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955|回复: 1

协会掌握着谁是书法家、谁是好书法家的授予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8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r8 |8 E; r" E% c/ I
~~最没格调的,当然是存在感越来越成问题的协会。这个协会除了基本的官员架构,还设立了各种极不专业的专业委员会,看起来人满为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协会掌握着谁是书法家、谁是好书法家的授予权。这个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组织,早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剩下的,只有排坐坐吃果果的直白企图~~. D" b5 v- l- [4 Y: L( m# ~. a& e
; p# {9 w! }$ c& M2 _9 @9 W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写字成了件了不起的事情,若起古人于地下,他们一定会感到大惑不解。在我们身边,但凡能写两笔的都被尊称为书法家,他们不停办展览,出集子,有一些就这样成了名人。于是身边就有许多人都拼了命学写字,各行各业的,包括一些现任官员,都希望捞一顶书法家的帽子戴戴,仿佛会写字就是有文化了。$ l# X+ N6 v; W+ n7 Y
+ ?. ^& K, L6 i. I: g0 U8 Y! N

8 ^) ?, h7 f/ V) B# D
$ ~, L) v/ j. r' z, A 226c3604ef9dbcb5ef6b66dc58c25320.jpg
8 T! m1 l7 }9 V  N  I  W6 T0 I8 w
' q. Y* i8 O( ~" h: U6 X: g' k$ p4 W* F- B0 U& z8 j" ^4 ]- h; ?& i
要说过去,专门写字画画,地位并不高。借此糊口,更是难以启齿。所以,在中国古代,从未出现过扎堆抢着成家的局面。熹平年间,汉灵帝立鸿都门学,招揽能辞赋鸟篆的艺人,待以不次之位,立即遭到群儒的反对。至今,我们仍记得那位言辞激进的蔡邕,却没有人关心当时那些擅长鸟篆的姓甚名谁。虽然没有一件碑刻可以确认是蔡邕留下的,但唐代的笔法谱系却一直追溯到他。他无意当书家,却不小心进入了书史,其地位不是写字儿的人可以想见的。又如颜之推虽在《家训》中诫子弟勿学书,免得为人所役,不过他懂得字之可贵,是因为其中有人在,所谓“尺牍书疏,千里面目”,并不仅仅看上去悦目而已。唐人讲求书学,但也强调“先文而后墨”。可见,书法从来不被当作纯粹的形式来看待,它还和伦理、文字、文学等密切相关,所谓舞文弄墨,不能文,墨便没有价值。到了宋代,这个规定就更为严厉,不学无术的人,哪怕每天临《兰亭》一过,在苏东坡他们看来,都俗不可耐。雅俗的区别端在其人品性如何、学识如何,而一旦染了俗气,则谁都开不出药方。也就是说,字的好坏,并不单纯取决于形式,而取决于形式背后的那个人。这一宋代建立的书以人传的传统,影响深远。黄道周曾经说,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为关心。又说自己素不喜此业,只谓钓弋余能。如果你了解黄的生平,就会相信那是他的肺腑之言。他曾经为王羲之鸣不平,认为王的品格在王导、谢安之间,因为雅好临池,声实俱掩。我们今天仰慕黄的书法,一定是他觉得最不幸的事。; U# H4 e7 \: @! V5 ^% |
* V! Z7 o7 Y$ A- v- a

) C- y7 n/ t5 O5 y% A0 Y; @; V0 Z2 ^: _. j( @* ^
9 Z5 y6 d' V. v- }: O6 D
5ab564e2f9d85a4b878c7331f8b22f1a.jpg
% |- h- O! f; |/ J! d) t9 L
' G- z' Y' C% p0 E: Z
- C4 I' D/ p" ~% ~$ Y8 D清代的碑学,往往被认为更加形式化,然而形式感最强的“扬州八怪”的字,在后来的评价中并不高。事实上,清代碑学虽然在取法的范围与方式上与传统帖学有很大差异,审美趣味也大不相同,但与学术的关系更为紧密。但凡了解六书原理,了解名物制度,了解历史文献的,大多不敢将篆隶书随意变形,读书先识字,在古人看来,满纸错讹字,越妖冶越是堕入恶道。乾嘉学者的字,大概可以用“规矩”来形容,虽然看上去没有惊人之处,却大多耐看,从中可以见得品行与学问的光芒。比如阮元的信札,熟练、率意而自信,所有的趣味都在不经意间灵光一闪,不像今天的展览体,连飞白都要事先设计好。自然还是做作,一旦分清楚了,也就摸到欣赏书法的门道了。" ?$ Y/ x+ h6 `6 `

