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19425|回复: 270

马士达书法篆刻网络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5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马士达书法篆刻网络展
马士达先生将于6月15日下午14时
作客书艺公社在线回答网友提问
https://www.shufa.org/bbs/thread-93202-1-1.html
未标题g-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士达艺术简历

    马士达(1943--)书法篆刻家。别署骥者、老马、玄庐。祖籍涟水,1955年移居太仓。六十年代初开始自学书法篆刻,因无人指点,进步甚缓。后蒙吴门诸公赐教,尤以受沙曼翁、宋季丁二位先生启迪影响既久且深,始有进境。19833月篆刻“宁静”、“师竹友石”、“海外飘零”、“落叶归根”等作品,在《书法》杂志举办的首届全国征稿评比中获一等奖,因蒙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提携而破格录用,于19872月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任教,现为书法篆刻副教授。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社员,沧浪书社社员。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艺术展览,并获得过全国中青年书展的“优秀作品奖”、全国书展的“全国奖”,日本产经新闻社第七回国际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二等奖”等较高奖项。《书法》、《中国书法》、《书法文献》等专业杂志曾为其做过专题介绍;《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及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也对之做过宣传报道。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被结集出版或转载录用。另有书作曾数次被“中南海”及有关博物馆收藏。
    于篆刻,醉心于“印宗秦汉”、“印从书出”的创新之路。多以篆隶之端朴为体,行草之恣纵为意,篆法章法严实而不乏奇肆纵横,用刀苍劲干练而归于自然,印风雄浑正大,于粗服乱头中得见高致。著名评论家辛尘《印之道》一文,尝将其作“儒——道”模式的风格定位,与王镛的“道——禅”模式,石开的“禅”模式,被视作现今中青年篆刻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风格。其书法以行书、隶书为胜场,行书用笔恣意,郁勃草情,字势奇纵,意态险绝,草法脱略常格,另有会心,别有风致。作隶则意在古拙、朴厚,得自然古貌。唯其作书忌于甜俗、姿媚,故似少“浮誉”而叩之“赏音”。其尝自谓:“吾书虽难言高格,然无柔弱平庸之气,见诸己心快意,诚亦无悖于‘心画’之说,足堪Z•W也。”
    教学创作之余,有印学论文数篇发表,学术专著《篆刻直解》一书行世。马士达《印谱》被列入“当代篆刻名家”系列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近几年来,还先后参与了江苏音像出版总社发行的VCD《五体书法创作实录》的隶书创作示范,多媒体《中国印章大典》音像读物的图文编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的VCD《五体书法临摹示范》的隶书临摹演示。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篆刻学》一书承担部分章节的撰稿并担任该书的主编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匠之门


