞生了!地球生命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着太阳的希望:不断吸取宇宙各恒星和太阳传过來的能量,变为水和生命,让地球不断膨胀膨胀再膨胀!地球作为太阳的一个负荷,她的膨胀证明太阳系电网是年轻而有活力的,一个有活力的系统是不会崩溃的!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sup2; 发现了质能可以互换的秘密, 从而为地球留往太阳和其它恒星能量提供了证明。人们观察到太阳到达地面的光谱线频率减少了(引力红移), 伟大的天文学家哈勃发现的星云光谱的红移,更证明了太阳正在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地球随着生命膨胀,从而证明自己永远年轻!地球引力随着自身膨胀每时毎刻都在增大,日益增加的魅力哪个恒星不动心,哪个星云不动情!面对来自整个宇宙红限情移,地球只能以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相报!
这个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人类的肩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地球的膨胀,最近天文学家发现的宇宙在加速膨胀实质上是地球的加速膨胀的证明。如果人类在地球引力场外观测宇宙,观测分析整个过程不受地球引力场的影响,星云光谱的红移将不再存在。月亮渐行渐远,为地球的膨胀打开了空间;地球越转越慢,膨胀的步伐坚定豪迈;UFO的一再出现证明地球圈的能量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气电磁场能以成形发光的形式出现了;人类电网规模的扩大,有线无线移动通讯的发展, 互眹网的建立标志着地球巳四十不惑, 能独立行事了。面对大好形势,人类应承担起大自然保护者的角色,替天地行膨胀之道,让落叶归根,让小鸟归巢,让鱼儿还乡;还地球母亲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本来面目,在实现太阳父亲青春梦想过程中获得自己的欢乐。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人类必然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人类只要知道“天地仁和”,懂得人类是大自然保护者的角色,爱护自然,亲近自然,观赏自然,顺其自然,自然就有光明的未来!展望未来,在银河系和他周围30多个星系组成的本星系团的保护下,在银河系两千亿个恒星组成的大电网的支持下,太阳将以一颗金子般的心,伴随他的爱侣,在水和生命族拥下慢慢长大的美丽地球,直到永远!
2003/5/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8-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新科易在 2003/08/31 10:55pm 第 1 次编辑]

--作者:科海探玄
--发布时间:2003-3-22 21:46:07
--为什么说宇宙起源于“无”[转帖]
为什么说宇宙起源于“无”
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应从两种不同角度来理解。首先要区分总宇宙和我们的宇宙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总宇宙是指空间上无限大,在时间上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的整个时空世界;我们的宇宙即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总星系),是总宇宙的一部分,其半径约为200亿光年,年龄为40亿亿秒。关于我们的宇宙,现在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这个学说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百多亿年以前的一个温度和密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由于该学说已得到3项天文观测事实的支持,因此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但不要忘记,我们的宇宙相对于无限大的总宇宙无论在空间尺度上还是在时间长短上,都是微足不到的无穷小量,因此作为具体有限的物质演化系统,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是完全可能的。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总宇宙”的起源问题-----而“我们的宇宙”作为总宇宙的一部分归根结底同总宇宙有着相同的起源。那么宇宙(指总宇宙)究竟起源于什么呢?
作者通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宇宙起源于“逻辑”。这里所讲的逻辑是指客观逻辑,指先于自然界以抽象的可能性性态而存在的先天逻辑范畴的总和。逻辑是超时空纯形式和纯关系的统一体-----就其自在存在形式而言,它是超时空的“无”;就其本质而言,因它内在地包含着抽象的可能性,所以它是有规定性的东西(即不是绝对虚无),因而是“有”,但这个“有”是尚未展开的、潜在的“有”,在形式上同“无”没有区别。这样我们可进一步得出结论:宇宙起源于“无”,----对应着数学上的所谓“0”。那么“0”为什么可以创造出宇宙呢?这完全根源于“0”的“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这意味着在“0”中潜在着能量。“0”通过内在的自我否定性即“变”这个环节而过度到“有”----这就是物理上的所谓“真空”。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佛学上的“有”与“无”、物理学上的“相因子”、黑格尔的“正反合”、柏拉图的“理念”、莱布尼兹的“单子”、易经中的“无极”与“太极”(图)、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肯定与否定、同一与差异、运动与静止、数学上的“连续统假设”以及数学史上出现的“三次危机”等等都与寓于“0”之中的这种“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有关。这种属性可表述为0=0与0≠0同时成立(这可在形式逻辑的框架内----在数学上得到严格证明),其动力学方程为E=exp(jωt)=cosωt+jsinωt。这一复相位因子即理论上的“逻辑量子”,其数理结构与太极图不某而合!从形式上看E=exp(jωt)是十分简单的,而正是这种简单性,才使得它同时具备对称性、守恒性、周期性和阴阳正负性等美学特征。在真空中同一时空点的内部存在着无穷个逻辑量子,若它们之间的相位场满足某种谐和条件,那么该时空点便可以生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之间通过真空中这种复相位场的相互作用便产生了弱、电、强三种基本相互作用。而万有引力起源于粒子实相位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总之,宇宙起源于一种逻辑实体,而因这种实体的自在存在形式为“0”(即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宇宙起源于简单性,而非复杂性。以“0”为理论起点可以建构一个新的物理学大厦(当然这种“新”并不排除以往经过检验的物理学理论),由“0”通过演绎方法,可以导出基本粒子电磁结构的统一场方程(由此可进一步导出与试验相一致的基本粒子的分数电荷值、自旋量子数、磁矩与动量矩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等)、弱电强三种相互作用的大统一场方程(由该方程又可以证明出夸克囚禁、反物质原子不能稳定存在等,对电子干涉、衍涉实验等作出与实际相符的定量分析)和引力场方程。详细的推导过程可参见《逻辑力学原理(大统一理论,引力理论)》。论文主页为:
http://Chinainfo.gov.cn/periodical/fzgxjckxxb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
E-mail: Lmpsw@pub.xaonline.com
于长丰

逻辑力学原理——大统一理论.引力理论
于长丰 徐 进
  摘要 为现代物理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解决其前沿领域里的一些疑难问题.从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入手,将时空的本质归结为纯逻辑问题.通过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量化处理,给出了构成时空的基本单元——逻辑量子的场方程 W(t,θ,φ)=W0exp[j(ωt+Φ(r,θ,φ))], 以及逻辑量子相互作用势场方程 u=Re{KV0exp[jΔΦ(r,θ,φ)]}.进而导出了基本粒子电磁结构的统一场方程 和弱、电、强3种相互作用的大统一场方程 等.利用这些场方程并与现代物理学的有关实验成果相结合,结果证明或解释了:(1) 强相互作用的夸克囚禁和渐近自由性质,(2) 夸克的分数电荷值±e/3和±2e/3,(3) 核力,(4) 基本粒子的自旋本质上是粒子表面复相位场的旋转,其自旋量子数只能为 J=±N/2 (N=0,1,2,…),(5) 弱、电、强3种相互作用的强度及作用力程以及为什么它们都是汤川型的相互作用,(6)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氢原子结构以及为什么自然界中不存在原子状态的反物质,(7)基本粒子的半径尺度.得出了大统一及超大统一的能量标度分别为 1.3×1016GeV≤Eews≤4.44×1016GeV,EG=1.22×1019GeV.作者经过分析认为引力起源于基本粒子的体积改变对真空的牵连作用,其产生机制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但引力同其他3种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逻辑力学作为整体理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出的引力场方程,在低能情况下退化为牛顿引力场方程.本文中给出的理论同相对论、量子力学以及现代粒子物理学等物理学基本理论是相容的,并使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式内在地统一了起来.
  引言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在其前沿理论领域,那些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等和直接的经验领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如微观粒子的概率描述,以及夸克、规范场、相因子、超弦、超对称、重整化群、高维宇宙、宇宙大爆炸、波粒二象性等概念,在我们直接的经验领域中是无法表现的.这些概念大多须借助特殊的教学工具(如微分几何、群论、拓扑学等)和高度抽象的思维才能在理性上把握.所谓高度抽象思维或理性思维本质上则是哲学思维,即物理学与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如爱因斯坦认为的那样:物理学的当前困难,迫使物理学家比其前辈更深入地去掌握哲学;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棗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棗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逻辑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哲学自然观所探讨的问题.所以,作为理论基础(本文中第1章)在叙述上显得“哲学”味浓了一些,原因是所研究的有关微观世界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无一不与哲学所关心的物质本体世界有着深刻而直接的内在联系.然而,对物质本体世界的描述是一般物理方法难以达到的,所以在第1章的论述中不得不求助于哲学方法,这是需要向读者说明的.
  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要认识微观世界的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则必须本着追本溯源的科学探索精神:首先应弄清构成时空万物的物质本体究竟是什么这个基本问题,其次要揭示出本体世界与时空物理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逻辑”(其定义见正文1.1节)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本体,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真正动力源泉;“逻辑”的自在自为的存在形式是“无”,然而,由于它具有内在的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无”必然通过“变”这个环节将自身扬弃而过渡到“有”.这个“有”即代表了现象形态的时空物理世界.“无”与“有”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这种转化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棗对立统一规律在物质世界灵魂深处的具体表现形式.微观世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与内在于自然界中的这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规律,“无”与“有”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性,是不容置疑的内在于自然界的客观真理.本文的大标题之所以定名为“逻辑力学原理”,道理就在这里.
  本文的目的之一是尝试为现代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的研究途径.具体地说是从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入手,找出物质本体世界与时空物理世界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以此为基础建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当然,这种“新”并不排除现有的物理学理论及其实验成果,就是说它不应当与旧的经过检验的物理学理论相矛盾;而它的真正宗旨在于不但要与旧理论体系中的真理成份相协调,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解释以往旧理论不能解释的物理事实并能对未知的事实做出合乎逻辑的预言.本文的目的之二是试图解决现代理论物理学中的一些前沿性的疑难问题,如物质之间的终极相互作用、夸克囚禁以及引力的本质等问题.在理论物理学中,这些问题都属于“统一场论”的研究对象.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统一场论曾经吸引了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所谓统一场论就是以场论为基础统一描述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爱因斯坦和海森伯都作过长期的探索,但都没有成功.20世纪60年代,S.L.格拉肖、S.温伯格和A.萨拉姆提出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所谓电弱统一理论.这个理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统一场论的研究再次活跃起来.70年代初,为研究强相互作用出现了量子色动力学,这个理论被认为有希望取得成功的强作用理论.受其鼓舞,人们正在探索着使弱作用、电磁作用和强作用统一起来的理论,即大统一理论.目前,提出的各种大统一模型各有不同的特点,均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即使在最简单的模型中也包含近20个无量纲的参数,表明在现有理论中还包含着大量的现象性的成份,只是一个十分初步的尝试.迄今为止,尚未有任何一个大统一模型得到实验的判定性检验.为了克服大统一理论的不足之处,人们相继又提出了超引力理论和超弦理论,尝试把引力相互作用也包括进来以减少理论的任意性,即建立一个把4种相互作用都统一起来的新理论.但这两种理论也有困难,表现在:(1) 由于这两种理论所涉及的特征能量尺度极大(约1019GeV),很难甚至不可能用实验对其作出检验;(2) 这两种理论不够简单而过于强调了其数学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自然界的内在物理性质;(3) 其中的一些预言尚未得到检验;(4) 尚未找到一个简单而又基本的方程对自然界中已知的4种相互作用给出定量上的统一描述.
  逻辑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所涉及的内容是理论物理中的大统一理论和引力理论.这个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上述诸 理论的不足,尤其是该理论已得到了不少证据的支持.例如,由大统一场方程可以定量地描述核力、对夸克囚禁给出相应的理论证明等.作为新的假说,尽管该理论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但与以往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即它们是相容的.
1 逻辑-时空量子论
1.1 引言
  逻辑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微观世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因此,就研究对象而言,逻辑力学应归为物理学学科;但就研究方法而言,它又不完全同于以往的物理学,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棗从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入手,利用演绎推理的科学认识方法导出逻辑力学的各种基本概念乃至相应的场方程,然后利用现代物理学的实验成果来检验这些概念和场方程的真伪性.在这个理论中,之所以引进“逻辑”这个概念并使其与“时空”联系起来,是由逻辑力学所特有的研究方法或者确切地说是由微观世界物质结构的内在本质决定的.既然将“逻辑”引进物理学,就有必要回答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什么是“逻辑”应该是逻辑学家回答的问题.但是,不同的逻辑学家对此给予了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回答,以致造成了“除开哲学之外,也许没有一个知识分支象逻辑这样被给予了如此众多的意义”.“甚至在哲学的专门术语中,也很少有语言象‘逻辑’一词这样充满歧义”.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曾指出:“(对逻辑一词)几乎给出了一百种定义,……”[1].由此看来,目前人们对逻辑一词的理解还很不统一,当然这并不妨碍在该理论中,使用“逻辑”一词,甚至给它下一个定义.