9 C' I) U2 O2 r* i0 c3 g( ~

1 b( M1 k9 G/ c  V& h3 ~) D8 w- K) p/ [3 X% ^9 P' [, j* K
67f524601de7bdfbd499ee675b52871d.jpg ! D) u' K1 X( s& d5 n" B
$ }$ j! z5 T6 N2 Q
* G; T5 Q! B" ]
如此说来,字的好处,大多不是出于经营,而关乎长期书写所形成的手感。在古人看来,写字再寻常不过,就是熟能生巧。今天令我们把玩不置的信札,当时很少有人将之当作艺术来对待,而这恰恰是书法最迷人之处。它不是纯粹的形式狂欢,而是不同的手感所传递着不同人的信息。你可以不认识他,却能从中揣摩他的性格、他的志趣、他的高明,甚至他的调皮。看时人的展览,我们很少再能体会那种揣摩的乐趣。字的没趣,根本在于人的寡味与无聊。我每每看到那些拉开架势作写字状的人,就特别反胃,他们连最起码的自信都没有,要靠别的花招来吓唬外行。而当写字成为一个专门的行当时,这样的吓唬手段只会越来越多。好在中国人多,总有一群又一群人围在“大师”身边。我常为那些一脸崇拜感到难过,如果没有学会独立思考,就算王羲之来教你,你也不成。我也曾和朋友开玩笑,判断一个人书法行不行,你只要听他说的话,是不是比你有见识,或者,你看看他写字之外还会些什么,如果除了展览、获奖、学历或是书协名衔之外,啥都没有的话,你基本可以看轻他。6 c8 F; e) }3 n2 S5 U
4 l; d7 q* Z% q, P2 S

/ U4 p$ d8 _2 d3 B5 N2 l
9 {; J" n4 Q' G; d- l: R5 j 16befc7cefce0305290e4e0111132553.jpg
- g8 D" v) @6 N7 I3 R
2 c8 n: U& P5 T$ H6 H  V8 Y& ?9 {, f% D9 ?0 x, X# m" F8 X
写字本身并不复杂,拿起毛笔,只要识字的都能写。我们说一个人写得好,是说他有驱遣毛笔的高度技巧,就像有人溜冰会摔跤,有人则潇洒自如,随心所欲。但写字也不是越潇洒越好,孙过庭说“能速不速,是谓淹留”,淹留既可能是技术上的要求,也可能是美学甚至伦理上的要求。含蓄最难,有十分,不经意间只展露两三分,读者就会想,这个人另外七八分是什么样子,于是就有了想象的快乐。今天写字儿的,猛人太多,不搅翻池水,生怕别人说他不够性情,于是蛮横粗陋,忽伸忽缩,那种一惊一乍,常让我想起项穆嘲笑当日南路体的一段话来:“瞽目丐人,烂手折足;绳穿老幼,恶状丑态;齐唱俚词,游行村市。”又有一种人,常常作势要展现技巧,说临帖能够如灯取影,惹得一干看客大呼小叫,以为“二王”再世。其实不过描头画角的小伎,如优孟之效孙叔敖,不仅神情悬隔,于古人佳处亦且心昏手迷。如果你不能用正常人的速度写出如灯取影,最好不要瞎吹牛。  Z8 D8 E3 L, N  p/ J. z
6 V" b; {. c) S) f5 h0 ^+ o
. j6 u  D, H8 E7 [4 a# X$ S( s0 M