——马士达先生艺术评释

梁培先

    最迟至于晚清,文人们在对古典文学艺术及其美学思想的梳理、研究中,就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文学艺术对于成就大师级人物的诸般要求。在词论领域,清人周济以“浑化”之境为最高境界;况周颐倡导“拙”、“重”、“大”之旨;王国维则强调“赤子之心”的“真”。凡此的美学要求与美学结构,一方面也在为后人指示出一条条通往大师的可能门径,因为“拙”与“真”,文学艺术方得以真实,得以鲜活,得以留驻生命中刹那永恒的万千生机,所以文学艺术的心象创造才能从容裕如地袒露出来,才能获得朝向崇高与光明的超越力量:因为“重”,文学艺术的历史沉淀与艺人之为“人”的人格修行、情感体验才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作品中,转化为具有历史分量、情感分量与人格分量的文学艺术形式;因为“大”与“浑化”,一切生活世界中浮华、琐碎的东西才能被完全脱落干净。“人”的自由的灵魂才会穿越时间与空间,具备一种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的不灭的价值。这里面蕴涵着无数大师之路,但每一条路同时也是艰难之路。
    在当代书法篆刻界,马士达先生无疑是一位“在路上”且有贡献的行者。
    马先生的这种“在路上”首先体现在人格与艺格的高度统一上。在做人方面,马先生踏实诚恳,不习虚饰,讷于言而笃于思,敏于行而耻于夸。始终将内在的人格修炼当做自己从艺的基石,秉持以人生提升艺术,以艺术阐发人生人艺双修的原则。诚实悟道、潜心修行,不自欺、不欺人——以真实之自我做真实之艺术——此可谓之“真”、谓之“拙”。
    在艺术认知方面,马先生讲究艺格,认为“能入能出者真自由,能入反出者真创造,真自由、真创造者必嬗变,变则高标艺格。”讲究“心法”,认为“心法”之微,其小无内,可以殚思竭虑、明察毫芒,“心法”之大,其大无外,可以思接千载,与天地同流。注重意蕴,以“充实”为美,以“充实而有光辉之为大”,讲“至大至刚”,讲“大巧若拙”、“大美不言”;注重艺术之表现,视作品为思想之张扬、情感之抒发,无形之意蕴与有形之气象的统一。反对惟技惟能、小情小调病态的文人末流习气以及陈陈相因的流派作风。在实践中,马先生仪周秦的苍茫古奥、两汉的浑厚博大以及吴昌硕、齐白石的大刀阔斧、纵横开阖,长期浸淫于秦汉古印以及《散氏盘》、《秦诏版》、《张迁碑》、《衡方碑》、《石门颂》、《西狭颂》等作品荒古悠远的气韵中,力求讲秦汉古印“自然则古,自由则活”的艺术精神,将秦碑的力峻、汉碑的生拙、北朝碑刻的真逸纵横化为自己的艺术创获,使之沉淀于自己书法篆刻创作之中,成为不竭的源头活水,以求得自己艺术生命与古人、前人艺术精神的合二为一。也就是说,马先生走的是一条以古人验证自我,以自我生发古人,以形而上之精道阐释形而下之艺术理法的“大道”。这种“大道”的含义既体现在“一以贯之”的“通变”与“融汇”——即思致深处的“浑化”,更体现在积极主动地把个人放置于长时段艺术史中,在历史的浩瀚时空中寻找自身定位的“重”与“大”。
    秉此艺术态度,马先生从而获得一种鸟瞰艺术之具体问题的高度,一种对问题的洞察力和穿透力。比如,在继承与创新问题上,马先生认为真继承即是真创新,真创新必具真继承,继承与创新之间原无所谓“万岁加一岁”的关系,亦不存在做好继承之“基础”再去“创新”的前后次序规定。那种墨守陈规,以古人、前人形式格法为唯一准绳的“继承”是“赝品”,是一种为老祖宗“送终”式的“继承”——最差的“继承”。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是以一种“活解”的方式进入传统、完善自我,同时,凭借自身艺术精神、艺术认知、艺术创造能力的完满自洽走出传统、超越传统。又比如在风格、变化与技法的关系上,马先生把“变”视为艺术的最高原则。提倡能入能出,能变能化方为大家;“拆骨还父,拆肉还母”方是大自在、大神通。主张一定的风格必然辅之相对应的技法手段。强调技法手段的传情达意功能、强调以精微致广大;但又认为,风格的东西只是后人评定时才有的观念,风格的形成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创造力的枯竭和技法手段的“结壳”。真正能够与“大道”相通的艺术家,必是在不断否定固有风格的基础上,以求道之心,以体道、载道之意愿,不间歇地为自己的艺术寻找更为丰富、更为贴切的技法表现手段。风格是技艺的实现,创造是风格的归依。在创造出新的最终宗旨面前,一切风格、技艺,都可以推倒重来。
    不难发现,马先生的整体艺术观展现出来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结构,这种艺术结构以形而上统驭形而下的方式“一以贯之”地打通了由道及理、及法,由心及人、及物,由艺术史及于师法对象及于个人创作,由美学追求及于形式选择及于技法锤炼的各个环节,形成了马士达式的自律自足、自圆其说、相互牵涉、相互补益的艺术风格,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传统艺术精神,传统大师之路的恒久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士达先生艺术生活点滴
每天读书成为马士达先生必修的功课
DSCF313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马士达先生的客厅成了书店
DSCF317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士达先生说:“文艺本是相通的,掌握一些音乐常识对于书法篆刻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DSCF31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拉二胡是马士达先生的强项


[ 本帖最后由 无谓之人 于 2008-5-25 14:48 编辑 ]
DSCF314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士达为当今篆刻大家,但是马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艺术没有止境,所以马先生每天都在学习。
DSCF3156.JPG
DSCF316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士达先生对艺术的理解具有独特的见解,倾听马先生谈艺术是很惬意的事情。
DSCF31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到这次为他办展览,马先生感到任务重大,所以每幅作品都是精挑细选,并一再叮嘱:“我所认为的好作品只是我自己的观点,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见笑!”马先生谦逊的态度着实令人佩服!
DSCF31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