  在这里,所谓“逻辑”是指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客观逻辑.它是一种实体存在,具有如下特征:(1) 逻辑是无形的先于(逻辑先在)时空而存在的客观实在,就其本性而言,逻辑具有超时空性.(2) 就逻辑的自在存在形式而言,它是“无”;就其客观实在性而言,逻辑有着质的规定性,因此它不是“无”而是“有”.不过,“有”只是与它自身相同,而且也不是与他物不同,对内对外都没有差异.这样的“有”并不比“无”更多一点,即在逻辑那里有与无将消融在无区别的绝对同一的纯形式之中.另一方面,“有”与“无”又同样是有区别的,而这种区别只能成立于两者的“关系”之中,因这种关系是寓于“有”与“无”合二为一的“纯形式”之中,所以乃为“纯关系”.可见,逻辑是超时空的“有”与“无”的统一.根据二者的辩证关系,可以这样定义逻辑:逻辑是超时空的纯形式与纯关系的统一体棗就其自在存在形式而言,它与无没有区别;就其本质而言,它是有规定性的东西,所以是有.因此,就逻辑的上述定义来看,逻辑并不是绝对虚无,而是一种客观实在.作为客观实在,逻辑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它有着内在的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从而使得“有”与“无”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即逻辑具有自我运动的固有能动性棗这就是自然界存在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逻辑不是绝对虚无,所以必然与物质以及作为物质基本存在形式的时空有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下面讨论的内容.
1.2 基本空间理论
1.2.1 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 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空间则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即运动着的物质所占有的位置、所具有的体积范围、规模等.时空是时间与空间的统称.由于时空同物质的存在及其运动密切相关,因此,时空是有内在规定性的实有空间.真空是最直接、最单纯的时空结构,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和实验已经证明真空并非真“空”,而是各种量子场系统的能量最低的状态(即基态).如果将真空比喻成大海,那么从宏观上看时(相当于从高处看海平面),它似乎风平浪静,但从微观(即近处),比如在10-33 cm尺度即普朗克尺度上看时,则真空并非宁静,而是汹涌翻腾充满着剧烈的运动[2].真空中的各量子场不仅在不停振荡(即零点振荡),而且由于其相互作用将还不断有虚粒子的产生、消灭和相互作用(即真空涨落 ).这种性质,已为人们通过观察粒子与真空的虚粒子云的相互作用以及真空对粒子的性质行为的影响而得到证实.真空的这种物质性质不仅表明它具有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而且说明真空也是有内部结构的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作为客观实在,真空的存在同其各种物理属性的存在是不可分割的,进一步讲,如果抽掉真空的一切物理属性(当然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假定),真空也就不复存在.然而只是现象形态的形式上的不存在,因为真空的各种物理属性无一不是现象形态的物质的一种运动效应棗而运动总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真空的本质.抽掉了物理属性的真空是没有时空差异的自我同一的“虚无空间”,而真空的本质就潜在于其中.
  这样的虚无空间固然是超越时空的,但它隐含着运动的原因,因此不是“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所谓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是指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空间(这里所讲的空间是一种抽象概念,并非指现象形态的时空几何空间),而“没有时空差异的自我同一性”则是“虚无空间”的规定性,因此作为有规定性的空间,所谓”虚无空间”本质上又属于“实有空间”.不过,这里所说的“实有”并非指现象形态的真空,而是指内在于真空的客观逻辑.因为时空是现象形态的东西,所以“没有时空差异”并不代表没有内在于现象的“逻辑差异”.
  规定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这种质寓于差异与同一这种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之中.规定性可划分为本质的规定性和现象形态的时空规定性.本质的规定性广义地讲是指物质实体尚未外化(作者认为,物质实体外化为自然界是一个逻辑“过程”,而不是物理过程)为时空现象形态时而蕴于其中的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各种逻辑范畴.就自在存在形式而言,尽管逻辑范畴是远离人们感官经验的空洞抽象的纯形式,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则代表了尚未实现的可能性与潜在性.“存在着可能性”与“不存在可能性”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构成了物质实体作为超时空“有”的一种内在规定性,后者构成“绝对虚无”的内在规定性.如数论中的各种数学规律,作为可能性早已蕴寓在超时空的逻辑世界之中,只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发现了而已.如果这些数学规律毫无存在的可能性,那么人类也就无从谈发现它们.另一方面,各种数学概念,包括构筑整个数学大厦的基本元素即数和形,都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然而,这种内在于自然界的逻辑范畴棗数和形作为潜在的可能性也即客观实在,其本身就构成了孕育和产生自然界的先天逻辑的一部分.如果这种超越时空的先天逻辑根本不可能存在,那么自然界也就不可能存在.进一步讲,自然界只有存在的可能性时,它才能够存在.然而,自然界存在的“可能性”不可能在它自身的现象形态中寻找到,它只能存在于逻辑世界之中.
  可能性是抽象的存在,但在知性思维形式中给人以空洞无物即虚无的感觉,而在理性思维形式中,尽管它的存在形式是虚无,但恰以虚无的对立面棗作为“有”而真实地存在着.“有”这种潜在的可能性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东西,由于其内在的自我否定性,它必然要扬弃自身而转化为现实性,这种现实性就是所谓的时空规定性.物质的各种运动属性则是时空规定性的直接现象形态.
  与有规定性的“虚无空间”相对应,没有任何规定性的空间称之为“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在虚无空间中至少包含着抽象的可能性和潜在性,然而在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中,作为可能性而存在的诸种逻辑范畴达到了绝对同一,一切可能性将不复存在而消融于超越逻辑的绝对形式之中.这样的空间,意味着“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对此几乎不能说些什么,否则思维就必然对其强加一些规定.而有了规定性,它就不再是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了.
  然而,为了表述这样的空间(指绝对虚无空间),我们又不得不对它下定义,而定义本身棗“没有任何规定性”便是这种空间的规定性.正如黑格尔所言:“这种无规定的东西,假如追溯到它的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有.但是这种无规定性,正是构成规定性的东西;因为无规定性与规定性对立;无规定性作为对立物自身就是有规定的,或否定的东西,而且是纯粹的、完全抽象的否定的东西”[3].因此,作为有规定性的所谓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不是我们要定义和表述的那种空间.因此,这种空间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另一种空间,即“超时空逻辑空间”.该空间就其存在形式而言,说是前面所讲的“虚无空间”.
  应当指出,在此之所以引进与虚无空间相对应的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为可能性而存在的虚无空间的实有性.当然这种引进也并非随意的,而是基于这样一条基本原理:事物总是相互规定的,处于统一体中对立面的双方既相互肯定又相互否定,彼此在“变”,即在相互过渡的环节中达到统一性.没有“无”的存在,便没有“有”的存在,反之亦然,这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客观逻辑.
1.2.2 超时空逻辑空间 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所有逻辑范畴的总和构成了超时空逻辑空间.这样的空间是有规定性的,因此与“有”在存在形式上是同一的.“有”具有客观实在性,是生成自然界的最原始的质料;然而“有”是超时空的,以“无”的形式存在着.
  一般而言,逻辑范畴是指反映事物的普遍规定性的主观形式,但是逻辑范畴有其客观性:仅当对象具有这种或那种规定性时,人们才有可能从该对象中抽象出反映其内在本质的逻辑范畴.就是说,逻辑范畴的客观性是第一性的,而其主观性则是第二性的.黑格尔认为逻辑范畴必须从绝对观念依必然性推演出来,逻辑范畴也就是对象的本质自身.“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an sich),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4].黑格尔还说:“我们常听说逻辑只是研究形式,它的内容乃来自别处.其实,我们可以说,逻辑的思想与一切别的内容相较,倒并不只是形式,反之,一切别的内容与逻辑的思想相较,却反而只是(缺乏实质的)形式了.逻辑的思想乃一切东西之自在自为的基础[5]”;“作为科学,真理是自身发展的纯粹自我意识,具有自身的形态,即:自在自为之有者就是被意识到的概念,而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自在自为之有者”[3].可见,照黑格尔来看,逻辑范畴或概念不但是事物的本质,而且是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进一步讲,没有先天的逻辑范畴或概念,那么事物乃至整个自然界就不可能存在.
  然而,由逻辑范畴构成的超时空逻辑空间是超越时空规定性的,它以“无”的形式存在着,那么作为原始质料的“无”,为什么可以生成自然界呢?这是因为,首先“无”是一个包含着可能性的空间,而可能性则是这种空间的直接规定性;其次,作为有规定性的空间,“无”内在地包含着“有”,也即“无”具有内在的自我否定性.否定的过程即“变”,而本质正是通过“变”这个环节才得已转化为现象形态(自然界)——时空物理空间.
1.2.3 时空物理空间 这个空间是超时空逻辑空间的外化现象形态,代表着整个自然界.进一步讲,自然界是由先于它自身的永恒存在着的客观逻辑“演化”而来的.一般来讲,“演化”是指物质从一种形态过渡到另一种形态的物理、化学或生命过程,因而是一个时间过程.然而逻辑演化为自然界并不是一个时间过程,而是逻辑自我发展的一个内在否定过程,或者说仅仅是那既超越时空又包容时空棗本质外化为现象的一个逻辑环节.显然,逻辑与时空不是并列存在的关系,而是逻辑在先时空在后,就是说时空是由逻辑演化而来的.
  关于宇宙的起源问题,应从两种不同角度来理解.首先要区分总宇宙和我们的宇宙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总宇宙是指空间上无限大,在时间上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点的整个时空世界;我们的宇宙即目前观测到的宇宙(总星系),是总宇宙的一部分,其半径约为2×1026 m,年龄为4×1017 s.因为总宇宙无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所以不存在开端问题,假如它有开端,那么这个开端只能是逻辑,而不可能是现象形态的任何东西.换一种说法,总宇宙不存在所谓物理上的起源问题,它所经历的每时每刻既是它的开端又是它的终了,这意味着总宇宙的开端只能是逻辑.关于我们的宇宙,现在最有影响的学说是大爆炸宇宙学.这个学说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一百多亿年以前的一个温度和密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由于该学说已得到3项天文观测事实的支持,因此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但不要忘记,我们的宇宙相对于无限大的总宇宙无论在空间尺度上还是在时间长短上,都是微足不到的无穷小量,因此作为具体有限的物质演化系统,我们的宇宙起源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是完全可能的.然而,作为总宇宙的一部分,我们的宇宙同总宇宙一样归根结底还是起源于逻辑.
  既然逻辑的自在存在形式是“无”——绝对同一体,那么“无”为什么能够演化出整个宇宙呢?这完全根源于其内在的固有矛盾运动——在“无”中内在地包含着超时空的各种逻辑范畴.尽管这些范畴是由纯形式与纯关系构成的统一体,但其潜在着各种可能性,因而“无”包含着“有”的内容,即“无”具有自我否定性.但是,“无”毕竟以它自在自为即“无”的形式存在着,所以还具有内在的自我肯定性.“无”这种既肯定自身又否定自身的特性乃属于一种内在的逻辑必然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诱发或推动.通过否定与肯定这两个环节,“无”过渡为“有”,“有“又过渡为“无”,从而实现了“有”与“无”的统一.“而这统一又与有、无本身不同,所以对有、无说来,它是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最特征的形式,就是变”[9].“变”是超时空逻辑空间转化为时空物理空间的一个必然的逻辑环节.
  如果将“变”看成逻辑的一种运动属性,则这种运动与现象世界之中的一般物理、化学乃至生命运动是有区别的,因为它仅代表“有”与“无”之间相互转化的一种内在辩证统一过程.进一步说,在“变”这种运动形式中,并不涉及所谓的“位移运动”.但是,它潜在着能动性,即潜在着运动的趋势,而这种运动趋势正是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通常,人们似乎倾向于认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原始质料是某种“东西”.“东西”既可以是精神性的,也可以是物质性的,但无论如何,人们的习惯认识往往是这种“东西”的自在自为的存在形式绝对不会是虚无,因而它是“东西”.而事实恰恰相反,构成物质世界的原始质料的自在存在形式不是别的,正是虚无本身.不过,虚无仅是原始质料的自在自为的存在形式,而其实质则是由超时空纯形式与纯关系构成的逻辑实体.人们之所以将构成世界的原始质料看成某种“东西”,则是由人们的感性或知性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可见,只有用理性的辩证思维方法才能把握对象的本质.如果进一步问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若要回答不陷入无限循环的因果链之中,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即构成世界的原始质料只能是逻辑,而不能是别的东西.关于逻辑作为原始质料的实体性,还可以这样理解:时空与运动是统一的,时空是运动的现象形态,没有运动就没有时空.若将运动看成原始质料的某种属性,那么,如果原始质料停止运动,应该不影响它作为客观实在的存在性.但另一方面,一旦原始质料停止运动,它就会消失在超时空的虚无状态中,这就是说原始质料的自在存在形式与逻辑的自在存在形式是一致的.这样,只要承认世界在本质上的绝对同一性,那么构成世界的原始质料正是逻辑本身.