1 Z" g# F# O: @ 9072997f47552266d3cf866ec208d3e6.jpg
) `6 X* Q' W- w1 q* E% z9 g
& Y8 A! J& k. F$ [" i1 S4 l4 ?' }/ G& ]1 I, K  w
因为学写字的人多,大学里的书法本科也应运而生,甚至还出现了以写字为主要课程的博士教育,培养出一堆博士书法家。然而,当写字从整个历史文化的脉络中被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专门训练的技巧,其最大的危机就是书写的形式化,而书法恰恰不纯粹靠形式来餍足人心。事实上,四年青春期,整天与笔墨为伍是一种摧残,那种不明就里的反复劳作,很容易将学生训练成文字匠人,虽然他们的手艺未必如一个木匠来得皮实。若不是因为与文化的关系,写大字凭什么就比当木匠更有优越感?一个合格而负责任的老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向学生描述当书法家的美好前景,尤其不能以自己能卖几张字为例,而是要向他们讲述先文而后墨的道理,趁着年轻多读点书,学会思考,即使学书不成,还能干别的。如果学得一身憎恨读书的习气,纵使有几分写字才能,终究泯然众人。过去三十年,我眼睁睁看着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一个又一个堕落下去,没有学识与格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全是白搭。
  F( y' [; t' s: ?8 A1 P" z

& W' \6 W# U' r+ q8 }
* L. z# a9 i1 R& B6 s c5bfd58932507242c711856f9eeb1813.jpg
! x3 a2 @# T7 E1 R/ h, J! D8 H$ t# x7 T) L/ L  x( J/ |# e9 Z
$ C8 X) e6 e2 M. F0 f
最没格调的,当然是存在感越来越成问题的协会。这个协会除了基本的官员架构,还设立了各种极不专业的专业委员会,看起来人满为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协会掌握着谁是书法家、谁是好书法家的授予权。这个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的组织,早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如今剩下的,只有排坐坐吃果果的直白企图。说今天书法界乱象一片的,大多是在组织里有位置的,他们不希望出现任何变化,不希望既得利益被新来的人挑战与瓜分。在过去,要想挑战还真难,他们有组织、有展览、有媒体,大家都得挤上这座独木桥。但今天的自媒体平台,让人们有了更多展示、宣传与推销自己的渠道,书法的社群及其消费对象也在迅速细分,比如走画廊圈的、接近时尚圈的、混迹娱乐圈的,还有师生圈、私塾圈、博士圈、玩物圈、题跋圈,不一而足。玩得怎么样暂不评价,但目前的格局,一定比过去的一言堂要健康得多。
( S( A7 R& C9 I  k) W6 {
+ b& {) g: w! _' Y倘若借着这样的机缘,让写字重新成为生活中的一件寻常事,人们从写字中获得乐趣,也获得教益,也许我们可以对书法的未来仍然抱一份希望。如果大家的煞有介事,不过是想混成名利双收的书法家,这个时代的出息就太小了。* l5 s! s4 X5 W6 p' y$ e
& W( _9 V# z2 L* a* x
3 a3 p! b- h) G3 [! I8 l6 Z. F, V

) J/ x! ?- G& |" D- r) A  D b93984fb3aad9c37c73d954f319e045f.jpg / T# l% M  J' P) L! |" b

) |1 n3 H$ d1 x& h; _/ w9 V0 d4 L) c. {- v. E. |
原载《中国书画》2017年5期

7 }, r% f" _- \7 l$ D- a: \2 }原文标题:写字最是寻常事1 y7 r0 q  x* b4 f4 j& F
薛龙春
,现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10月生于江苏高邮。1992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学士,1997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004年获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2006年-2010为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2008-2009获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ACLS) 所颁研究奖金,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访问学者。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部主任,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沧浪书社社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
$ A$ x/ T- S; N/ D4 l5 i9 e6 R

/ K% R# [/ }( L) N

4 x' l& N" N$ u* u  m. U& @0 ]8 z0 X3 ~( y( N( j0 u9 T

9 A, B8 L! q) q2 A: Y
: z% W6 o! c! t

1 E$ h2 P/ s- @为什么大众对各级书协会员的书法作品不认可了?
' Z# r* c" D: r; o: C1 X

3 o* h3 i. V4 ?5 X编者按:
: v! c/ J: ]2 D+ U本文选编自《悟空问答》的一篇提问后面的回复~' |5 b6 s& |+ O7 m9 @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号观点及立场!
" x7 b- D! r! I' Z3 J: _" ~" p6 @' P! I3 I  Z0 k3 n- w% Z9 C

