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840|回复: 0

中国大陆“现代书法”艺术新潮回顾与展望(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中国大陆“现代书法”艺术新潮回顾与展望(三)3 h% X' a3 i- D6 R  c/ R/ E8 u
------------------------------------------------------------------. R; b/ m7 e. @. _
杨应时
$ R4 Z% W$ u, q- R  c- l  三、多元探索时期“现代书法”(1992年5月至今)
2 R) }2 b! j/ J0 k  y  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鼓励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这一号召在艺术界迅速得到响应。当年5月,《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在广州举办《中国现代书画展》,内有部分“现代书法”作品。在西方游历多年之后的古干在展览《前言》中提出:“现代艺术,应当是高层次的回归,回归到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现代艺术应是回归到善。中国的现代艺术,应体现汉唐气魄和民族精神的回归,而非西方的躁动、没落封建社会的萎靡。”(注14)可见,现代转型时期之后的中国大陆“现代书法”界已经广泛接受“现代书法是一种现代艺术”的观念,而且已经基本摆脱了草创时期对日本现代书法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盲目崇拜和依赖情绪,观念上也开始跳出了“书法现代化”的单一逻辑,自觉地把“现代书法”作为一种“回归人的本性”、“回归汉唐气魄和民族精神”的本土化现代艺术形式来实践。同年10月,《现代书法》杂志在广西南宁创刊,由广西美术出版社主办,蒋振立任主编。这是国内公开发行、正式出版的第一份“现代书法”专业期刊,标志着中国大陆“现代书法”艺术新潮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基于这种大背景下的观念变化,“现代书法”的探索在一种多元化的格局中展开,此后数年间在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 C* i) \8 L& }3 H" U  1.艺术创作方面:
" X5 \4 {0 w0 x1 I6 z" }5 W  从地域分布上看,大陆各地在原有基础上涌现出更多从事“现代书法”创作的群体和流派。最引人注目的有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天津、山西、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河南、上海、湖南、甘肃、安徽、黑龙江、辽宁等地的群体。在北京,除了’85首展群体的艺术家如古干、王乃壮、马承祥、许福同、左汉桥等继续坚持“现代书法”探索之外,谢云(由广西调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张大我(穿梭于北京和澳大利亚)、邱振中(由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朱青生(从德国留学归来任教于北京大学)、魏立刚(由山西来京做自由艺术家)、曾来德(由兰州调入北京部队专事创作)、陈光武(由广西来京做自由艺术家)、邵岩(由山东来京做自由艺术家)、李强(由黑龙江来京做自由艺术家)、杨应时(由天津南开大学毕业来京工作)、徐忠平(由黑龙江来京做自由艺术家)、玲子(胡国玲,由黑龙江来京做自由艺术家)、索菲亚(Sophia Hurst,英国人)、傅兰克(Frankie Fathers,英国人)等人也相当活跃,北京成为大陆现代书法创作与研究的中心。在浙江中国美术学院,依靠其雄厚的书法研究与创作优势,有邱振中(后调北京)、王冬龄、陈振濂、洛齐、白砥、汪永江等人从事书法现代化的探索。在江苏南京、无锡、常州、扬州一带,有文备、庄天明、徐利明、常建平、秦建华、杨大健、刘淑梅、刘天禹、李太默等人。在山东济南和威海等地有张强、邵岩(后移居北京)、杨林、刘懿、丛培波、蒋卫华等人。在天津,有王学仲、阎秉会等人。在山西太原、大同等地有魏立刚(后移居北京)、徐杰、杨小健、张伦、张汉森、张建民等人。在四川成都有卜列平、陈滞冬、李家政、阎城等人。在广东深圳、广州、汕头等地,有魏宝荣(1946-1998)、鲍传江、刘子建、吴味、王见、倪蔚睦等人。在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等地,有谢云(后调北京)、陈光武(后移居北京)、蒋振立、于光、陈国斌、张羽翔、蔡梦霞、莫武、潘毅等人。在福建厦门、福州等地有陈特伟、泰然、陈秀卿、汪天亮等人。在河南安阳、郑州等地有党禺(后移居海南)、高乐、邢士珍、朱明、胡秋萍等人。在上海有乐心龙(1951-1999)、王南溟等人。在湖南长沙有吴志立、胡伟、俞当、刘建华等人的“湖南墨第一组”。在甘肃兰州、白银等地有张楠、马啸、畅江等人。在安徽阜阳有王天民、文备(后调江苏南京东南大学)等人。在黑龙江有李强(后移居北京)、徐忠平(后移居北京)、玲子(胡国玲,后移居北京)等人。在辽宁沈阳有黄复盛、谢京秋、刘墨等人。这些艺术家大都供职于高等院校、新闻出版机构、政府机关或自由职业。他们中的有些人因艺术观念和作品风格相近,经常在一起活动、展览,在同地域或跨地域形成一定的流派或派系。 % {0 [9 k: _$ n* T