1.3 运动与时空的统一性
  由于在逻辑那里已经潜在着运动的趋势,所以作为它的现象形态,时空并不是与运动不同的东西,而就是运动本身.不过这种运动并非指一般的机械运动,而是指有与无之间的相互转化,乃是时空物理空间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作为构成时空的基本元素,时空点是逻辑自我运动的直接现象形态(形象地说,时空点是超时空的逻辑映射为时空的聚焦点),它对应着几何学上的所谓点.点的定义是“点没有部分”.根据这个定义,几何学引申出如下的公理:
  (1) 点的集合成线;(2) 线的集合成面;(3) 面的集合成体.
注意这些公理表述的不是空间的生成过程,而是空间的逻辑结构的一些逻辑环节.作为几何实体,现实空间的点、线、面、体看上去好象是与运动毫无关系的绝对静止的纯形式,它们呆板孤立地存在着,不与周围的事物发生任何相互作用.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作为现象形态的东西,这些几何实体是逻辑自我运动的直接表现形式,而并非与运动毫无关系.下面的证明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现在从数学上证明时空与运动的同一性.时空点是最基本的时空几何元素,只要证明了时空点的运动属性,也就证明了时空与运动的同一性(统一性).为便于证明,首先要给时空点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时空点是构成时空的最小单元,它存在于时空之中,但不占空间体积.
  证明1 设S是一个半径为R的球体,其体积为V.根据时空点的定义,可知在该球体内含有无穷个时空点,设每个时空点的体积为ΔV,那么根据定义可知ΔV=0.另外,球体的体积等于无穷个时空点的体积之和,即有V=∞*0.由数学知识可知,零乘以无穷大有3种可能性:
显然,在这3种可能性中只有(b)成立,因为V既不等于0也不等于∞.对于(a),因为ΔV绝对为0,故可理解成时空点不存在于时空之中,而这与时空点的定义是矛盾的.无穷大乘以绝对的零,可以看成是无穷个纯粹的0相加,其结果还是0.对于(c),则与时空点体积为0的定义相矛盾,故不成立.所以只有(b)才是正确的.所谓ΔV相对为0,可理解成时空点存在于时空之中,但其所占的空间体积为0.时空点存在于时空之中与不存在于时空之中,这两种概念有显然不同的含义:前者表明时空点的体积不能绝对地为0,但又因它不占有空间体积,所以它的体积相对地为0;后者则表明时空点的体积绝对为0,或者说是与时空毫无相干的绝对虚无.为更深入地理解时空点的内在含义,在此引出时空点的显体积和潜体积概念.
  所谓显体积是指时空点在时空世界中所占的空间体积;潜体积则是指时空点作为客观存在,在超时空逻辑世界中所占的“体积”.对于时空点,根据前面的分析显然有
ΔV显=0, ΔV潜≠0.
这里,ΔV显与ΔV潜分别代表了时空点的显体积和潜体积.因为二者表征的是同一个时空点,所以它们是同时寓于该时空点之中的既对立又同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否定而相互依存,最终在变的环节中达到统一.进一步讲,作为逻辑的直接现象形态,时空点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实体,通过其内在的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进而获得了运动属性.不过,这种运动是尚未充分展开的运动,或者说时空点并不具备明显的运动特征.然而,时空点作为有与无相互转化的矛盾实体,其本性就是变.变是一种不安定的动荡,尽管它沉没在相对静止的结果中,但它潜在着能动性,因而就其本质而言,变就是运动.
  作为逻辑的外化现象形态,时空点具有运动属性,那么能不能从更一般的数学原理内在地导出逻辑本身的运动属性呢?
  逻辑是超时空纯形式与纯关系的统一体,它内在地包含着先于自然界而存在的全部的逻辑范畴和概念,当然各种数学概念也不例外.数和形是数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广义地讲,形对应着时空物理世界中的各种空间形式和逻辑世界中的各种抽象结构;数是纯粹的逻辑实体,作为量它规定着形的存在性.在时空世界中,形以现象形态的形式存在着,但在超时空逻辑世界中,形与数通过虚无这种绝对形式达到了同一.然而,在虚无这种绝对形式中,形与数并没有真正地消失,而是两者合二为一,以绝对同一体棗0的形式存在着.这意味着逻辑的自在存在形式与数学上的0是相互对应的.逻辑是质与量的统一,而质只有通过量变才能外化为现象,所以作为逻辑实体的0必然潜在着运动属性,或确切地说,0具有内在的自我肯定性与自我否定性.下面来证明这一点.
  设a是数轴上的某一定数,另设:(1) b为距离a最近的相邻数,但不是数a本身;(2) ΔL为 a与b之间的距离,即ΔL=|b-a|.可以证明,要保证假设(1)成立,那么必然导致(2)的自相矛盾,即得出ΔL=0与ΔL≠0同时成立的结论.
  证明2 若ΔL=0,由假设(2)可知b=a,但根据假设(1),b=a,意味着这个最近的相邻数b就是定数a本身,而这又与相邻数b的定义相矛盾,故要使(1)成立,就必须保证ΔL≠0;但若ΔL≠0,则在b与a之间一定还可插入无穷个数,这样b就不是距离a最近的相邻数,同样与b的定义相矛盾,故要使(1)成立,就必须保证ΔL=0.证毕.
... ...
  本文中给出的3个重要方程是粒子电磁结构场方程((2.18)式),弱、电、强大统一场方程((3.17)式)和引力场方程((8.22)式).这些方程均得到了一定证据的支持.利用(2.18)式可导出粒子的电荷(包括奇数分之一和奇数分之偶数的电荷值)、自旋以及磁矩等,使基本粒子的一些内禀属性在理论上得到了统一的解释.利用大统一场方程可解释核力、夸克囚禁、氢原子结构以及自然界中为什么尚未发现反物质等物理事实.大统一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这同方程中的相因子sinΔΦ12有着密切的联系,若方程中不存在这个相因子,则以上物理事实就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大统一场方程成立的先决条件是任何基本粒子存在一个有限的半径.这样,该理论则从根本上消除了由于“粒子半径为零”所带来的发散困难,进而避免了理论上的重整化手续.尽管本文中的理论取得了不少证据的支持,但作为新理论,必然存在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目前,该理论尚不能解释或有待于今后作出解释的主要物理问题有:(1) 为什么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2) 能否给出轻子和夸克质量的统一的理论描述?是否存在决定粒子质量的其它自由度?(3) “代”自由度的实质是什么?基本费密子到底有多少代,为什么不同代要重复填充同样的表示而它们的质量又相差很大?不同代的粒子质量有何关系?(4) 真空中或粒子内部各逻辑量子的初相位和角频率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些初相位和角频率与“真空对称自发破缺”有什么联系?目前看来,这些问题是不好解决的,其最终的解决要有待于现代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的进一步发展.限于篇幅,本文还有许多其它物理问题尚未讨论.本文中的理论所导出的几个主要方程已得到许多证据的支持,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夸克囚禁和反氢原子不能稳定存在问题.从图9.1可以看出,微观世界的物理图像是一个统一 的有机整体,在这种整体结构中,引力场方程取得了与其它场方程协调、相容的地位,这为进一步建立系统性的量子引力理论奠定了基础.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将大统一场方程用于超导、粒子散射态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是大有希望的.
--作者:科海探玄
--发布时间:2003-3-22 22:02:22
--
刘武青先生您好:
... ...但我原来给你发的文章可能缺图和数学公式,不知你是否注意没有?
故给你发去一个完整的论文,可重新放在主页上。
另外,我想问一下你的“反引力”一词是否代表“万有斥力”?在普朗克尺度上存在万
有斥力。几年以前曾报导欧洲的科学家用强磁场可将物体甚至青蛙悬浮起来;贵州惠水县一农
民捡到一块石头其重量可自行发生变化;日本人作实验证明高速旋转的电陀螺其重量可发生变
化;美国人作实验发现在离地球表面某一高度上存在一个偏离牛顿万有引力公式的微小斥力项
……这些现象或许与你的反引力理论有关。
现在每年全世界有几万篇物理学方面的论文,绝大部分论文的命运是“发表了”就算完了,
虽然有些理论已由实验得到证明,其命运也不过如此。但是如果是一项重大发现,比如说你的
反引力理论得到实验的证明而且可以得到重复证明,那么这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愿我们中国人的某一学科的理论能够在世界上争得一席之地!
于长丰

--------------------------------------------------------------------------------

--作者:科海探玄
--发布时间:2003-3-25 8:00:37
--
正负冲和自蕴零(灵)
在电学研究中,原子对外显电中性,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负电荷按照某种量的配比和结构的排列有机组合形成了原子的电中性特征。这是一个正负冲和的典型例子。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还认为,当有外加电场作用时候,原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会发生微小分离,按照减弱外电场影响的方式分开(损有余而补不足),在没发生真正电离前一直处于某种将分未分的状态,整体保持电中性。但随着外加电场的进一步加强,当外场达到一临界阈值的时候,正负电荷发生分离,于是乎有了分立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在此以前原子整体总是显现电中性的)。这种外加电场阈值的存在,暗示在任何对立统一阴阳确定性因素之间还存在一个正负两相不明的模糊地带。这一地带从整体来看可能正好通过对立因素的有机互抱而恒为零无状态,而电场临界阈值的存在不是偶然的,在自然界很多相变过程中普遍存在,这里边深刻暗含着量变质变的原理,也揭示了在某一阈值范围内绝对零和相对零(无穷小)的关系。
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科学体系中,把宇宙和世界的本体描述为“空无”或者说为“无极”,一切万有都是无中生有的产物。这现代科学中所描述的“对称性破缺”过程极为类似,无极可以看成一种“超对称性”状态(包含一切对称性可能的潜在形式),氤氲生物过程对应了对称性的破坏,至阴阳两仪出现,古人称为“清浊始判”,这一过程如同如上原子电中性被破坏而出现了分立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也就由“无”变成了“有”。实际上,由无极状态演化到万物生成,还经历了一个混沌过渡区域,即所谓“无极而太极”状态,这个区域表现为一个万物诸相不明的模糊状态,内存无穷维度的时空基底,与现代科学混沌学、模糊科学的诸多规律研究密切相关。在古人的描述里,由无极经太初(太初生、太初变、太初化)、太乙(太乙生、太乙变、太乙化)、太素(太素生、太素变、太素化)三节九步演化后中宫出现方为太极。作为空间本底而言,经过本无(无极)本底、混沌本底和当前的有极本底三个基本演化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新宇宙原理[转帖]
本文提出时空对立论,是自牛顿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后人类第三次对时空观念有真正价值的新突破,并由此最自然、合理、科学地建立了一套崭新的宇宙模式,是中国历史第一篇以物理学方式建立宇宙体系的文章。??
1? 存在与消亡 宇宙及其中存在着的全部事物都在作“存在”与“消亡”的斗争。?
2? 空间与时间 宇宙中绝对普遍存在着的这种自然现象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宇宙中确实真实存在着能对宇宙及其中全部事物起着有益一切事物存在发展和否定并促使一切事物消亡作用的自然物质,这就是“空间”与“时间”。空间是使宇宙及其中全部事物得于存在发展的自然物质,我们称之为“空间存在物质”[简称S,(英空间Space)];而时间则是使宇宙及其中的全部事物得于消亡的自然物质,我们称之为“时间消亡物质”[简称T,(英文时间Time)]。
3? 宇宙的本质 在宇宙大自然中其实只存在两种自然物质:一种是空间存在物质,一种是时间消亡物质。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它们两者性质作用完全相反、互相依赖、互为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缺一不可地永远对立统一共存于一体。宇宙从无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全部过程及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不同的自然物质,只不过是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以全套不同的存在数量比例对立统一共存于一体所形成的全套不同的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两者以相同或不相同的力量组合在一起进行斗争的全套过程,就是宇宙从无产生、发展、消亡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绝对相等,时间消亡物质恰能制住全部空间存在物质的产生。因此,这时的宇宙为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绝对的“无”;第二阶段: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发展速度大于时间消亡物质发展速度。因此,这时的宇宙是一个客观存在物质,整个宇宙向巨大的物质的宇宙方向发展;第三阶段:构成宇宙的时间消亡物质发展速度大于空间存在物质发展速度,这时发展到极限的巨大的宇宙开始逐步走向消亡;第四阶段:构成宇宙的时间消亡物质与空间存在物质再次相等宇宙又变成为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绝对的“无”。?
下面,对上述宇宙从无产生、发展、消亡全部过程的四个阶段,作更全面细致的十一个阶段的科学考察。?
4? 新宇宙原理?第一阶段 宇宙起于无 (v=0)?