- A7 z* x: w0 @7 c1 ^
' I* L% {( P6 H/ X0 D5 s5 C
127d8863a1722e79bd245053de809669.png
2 D3 }; b5 N, W
' e8 V/ R8 h5 E  U6 P( \本身书协存在的时间就不长。但是国人历来对国字号的东西都奉若神明,所以才会给人一种中书协会员就很牛的错觉。但事实并非如此,就像机关单位公务员队伍中也有很多混饭吃的庸才一样。中书协里也有很多饭桶。这是拉低中书协层次的重要因素,至于他们怎么混进书协的,生在天朝的人,还都能脑补出很多方法吧!这里不加赘述。
, K! s- S) f: s8 }* B6 H那么,除了这些混饭吃的,是不是就没有真高手了呢?也有。但是真正钻研书法的人可能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因为,有一个现象大家需要注意。知名度高的并不是水平最好的。比如李阳英语,人人都知道,但李阳的水平是顶尖的吗?于丹讲论语是最好的吗?说白了,他们只是专业和宣传结合的好。真正的高手们很可能都沉浸在书斋中,就像很多潜藏在各大高校的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一样,根本不为外人所知。这就导致,每天光顾着炒作自己,没时间提升专业水平的人知名度很高,水平却一般,而忙着提高自己却没时间琢磨怎么宣传自己的人,水平虽高却知之者甚少。这就使得社会大众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世上无高人。3 n% J9 X- S9 j4 V
再者,大众对书协的认知和书协的真实纳新机制之间也存在差异。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加入书协并不全是写字好的人。而且还有书法教育工作搞得好的,书法理论搞得好的,书法活动组织的好的等,这些人都在推动书法事业向前发展,但并不一定是书法高手。书协为肯定他们的贡献,允许这些人加入书协,而且还有可能身居高位。比如,前书协张海据说是因为在河南把书法活动组织的有声有色而调任中书协,现在的苏士澍是搞出版的,对书法教育做出了贡献等等。! ~) g) g* f- ]8 R4 T. s
了解了上面的情况,就能明白,书协会员本来就有很多不擅长写字的人存在,而大众却一提起书协会员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人书法水平高,最后发现书协的人也写的并不好,就会对书协的印象越来越差。
& ^  ?$ y# N7 Q( B4 P3 e7 Q所可见,出现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大众的认知问题,一方面也和书协本身的机制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关。1 Q4 k" ?: S6 _9 T( S: Z+ b$ x
最后,按照惯例放几张自己的字,请大家指正
$ P9 v4 r% B6 G3 f$ V3 b" h
9 L' k" E3 J' j2 Z1 N- K9 b; I
+ z6 Z* i: {; ~; ]9 Y6 Q0 D

6 H2 I& |6 P( I2 ?. A
3 z. x; @1 Q$ `& M% h, J$ E  f6 Y& k
' U# O& [2 ]3 ]. g/ J; K8 z
1 P. t: I$ c5 Z. r+ f. T
) ?9 [5 r0 J4 ]" h- Y; ^+ e
fc00c0e91e3339a6e024837b98135322.png
' j8 V5 @+ H2 d7 u% `5 w7 [4 ^5 l, H
一、两个审美系统不能很好融合。大众多年来继承的是书法美中最普遍的要素,比如工整、漂亮,妍媚等。所以在这一标准下的古今书法,都会获得两个系统的认可,特别二田、刘炳森、启功容易被接受,而偏离上述要素的其他风格书法,特别是探索性书法,甚至丑书是难以为大众接受的。; ?1 T7 D, Y8 e

, @6 n( f& o+ c. L二、书法协会的作品,多以肩负发展书法重任自居,希望留下时代的痕迹,相对大众而言,走的是比较快,甚至比较远,有的是越走越远,那么自然差距越来越大。* ?6 o3 \( e/ U$ J- j

