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756|回复: 0

农耕笔庄鱼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3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农耕笔庄鱼素
□邹氏  
  ●10月19日。武汉金伯兴寄来《解读金伯兴》书法作品集。江苏赵明寄来《全国篆刻精英提名展》作品集。常州叶鹏飞寄来近作诗稿。安徽教育出版社唐元明及江西教育出版社熊先生来看笔庄,唐元明向笔庄赠送《中国学人之诗研究》 (刘士林)、《无地自由——胡适传》(沈士威)、《时间范畴词典》(王海棻)、《中国文化精要丛书》计三十余册。
  ●常有人问,制笔的工序有多少道,回答总很勉强。毛笔的制作工序因工艺不同而工序相差甚远,二百道太繁,一百道又不太简,诸葛氏曾为右军制笔,精挑细选,反复改良,其情其艺,所费心力何止千百道;诸葛氏后人遗右军用笔于柳诚悬,而诚悬不适用,唯“和而不同”一道工序罢了。佳颖一支,从拔毫、选杆开始,心中度量、手中揣摸算几道:笔柱初成,案板自试,不断改之,又算几道,这都是佳颖制成的必须过程,其所计非在(于)技的堆叠,而是心的权衡过程。所谓“聚毫为笔”者,制笔之序唯一“劣”字可攘之。制笔之道,心有多细,艺有多精,文化有多深,其(工)序则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无尽。其之制也,非数可量、非字可传;其之变也,与人之变而自变,因时之变而与变,应于时而因于人;其之序也,又焉然以穷技积数之常通变于艺耶。

  ●从上海回来的朋友说,前二天看了吴冠中画展,满纸圈圈,线、点如麻,就像生日蛋糕上点缀着的红绿果品,煞是好看,半天没有感觉。另一位专门送假古董骗画的接过话说,北京有二位假大师:传统的张仃和前卫的吴冠中。听了二位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感受,很心痛,心痛的倒不是张、吴二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而是在时下艺术几欲普及生活的今天,艺术爱好者并没有真正从绘画艺术的文化角度来理解艺术,只低级地从生活的角度去看待艺术,其对艺术的喜好完全建立在权、钱范畴,更甚者,是一些已自认为是职业或已在院校任职的书画人士,亦如是观,人云亦云。中国绘画在这样的文化气氛中生存、发展,能健康乎。文以载道,任何事物的优劣发展,都建立在相应的环境基础上,文艺也一样,文化偏离了民族精神和审美观的正脉,就会有另外一种文化现象与其对立。张仃先生的传统和吴冠中先生的前卫是同一个时代文化的产物,绝不是两种文化的对立,欣赏张仃和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虽然表现二种不同的视觉效果,但感情完全统一,他们的创作态度和文化思想都健康而极富民族气节,问题是欣赏者能不能用文化去逾越多种不同艺术(效果)的差距,即,融汇贯通。因为,艺术品从存在的角度来看,是服务于生活,帮助人类摆脱环境约束而提高社会的文明意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一个人文化和思想的浓缩,集大成者,其作品可以包容一个时代,甚至引导、预示着未来的文化倾向。艺术品如果一定要以时空观来约束艺术品的思想性,即是文化的悲哀。八大山人幽居青云谱,石涛千里驰书,黄宾虹衰年集大成之变,傅(抱石)、潘(天寿)读不懂?非无识者也,实时代潮流、文化环境之宥。批评文化,文化批评,都因从善意的立场下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审美观,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美学宗旨。

  ●11月16日。北京石开寄来人民币200元,向笔庄定制毛笔,信中说:上次曾订制过红木杆的硬毫很好用,今也习惯了,但当时对红木做杆提出过环保意见,这次最好不用红木杆。广东揭阳孙淑彦寄赠《毕竟书生》 (孙淑彦)。浙江嘉兴范笑我寄赠《笑我贩书续编》(范笑我)。

  是日,焚毁一年来积聚各种不合格毛笔1400余支,焚毁一年来积聚的非自买书本80余册,豁然之。

  ●广东汕头倪蔚睦电话中说:收到笔庄寄来的(宋·词牌名)精品毛笔,非常高兴。新笔外观古雅清朗,放置书案,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令人爱不释手。如果这16种(宋·词牌名)精品能请16位书法家及16位国画家据这16首词牌名,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首词加以创作,然后笔庄把书画作品汇集成册,岂不文艺界和毛笔界一大美事,亦展示笔庄之巨大毛笔文化涵量。

  ●毛笔刻字工艺,江西流派分双刀法与单刀法。双刀法完成一划,须二刀完成,即来一刀(刀锋斜入竹竿),去一刀(刀面平切上一刀竹竿斜面),与篆刻术语同。传统刻字工艺以唐楷为主,柳体最易表现,行刀法与少儿楷书描红行笔示意线近似;刻横画:侧刀(锋)入竹、行刀、至右下角顿刀斜转,竖切,转腕(刀同转),再横切,横画即在刀锋、刀面、手腕瞬间的转换过程中迅速完成。刻刀(锋面)宽约一厘米,遇长横时,刀面(一刀)不能切完,此时,行刀即需悬腕立起刀角,以碎点行刀法用刀角切完整划长横,(非刀面切完整个长横),这种功夫最精湛,非数十年经验积累和腕刀难于表现,整个过程手法优美流畅,如果没有书写唐楷的坚实基础或不了然书体的结构和用笔方法,则很难完成字体的结构及行刀韵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