只要是存在着的任何事物都绝对无一例外地必定是从其他别的什么事物之中逐渐发展变化而来的。我们的宇宙,即总体的物质,它也决不可能会是毫无形成根源、无始无终地永恒自存着的,构成宇宙的总体的物质它必定是从所有的物质彻底没有被产生之前的绝对无一丝一毫质存在的绝对的“无”之中,逐渐先产生出微小的物质,进而,发展成巨大的宇宙,可这物质的发源地——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绝对的“无”究竟是什么呢?彻底无物质的绝对的“无”是宇宙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当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两者完全相等平衡的时候,(即S=T),时间消亡物质恰恰能制住宇宙中所有的空间存在物质的产生,因此,这时的宇宙就成为一个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绝对的“无”,也就是“0”(即S=0,T=0)。由于没有任何物质存在,因此也就不存在任何运动。[即v=0,(英文运动Velocity)],没有物质,没有运动,也就没有任何能量。[即E=0,(英文能量Energy)]。?
第二阶段 时空的诞生 (v=vmax)?
宇宙要从绝对的“无”之中,向巨大的物质宇宙进化发展,就必定要冲破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绝对的“无”的状态,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必定是宇宙自然史中最初最微小的物质粒子,这最初最微小的物质粒子一经产生,就与生俱来同时受到了自身内部的一种是肯定自身存在并促使自身发展的“存在因素”也就是空间存在物质和另一种是否定自身存在并促使自身消亡的“消亡因素”也就是时间消亡物质的斗争作用。由于这最初诞生的最微小的物质粒子是今后宇宙及物质的最微小最基本的物质粒子单位,因此,构成这最微小最基本物质粒子单位的空间存在粒子(简称SP,英文粒子Particle)与时间消亡粒子(简称TP)也就是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粒子。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初诞生的最微小的物质是由一颗空间存在粒子和一颗时间消亡粒子构成的对立统一体,我们称之为时空统一体,在这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中,空间存在粒子大于时间消亡粒子,只有这样它们的对立统一体才能得于存在且向更大的物质发展;如果时间消亡粒子大于空间存在粒子,则这个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将迅速趋于灭亡,回归到绝对的“无”之中去。在宇宙的发展史中,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一经产生,就意味着绝对的“无”之中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绝对平衡的状态已被打破,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在宇宙的对立统一体中已不平衡,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不平衡的程度即差额就是宇宙时空统一体即宇宙的体积。由于这时宇宙中的空间存在物质和时间消亡物质不平衡,不平衡就得斗争,以求平衡,有斗争就必有运动,因此,千古之谜宇宙为何运动的真正本质乃是宇宙中的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不平衡,不平衡就得相互斗争,这斗争就导致了运动。因此,在宇宙及物质的时空统一体中,当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越平衡,也就是宇宙或物质体积越小的时候,恰恰是两者间性质对立差异程度越大,斗争越激烈,也就是运动速度越快的时候;相反,当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越不平衡,也就是宇宙或物质体积越大的时候,实质上恰恰是两者间性质对立差异程度越小,斗争越不激烈,也就是运动速度越慢的时候。?
总之,在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中,空间存在粒子和时间消亡粒子都是真实的客观物质,即SP>0,TP>0;并且,两者力量绝不平衡,即SP>TP,且这时的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是宇宙中最最微小的物质粒子,因此,它是宇宙中运动速度最快的物质粒子,是宇宙及物质的运动速度极限,即:v=vmax(此根据相对论物质越小,运动越快的原理。)由于这时的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是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产生的最微小的物质,因此它的能量极趋近于“0”,是宇宙及物质能量的极小值,即:E=Emin(此根据超光速粒子理论: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粒子,速度越快,其体积变得越小,且能量越低。)?
第三阶段 时空到光速 (vSPTP>v≥C)?
在最先诞生最微小的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中,空间存在粒子大于时间消亡粒子,空间存在粒子为了更好地加固自己的存在并免于为时间消亡粒子消灭,就必须尽快发展自身,时间消亡粒子为了与空间存在粒子达到新的平衡,也就必须尽快扩展自己,但是由于空间存在粒子发展基数比时间消亡粒子发展基数大。因此,两者越发展,两者存在规模的差距也就越大。?就这样,从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中,空间存在粒子和时间消亡粒子分别以不同的发展速率各自发展出规模更大的空间存在物质和时间消亡物质,即是两者以不同的数量比例不重复地不断地组合产生出规模越来越大的基本粒子,直至光子。(但随着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的规模越来越大,时间消亡物质在这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却越来越小。)?
宇宙发展在这个阶段,因其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其运动速度被不断减慢[即v→慢,(vSPTP>v≥C)],其能量被不断增大(即E→大)。(这个阶段的宇宙,符合现代物理学超光速粒子理论。)?
第四阶段 极近于光速 [v
宇宙仍在不断扩展,其中空间存在物质扩展速度仍大于时间消亡物质扩展速度(即S>T),因此,时间消亡物质竟管仍在不断扩展自己,但其在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却越来越小。?随着宇宙的不断扩展,宇宙的运动速度也在不断的被减弱,一直减弱到宇宙的运动速度低于但极接近于光速的发展阶段,[v
第五阶段 极低于光速 [v<
宇宙完成了创造出全部接近于光速运动的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粒子之后,就由这些基本粒子组合成物质,由全部物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具有丰富物质的宇宙,宇宙在这个发展阶段中,空间存在物质发展速度仍大于时间消亡物质发展速度,且时间消亡物质在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仍在不断地被减小。这个阶段的宇宙其运动速度随其体积越来越庞大而变得越来越慢(即v→慢,且v<
第六阶段 宇宙的静止 [v=0]
宇宙仍在继续扩展,其中空间存在物质也仍在扩展,而时间消亡物质在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却不断地被变得越来越小,但时间消亡物质在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却永远不会为“0”,因为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两者必须永远相依共存,缺一不可,所以,时间消亡物质在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有个极小值,当空间存在物质发展到时间消亡物质达到这个所占百分比值的极小值的时候,空间存在物质便不能再发展了,空间存在物质的发展此时达到了它的极大值。此刻空间存在物质的发展静止了。此时,也就是时间消亡物质的发展达到所占百分比例极小值不能再发展的那一刻,因此,此刻的时间消亡物质发展也同时静止了。整个由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对立统一体构成的宇宙也就静止了。?
第七阶段 极低于光速 [v<
空间存在物质的发展已达到了极大值,而时间消亡物质则仅是达到了极小值,时间消亡物质有着广阔的发展余地,在空间存在物质达到极大值,时间消亡物质达到极小值的时候,宇宙静止了片刻后,时间消亡物质便继续迅速地扩展自身的规模,空间存在物质则同时不断地缩小自己的规模,宇宙又开始了运动,这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空间存在物质逐步消亡的过程,也就是宇宙逐步消亡的过程,这时的运动由于刚冲破宇宙的静止状态,因此极其微弱(即V≈0),其能量也因之极其微弱(即E≈0)。?
第八阶段 极近于光速 [v
宇宙中的时间消亡物质仍在不断发展,空间存在物质则仍在不断缩小,宇宙的体积就开始被不断减小,其运动速度也就越快,这样一直发展到宇宙的运动速度极接近于光速(v
第九阶段 光速到时空[C≤v
时间消亡物质仍在不断地使空间存在物质消亡,宇宙的体积仍在被不断缩小,当宇宙发展到其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直至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统一体的这一阶段时(C≤v
第十阶段 时空统一体 [v=vmax]?
宇宙的体积仍在不断缩小,一直缩小到构成宇宙物质的最基本单位,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由于这个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是宇宙中最小的物质,因此它的运动速度是宇宙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即v=vmax),它的能量也是宇宙能量的极小值,几乎为0(即E=Emin)。?
第十一阶段 重新归于“无” [v=0]
由于在时间消亡粒子空间存在粒子对立统一体中,空间存在物质正处在不断消亡的过程中,而时间消亡物质则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消亡,因此在应该同等的体积中,处发展趋势的规模要比处消亡趋势的规模略大,也就是时间消亡粒子略大于空间存在粒子。因此,时间消亡粒子终于消灭了最后一个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空间存在粒子再次达到绝对平衡,宇宙又重新回归到了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绝对的“无”之中去了(S=T=0);这时的宇宙又不存在了任何运动(v=0),也不存在了任何能量(即E=0)。?
宇宙虽然又回归到了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无”之中去了,但宇宙之中有“存在”与“消亡”这两种永远共存的自然物质,因此,在宇宙绝对无任何物质的绝对的“无”之中(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必定又一点一点地重新产生了新的“存在”,由这一点点的新的“存在”,又逐渐演化成巨大的物质的新“宇宙”。我们的宇宙大自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产生、发展、消亡不断循环着。?
5? 物理学揭示 本文史无前例地揭示了以下新宇宙基本原理?
新宇宙第一原理 宇宙中只存在两种自然物质,一种是使宇宙及其中事物得于存在且发展的空间存在物质(S),一种是否定并使宇宙及其中事物消亡的时间消亡物质(T),宇宙(简称C,英文Cosmos)是由这两种自然物质构成的,即:C=|S|+|T|。?
新宇宙第二原理 宇宙从无产生、发展、直至消亡的全部过程是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两者之间的力量平衡与不平衡斗争的历史,在这宇宙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总量与时间消亡物质的总量必须相等,即:Σ|S|=Σ|T|。?
新宇宙第三原理 宇宙从无产生、发展、消亡的全部过程及在这全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不同的自然物质只不过是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以全套不同的存在数量比例对立统一于一体的产物,即C(或m,物质,英文Material)=S/T.
新宇宙第四原理 当宇宙中的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绝对相等的时候,宇宙中的空间存 物质被时间消亡物质全部消灭,这时的宇宙为绝对无任何物质存在的绝对的“无”,即:C=|S|-|T|=0,(当S=T)。?
新宇宙第五原理 当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不平衡的时候,这种不平衡的程度,即两者的差额,就是宇宙存在的体积,即V(宇宙的体积,简称V,英文Volume)=|S|-|T|。
新宇宙第六原理 当构成宇宙的空间存在物质时间消亡物质不平衡的时候,两者之间就得斗争,以求平衡,这种斗争就导致了宇宙的运动。这就是宇宙运动的本质,因此,在宇宙及物质的时空统一体中,当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两者越平衡,也就是宇宙或物质体积越小的时候,恰恰是两者间性质对立差异程度越大,斗争越激烈,也就是运动速度越快的时候;相反,当空间存在物质与时间消亡物质两者越不平衡,也就是宇宙或物质体积越大的时候,实质上恰恰是两者间性质对立差异程度越小,斗争越不激烈,也就是运动速度越慢的时候,即:v(速度)=1/V(体积)=1/|S|-|T|。?
新宇宙第七原理 构成宇宙及其中全部事物的最基本粒子,空间存在粒子时间消亡粒子对立统一体是宇宙中最最微小的基本粒子,是宇宙作为物质存在的极小值,也是统一宇宙的唯一基本粒子,同时它也是宇宙或物质运动的极大、极限速度,即:vmax=vsptp(v表示速度);Vmin=Vsptp(V表示体积)?
宇宙及其中的全部事物都必定包含了空间与时间,空间与时间是宇宙最深刻的本质。本文彻底阐清了空间与时间的本质,因此,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系列结论如果是正确的话,那将是彻底科学正确地解决了宇宙的本质,宇宙产生、发展、消亡的本质、宇宙运动及体积的本质,这些宇宙的最最根本、最最深刻的基本问题。?
一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注: ①本文1991年2、3月间由陈萍引荐给文汇报副总编吴振标。?