# B0 m$ m. Q3 `% m0 I+ Z4 G三、随着某些书协不正之风的蔓延,一些完全不具备水平的人也入了会,更加加剧了大众对这个组织的不信任。
/ y- T  T- F; V9 h; f' `4 O7 t8 m! T; x7 u0 \# \. x
四、对于大众,书法的功能更多是自娱自乐,没有必要一定承认你那就是书法,我这就不是书法。
3 f0 a" g% g6 Q( u6 \3 J6 l' V; ?! F5 d( }5 s0 q8 t2 u6 l7 b
五、改变这种现状,对大众而言,需要普及与提高,对于书协而言,是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寻求发展。
% Q8 n% A% N* C4 ]9 R1 K
. N8 X4 j! }; w0 K5 B2 y
' ~0 m$ R$ M# d4 w/ w, v
6 W8 Q8 l. J  o7 k, ]& Y1 J

- u# W! a  j% b1 m* h' F) p5 p

: b/ x+ O  ~8 m( _& |
) M8 Z2 F5 Z' P7 y0 {' z! D/ J7 h' _ a0876c5d9d9996a6cb91932a63826681.png # A& m% S& |$ k' @
  k, S. @5 ^% v# v% h& G, l
董先生个人观点:中国十三亿多人,每个城镇乡村都有字写的好的人,可以想象那得有多少人。一,首先如果是正统书协美协会员,肯定是有一定水准的。二,没有进入的,也有有水准的。但整体水平不均衡。三,正统的书协目前还是被认可的。四,当代书法,价格和艺术价值无关,只和市场相连。五,字不是写的好就是艺术,字是字,艺术是艺术,所以还是要多看书,要有文化。六,好的书法作品传承有序,章法结构得当,有很大创作成分。
2 x7 X) |# T5 M4 W9 T8 t6 z- e/ S2 n/ F& o0 y% K1 ?
综上所述,正统书协代表着目前最高的书法水平,否则,就会鱼目混杂,砂石俱下。不利于书法的良性规范化发展。
3 R9 u) h* ?7 Z4 Y/ O
: L% S5 J3 d7 G书法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养性,享受艺术。只为卖钱顶多算个匠人。另外,人人皆有慧根,多多练习,也会成为书法家。
' t& v; W% C; S2 a% C; p* V

& E1 z! }2 Z; A: y! F9 p) H
/ P! H9 f, X) W7 Q- I1 {

$ b1 Q! W+ t$ f
* Y6 c* Y% ^7 s, `5 A
* d+ g/ X( m9 ^, A- t

, ]* ^$ w# z' R# _, c 550935bdfc5a07eb038e8c439d01d55a.png & b" ?) v$ b2 Y; ]0 q% _: o
0 d5 _  k+ P, u- k- F
很简单,大多数书协会员的字不雅俗共赏了。. H2 ?; u5 [' m+ @* P0 [5 J4 ]
$ T% w. k: X6 f) s4 [- Z! R! x6 o: L
好的作品一定能给人美的享受,即使欣赏者文化水平不高他也知道好,只是不能系统说出好在哪里。7 p; {0 w. e' A/ h; l, J

& {( r# T) G9 m9 A& A现在的人不肯在临帖上下苦功夫,稍有所得就急于成家立名,盲目背弃传统标新立异,以为这就是创新。任何没有深厚功力的创新都是一场作秀,所以丑书流行了。5 M: f+ {& e( s- g! Q
3 [0 t+ v( A! Z/ z( N# G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巜兰亭序》为这么多人推崇,不管是文化名流或者乡野俗夫都能感受到其笔法美结体美韵律美,如果一幅书法作品只有少数人能欣赏(有的还是相互吹捧),还说别人文化不高没入门不懂书法,这种书法又有何存在的价值?
. n+ l: s5 n  Q' ]
( n2 ^! p! X7 l, V, I/ u9 r+ C6 e任你在书协里职位有多高,任你书法理论有多深,任你学识有多渊博,归根到底书法就是把字写得好看的艺术,走偏了就什么都不是。

. s0 \* r# V* u5 L" p. y& k( l
8 I7 X, ~! G  p( l
5 f+ g) W. o1 A$ k/ I

9 {; [- d& o  ~! k9 r, j6 m% f' d. a7 v# z' b( j  o
% M" m! V: z" J3 K/ c; ]1 m7 N# `

