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934|回复: 199

【现场实况】“寸耕堂铭砚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7-9-24 17:38 编辑

“寸耕堂铭砚展”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2017.9.23   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
IMG_3524.jpg
     2017年9月23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北京杏坛美术馆、如果艺术协办的“寸耕堂铭砚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展览展出了王镛先生近两年所藏一百零一方历代古砚及其亲手制作、题写的砚铭和题拓。开幕式由王志先生主持。展览主办方国家图书馆副馆长李虹霖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先生在开幕式上分别致欢迎辞。随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作为艺术界代表致辞。最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镛先生致答谢词。
   
邵大箴、郎绍君、薛永年、王明明、周和平、李宝林、姜宝林、韩国臻、刘正成、吴悦石、郭石夫、郭子绪、胡抗美、何家英、卢禹舜、石开、邵建武、唐勇力、赵卫、范扬、范存刚、张陆一、李庚、牛克诚、何加林、黄惇、李刚田、崔志强、李胜洪、朱天曙、曹守娟、龙岩、于明诠、赵长刚、朱培尔、王秀玲、陈国斌、于光华、张铁林、于文江、丘挺、杭春晓、黄玄龙、胡妍妍等各界嘉宾和观众共千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策展人吴洪亮先生介绍:“寸耕堂铭砚展”是暨2015年“寸耕堂题跋——天赍楼藏文字瓦当六十品”学术展后的又一次大展。“君子持身之物”有所感应、视若珍宝,王镛先生在古砚的收藏、鉴赏、考释和题跋过程中,将书法、篆刻和镌工艺术融为一体。彰显作品的文化气息、“写意”的精神意趣和学术价值。故而此次铭砚展也为当代砚藏开启了新模式,树立了新标杆。
   
学术主持邹涛先生介绍,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王镛先生两年多来所藏的一百零一方历代古砚,还将砚铭刻于砚侧、背,并做成拓本,然后在砚拓周围题跋详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古砚收藏铭刻展。因此展现了王镛先生文学、史学、美学、工艺、书法、镌刻等综合艺术成就,意义非同寻常。“文房四宝”是传统文人文化精粹,“四宝”之中,又以“砚”为首,特别受历代文人青睐。文人将自己对砚台的赞美,写成“铭文”,通常令石工刊刻于上,谓之“砚铭”。 通过砚铭内容等可以考察砚史乃至文人雅尚,其文献意义、审美价值、艺术影响远远超过了砚台本身。王镛先生希望大家通过观看古砚、铭刻、题跋书法的同时,提高对作砚铭和题跋的关注,开阔史学、美学的文化艺术观。
   
展览同时首发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寸耕堂铭砚题跋辑》、 《寸耕堂砚丛上下辑》两部著作。
   
开幕式结束后共六十余位嘉宾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以展览为契机,从展览的题材到作品形式策划再到展览在当下的意义以及思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讨论。
   
据悉,展览将于2017年10月6日结束,欢迎各位朋友前往参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砚之维度 铭之幸福
-------写在“寸耕堂铭砚展”之前

按照中国人的算法,王镛先生今年七十岁了。古稀之年的王先生在我这个晚辈看来还有着清澈的眼睛与好奇的心。“退出江湖半步”的他近两年在做着一件“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事,为一百零一方古砚书写、刻制砚铭。这是已站在书法艺术高点的王镛先生新的尝试。如今大功告成 ,王先生希望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做个展览,我有幸再次受邀为先生策展,心中十分忐忑。说实话对书法我已是不敢多言,砚铭之堂奥更是不敢妄语,只能出于服务的心态做些基础的工作罢了!
     

本次王镛先生的展览定名为“寸耕堂铭砚展”,是以砚为中心展开的一次“系统集成”式的多维汇聚。这里有关于古砚的学问、考据的学问、铭文的学问、书法与篆刻的学问、绘画与雕塑的学问、拓片与题跋的学问等等……因此,砚与铭所引发的对物与心、往昔与当下、时间与空间的探求,使这件旧时文人的雅事生发出许多当下的意义。这些意义中可以有信息时代里对传统文化模式的反思;有键盘时代中对书写与铭刻的反思;有数字时代内对砚田耕作的反思。然而,这或许是学者式的解读,在我与王镛先生的交流中,他并不为诸种学问与历史藩篱所累,以古砚载心,于文脉中求新痕,不过是他艺术生活的一个新游戏,只是玩得专注,玩得精彩罢了。所谓“从心所欲”是一份心境,“不逾矩”其实是一种潜在的能力!
   

王镛先生如今的堂号叫 “寸耕堂”,来自他收藏的清代学者梁章钜所书的一块匾额。莫武先生考证:“寸耕”一词应是直接源于苏东坡的诗句,“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而此展中也有一方“寸耕砚”,砚中雕有卧牛回首,是宋砚,得于东瀛。王镛先生称:“寸耕堂主人用寸耕砚,宜乎”更有铭文:“伴我晨昏,以耕心田”。的确,铭砚如“寸耕”,“心田”耕不止,自有其中的幸福。

故而,此展应有“多维”的幸福,以及一份“从心所欲”的纪念!