②本文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的内部少量出版物中刊登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5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
  关于宇宙学中奇点问题与真空态性质的哲学探讨[转帖]
内容提要:在当代宇宙学中,奇点问题与真空态性质的准确描述,是宇宙创生及未来演化图景理论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其所蕴舍的哲学意义亦十分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道家“无”与佛家“空”两大哲学范畴本来含义的发掘、阐释,及对奇点问题和真空性质的物理描述,证明所谓的“无”(真空)并非绝对的虚无,而是物质能量的目前人们还不太清楚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从而在中国古代宇宙观的背景下,为彻底解决奇点问题与真空态性质问题提供一个思路。
关键字:宇宙学 中国古代宇宙哲学 大爆炸及暴胀宇宙模型 奇点 真空态

人类对宇宙探索的脚步可以说是亘古绵长的。由于全部宇宙的真相对于每一历史时期人们认识的能力与条件来讲是如此玄远,为了在不可能中实现可能,从古代起,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有着两条看来很不相同的道路,即哲人式的了悟与洞察,及实际观测事实的逐步积累与深化。前者是东方智慧的结晶,后者是西方文化特别是自然科学传统的骄傲。两者均达到各自的高度,并在当代宇宙学的背景下走向新的会合与沟通。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西方科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在他们积累着越来越多同时又难以完全理解的事实和理论说明时,非常希望在更为深沉的东方哲学,而非现有的西方哲学流派中找到现代科学的基石和哲学背景。他们看到,在20世纪,物理学经历了几次概念革命,清楚地揭示出力学的世界图景的局限性,并导出有机的、生态的世界图景,而这一新的图景与东方古代哲学家所早已描绘的世界图景极为相似。他们指出:“现代物理学的主要理论所导致的世界观与东方神秘主义有着内在的统一和完美的协调”[1]。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意识到,神秘主义的思想为当代科学的理论提供了一个一致的和恰当的哲学背景”[2]。这是以卡普拉《物理学之道》为代表的不少著述中所反复阐明的观点。
  爱因斯坦讲过:“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3]。对宇宙学的研究也不例外,事实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关于宇宙演化的哲学探索所包含的真知灼见,对于推动现代宇宙论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宇宙的两端:奇点与“无(the nothing)”
中国古代被称为六经之首的《易经》中常有一些关于六十四个卦象顺序排列的说明,颇有深意。比如《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十分形象地描画出一幅自然界万事万物生死相继、循环递推的客观规律,即所谓“元元周复始,变应与时偕。”《易经》在中国古代一直被当作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总原理性的说明,如《易传·系辞上》中就认为:“易与天地准,固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易》哲学中关于宇宙有生有灭的思想,一直强烈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如宋代的易学大师邵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就认为:“易之数,穷天地始终。或曰:天地亦有始终乎?曰:既有消长,岂无始终。”这是中国古代认为我们的宇宙遵循一定的物理规律且有生亦有灭的一种典型态度。
在自然科学中,最先明确提出我们的宇宙有一个自然生成的历史,当推大爆炸宇宙模型。它是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在勒梅特宇宙膨胀论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修正与发展,运用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知识,将宇宙起源和化学元素的起源联系在一起而正式提出的。这一宇宙模型对宇宙演化的描述从其最初创生瞬间的百分之一秒开始,对于宇宙中直到今天的各种物质要素如基本粒子、化学元素及星系的形成均有着很好的说明。这一学说得到了大量观测事实的支持,其中包括星系红移、氦丰度等,特别是3K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说服了大多数科学家,并称其为标准宇宙模型。
随着大爆炸宇宙模型带来的成功,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有生有灭的,有其产生与消亡的历史,看来是不会再有什么太大的疑虑了。但也仍然留下了一些难解的问题,其中包括:奇点问题、平直问题、均匀性和星系问题、时空维数问题等。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物理学领域中关于粒子间相互作用理论的突出进展,导致在宇宙学中建立起多个暴胀宇宙模型,将研究引入到宇宙年龄约为10-36的宇宙极早期,把宇宙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其中由林德等建立的混沌暴胀模型最为成功,被认为能够解决除奇点问题以外的其他全部难题。然而,由于奇点问题在物理学中实际上就是宇宙中一切物质现象的根本来源问题,同时它又直接对应着宇宙的最终归宿问题。因而目前宇宙学的真正难题在于:我们的宇宙来自何处又去往何方?即它是如何产生,又将以怎样的方式走向它的终结。
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的回答,宇宙常被说成是起源于一个奇点。其实这差不多只是一个纯数学式的回答,它除了说明宇宙在创生瞬间和在此之前的状态为我们目前的物理学知识所望尘莫及之外,很难说有什么更多的物理意义。量子力学大师尼尔斯·玻尔曾说过,对自然界所进行的研究仅仅找到它的数学上的描述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其中的物理内涵。著名物理学家惠勒指出,我们目前所了解到的支配自然的那些规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高温时,化学价的概念是超验的;而对于封闭宇宙来说,能量、电荷、角动量守恒定律是没有意义的;在黑洞物理中,粒子数守恒是超验的;而在未来,随着引力塌缩,每个物理定律的框架都失去了。暴胀宇宙论对奇点问题所作出的典型解释是:“全部可观测宇宙(1028cm)起源于一个尺寸为普朗克常数(1O-33cm)的区间,所以根据测不准原理,它可能创生于一个量子的涨落。”[4]奇点问题得到了科学界普遍的关注,许多人都认为它是当代科学中最大的疑难之一,而它的解决要求助于前几何物理学和量子宇宙学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弗里德曼模型,宇宙因其平均密度大于或小于等于某一临界值,而有封闭的或开放的“两种非常不同的型式”,[5]并分别有着收缩及膨胀两种不同的完结方式。目前的一些最为知名的宇宙学家,如霍金、林德等人,由于寄希望于新的宇宙物质(如中微子静止质量和宇宙暗物质)的发现,而倾向于支持我们的宇宙是封闭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开放的宇宙的可能性依然极大,这一切都取决于进一步的观测。
如果宇宙是封闭的,引力场最终将遏制宇宙的膨胀,它将被重新压缩至极大的密度。换句话说,宇宙来自于奇点又复归于奇点。温伯格指出:如果宇宙密度是临界值的两倍,而且现在的哈勃常数公认值(每秒每百万光年15公里)是正确的话,那么现在宇宙的年龄是一百亿年,它还会继续膨胀五百亿年,然后便开始逐渐加速的收缩。而这时的收缩就“恰好”是膨胀的逆过程,五百亿年以后宇宙又重新回复到它现在的大小,然后再过一百亿年,它又回到了一个无限密集的奇异状态。这也就是菲尔地等人所说的:在未来的“某一个日子的某一个确定时刻,宇宙将被压缩到一个奇点并且告终。”[6]林德则说得更为明白:“我们这个膨胀开来的区域(以及所有其它与之相同的区域)在经历了漫漫无尽的时代之后,最终肯定还会在引力的牵引下塌缩成为一个奇点,同时再一次地踪迹全无,而进入到存在于创生瞬间‘之前的’那个无(the nothing)。”[7]
如果宇宙是开放的,它将会永远继续膨胀下去,虽然其膨胀速度会越来越慢。其完结的方式虽与闭宇宙有所不同,但最终的结局也仍将是“无”的状态。我们知道,宇宙的基本单元是星系,而星系主要是由恒星组成的。按照目前宇宙学的一般观念,只要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星系中的一切恒星都会死亡,成为死星,也即达到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这些最后的状态。这样,在约一万亿年之内,星系将由死星和冷的星际物质组成,这种星际物质以行星、小行星和更小块的物质形式存在,它们由于引力的相互吸引而仍然集合在一起。当然,各种各样星系将继续相互远离,所以星系之间的平均距离要比现在大得多。在宇宙年龄为1017年时,由于恒星的相互碰撞,所有的行星都将被撞出恒星的引力范围,在冰冷的宇宙空间游荡。大约在1018年至1027年,99%的死星以这种方式从星系中喷出,余下的百分之一的死星将形成一个非常稠密的核心,最后凝聚成一个星系级黑洞。在宇宙年龄为1032年以后,宇宙中所有质子都要衰变完,这时宇宙中只有光子、中微子、电子、正电子和大量黑洞。其它的物质形式都不存在了,生命也包括在内。宇宙将继续膨胀,物质密度将越来越稀薄,而宇宙中的黑洞将不断蒸发,小的蒸发快,大质量的蒸发慢,“事实上,星系级黑洞将在大约1090年内完全蒸发。一个超星系级黑洞,即由巨大星系团坍缩形成的黑洞,也将在10100年内完全蒸发。因此,在大约10100年内,一切黑洞都将消失,而宇宙中的一切星系都将完全瓦解。”[8]从此,宇宙中将逐渐成为只有由几种粒子组成的稀薄气体,而且还越来越稀薄。这样,虽然与闭宇宙所走的道路不同,开放的宇宙依然渐渐进入“空无”的状态。对此,宋代的理学奠基人之一的程颢曾有过类似的推断,他说:“凡物之散,其气遂尽,无复归本之理。天地如洪炉,虽生物,销铄亦尽,况既散之气,岂有复再?天地造化,又焉用此既散之气。其造化者,自是生气。”[9]
“无”到底是什么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事情正是如此,如前所述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宇宙在经历了自创生及发展演化的历史之后,将会以一种铁的必然性走向其衰亡与消失,即宇宙有生于无,又归于无。这与中国古代宇宙论的基本观点达成了惊人的契合。然而,这里所说的“无”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对宇宙创生之前及完结以后所处“空无”的真实状态予以恰如其分的界定,却是一个甚为棘手的问题。我们看到,在宇宙学研究领域里,一些人仅仅从数学的推导入手,在没有深入理解其物理内涵的时候便给出一些过于简单化的结论,比如:“无”就是绝对的无,就是虚无,这却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从前面所引程颢的话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宇宙论学者并未把宇宙的“无”视作绝对的空无。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佛、道两家有着更为精辟的见地。在《庄子》这部著作中,庄子(或其后学)把宇宙“空无”的状态称作“无有”,而这个“无有”是既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有,也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无,而是这两者的统一。他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由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为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10]佛家则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讨论这个问题。佛家认为,佛的国土(即大千世界,也即相当于宇宙岛的概念)是在数量上无有穷尽的,而每一佛土都有其成劫、住劫、坏劫、空劫四个阶段,这里的劫是一个时间的量度。劫有小劫、中劫和大劫之分,成、住、坏、空四劫是属于中劫,这四个中劫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劫。有人曾经作过粗略的计算,大约一千六百万年为一小劫,三十二亿年为一中劫,一百二十八亿年为一大劫。[11]佛教认为,一切世界都会经过生成毁灭这样几个阶段,最后进入到空劫的阶段。在空劫中“中空无世界,及诸有情也”[12],即任何有形的物质性存在都没有了。但十分重要的是,佛家并不认为空劫阶段处于绝对的空虚。在《华严原人论》这篇重要的哲学论著中,唐代的佛学大师宗密特别指出:“空界劫中是道教指云虚无之道,然道体寂照灵通,不是虚无。”这样一些古老的见解,在今天实证科学的背景下终于被赋予了新的确定的意义。
某些声称宇宙产生于“绝对的空无”的人常常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寻找哲学的依据,其实这根本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知道,老子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个用“有”和“无”这对范畴来说明宇宙构成本原的哲学家。“道”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具有“有”与“无”的两种性质。他认为“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的“有”赖以存在的基础。《道德经》中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二十二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就是说,作为潜在的有的“无”,是在一切显在的有之前便存在着的,随着天地间的循环周行,它独立不变,是最为基本的物质能量存在形式。老子还特别强调“无”是一种客观的实在,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对于“无”的性质及作用,老子多处用隐喻的方式的加以说明,比如他用橐籥的运作来表征“无”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五章)在老子看来,“无”是万物的源头与归宿,它无穷无尽,亘古常在,具有巨大的潜在的能量,而这种无比巨大的能量的表现则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的。因此,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老子所说的“无”,绝不是什么虚无,它与作为物质能量的显在形式的“有”相对应,可以说是另一种处于潜伏状态下的“有”。或许还可以这样说,这里所谓的“无”其实是物质能量目前尚未为人所熟知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
宇宙之源:真空
在宇宙学研究领域受到普遍关注的“无(the nothing)”,其在物理学中最为相近的对应概念便是“真空”。如有人曾撰文指出:“老子以道作为其出发点,将‘有’与‘无’统一起来了,其中‘无’是一种无形的客观存在,而不是绝对的虚无,因此老子的‘无’就是量子场论中的‘真空’。”同时还认为:“古人的‘无’或‘虚空’的概念就是现代物理学的‘真空’的概念。”[13]应该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在详细论证的基础上得出的,因而是可以值得我们重视的。
我们知道,对于真空的性质的认识,是有其发展的历史的。本世纪20年代狄拉克等人提出真空理论,并得到实验确证。从经典力学的角度来看,真空没有物质的观点是可以接受的。但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场论则认为,真空是量子场的基态,它具有物质性、实在性和多样性,在真空中具有“零点振荡”和“真空涨落”,真空涨落是由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支配的,这已为处于0K的电子随机布朗运动及氢原子光谱的兰姆(Lamb)位移等所证实。因此关于真空的性质,现代物理学所告诉我们的是:真空并非真正一无所有,不是一种既无物质,又无能量的状态,而是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其场的总能量处于最低的一种物质状态。真空具有各种属性,如真空起伏、真空极化、真空相变,还可以通过激发造成对称性破缺,产生出实物粒子。因此真空不空,它只能是物质能量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确,对于这样一种物质的特殊形态,叫它做“真空”也好,“无”也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里的“无”作为对“有”的否定,并非意味着抽象的一无所有,实际上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具有鲜明的物质的属性,它是一切物质运动及能量场的“基态”,具有无限变化的潜在能力。而我们的宇宙正是在真空这一概念所界定的状态(“无”)中创生的,并最终还会回到这一状态下,直到下一个创生期的起始。