  从风格流派上看,在早期“字画派”、少字数派等基础上,发展出众多更加个性化的风格和流派,而且更加注重艺术观念的传达和艺术语言的精到,探索各种新的创作媒材和手段,追求个人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主要的有:以书写象形文字为特征的字画派(如古干、黄苗子、谢云、许福同、马承祥、左汉桥、苏元璋、戴山青、杨辛等);以强调汉字书写动势为特征的少字动势派(如庄天明、常建平、杨大健、杨林、杨应时等);以强调书法用笔的笔意派(如曾来德、魏立刚、邱振中、石虎、徐忠平、白砥、乐心龙、郑必宽、党禺、徐利明、魏宝荣、阎秉会、朱明等)、将字归结到几何图像的几何派(如陈光武、洛齐、吴华等);侧重作品的工艺制作效果的制作派(如陈振濂、高乐、汪天亮、张羽翔、莫武、蔡梦霞、陈秀卿、张建民、徐杰、吴志立、李太默等);突出书写的行为而非作品的行为派(如张强、宋冬等);以加强用墨的方法为特征的墨意派(如张大我、李家正、吴味、卜列平等);以表达字的意味为特征的字意派(如邵岩、刘天禹、丁灏、秦建华、丛培波、刘懿、蒋卫华等);以传达词的意境为特征的词意派(如王冬龄、王学仲、王乃壮、谢京秋、黄复盛、邢士珍、文备、陈特伟、王天民、马啸、陈滞冬、倪蔚睦等);用错字或非汉字书写的非字派(如张楠、畅江、鲍传江等);以破解书法的最后作品为特征的非幅派(如王南溟、邱志杰、宋安苏、王鸿等);以取消书法的书写性为代表的非写派(如朱乃正、朱青生、张伦等);以取消人为写作为特征的非人派(如刘超等)。(注15)当然,在各地,也有一些自我标榜的风格流派,如“书法主义”、“学院派书法”等,各有其理论上的主张,并凝聚了一批“现代书法”创作者,但从作品的实际风格面貌看,仍基本上没有超越以上风格流派的归类范围,只是有些风格流派的创作可能兼具其它风格流派的一些特征,或者同一作者同时从事不同风格流派的创作。
7 h& Q) Y* h' A  从展览活动上看,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的群展有:1993年9月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一次《书法主义展》;199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1994年8、9月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王冬龄率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参加的《’94中国书法探索展》;1995年7月在山东威海举办的第二届书法主义展、1995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1995年8月在柳州举办的中国现代书法名家邀请展;1995年10月在江苏南京举办的《中国现代书法十周年代表作家作品展》、1995年11月在浙江杭州举办的《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1997年5月在江苏南京举办的《中国现代书画十人展》、1998年2月陈振濂率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在北京举办的《学院派书法展》、1998年4月张以国在美国策划的《笔语:当代中国书法展》、1998年11月在北京德国大使馆举行的《传统反思:中国当代艺术展》、1998年12月中国书法家协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国现代书法大展》、1999年6月卜列平、魏立刚等在四川成都策划的《巴蜀点兵:’99成都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展览、2000年1月邱振中在四川成都策划的《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书法部分、等等。在这些展览当中,“现代书法”作品已经逐渐跳出传统书法的形式和概念,更多地是从现代艺术的角度去探索书法的意义和可能性。1 i5 P' O) ^" W6 }
  2.学术研究方面:, }2 d; }5 m& h' L' z
  从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大陆出现一些重要的“现代书法”学术研究群体,对推动“现代书法”的理论建构和历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北京,以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为依托,有古干、朱青生、邱振中、刘正成、傅京生、梅墨生、徐恩存、杨应时等人。在浙江杭州,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为依托,有邱振中(后调北京)、王冬龄、陈振濂、洛齐、白砥、沈语冰等人。在山东,以山东艺术学院为依托,有张强等人。在江苏南京,以东南大学、南京博物院、南京艺术学院为依托,有文备、庄天明、徐利明等人。在四川成都,有卜列平、楚桑、陈滞冬等人。在甘肃兰州,有张楠、马啸等。在广东深圳,有吴味、鲍传江、刘子建等人。在广西南宁,以〈〈现代书法〉〉杂志为依托,蒋振立、江涛、于光等编辑团结了一批全国各地的研究者。在上海,有王南溟、卢辅圣等人。在河南,有周俊杰、朱明等人。在天津,有王学仲、顿子斌等人。在辽宁,有黄复盛、刘墨等人。在湖南长沙,有吴志立等人。在湖北武汉,有沈伟等人;在贵州,有邱世鸿等人。在研究当中,学者们更多地注重“现代书法”与现当代艺术的关系,探索书法作为资源在当代国际文化格局中的意义和可行性;较多地关注“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和谐共存;并开始将“现代书法”与其它艺术形式进行横向比较,引入相关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但在“现代书法”是否坚持书写性及是否可以脱离汉字等敏感问题上仍各持己见。
