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2000|回复: 0

江西人的珍宝——记篆刻家许亦农先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5-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我认为许先生是江西人中的“珍宝”,恐怕也是省外最被知名的篆刻家。  e& X, C2 k- o. O% l3 L1 {' i
然而,和许先生比,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我都是十足的“后生”,因此,对许先生我只有敬意和美好的祝愿,没有资格来谈他的艺术。, q, Y* J1 F- M9 L2 q# i9 W
说起来,我认识许先生已近二十年了,但相识却只有五六年的时间,而且还在我流寓北京后。一个偶然的时间——我回江西省亲时在火车车厢中碰巧遇上许先生,接着我们攀谈起来了,虽然时间不长,但那一回的印象,小子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许先生的质朴与谦和是出于天然而不是世故(我很惊讶,对本为江西人的我来说,甚至不啻是一种发现)。然而还是篆刻的关系,我与许先生有了交往,对他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于是,也就生出撰文的欲望。即便如此,这仍然是许先生的德馨使然而并非全为我的僭妄。请原谅我,许先生。
6 z2 h! @; o7 {关于许先生,有三件事值得一说。. ~- t9 t4 f0 R9 E  M
1,江西号称才子之乡,著述有成者想必不在少数,然在北京,并不是有书就能摆上架子,更不要说一部长时间销路不竭的著述了。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许先生 8 年前写的一部《老年人学篆刻》,哪怕是在北京不知名的社区小店,它居然都赫然摆着。因为同乡又是自己熟悉的前辈的著述,我不免好奇地询问书店的营业员,结果,那回答是:这书好卖。我再追问:为什么?营业员语塞,这显然不是他所能回答的问题了,然而我清楚,一个现成的答案明摆在那儿,那就是许先生本人就是个老人。) B+ X% G8 D; W( e( ?2 Q4 h
2,我也不能免俗,真正觉得许先生印章好,不是认识许先生而是在黄秋园先生的画作炒热以后。黄先生画作七十年代后期艺术突然一变,风格卓然,押画之印随之刻着五字——“长留天地间”,口气之宏大令人惊愕——慢着,此时的黄秋园难道不是名不出闾里的那个银行职员吗?记得有一回在中央美院美术馆,我和邱振中先生一起看黄秋园先生的遗作展,当时我们是那样会心地指着黄先生的这颗印章,发出一笑——黄先生的才情,是不待有人认同而自己知道。好家伙,这在他生活的那个文革年代,没有实在的自信和藐弃万有的决心是不可能的。看来你不服是不可以了——江西人骨子里狂狷与执拗的正用,黄秋园先生已经给出证明,而这狂狷的血,或许也滚烫着我们后来者的心。然而问题来了,这印章可是出自黄先生好友许亦农的手呀,难道他刻着印文的时候,一点都不明白黄先生的自期?无动于衷?看来他欣赏好友的狂狷,然而好友的狂狷以及他身后的盛誉并未影响到许先生一贯的淳厚与谦和。许先生无愧是个出色的朋友。甚至,许先生的淳厚谦慎,某种程度上为江西人人格的丰富性留下了注脚——这点非常重要,尤其在我们探寻与构建“赣文化”的今天。许先生的为人说明江西人可以谦虚与淳厚,而唯谦虚淳厚才可以致广大。3 @: F0 O3 r$ m" S' t6 c1 Q
3,我当然是许先生刻过印章的客户,因为住在北京的关系,我也是若干国内著名篆刻家的受惠者。当我有机会将许先生为我刻好的印章拿给他们鉴赏时,先生们不约而同的发出叹息:八十多岁的老人,怎么刻得这么认真!得,我明白了,自己是被许先生关爱得过了,但同时我也为付出的那不相匹敌的润格而面红。说穿了,许先生的印章是磨了刻,刻了又磨,直到他自己满足为止——是的,关于许先生的篆刻艺术,我会使用一些别的话语,然终觉得毋宁说这就是许亦农先生的艺术,也是他的为人来得恰如其分。那么,我还用得着往下说吗?