关于宇宙生于无,并归结于无,目前世界已有许多知名物理学家进一步给出物理学意义上的解说。如帕特豪夫(H.Puthoff)等人认为,一些大胆的新物理学基于虚无空间涨落,可能把自然界的力统一起来,从而揭示了量子理论的机理和宇宙的出处。他们认为:“根据量子理论,真空(物理粒子之间的空隙和星际空间)事实上是不空的,它充满着涨落着的巨大能量。”“实际上,这种涨落又可强烈到足以在真空中自发地引出粒子,只要在违反测不准原理之前,它们再次消失。”[14]这些物理家们认为,零点能是真空能量不可预测的随机波动的结果,这正是测不准原理所预言的,而在经典物理学中它只不过是个零。研究结果还表明,电磁场中任何特殊模式的零点能是微小的,而传播的可能模式(方向和频率)却近乎无限多。因此对所有可能模式的零点能积分,将会得到一个十分巨大的值。帕特豪夫指出:“简直难以相信,其能量密度竟大于原子核的能量密度,而这就是我们周围所谓的‘虚无’空间。”他还进一步指出:“物质本身的稳定,看来正是依赖于包围它们的零点能海洋。”[15]
由此可见,在常规物理学中,我们实际上是把真空态置为能量的坐标零点,这种处理方法应该说本身只有相对的意义,虽然其在常规物理学的应用中是实际有效的和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零点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对立起来,使之绝对化,而仅看作是绝对的空无。目前对真空性质的研究已清楚地表明,那种认为零点能或真空中没有任何能量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正象老子《道德经》所形容的那样:“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事实上,真空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涨落,与宇宙中其它显在的能量形式相比,其所蕴涵的巨大能量超出了以往物理学的常规框架。可以这样说:宇宙中一切我们所已知的显在的物质与能量的存在形式都只不过是露出水面冰山的尖顶,这个小小的尖顶的存在只不过是预示着,它的更大的难以预知的部分都浸泡在“无”的巨大能量海洋之中而若隐若现。明白了这一点,那么理解宇宙创生的能量来源问题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了。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生生不息,一直被视为宇宙演化发展的根本原则。如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就指出:“生生之谓易”[16]。它的依次排列,循环递推的六十四卦阵团更是对宇宙演化大循环运作图象的一个形象的阐发。一百多年前,恩格斯也曾经指出:“一个宇宙系统”有其“从产生到消灭中一个跟一个发生的变化的历史。”[17]他还说:“无限时间内宇宙的永远重复的连续更替,不过是无限空间的无数宇宙同时并存的逻辑的补充”,并认为“这是物质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18]就象恩格斯天才预见到的那样,现代宇宙学正在证明,在更为玄深广阔的宇宙背景下,每一宇宙系统由于其自身的原因,而不断经历着否定之否定的产生与消亡的历史过程。它亘古无期,玄远无尽,周而复始又生生不息,绵延着,演进着,发展着。

--------------------------------------------------------------------------------
[1]《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9页。
[2]卡普拉《转折点》,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61页。
[3]《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519页。
[4] A·林德《宇宙:始自混沌的暴胀》,《新科学家》,1985年5月7日。
[5]温伯格《最初三分钟》,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4页。
[6]菲尔地等《宇宙演化——天文学入门》,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466页。
[7] A·林德《宇宙:始自混沌的暴胀》,《新科学家》,1985年5月7日。
[8]伊斯拉姆《宇宙的结局》,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页。
[9]程颢《遗书》卷十五
[10]《庄子·杂篇·庚桑楚》
[11]方立天《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51页。
[12]宗密《华严原人论》
[13]孙显耀、吴国林《宇宙创生新探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2年第1期。
[14] H·帕特豪夫《万物归于无》,《新科学家》,1990年7月28日。
[15]同前
[16]《周易·系辞上》
[1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7页。
[18]同上,第23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
  全宇宙是物质世界与反物质世界的结合体
山东沾化发电厂高级工程师 韩勇
注:该论文原载华东石油大学《星空》99年二期。1999年9月《中华新论》编委会论文部收录于《中华新论·全国优秀科技理论研究成果信息库》(第二卷),2000年10月出版。2001年11月由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评选为《国际优秀论文作品》,颁发《国际优秀论文作品证书》(证字第5866号),发表于国际互联网网络杂志(www.interOutstandingPaper.com)。2002年入编《当代中国易学文化名人论坛》《当代专家论文精选》《科学中国人十年优秀论文选》《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新世纪新闻人物精论》《中华热土 –中国改革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选》等文集。

 
茫茫宇宙,奥妙无穷,令人们高深莫测。科学家为了弄清宇宙的奥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假设,创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依据科学的探测,人们从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到了解太阳系,并进而探索银河星团及遥远的星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对自然对宇宙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终究还有团团迷雾,为此,令天文学家付出了不懈地努力。就对宇宙的认识,本文作者在拙作《太易论》中提出了如下的观点,愿与科学同仁共勉:
1、全宇宙是由无数个宇宙组成的,每个宇宙又都是物质世界(下简称宇宙)与反物质世界的结合体。宇宙之间通过反物质世界相连接,如同物质是由电子相连接的原子集合体一样。宇宙是有限的,全宇宙是无限的。
2、宇宙是黑洞内膨胀(类爆炸)生成物,宇宙孕育于黑洞,也葬身于黑洞。膨胀的宇宙最终达到成熟态后,都会在它的腹地坍塌成一个黑洞,并通过这个黑洞孕育一个新的宇宙,新宇宙的诞生与上层宇宙的衰老同步进行,从而构成了宇宙的多层次结构。
3、宇宙从它诞生的时空奇点开始,物质就以光速(能量形式)向外膨胀。同时,膨胀中的宇宙又伴随着物质的进化(高密化、高分子化),进而又使宇宙收缩。宇宙的寿命就取决于膨胀与收缩的速度。
4、运动是宇宙的本能,宇宙进化与宇宙层次的更迭是宇宙运动的本性。宇宙在物质流与反物质流的相互作用下,从它诞生的时空奇点始,就伴随着自旋运动,构成了宇宙永恒的太极旋转运动。
以上观点基于众所周知的“质能转换与质能守恒定律”及“质能等效与物质反物质相对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与同性相聚、异性相斥”三大原理。
我们知道,根据易学阴阳对立统一原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有正必有负,有阴必有阳,所以,有物质就必有反物质。任何一个高层次物质都是有两个低层次异性物质的结合体,原子是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盐是由正金属阳离子与负酸根阴离子构成。然而,所有异性物质的存在又都各具独立性,异性之间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独立、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相互依存,所以它们不仅表现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还表现为同性相聚、异性相斥。正是这个原理,正电性的质子才结合成了原子核,负电性的电子结合成了电子对群。由宇宙相似原理推断,宇宙就如同原子结构一样,它是物质世界与反物质世界的结合体,我们人类是生存在物质构成的茫茫世界之中。物质世界中可以产生反物质,但是一旦产生就会立刻与同类的物质相互湮没而不能久留。人类要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反物质集合体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可以发现反物质粒子,然而瞬间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的宇宙(物质世界)是在反物质世界的包围之中,正反两个世界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互不干涉、互不渗透。人类的认识就被局限于我们这个宇宙之中,宇宙的边沿就是人类认识的极限。
广义的质能转换与质能守恒定律认为:物质发生形态变化或相互作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质的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能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能量是运动的物质量,物质量是静止的能量。物体释放能量是物体吸收反物质与等量物质湮没的过程,物体吸收能量是物体吸收物质的过程,与物体释放反物质等效。宇宙间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转化,都伴随着能量的传递,转化前的物质量(含能量)代数和恒等于转化后的物质量(含能量)代数和,即质量和能量的总和保持恒定。
鉴于以上对质能的认识,作者认为,全宇宙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等量的,它们是两个等价的无限量,其代数和为零。所以,从全宇宙的观点出发,内部看宇宙是无限大;从人类生存的宇宙看,宇宙则是有限的;而从理性的哲学宇宙观认定,全宇宙又是零存在,是个无限小。因为从全宇宙的外部看,全宇宙中并无任何物质存在,所以也就谈不上占有时空,这就如同我们观察原子的电性一样,虽然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然而对一个中性原子来说,它是不带电的,对外并不显电性。
当一个物体释放出它所有能量的时候,就是这个物体最后灭绝的时刻。恒星在释放完能量的最后时刻,将缩变成一个极小的黑洞(理论上为0)。
即:物质-能量=0
也就是在同一时刻,这个瞬间产生作为0的黑洞,经释放正能态的临界点转而释放负能态,即释放反物质。黑洞大量释放反物质,也就是吸收物质,表现为黑洞无顾及地对周边宇宙物质的蚕食。其结果:黑洞转而有了质量,并开始急剧膨胀,从而生成了宇宙中深层次的宇宙婴儿。黑洞是一个反物质喷射源,它是宇宙内部另一个物质世界,宇宙与新宇宙是两个天地,中间有一个无形的屏障,我们人类永远也无法探得黑洞内部的结构,就像无法探得我们宇宙外部结构一样。实际上,我们的宇宙就是上层宇宙中膨胀着的黑洞。这里,我们不难看出,
黑洞―反物质=0-(-物质)=正物质
可见,正物质与反物质的产生,并不是人们一向所认为的那样:
0每放出一个反物质,同时就要放出一个正物质。而确切地讲,应该是:
0每放出一个反物质,同时就要产生一个正物质。
  产生的正物质(下简称物质)并不是从0中放出来,而是留在了0中,也就是说,是0变成了物质。它满足于一个最简单的数学公式:
0-(-1)=+1,是0减去-1后,0本身变成为+1
也就是这个道理,物质的产生与反物质的产生,它们将存在于互不侵犯的两个空间,而不是共存于一个时空体系之中。这也就是我们不可能在物质世界中找到反物质存在的原因,尽管目前不少科学家不辞劳苦地寻觅反物质的存在,相信最终将会一无所获,不过,这也正好从反面证明上述关于宇宙理论的正确。
前不久,美国天文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心有一个反物质喷射源。近期【(因特网)英国广播公司5月4日报道】天文学家在太空中发现一个“洞”。这是银河系具有云状物的一个区域。天文学家将这些云状物称之谓“黑球”。作者认为,反物质喷射源就是黑洞,黑洞与黑球,两黑无疑都是宇宙膨胀形成的腹地坍塌,后者的“黑球”或许就是前者的那个“黑洞”。
宇宙是个永动体,它永恒的运动来源于黑洞反物质的喷发,黑洞每放出一个反物质微粒子,就必然要从宇宙中吸收一个物质微粒子(相当于内部产生),正是这种反物质流与物质流的产生造就了新生宇宙从它诞生时起就固有着自旋运动的本能。
地址:山东沾化县城沿河路527号山东沾化发电厂 邮编:256800 电话:0543-7333258
姓名: 韩 勇 Email:hwthy@bz-public.sd.cninfo.net Webhttp://yhan.533.n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5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
  真理的极限——由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统一建立的“新宇宙原理”[转帖]
——本文的诞生宣告了地球上最后一次大洪水以后,人类建立起来的文明已经完成了对宇 宙的产生、发 展、消亡全部过程的最本质的考察。?
 
第一阶段 宇宙起于无 (V=0)?
世界上存在着的任何事物都必定是从其他事物之中发展变化而来的。宇宙也决不例外,它决不可能会是毫无形成根源,无始无终地永恒自存着的。宇宙,即总体的物质,必定是从绝对无一丝一毫物质的绝对的“无”之中,先产生出最微小的物质,进而发展演化成巨大的物质的宇宙。?
可这绝对无一丝一毫物质的绝对的“无”又究竟是什么呢?这里将下一阶段的两个重要概念先使用一下:在整个宇宙中,只存在两种自然物质,一种是空间存在物质(Space Existance Substance,简称SES。),一种是时间消亡物质(Time Destruction Substance,简称TDS。)。宇宙(简称C,英文Cosmos。)是由这两种物质构成的,即C=|SES|+|TDS|(新宇宙第一原理)。宇宙从无产生、发展、消亡的全部过程及在这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全部不同的物质,就是SES与TDS以相同或全套不相同的数量比例对立统一共存于一体的产物,既C(或M,物质,英文Matetial)=S/T,(新宇宙第二原理)。当构成宇宙的SES与TDS绝对相等的时候,SES被TDS全部消灭,这时的宇宙就是绝对无任何物质的绝对的“无”,即C=|SES|-|TDS|=0,(SES=TDS),(新宇宙第三原理).
绝对无物质的绝对的“无”,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SES与TDS绝对相等,因此,没有任何物质(即SES=0,TDS=0。);也不存在任何运动(即V=0。V运动,英文Velocity。);也不存在任何能量(即E=0。E能量,英文Energy。)。
第二阶段 时空统一体 (V=Vmax)
1? 时空的诞生 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必定是宇宙自然史中最最微弱、最最不易察觉的一丝孺动,但这竟管是最为奄奄一息的孺动,却也必定是包含了存在萌芽的孺动,它宣告了一颗最伟大的存在萌芽破天荒地地诞生了。这最先诞生的、最微小的存在萌芽,在其诞生同时,就与生俱来必定同时受到了一种是肯定它存在并促使它向更大规模发展的存在因素和另一种是否定它存在并促使它返回到“无”之中去的消亡因素的作用。这两种因素都是真实的物质,也就是说,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最微小的粒子是由一颗肯定它存在并促使它发展的粒子和另一颗是否定它存在并促使它消亡的粒子,这两颗性质完全对立的正、负粒子构成的。并且最先诞生的、最微小的粒子得于存在,其中肯定它存在的粒子必定大于否定它存在的粒子,将数量上占优势体积大的一种粒子,称为空间存在粒子(Space Existence Particle,简称SEP。),它是物质空间存在的基础;将数量上处劣势体积小的一种粒子称为时间消亡粒子(Time Destruction Particle,简称TDP。),它的作用是使SEP消亡,但由于它比SEP体积小,因此它使SEP消亡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时间。它是使今后基本粒子、物质及宇宙发展、变化、消亡及在这过程中产生时间观念的粒子,因此,称为TDP。SEP和TDP两者性质完全对立(是正、负粒子)、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地对立统一于一体,称为SEP和TDP对立统一体。?
