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425|回复: 5

[转帖]邓石如之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0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鄧石如之子――  Q' h3 A  ]0 Q. ~0 w1 H/ R
                       鄧傳密及其篆刻藝術+ n" O9 S" J) ~% B8 G
   
# _4 x; \! V2 d# a1 ^    鄧傳密(1795――1870)原名尚璽,後更名爲傳密,字守之,號少伯(一作少白)。爲有清一代書法篆刻大師鄧石如53歲時所得之子。
- G9 g3 E7 `  `, v+ w1 \" Y& x    據《懷甯縣誌·文苑傳》載:“傳密十一歲而孤,卒能紹述先業而昌大之。”
+ N7 U' }" E" N    其實,傳密何止“十一歲而孤”,在其七歲時生母沈氏卒,八歲時又經歷了其父續弦(取邑人程氏爲妻)的家變,逾二年,其父卒。
  p, Y6 H4 q, S0 x    鄧石如卒後,鄧傳密曾一度住在安慶西門外大觀亭畔天花庵――完白山人讀書處(即余之沐喜堂東隅)。後由山人生前好友李兆洛“攜遊浙粵,教育如子弟然”。由於李氏對傳密的關懷甚篤,傳密眼界日漸開闊,學業日進。時逢龔自珍、何紹基、包世臣等文壇俊顔,對他莫不“引重與交”。此與鄧完白當年頗受梁巘、梅鏐、曹文植、劉鏞、姚鼐諸賢的推重別無二致。其才、其學、其識不難想見。7 V% |" B+ ^  a' N2 J: v/ _0 L
    爲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書法篆刻藝術水平,更多地搜訪乃翁“隨手隨佚”的法書印作,傳密可謂不辭辛勞。道光年間,曾往返于北京、山東二地,至咸豐年間旋轉徙江湘等地,凡歷時十餘載。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也。自此,其學業日進,名聲日隆,書藝也漸入妙境。
8 V. m/ N2 z$ W1 y: Z傳密的篆、隸書,穩練持重,筆酣墨飽,深得乃翁的精髓;行草書更是步入乃翁的堂奧。傳密之爲文、爲書,世不以爲鮮,惟其篆刻流傳極少,無由多飽眼福。
" v- s8 f! q- Z7 i8 k' o  u  k    近無意得見傳密1846年前後在常熟爲收藏家張約軒和大書家楊沂孫所刻三方印章(見附圖),實屬難得。" |6 r( P6 V. X6 B' s% M
    圖一“約軒過眼”一印,從印風上分析,當是規模乃翁“筆歌墨舞”(圖二)的。從有關資料上得知,“筆歌墨舞”一印後來爲傳密訪得,得此佳構,自然是朝夕把玩,體會尤深的。以致其在爲張約軒鐫“約軒過眼”一印時,乃翁的精神風貌也就極爲自然的流露在傳密的刀筆之下。所不同的是傳密之作更趨強調和注重“印從書出”這一嶄新的印學思想,追求散宕靈動的藝術效果;其邊款亦宗法乃翁,信手走刀,刻得輕鬆安詳,饒有古趣。
! x6 U3 a: }7 Z& Y圖二“楊”和圖三“子與”二印系傳密爲其書友楊沂孫所刻。
& ^' {" U. K1 S- ?$ p$ X8 J2 |$ V    “楊”字印式作正圓狀處理,這在乃翁的印作中似不多見,然筆姿刀趣卻是從乃翁中來。從“木”部到“易”部,恰如柔毫蘸飽濃墨後盡情寫去,由濃到枯,不僅起到了平衡輕重的作用且也給人以“潤含春雨,乾裂秋風”的美的享受。
# `8 N+ @8 U2 |9 N$ D. t; T    “子與”一印,顯然是胎息完白翁“子輿”(圖四)而有所變化的。“子”字“口”不襲乃翁橢圓狀,而是上圓下方,極注重和強調起筆、行筆、收筆的微妙變化,加上下部那向左一勾,頓使全字精神粲然;“與”字上部筆道略細於右字,以求繁簡有別,與下面兩個“又”部形成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的對比。再,“又”部又不同于乃翁作“拱拳”狀,而是齊頭並舉,且六道向上的線條的曲與直、粗與細的變化顧盼有姿,這等避易就難“能於同處求不同”的匠心處理,著實令人欽佩。
- a9 B$ M! {: |" w! l5 ?; e    遺憾的是,鄧傳密的印作除此及部分自用印外,至今還未見他譜有所錄。以傳密近六十年的藝術生涯來推想,相信不會僅此而已。
3 D; B3 U  G" t* u+ I& B    奇怪的是,史料上竟只言其書而不言其印,就連那位樂於在自己的作品上敲打傳密印章的楊沂孫,也只說過“(傳密)敦樸能詩,篆隸有家法”的話。故而,百餘年來,在論及“鄧派”傳人時,也只言包世臣、吳讓之、王爾度等,獨不語山人之子鄧傳密。我以爲,這似是印學史上一個不大也不小的疏忽。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邓石如之子

" D* R4 D" k0 U8 ^$ v8 J- m- u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0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邓石如之子

# g: c8 R0 p* E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邓石如之子

名门之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1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邓石如之子

下面引用由下里巴人2004/12/10 05:31pm 发表的内容:
0 |7 J  }: B+ p3 ]8 Q1 m7 Q/ C鄧石如之子――1 I7 y9 G% N7 S& S2 i  X; t
                       鄧傳密及其篆刻藝術: k% Y8 p$ M6 t. j3 w: A
    ) ?( [1 {% a! Y, N7 f! n1 C3 @6 o* n
    鄧傳密(1795――1870)原名尚璽,後更名爲傳密,字守之,號少伯(一作少白)。爲有清一代書法篆刻大師鄧石如53歲時所得之子。
' `( O% y/ n: B2 U4 _...
谢谢楼主转贴拙稿。
  m  b! L. Q/ b( G* Q1 Z# ]!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1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邓石如之子

大师之子!!!有遗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