9 {( S: Q4 n9 e6 q( F8 C) T 957fe563db11aebf1c0446e280ec7607.png , T2 E. c9 H/ P( o* D

! e* L* C3 m  k% S其实书法从产生开始就是以实用为目的和准则的。我们很难说古代人有没有在书写的时候考虑书法的美观性。比如说我们在平时抄写的时候一般只会看到想要抄写的东西,而不会考虑写成什么样子,其实古人也是这个样子的。" p! U& Y: x9 r5 {% R! T3 y) k

9 h* X' n! _0 t6 k, q在古代,凡是能识字的大都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或者是有一位好的老师,又或者是本身自己的家族就十分的重视这个。在现在传世的作品中,一直到唐代之前,流传的作为抄写经典文章的可以称之为书法的作品很少,这中间最多的可以算是敦煌写经的经生了,他们为了保存经典会一遍一遍的抄写,并且努力的写的规整、美观,这可以说是比较早的有意识的书法作品。
2 n: W* R& O7 `/ `  e3 O, t1 a6 H* _+ R
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王羲之在书写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刻意的去想要怎么把这件作品写好,也都是在心情高兴的情况下一气呵成的。据传,王羲之回到家还又抄了几遍这个《兰亭序》但都没有当时写的好,这就很明显的说明是一种无意识的书写。包括王羲之等唐代之前的书法家留下的也都是信札墨迹。
% a6 y2 L# S! d! k+ J8 }8 G0 K+ n# v- D+ L7 }
到了明代之后,商品经济发达,加上大幅的作品出现,工具材料的改变,人们写的作品也越来越大,这就十分的和我们现在的展厅书法类似,既然是比赛就肯定有相应的评分标准,书协会员就是在这些比赛中脱颖而出的。* g1 D* b: ^" j

$ b9 Q9 ?5 h4 O+ O/ u' d但既然是一种竞技的赛事,就肯定要在展出的效果、材料上和别人不一样,但是这样的书法作品虽然能在展厅中获奖,但这种强大的视觉效果并不一定适合家庭的悬挂,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有好多会员总是获奖,但是却没人去买,这其实就是为什么好多会员大家都不认可的原因。

6 ^% z# W& q4 M' o8 ]: F1 U1 Q# U2 ?0 m) j' i+ L2 z

8 N& u# f* t4 _0 f% O" M

$ U7 f+ F$ E0 a; `$ X- V
9 |7 X1 G1 Y1 p3 ~
+ K0 l7 L0 |6 _1 A( d" I c3904668dcae0d660b35ca2aef4e9e3b.png
3 T+ P$ Z* A1 L% R0 x
# P7 d1 J! C6 I6 Z  Z! ^: @虽为书法初学者但也有自己一些看法!第一书法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深厚的文化功底和高超的书法技法。字以载文,文以载道。纵观历史王羲之兰亭序,欧阳询九成宫,苏轼赤壁赋等等无不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不仅是美文佳作而且是书法佳作,这样不能流传千古?对比当下掌握一定书法技法,随便搞一下贴上创新标签,就能成为书法家!简直不能直视!; \; t. P' e! `: Z! ^5 s

6 q) e- {. q8 R( B第二书法家协会是名利场,大多数人追求名利去了,各种应酬,出场表演,贴上书法家称号去搞赚钱的工作,或沽名钓誉。少数人则留下来扎实写字不求功不求利,这样反而能写出真东西!但这样在这个名利场是很难生存的,相反一个懂的包装和推销的反而能混的很“成功”。4 b2 g; _0 i) f' @