+ Z! U. b0 [6 m0 D: e最后我想劝许先生一句:您已经八十有六了。石屑碍肺,只有爱惜自己,刻得少才能多刻。9 ^5 V& j: e: D" {9 h* L
8 L7 M% {/ M/ R
注:许亦农,江西南昌人,篆刻家,西泠印社社员,江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 y6 r* Y) W+ u" \+ h5 e5 t
4 s0 j  \7 O% z- X+ }. M( C4 a. F7 Q' j  L# p4 I+ Q! a
9 f* {4 ~) ], k/ T( Z
何年刻尽南山石
: D4 y$ H2 j7 [- `; @6 }9 f4 |% M——访书法篆刻家许亦农& \1 b+ e  J. V* @% O* `& s; c6 z. Y
赵感鹤
4 ~* K! V3 i# t/ \初闻许亦农之名乃18年前。
% w! q, o* m$ x, ?; U6 R1980年5月,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举办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会,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在内的诸多艺术家均遣作参展,组委会收到的作品多达1300余件,由胡公石、李长路、陈叔亮等高龄艺术家把关筛选,最后评选出的作品只有400件,其中篆刻作品仅90件。稍后,《书法》杂志选刊了少数入选作品,其中许亦农先生那枚“公寿”朱文大印赫然拓于扉页之中。
% Z; R$ S7 n8 m1 [" a! C18年弹指而去。1998年元旦,南昌画院为顾正良先生举办个展,我携女儿赴南昌观展。那日上午,约摸10时许,馆内有人轻声道:“许老来了!”展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只见一清奇古貌者缓缓而入,并逐一与人握手致意,笑容可掬,极显恭谦。此后,老者绕展厅徐徐而行,认真品画。老人缓缓来到留名处,握笔的瞬间,老人脸上立见神采,仿佛握住的不是一支毛笔,原有的谦恭之色荡然无存,双眸中透出唯我独尊的自信,但见其快笔写下“求索”两个篆字,并以流畅的行草签下许亦农三字后便搁笔而去。——这就是令我神往18年之久的许亦农!我悄悄拉起女儿,甘冒唐突,尾随而去。
. k% b6 T! O- |7 f) K+ g! o许家就在北湖之畔的一幢旧楼里。开门见字,是老先生自书的李义山的名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篆字横幅,字体圆润偏斜,线条极富金石味,醒人耳目。许老书法直接了当,入眼极其受用,其字体结构匀称,符合最一般的审美要求,如若仔细推敲,则会发现其空间切割过程中有无数的技巧运用,尤其线条多变,真是燕瘦环肥各有其妙,时而如刻、时而如凿、时而如铸,汇于一处便发出一种特殊气韵,既能令一般欣赏者得到艺术享受,又经得起行家百般挑剔。许老出身寒门,一生清贫,其书法却是一派雍容华贵之气,让人难以理解。许老乃西泠社员,曾当选中国书协第二届理事,其篆刻艺术早为世人认可,其书法艺术却鲜为人知。其实许老书法早有公论,只是不张扬而已。1986年河南开封府举办过一次“国际临书大赛”,并将其中优秀作品汇集成册,影印发行。举办者要求参展者写一段自解,可能许老对自己所临《秦诏版》的自解太过谦虚,所以编者将之删除,并“强行”加上如是解说:“用毛圆劲,力在画中,神在字外,堪称临诏版的上乘之做!”
" z( H; w- @; s' G! ]最古老的文字是用刀或其他锐器刻出的,毛笔成为书写工具是很晚的事。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有成就的篆刻家都是先擅书法而后精篆刻,文三桥如此,赵之谦如此,吴昌硕等莫不如此。然而许亦农先生却是先刀后笔,其12岁入刻字店学徒时并不知何为篆刻,何为艺术,但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刻好每一个字,从而较之历史上诸多篆刻家多了一段经历,这段学徒经历足有8个春秋,直到1938年为避战火逃难至广西全州后,才告结束。全州乃石涛故乡,文风极盛,当地名流有篆刻家蒋慰曾、王渔父、刘知白,书法家有阎少复、钱十严、稽锡寿等人,都是因战火而羁留全州,他们聚集乡贤,结成艺社,终日沉缅于诗、书、画、印四艺自中。一个偶然的机会,许亦农被钱十严相中而邀入艺社,从此,许亦农告别了工匠之道,踏上了九死不悔的艺术之路。许亦农铁笔在手,于寸石之上定其胸意,任意凑刀,将原本苦涩无奈之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在70余年的铁笔生涯中,其所刻各类印章不下万方。年逾古稀后,手上功夫更为了得,只要刀石在手,不须起稿,转眼而成,“清风老人”、“半个僧”、“秋园”、“大觉子”、“明易斋”等许多令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印章均出自其手。许老究竟为多少书画家刻过图章,我无暇细问。4 j3 q4 V8 Z) d$ a
唐突的造访结束了,我与女儿依依不舍地同老人道别,出门时再次看到那条横幅:“留得残荷听雨声”,心中不由生出几许酸楚,许老至今尚未出版一部印谱,却依然一刀一刀地刻,“书干东海墨,刻尽南山石”乃是所有印人的理想,虽然这种抱负在大自然残酷的压迫之下是无法实现的,但以下几个字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断然抹不去的,许亦农,字瓠园、号邻竹庐主、晚号无梦,回族,1919年生于南昌,故刻有“八大故里人”一印……6 F- k- P2 m- G9 a. z% p, j
摘自《中国书画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