吴洪亮
2017年9月20日于北京画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镛 寸耕堂铭砚展.jpg
艺术家简历:
王镛,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李可染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留校执教。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艺术创作院名誉院长、李可染画院副院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耕堂铭砚展.jpg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王镛先生的“寸耕堂铭砚展”今天堪称盛大开幕,我谨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致以热烈的祝贺!因出差在外,不能出席开幕活动,但我深知书法篆刻界和美术文化界的许多朋友都期待这个展览的举办,并深深感佩王镛先生总是不断推出新的创作成果,不断树立新的学术标杆,这次展览展出了他潜心研究和刀笔耕耘的新作,让人眼界大开,为之振奋!
   “文明纪,自砚始”,中国古来有造砚、赏砚、藏砚、铭砚的深厚传统。一方小小的砚台,既是文房四宝之一,也是书写艺术和书法文化的载体。作为当代书法和篆刻大家,王镛先生对砚情有独钟,从品鉴到收藏、从研究到刊铭,贯注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珍惜之心和弘扬之志。他以砚石为精神之友,既作专家品鉴,也作研究文章,将铭砚作为一种综合的创作方式,经年累月,使铭砚作品蔚为大观,打开了我们认识传统文化一方新的天地,也超越了传统铭砚的学问范畴。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方宇宙乾坤,而众多作品汇为一堂,更如星河象斗,光彩灿烂。
   王镛先生以砚问道,把每一方砚石看成是造化生命,在他的铭文中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在为每一方砚的命名和刊铭中追寻历史、明辨身世、对话古今、抒写情怀,让人读来心胸开阔、浮想联翩。王镛先生以砚探艺,将书法和篆刻的创造才华融入砚体,无论是章法布局还是刀笔形式,都体现了创新的追求和独特的品格,让人从诗文内容到篆书刀工都获得审美经验的通感,观赏之际,兴味盎然。
   概言之,在王镛先生那里,为砚刊铭就是以耕心田,每一方作品都饱含着自然与人文的内涵,也成为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式。可以说,砚石虽小,其意大也,所以我称他的这次展览是盛大开幕。
   祝展览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范迪安
2017年9月23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7-9-23 21:30 编辑

寸耕堂.jpg

如此会玩儿的王镛先生

贺进

果不其然,今天的“寸耕堂铭砚展”人山人海,不负大家的期望,这个展览值得一看。
我在之前的文章曾说,“寸耕堂铭砚展”将成为今年最具有期待值的一个展览。今天的展览现场以震撼验证了大家对王镛先生的期待。由于多年来从事记者的工作,对各种大大小小的展览数不胜数,尤其是前些年,各种展览如春雨一般洒落京城,因此,对于书法人来说居住在北京,就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午,与王登科先生聊天,他曾说到现在的书法人应该具有一些“半隐居”的状态,学清末至民国的居住在地方的名士一般,可能对书坛一无所知,但是恰恰是自己的不闻世事,才造就了自己的艺术高度。我们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似乎很难做到“半隐”状态,但是却可以保持自己的艺术孤独性。也就是说,对于展览应该有所甄别,甚至可以自己选择性的去观看,展览的目的对于自己来说应该仅仅是借助,而非借鉴。

“寸耕堂铭砚展”属于甄别之后尽可以走进去仔细观摩的一个展览。有些书法人对于展览是趋之若鹜的,犹如新婚一样的激动万分,所以在展览中尽显各种拳脚之势,然而似乎无论有多少花拳绣腿,对于观者来说似乎只有那一种最心动的拳脚,其它都几乎沦为笑柄。所以展览应该更纯粹,更有意趣。比如王镛先生这次展览将纯粹做到了极致,只是一方砚台,只是砚台上的铭刻文字,一方天地,尽显万千。这是纯粹带给观者的执着。我曾在今天的展厅中看到无数人仔细观察砚台的形制,揣摩砚台名字的来由,思考铭砚上聊聊数字蕴含的某种含义。这就是纯粹,只有这样,没有大尺幅与小尺寸的展厅震撼,只有静静的那么多砚台,摆在那里,带给我们的是纯粹的艺术想象。

独具匠心是“寸耕堂铭砚展”的另一大亮点,砚台上方精心装裱的题拓作品,以及辅之以解读文字,让观者瞬间有了文化爆棚的快感。尤其是策展人对“铭砚”知识在展厅入口处做了精致的讲解,从一点一点的了解中我们看到了“砚铭”的文化内涵,在历史中窥探这份沉甸甸的文化积淀。在王镛先生的每方砚台中都有砚台的形制解读、历史缘由、蕴含寓意甚至每方砚台的名字都是王镛先生自己命名的,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对文化的升华都在这个展览中有很好的表达。

我曾将这批“砚铭”玩笑的称之为王镛先生的“玩意儿”,王镛先生用自己的感悟对待这些玩意儿,他认真对待砚台的态度犹如他对艺术的那样执着。如此会玩儿的王镛先生,我们应该更加敬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耕堂铭砚展”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2017.9.23   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
开幕式前·花絮

IMG_343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耕堂铭砚展”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2017.9.23   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
开幕式前·花絮

IMG_343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耕堂铭砚展”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2017.9.23   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
开幕式前·花絮

IMG_343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耕堂铭砚展”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2017.9.23   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
开幕式前·花絮

IMG_343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寸耕堂铭砚展”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
2017.9.23   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由王志先生主持

IMG_344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