' w' W. H6 `9 r) K1 u" }# x5 X: ?第三书法审美变化,书法也在迎合市场,怎么挣钱怎么来,为创作而创作,华丽而不朴实,卖弄技法而不具有真情实感。对比古今,王羲之在聚会喝酒最惬意的时候这下兰亭序,记录最美时光。祭侄稿祭文,纪念逝去亲人泪墨同时流下,岳飞还我河山,毛主席沁园春,无不在最感概时,最情感交集时成就其佳作。今天则是为了到达某种效果,某种境界,而进行创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书法作品也是一个道理。当下的浮躁心态遍地所以也是出不了什么大书法家,像王羲之一样推进书法的发展。草书就更别提了,张旭怀素估计已成顶峰。所以不是大众审美的问题,而是没有哪个当代书法家能拿出一个让人普遍接受的作品,认为好的作品。因为当下审美也是在继承着传统审美基础上构成的,都具有一定分析判断和对比能力。
  B; z2 ?! T& |6 F; k( F
$ ?) {. ^- Q3 D4 a0 O第四书法功能本身的演变,以前是具备艺术和传达信息的功能,随着时代在进步,书法的实用功能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比如对联都能买印刷的,书法被单纯的当作一种装饰品或者艺术品用来调节个人的心情,性格。大众的每一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但都普遍能接受古代大书法家的书法,而对当下书法部分接受,普遍不接受,其源于是对书法功能变化有着非常自然的过度心里,感叹书法不再有的辉煌!还有就是书法家的问题,能挣钱的就艺术,作品值钱与否直接说明你这作品是不是艺术,值就是艺术不值钱啥也不是,钱来衡量书法,名气来提高其值钱程度,能不能拿奖又能决定你的名气程度。功能还具有挣钱功能!
& n9 e1 s/ B4 ~5 i2 l7 L
" w' b9 w- R7 _! I* i5 b0 r6 }第五好在书法现在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人都可以练习书法,人人都可以学书法,欣赏书法鉴赏书法,人人都有发言权,来表达自己的审美。也能和其他写字高手交流学习,共同探讨书法趣味。这是这个时代的优点!不过我还是抱有希望的看待,认为这个时代能诞生出那么几个大书法家,来推动书法发展,来带领我这个初学者,哈哈
9 a6 p/ r0 c, {. R  f

+ N) Y9 ]: V, ^1 L! I
9 C9 g& C  Q7 q2 o! R* g% r, m

: P  a- i& S( a/ Y: T8 {2 R
) `; U1 m7 B1 u/ B! c9 l
- ]1 {+ r8 P& l9 K( Z

& k' e5 r5 a  h7 t- M/ ^, U
; H0 t3 S% M, {+ p 0b1bda470121c6976f7ab697ea39c80a.png
$ A" _  \; i6 b+ c, N1 r
6 L. j9 t- a/ r$ M2 f) U7 c大众不认可书协的书法原因主要是以书协为代表的专业书家与以书法爱好者为代表的大众互动不畅造成的。具体来说大致有三方面:7 {# f  ?' ^$ @+ z* @" r5 H
一是大众书法素养不高。书法的特点是门槛极低,会写字就行,追求把字形写好看,这就是"书"。同时,书法专业性很强,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的技术性要求,再往上还有性情、风格、气韵、学养的更高级要求,是谓"法"。书法爱好者与书协专业书家完全是两个层次、两个系统、两个追求,当然互不认可。特别是书法爱好者缺少技术训练的正确方法,永远达不到专业水准,入不了书协,就更抵触书协书法。谁会承认练了几年、十几年都练错了?!3 b5 w0 y$ w) M( I6 I. m: o# u
二是书协中有不良现象败坏书协形象。一类是花钱买会员、以权谋会员;一类是炒作抬润格、虚标润格,一切向钱看;一类是求怪求异纯"丑书"。- Z! d8 M* J5 d/ T! N
三是书法教育、宣传、普及不力。象牙塔内自娱自乐自命清高,象牙塔外胡喷乱骂无知无畏。  I  Y* M" v- ?: ^" F3 _3 L8 o4 d
. K  p3 V+ i7 h8 n$ C

6 w! C9 }8 a6 ~

% y( }* B) \4 E5 K- Z' X2 \) v. \( O0 l
5079b7b56270417a704929a2e6e358d3.png
" X5 a* c+ G3 j7 j8 c% L% V" B! c/ I' q' Z8 n
理所当然!从书法的艺术与实用、书法的创新、书法的历史与现代(或者说横向与纵向)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是看明白了就认为大众看不懂是应该的,看懂是不应该的!3 a+ h. |/ s; F5 v' m$ l