) x2 A: a* y% g7 f4 \2 f7 @  除大量展览图录和个人作品集陆续面世之外,关于“现代书法”的专著已经出版的主要有:古干《现代书法构成》(1987),古干《现代书法三步》(1992),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1993),卜列平《中国现代派书法赏析》(1993),张强《现代书法学综论》(1993),王南溟《理解现代书法》(1994),张强《游戏中破碎的方块--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书法》(1996),杨朝岭、陈筱风编著《中国现代派书法十年》(1996),文备、张强编著《现代书法十年文献》(1998),洛齐编著《书法主义文本--一个观念的作品》(2001),沈伟《中国当代书法思潮--从现代书法到书法主义》(2001)等。但这些著作基本上是从理论上对“现代书法“发展的意义和可能性进行评述,或仅仅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收录,很少有人从艺术史的角度对“现代书法”这一艺术现象进行分析性研究。本人自1997年12月起,与北京大学朱青生、刘超、彭俊军、施杰等师生一起从事“现代书法”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尚在进行当中,主要由本人负责统一整理和编制年表,希望由此开始对“现代书法”艺术新潮从艺术史的角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注16、注17)
* b. z4 F: `* }- M$ w! X$ s  社会影响方面:
5 ?$ V6 V3 {4 _& ?9 V2 ~  在1992年之前,“现代书法”在专业界和社会上更多地是被视为一种“野狐禅”,虽有新意,但理论上显然不成体系,也很少有比较成熟的作品。1992年《现代书法》杂志的创立,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80年代现代书画学会的地位,凝聚了“现代书法”创作和研究队伍,推动了“现代书法”创作的健康多元发展,也使“现代书法”研究更加体系化、专业化。1997年后,由于众多热心人士的推动,开始形成“现代书法”的全国性群体,并于1998年11月成立了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学会,成功组织了《巴蜀点兵:’99成都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这样大规模的回顾展和研讨会。经过从’85草创时期到现代转型时期的观念转变和实践积累,“现代书法”创作与研究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涌现出一批有个性、有特色的作者和作品,使人们对“现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和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性有了更为客观冷静的认识。传统书法界对“现代书法”的态度就有明显改变。1993年,每两年一届的全国中青年书法展开始对“现代书法”作品解禁,继1993年第五届中青展出现“广西现象”之后,1995年第六届中青展又出现邵岩“现代书法”作品获一等奖的爆炸新闻,之后的每届中青展都有一定数量的“现代书法”作品参展或获奖。虽然主办者中国书法家协会“必须书写汉字”的标准及参展“现代书法”作者与组织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引起了较多的非议,但毕竟说明“现代书法”已经逐渐得到当今传统书法界的承认。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传统书法界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传统型书法家开始尝试带有明显“现代书法”风格倾向的作品。尽管如此,1998年1月,朱青生、王南溟、刘正成、杨应时等人在北京《20世纪书法大展》期间策划《中国书法探索展》的努力失败,也暴露了“现代书法”界内部观念利益的冲突和传统书法界诸多体制上的问题。(注18)& {6 u, w+ J6 F+ n. M9 p5 O
  中国大陆“现代书法”艺术新潮近年来在海外的影响力相对而言更为可观。这与一些艺术家和学者在海外的努力推介是分不开的。1987年至1993年,古干在欧洲讲授“现代书法”,并多次举办展览。1990年至1995年,朱青生在德国从事“现代书法”实验。1992年起,张大我在澳大利亚从事“现代书法”创作和推介。1990年起,吴华在法国推介“现代书法”。1989年至1993年,王冬龄在美国各地展示、推介“现代书法”。1995年1997年,邱振中在日本从事“现代书法”研究和创作。1996年11月,朱青生在瑞士举办“现代书法”展览。1998年,张以国在美国推出展览《笔语:当代中国书法展》并同名英文图录,部分介绍“现代书法”。1998年起,杨应时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地策划“现代书法”展览,系统推介“现代书法”,并于1999年8月主编翻译《巴蜀点兵:’99成都20世纪末中国现代书法回顾》中英文文献型图录。1999年洛齐在意大利推介“书法主义”并办展。2000年,朱青生在台湾介绍中国大陆“现代书法”。2000年起,英国学者白若斯开始策划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现代中国书法展》,并撰写同名英文专著,其中重点推出大陆“现代书法”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该展2001年1月底开幕,中方由古干、杨应时等协助。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馆从80年代起即相当关注“现代书法”,并系统收藏主要艺术家作品。此外,德国、日本、奥地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公私机构和个人也已经收藏“现代书法”作品。“现代书法”作品也开始入市美国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 ’s)等组织的拍卖会。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的一些学者和艺术家还专门来中国大陆研究和学习“现代书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