2? 时间的本质 在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SEP与TDP性质完全对立,两者一相遇就立即相互湮灭,但由于SEP是一种数量上占优势的粒子,而TDP是一种数量上处劣势的粒子。因此,TDP不可能一次就使SEP完全消灭,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产生了这个SEP和TDP对立统一体的特定时间(不同的物质或不同的宇宙阶段具有不同的时间过程,这是爱因斯坦的思想。)。
3? 空间的本质 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作为物质它必定具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其中的SEP必定大于TDP。也就是说,从SEP与TDP绝对相等对称的“无”之中,产生的任何物质,即使是最最微小的物质,这种对称平衡性也必被打破,其中的SEP必定大于TDP(这就是现代物理学中一大谜,为什么宇宙中任何物质必须遵守对称性破缺规律的根本原因。)。SES(SEP)与TDS(TDP)两者不平衡的程度(也就是对称性破缺的程度),就是该物质或宇宙的体积,即V(V,体积,英文Volume。)=|SES|-|TDS|。(新宇宙第四原理)。
4? 运动的本质 在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SEP与TDP两者力量必不平衡,不平衡就得斗争,以求平衡,这种斗争就导致了SEP和TDP对立统一体(包括今后粒子、物质和宇宙)的运 动。(这就是千古之谜宇宙为何运动的真正根本原因)。因此,当构成宇宙或物质的SES与TDS两者越平衡,也就是宇宙或物质体积越小的时候,恰恰是两者间性质对立差异程度越大,斗争越激烈,也就是运动速度越快的时候;相反,当SES与TDS两者越不平衡,也就是宇宙或物质体积越大的时候,实质上恰恰是两者间性质对立差异程度越小,斗争越不激烈,也就是运动速度越慢的时候,即V(速度)=[1/V(体积)=1/|SES|-|TDS|]。(新宇宙第五原理)。?
因此,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宇宙物质的极小值,也是构成与统一宇宙及物质的唯一基本粒子(及单位)。构成它的SEP与TDP达到SES与TDS在不平衡状态中能达到平衡程度的极大值,也就是两者性质对立程度,即斗争程度的极大值。因此,它也是宇宙或物质运动速度的极大值。即?vmax=vSEP和TDP对立统一体 (v:速度);Vmin=VSEP和TDP对立统一体 (V:体积)。(新宇宙第六原理)。
5? 斥力与引力 在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SEP以斥力的方式竭力使它向更大规模发展,而TDP则是以引力的方式竭力使它消亡。但由于SEP大于TDP,因此,斥力必定大于引力。(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中只存在万有引力,而不存在万有斥力,这是错误的。今天的宇宙仍在继续膨胀,就是宇宙总斥力大于总引力的最好证明。事实上,对于整个宇宙空间来说是斥力大于引力,而对于具体星球、星系来说,由于他们要维持存在,其引力必定要大于斥力。但切切记住:地球或其他星球上引力的数值,是扣除宇宙在这区域斥力后因此很微弱的数值。)。?
6? 意识的诞生 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宇宙物质的极小值;同时它也是宇宙物质运动速度的极大值;并且在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SEP与TDP规模几乎相等,达到在不平衡状态时平衡程度的极大值,因此,由于TDP在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比例达到极大值,这时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物质变化的极大值,变化即精神,因此,它也是宇宙物质精神的极大值;再者,由于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宇宙物质的极小值,因此,它包含了全部物质的一切根本特性(包括:思维、意识、精神),是宇宙中最最高级的物质。总之,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宇宙中最最高级的物质,它是意识物。它能彻底按自身的需要,以物质的极限速度,随心所欲改变、创造自身,以彻底满足自身存在、发展或消亡的一切意志。它是万能的意识物(新宇宙第七原理)。这个阶段的宇宙是彻底符合哲学意义上绝对自由的含义的,自然的本性是自由。(宇宙发展的这个阶段,就是今天宇宙学中最令人头痛的,由许多极限组成的“奇点”,这许多的极限构成的物质就是意识、精神,意识是物质的极限。为什么?在第五阶段作详细说明。)?
总之,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真实的客观物质(即(SEP>0,TDP>0。);它是物质的极小值(即V=Vmin,);也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大值(即v=vmax);它的能量是物质能量的极小值(即E=Emin);(根据现代物理学超光速粒子的理论: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粒子,其速度越快,则能量越低,SEP和TDP对立统一体其运动速度不但超过光速,且是物质运动速度的极大值,因此,它必是物质能量的极小值。)?
第三阶段 时空到光速 (VSEP和TDP对立统一体>V≥C)?
在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SEP为了免于为TDP消灭,就必须尽快扩展自身规模,而TDP为了与SEP达到新的平衡,也就必须尽快扩展自身的规模。就这样,SEP和TDP分别以不同的发展速率,发展出规模更大的SES和TDS,两者以不同的比例,不重复地组合产生出一对一对体积更大、运动速度更慢的全部超过光速运动的粒子,直至光子。在这发展过程中,由于SEP大于TDP,因此,SES发展速度大于TDS发展速度,两者越发展,两者差距就越大。即两者不平衡程度越来越大。TDS在不断增大的新的SES和TDS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越来越小。?
宇宙发展在这个阶段,随着体积的不断增大,其运动速度被不断减慢(即V→慢,但VSEP和TDP对立统一体>V≥C,C:光速);其能量被不断增大(即E→大);但原来在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的最高意识能力却由于物质性的不断增大而被逐渐的减弱。超过光速运动的粒子,是构成精神世界及灵界的基本粒子,光是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分界线。?
第四阶段 极近于光速 (V
宇宙仍在继续扩展,其中SES扩展速度仍大于TDS扩展速度,两者仍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及不同的比例不重复地发展出新的体积更大、运动速度更慢(低于但极接近于光速)的全部正、负基本粒子。宇宙物质间所有的力(包括: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等)全部形成。TDS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随着SES和TDS对立统一体体积的不断增大,而在其中的百分比值越来越小。?
宇宙发展在这个阶段产生的全部基本粒子,其运动速度低于但极接近于光速(即V
第五阶段 极低于光速 (V<
1? 宇宙的形成 宇宙完成了创造出全部低于但极接近于光速运动的基本粒子之后,就由这些基本粒子组合成全部丰富的物质,由这全部丰富的物质总和就构成了宇宙。?
2? 物种进化的本质 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最微小的物质是具有意识与彻底满足意识能力的绝对自由的物质,随着宇宙的不断扩展,这种意识、精神的绝对自由性被逐步减弱,因此,宇宙形成的过程是物种从绝对自由向彻底不自由异化的过程;而宇宙形成后,自然界物种从无机物向有机物,从低级生命物向高级生命物不断进化的物种进化道路,实质上就是自然界物种从彻底不自由,克服异化向彻底自由不断进化的道路,这才是物种进化的真正本质。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是物种进化的方式,而不是物种进化的本质。)?
3? 人类意识的层次 自然界物种进化到人类,人类具有意识,意识与宇宙刚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一样,是绝对自由的,即人类意识具有按需想象一切、满足一切的最高贵秉赋。它是由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潜意识思维和超潜意识思维(即SEP和TDP对立统一体)这四个层次构成的。?
4? 宗教的目的 东方的宗教,无论是印度的瑜珈、中国的道教,包括西藏的密教,都必定要进行修练。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放弃王位继承权,苦心修练,宗教士们历尽艰辛、灭尽人欲,究竟要修到什么?所谓修练,就是使意识彻底脱离现实宏观世界,使意识中的所有思想彻底静止,从而进入意识物质的微观层次,随着意识入静深度的不断增加,进入微观世界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当意识达到最深度至静,所有思想及感觉全部消失,进入意识物质最深层微观层次的时候,意识在相似意义上进入到宇宙为“无”的状态,这时,从一片寂静,绝对的“无”之中,便会瞬间产生出“有”(特异功能)。这“有”就是宇宙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它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产生出全部特异功能,这就是修练出了正果,也就是东方宗教士苦行修练的最终目的。?
5? 特异功能 人类特异功能包括:(1) 意识可创造物质,印度的沙契·赛·巴巴先生,可凭意识从毫无一物的空间中创造出如钻石、神像等数以万计的真实物质;(2) 意识可改变物质性质,今天中国有位孙储琳女士能用意识将水变成油或酒精;(3) 意识可决定物质的体积,即意识决定物质全部力的关系,今天中国有位张加陵先生能用意识缩小自己身体,从棍间隔0?12米的铁笼中钻出;(4) 用意识透视、遥视、心灵感应、搬动物质;(5) 人体飞升等等。佛教将人类特异功能总归为“五神六通”。(切请注意:中国是一个极端相信唯物主义的国家,这样的实验被人体科学研究机构用最严格的,不可能存在任何虚假的情况下,做出的真实的实验结果。它是不容怀疑的。今天各大国都在研究、开发、使用人体特异能力。)?
6? 意识的本质 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了SEP和TDP对立统一体,随后从它又产生了全部基本粒子、物质及宇宙。在这过程中,SEP和TDP对立统一体存在于由它产生的每一个粒子、每一个物质之中,换句话说,宇宙中每一个粒子、每一个物质都包含了其全部形成过程及这过程所必需的全部基本粒子。但SEP和TDP对立统一体的意识、精神特性被深深地埋藏在所有物质的最深层处。因此,古埃及人说“万物有灵”,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自然是有意志的”。但人类的意识却能通过某种方式(有些人是先天的、有些人通过宗教修练的方式,西方则采用催眠的方式),将深藏在意识物质最深层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及其能力再现出来,人类能在意识中再现宇宙物质的一切本质及进化过程。佛教的符号?与今天物理学发现的微观粒子旋涡形旋转图象?,极其相似,这决不是偶然的,修练士确实能在极度入静的状态中,离开现实宏观世界,进入其意识物质不同的微观层次,其意识微观层次的物质能自由往来于宇宙各层次之中,包括灵界。日本的三田光用意识使重叠的十二张照相干板中的第六张映现出月球背面图像,与后来美国阿波罗太空船拍摄的月球表面照片,几乎一样。这就是人类意识能够体现宇宙及物质的全部过程与本质,并且具有宇宙物质的一切本质能力(但比较微弱)。意识的本质就是宇宙的本质。由于自然界的发展,意识最深层的最高级能力被深埋在潜意识之中,今天一般人理解世界采用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意识迷失了具有自然理解宇宙一切本质的能力所显露的极其微弱、渺小、表面的能力。(科学证明一般人终身大脑使用率仅10%左右)。?
7? 意识创造宇宙 人类意识最深层的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一旦被彻底开启,意识便可创造出物质,并可决定与改变物质的性质、体积的大小。因此,意识创造物质,并用意识力决定物质的全部力的关系(包括“引力、斥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等。);同样,从绝对的“无”之中,最先诞生的宇宙意识体——SEP和TDP对立统一体,创造出全部基本粒子、物质及宇宙,其意识力则决定宇宙中全部粒子、物质、星球间的一切力的关系。也就是说意识是宇宙最基本的物质粒子,意识力是宇宙最基本的力,其它所有的力都统一并屈服于意识力。至此,可以说,是具有意识、精神的最高级物质,创造并决定今天的宇宙。宇宙是有智慧的,我们生活在宇宙的智慧之中。(宇宙中所有不同的物质都是同一物质处于不同的状态,意识是物质处于最高级的状态,其他物质或无机物是物质处于低级的状态,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在由全部基本粒子组成物质、形成宇宙的过程中,SES发展速度仍大于TDS发展速度,且TDS在SES和TDS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仍在不断地减小。这个阶段的宇宙其运动速度随其体积越来越庞大而变得越来越慢(即V→慢,且V<
第六阶段 宇宙的静止 (V=0)
宇宙仍在继续扩展,其中SES也仍在扩展,而TDS虽然也在扩展,但其在SES和TDS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却不断地被变得越来越小。但TDS在SES和TDS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却永远不会为“0”,因为SES与TDS两者必须相依共存、缺一不可,所以,TDS在SES和TDS对立统一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值有个极小值,当SES发展到TDS达到这个所占百分比值极小值的时候,SES便不能再发展了,SES的发展此时达到了它的极大值。此刻SES的发展静止了。此时,也就是TDS的发展达到所占百分比例极小值不能再小的那一刻,因此,此刻的TDS发展也静止了,整个由SES和TDS对立统一体,构成的宇宙也就静止了。
第七阶段 极低于光速 (V<
SES的发展已达到了极大值,而TDS则仅是达到了极小值,TDS有着广阔的发展余地,在SES达到极大值,TDS达到极小值的时候,宇宙静止了片刻后,TDS便继续迅速地扩展自身的规模,SES则不断地缩小自己的规模,宇宙又开始运动,这个运动过程,实质上是SES逐步消亡的过程,也就是宇宙逐步消亡的过程,这时的运动由于刚刚冲破宇宙的静止状态,因此极其微弱(即V≈0),其能量也因之极其微弱(即E≈0)。?