. q: F/ t/ K: i- _; }一,互联网与电子信息系统等多层面社会的发展,导致书法离实用少了很多……但是中国书法的艺术性並不弱,而且高于其他艺术种类很多,艺术要个性,要抒情达意,等等等等!而大众总是不愿意让书法去干艺术的事……# D" f  \8 g/ s# {  z6 f: E' ]
! Q, p" d( [6 V5 {; q
二,其实书协创新的艺术家很少很少!但是,一个大的书法家不创新又不行!两个矛盾综合体!书协已经在不断为这个矛盾冲突付出很多!比如,一届书协主席书法创新发展强(沈鹏等人),一届创新弱,但功力、字外功超级无敌(比如启功、苏士澍)!即便如此,有创新没创新的书协顶梁柱们的字外功都是卓越的!大众的字外功当然谈不上……于是乎,眼光够不着,够着了看不到!- L, U6 z% Y+ u+ l

' a+ P1 n& N, ?: K: l, \三,历史上的卓越书法家很多,但是普及读物总是拿几个人说事,而且被拿出来说事的人又要尽可能雅俗共赏……于是乎,大众的眼光把极少数人当作了全部,而且,这些人已经有创始之伟功(这个书法家的横向发展),后人学他们又不会超过,创新更谈不上!凡是不在这条线路上走就不是好的……
0 f3 Y4 q# L) l* |4 Z: X
7 j8 A3 G# c3 \凡此种种!但人人写字,自小识字,等等原因又让大众喜欢点评书法。其实,绝大部分人人评的不是书法,而是拿自己仅有的少得可怜的认识作为尺子,去衡量书法家的字,怎么能说好?

- J$ ?0 x+ z& p1 I7 j! t3 F! Q1 O; z
: a$ H; N7 a; ]" W/ q' N# M

  O) i: J+ T4 k) ]9 G- R7 o  V
8 H0 y! E; r" k! o, e- P( h

# o& s" G2 {# c0 B; x8 B 1277b84eb248893e31b3950f161fd1d1.png
4 k( ?- k) e- N3 G; t4 ?3 M" T# L/ c+ {0 v. U! s3 H
现在书协有少部分领导的字,说白了真的不好,影响了书协的权威和形象。人们都服气德高望重的专业机构负责人,喜欢有艺术品位的负责人。书坛的江湖在民间。高人,其实也在民间。书协应倡导一种纯净的艺术氛围,让传统得以弘扬,创新得到肯定,丑书无处可藏。老百姓不看领导不领导,只是觉得喜欢不喜欢。作品,才有说服力。可以借鉴好声音,不署名,让专业人士评评,再放到网上投票,看看书协领导的能有多少拥护的。
0 h* G& @6 `; R) b: l* P3 w. W( r4 t- ?& D2 h! w0 I

" t* T/ ^0 b2 y$ _
! p' y6 A; q: E: t: ?4 B' f
$ h) W% ?0 q! V2 \, v* t5 t

# x  _% i, B; E. D# F' j: S8 w0 C' S( k: p! _# {- M
6c9d55fdd085d654c289876fdce71860.png
5 V6 V4 K' a/ Y3 I5 X6 o. i+ j" U- i/ w- g( A( ]  e$ r
现在往书协里面“钻”的人,先是为名,后是为利。实际上,这个“名”只是个载体,“利“才是他的终极目的。这些人心里明镜,书法要想真正写好得一步一个脚印,必须要下“牢守寒窗空寂寞”那样的苦功夫才行。他们觉得那样太辛苦了,如果一劳本什地练字,那得猴年马月才能成为“名家”呀?于是乎,在书法上学了点三脚猫的功夫,赶紧想方设法进书协弄个会员证,然后就开始表演了。怎么“演”呢?打死不写楷书,因为一写就露馅。写点怪异的字吧,标新立异,越怪越好,美其名曰:创新。你都没继承过,你创什么新?因为抱同样想法的人非常之巨。那么你捧我,我也捧你,你“好”我“好”咱们大家都“好”。你想想,除了和这些有相同“嗜好“的人以外,谁还会欣赏他们的“字“呢?你能吗?
, e. N+ `5 S1 Z4 o; F" b" y7 }4 a8 A' X  |/ N1 c2 K1 G; T3 U( N! E3 d

4 `# o% b" c2 j: P) m. o8 o  g
发表于 2017-9-1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知书法,当从书协高层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