第八阶段 极近于光速 (V
宇宙中的TDS仍在不断发展,SES则仍在不断缩小,宇宙的体积也被不断减小,其运动速度也就越快,这样一直发展到宇宙的运动速度极接近于光速(V
第九阶段 光速到时空 (C≤V<VSEP和TDP对立统一体)
TDS仍在不断地使SES消亡,宇宙的体积仍在被不断缩小,当宇宙发展到其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直至SEP和TDP对立统一体的这一阶段时(C≤V<VSEP和TDP对立统一体),随着宇宙运动速度的越来越快,其能量也就越来越小(E→小)。?
第十阶段 时空统一体 (V=Vmax)?
宇宙的体积仍在不断缩小,一直缩小到构成宇宙物质的最基本单位,SEP和TDP对立统一体,由于这个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宇宙中最小的物质,因此,它的运动速度是宇宙物质运动的极限速度(即V=Vmax),它的能量也是宇宙能量的极小值,几乎为0(即E=Emin)。?
第十一阶段 重新归于“无” (V=0)?
由于TDS与SES最后必须达到平衡.(在宇宙从无产生、发展、消亡的全部过程中,SES总量与TDS总量必须相等,即Σ|SES|=Σ|TDS|,新宇宙第八原理。)。因此,TDP经过最后的努力终于与在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中体积略大的SES达到了一致,消灭了最后一颗SEP,宇宙又回归到了绝对无一丝一毫物质的绝对的“无”之中去了(SES=TDS=0);这时的宇宙又不存在了任何运动(即V=0),也不存在了任何能量(即E=0)。?
从绝对的“无”之中,又最先诞去了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从它逐渐演化产生出了全部基本粒子,全部物质及宇宙,宇宙大自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不断产生、发展、消亡无穷无尽地循环着。?
这里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从绝对的“无”之中,为什么产生SEP和TDP对立统一体?也就是今天的宇宙为什么要存在?前面讲过SEP和TDP对立统一体,是意识物质,意识具有欲望,好动、好丰富性、需要想象满足,于是就产生了粒子、物质、宇宙及构成它们之间关系的力。但宇宙意识也需要休息,于是在宇宙物质发展到极限,即极度满足之后,宇宙就逐步趋于消亡,最终彻底地静止。宇宙意识休息以后,意识好动、好丰富性的欲望本性又显现出来,它便又开始了重复创造粒子、物质、宇宙的过程。对于宇宙的意识来说,宇宙从无产生、发展、消亡的全部漫长历史过程,仅是一段很短的时间。?
至此本文最自然、最深刻、最彻底地阐清了宇宙的空间、时间、体积、运动、形成、发展、消亡、意识、物种进化及今天宇宙和我为何存在,这些关于宇宙的全部最最根本、深刻的问题。因此,本文的标题为“真理的极限”。?
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5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回复《转识成智》
     ------科海探玄
鸿舟,你在以前的贴子中说过,“沿着能量的阶梯往上,宇宙中最高层次的能量也是最基本的能量,是与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质──基本粒子产生与湮灭相对应的,既量子场能。在宇宙创生之初的普朗克尺度之前,是不存在时空概念的。与时空有关的“上下”、“左右”、“前后”、“过去将来”等等,也都不存在。这时的宇宙处于一种能量极高的混沌状态,类似于“泡沫”的结构。”这里边隐含着一个怪圈,至高能量与最基本能量竟然是统一的,看来,怪圈不论怎么时空拓扑推移变形,最终还是怪圈,我们确实应当关注一下道家的8字形图腾结构(实际上道家秘传的还有很多高维结构,8字形结构仅仅是最初步的一种)。就无相之实相的具体景象分野来说,粗略来看,“大制不割”之划分状态满足:大宇宙时空背景场属于如如不动之“定子”(实际上是动与不动相乘同归之极限,如同狄拉克奇异函数无限大量瞬时积分所成的能量面积有限一样,动之极也便是不动,这种极限过程不是人思维的简单外推所能明了的,必须是一个无限趋近并超越的极限过程,故古人言“不可思议”,这也正是究畅无极的超时空奇异零区或者说宇宙本源的存在,但通常所说的无限维时空仅仅是对于混沌本底的开解而言的,并未彻底究竟这本来为无为零的“本无本底”,我所谓的研法,也是只能在混沌本底层次上展开,然而却离不开本无本底存在之妙用,可出微妙玄通之运流空间与通道)各种锁合结构如同“转子”,然而必须注意,它们体用互融,本然一体,如同鱼水之相安,无形随形(通常所说无形者,乃“无”之形也,本无一定形象,应机相随而自具万千形象也,类似于佛经上所说之“随形好”,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佛家所谓的“法身”本质上并无一定形象可言,不过是五脏信息化气、合炁,入灵的产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勿将功中形象偶像化,而为神圣之崇,抓不住科学本质而蒙蔽鉴真之法眼),而自为流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呈流线型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阻力较小,具体用到如上所述本然无阻尼结构存在与背景场的共融作用状态的研究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是:圆融自在,慧察神用之无体,智究大易之无方,识明众生之千态,心尽宇宙之本然。

--------------------------------------------------------------------------------
鸿舟,确实,如你所言,全息的概念已经包含了“显信息”和“隐信息”两部分分野(注意方而不割),但这里仍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那就是,人体小宇宙生物信息场在与大宇宙背景场相交参的过程中(有各种交参分野状态,与数学原理关系密切),所对应的显隐信息的实虚交参分界面问题,也是仅与某一个人当前具体修持状态相关的“因果区与非因果区”的物理作用分界面问题,我个人以为,这一问题的研究必然要具体涉及到法眼层次的探讨(在修持中正法眼的锻炼很关键,正眼功纯与古人认识里大宇宙景象规律的破译开解关系至为密切),可以说整个动态交参界面的变化与推移(类似于矛盾对立统一体的“矛盾分界面”,也如化学平衡研究中,正逆反应动态平衡移动的各种条件下的不同稳定在位水平)将会对应实位丹景的层层进阶描述(可以联系数学中的种种精细数学结构来描述,但数学只是工具),必须指出的是,各层法眼所鉴景象不过是对于大宇宙总规律——大道或者说宇宙大全信息——的各阶近似图景开解,灭度超越一层,交参界面也即法眼层次也必会发生变化(如相对论对于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进而本心中所鉴宇宙图景也会“迥然不同”(如佛经上讲,阿罗汉对于佛陀境界如盲似聋,这里边差异极大,不可思议),但必须注意,这只是状态描述,还不是具体修持法门(具体法门有点类似于现代工程中的算法或工序,但在发用背景与作用空间范畴上有极大差别,不能简单照搬)指导,千百年来,由于人类认知宇宙规律的实证倾向(即眼见为实状态),对于大道这本来“虚无”为零的存在,人们往往化成各阶层次上的“实体”来认知(实物、实象、抽象实体、场等等),因此也就立位于实、心中存“有”而起种种分别,入于各种错觉或者圈套之中,难以自举,而根据禅宗观点,“有心”必被“法华”所转,因此不得解脱,事实上,唯有灭心无心,一念常惺,方能躲过“神枪鬼矢”,在不自觉中度越各种魔境牵缠而有由心及身的层层灭度与跃迁,所以在具体心法指导上当以“无心法门”为要,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虚化各种关口,宗“至柔、至弱、至刚、至和”之无量身齐动状态,行如此迂曲之法(曲本非曲,实际上是高维空间中的短程线,曲则全),兼容并蓄,自然超越,或者一切状态迁移与关口度越会作为副产品不求自来(否则,因为量子场中内秉量子自干扰规律的限制,往往“求之”而“不得”,道可致而不可求,唯有“至有之无”方能兼容超越),我们当须谨记:无心无性自参无,有心有性无自参。

--------------------------------------------------------------------------------
对!鸿舟,实际上,宇宙全息量子场的存在确实远非“泡沫结构”那么简单,泡沫结构的描述仅仅是功修照察或者说对于大宇宙本存的某一角度或某一阶段性认知状态,根据“至有之为无”的观点,必然还存在无限种其他状态,我在这里不过是举一个相对典型的例子而已,而且泡沫结构仅仅在大宇宙能量海洋的表层附近才出现,进一步深入底层,当存在很多被古人称为熊熊暗机的“连续暗流”(本身融于零场中,无根自行,对于功法的研究至关重要),在这一点认识上,我同意你的看法。至于“怪圈”理论,确实如你所言,在一维线层次上对应8字形结构,在二维面角度来看,对应梅比乌斯带,到了三维体层面上,比较典型自循环结构则对应克莱因瓶结构,之后还应该有更高维的类似“怪圈”的结构存在,而且我们还可以一直如此系列化推演下去,直至无穷……,这种结构甚至还可以进一步与特殊结构的极限环,环面,环体等“吸引子”联系起来,描述各种复杂的微分动力学行为与存在状态,我相信你是明白这一点的。另外,关于《周易》中卦爻的研究,我认为从整体性切入会更好一些,否则容易流偏(这是很多易学家的通病),由科学史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大科学家的认识都是在“心中”照察并确证某种结论,然后在用逻辑论证的形式披上“合法”的逻辑外衣,古人对于周易规律的认知、研究与描述,根据古人的认知特点,可以推知,事实上也应与此类似,所以,西方科学描述形式仅仅是我们借用的一种形式,而远远不应是我们的根本指导“心法”,否则仅仅从西方科学文化本身出发,往往难以实现一种彻底意义上的兼容与超越,这是我们在探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
鸿舟,根据量子宇宙论和大爆炸宇宙论,宇宙的创生是由一个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量子状态(“无”状态),自发跃迁(即所谓“大爆炸”)到具有空间、时间的量子状态。然后经过暴胀、膨胀,逐步演变到今天的状态,其实只有负质量收摄系统才会出现膨胀,现今科学家只研究了两仪比对伴生宇宙(天地)中的一个,即正质量物质世界,因此,他们的看法很多是不完备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熵增定律。其实,大宇宙天地结构的存在,复合人的因素,考虑到道、天、地、王域内四大设位及其密切交参作用的话,我们所居住的宇宙,与现代科学家的已有认识比较起来,可能要远远稳定的多,其年龄也要久远得多,如你所说,量子场是全息能量场,其中必定包含宇宙创生以来的全部信息,根据全息原理,这些信息自然以某种方式全息于一切万事万物之中,也必存在并记录于人“身”之上。但由于量子场中所隐含的大部分信息属于人类常规度量的盲区,可以说属于一种尚未被破译的本来并不隐含的“隐含”的信息,因此确切来说量子能量场也可以称为“全息隐能量场”,古人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特点,加之场中容尽一切物存信息,所以在佛家理论里称为“无上密”或“无尽藏”,所谓宇宙的创生及演化过程就是大宇宙正物质宇宙——地——顺演的突变,而人的顿悟不过就是人体小宇宙逆演的突变(必法天相,古人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同超导或永动机),两相冲和顺逆兼备无住而成无量无边之中宫零土而有“此即彼,彼即此”之谓,也就是说若果灭心,至于无心,自身能量场自然成为旋量场和矢量场有机“复合”所成之调和能量场,这是人类所研究的大宇宙本源的真正存在状态,大宇宙大道本体一直是“独立不改,周行不殆,隐而无名”的,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大自然本体自然永恒本来就一直没有变,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久已成就,只是由于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大宇宙中一切存在,包括天地、人类、日月星辰乃至万事万物等一切已生、现生、未生之物都是“无中生有”的产物,由于本然演化,生生不息,化化不尽,任运自然而无住,故其“有”也本“幻有”,其“相”也本”幻相”,在本源层次上照察自我,可照见“五蕴皆空”,知自身本“五行幻相”,亦为“四大假和之身”,但绝不是简单的“虚妄”,心虚空而诚笃,意充盈而卑谦,至于物我两忘,内外俱空,乃至“将空也空尽,自具如如,一步坐入斯道”,“俯仰天地之幽相,照察宇宙之玄朗”,或许另有极为丰富之研究内容,展现另外一个奇妙的世界,切不要将目光放得太狭小了,若能“放志盈太虚,遍照日月照不到之处”而至“秋毫无过”,我猜想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另外,你所说的普朗克时空尺度不过是实虚两界的交参粒度,对于负物质先天本体而言,由于无以精进灭度一层,其粒度(精微程度)还要相乘平方。根据现代量子理论的研究成果。普朗克尺度仅仅是虚实两相不明的尺度存在层次,尚未至于更为精密的先天负质量物质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8-5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M理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新科易在 2003/08/31 10:57pm 第 1 次编辑]

http://www.naxin.com/forum/news.as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