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缺安贫乐道的追求者
本帖最后由 景宏强 于 2011-6-11 14:25 编辑人生一世,犹入苦海。惟懂得利用时间,做些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调剂身心,陶冶性情,美化生活,才算值得。古时隐士寄情山水,畅游四海,煮洒煎茶的悠闲情,今已不复存在,现代人的生活,能利用闲暇,寻求一些精神寄托,满足心灵上的需求,浑然忘我,实亦人生一乐。可惜的是,今人不懂得把握机会,苦为名利物欲所羁绊,以致心力交瘁。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现代人终日追求功名利禄,虽有园庭,也栽植了各种花木,却没有机会去欣赏。只有陶渊明和苏东坡,一个在野为民,一个在朝为官,还都能够享受田园乐趣,园野生活的淡泊忘我真趣。
自从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读书写字已成为平生乐事。开卷有益,平生最乐。书法之道,越钻越精深,学然后知不足,越能发觉其中乐趣。
安贫乐道者,是最幸福的人。贫者,非真穷也。有善心、安命、不强求、无辱、无荣、无烦、无恼,有百读不厌的书,一片流连往返的山水,一个永恒的信念,一种永不厌倦的爱好,知足常乐,乐在其中,实乃人生乐事也。
博闻堂主景宏强 电话:18710700919 地址:西安市书院门咸宁学巷20号博闻堂 邮编:710001 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缺懂得书法之人
我之所以说这个话题。从书法的发展史来看,书法从一开始,其本质就是玩,就是一种超越物质文化上的玩。这样的玩必须得有喜欢的人作基础。
古代,你要当官,得学富五车(大部份如此)。谁的毛笔书写水平高(那个时候不叫那样的考试作品为书法)。给评委留下了好印象就有得官做,到得状元一级,皇帝还得亲自看看你的文章(书法)。你的文章好,书法好,便会平步轻云。在古代,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州县群臣,无不都是书法的高手。
皇帝自己也是书法高手,他的字现在来看都是可以作为经典来看的。从王羲之到米芾都是因为书法而作官,从古到今被传为经典的书法大家,基本都是作官的,都是因为书法而得到尊重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官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到如今,你不会写字,也照样可以当官。也就是说,现在已经不是以写的一手漂亮字加上优美的文章就能当官的。现在当官,你得有学院资质,你得是公务员,你得有人赏识,你得学会运作关系,你得通达当官的门道。
也由此,书法好与坏,不是懂书法的领导说了算,不是国家的大文豪集体说了算。是几个所谓的书法评委说了算。这样的书法评委,难说他们的书法不一定会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现在所谓的普及书法,说得明白点也仅仅是想把字写得好看一点,也仅仅是想改变一下“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的结局,但这绝对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有的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长期批阅文件,对一些常用的字的确写得非常流利,把水笔一丢拿起毛笔,现场一挥,围观的人掌声一片,更有许多溜须拍马之人以挂领导的字为能事。这严重助长了领导“书法家”的骄傲情绪。也由此,领导觉得书法这玩意,太简单,不用练书法就相当了得。
也由此。如果这样的领导会对书法事业作点贡献,那肯定是天方夜谈。
诚然,书法好的人不一定具有领导能力,而愿意以甘苦作为毕生追求的也的确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个别追求名利的除外)。
我说,书法有规律可循,也有捷径。而绝对不是没传统的瞎写。而现在,不知道书法是什么玩意的而大谈书法的人大有人在,当代中国书法缺少的是懂书法的人。 回复 14# 臭豆腐学书法
{:1_77:} {:1_107:} 你太有才了。 回复 9# 刘耕
{:1_77:} {:1_107:} 人到无求品自高 缺扎扎实实地深入生活,缺踏踏实实地研究学问,缺安安静静的平和心态,总之浮躁的社会,躁动的人,产生的书法作品一样是奇怪的作品,二王的简远,清新,晋人风流永远不会再有了。 回复 8# 刘耕
很好!说得也很棒!但还是要注意细节,不可把林间书成村间哦. 古人悟道 无处不在
今人重技 窄路一条 当代书法所缺少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应当是所有关心、热爱书法的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悬疑。在写写画画之时,可能许多人都在问这个问题,究竟是为了“我也生来有书癖”,还是为了一展纸笔为封侯?还是为了寄情笔墨,畅游心海?
十二楼所言极是,书法所缺的就是文化。随着科技进步,物质丰富,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文化水平却下降了。好多人可能是将知识和文化等同起来看,觉得大学、硕士、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其文化水平就高了,其实不然,当今出现的高学历的人作出的猪狗不如的举动,就表明了文化的缺失。一个人可以没有知识,但不能没有文化。历朝历代的优秀作品之所以至今还能激动人心,其打动我们的并不完全是笔墨技巧,笔墨技巧知识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已,真正与欣赏者所契合的,还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也是反应的就是一种文化。 书法的突破,并不是笔墨技巧的突破,而是文化上的突破。没有文化的作品,无能其笔墨技巧如何高超,那也就只是一堆柴禾而已,随时可以如厕,随时可以为薪。 当代中国书法最缺的就是:一人品休养二文化修养 三 艺术修养.愚以为这三者是中国书法目前最缺的!
"正本清源"是中国书法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本帖最后由 侯勇 于 2011-6-10 18:27 编辑
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
当代中国书法缺什么?这是个问题,我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有点意思,不过也知道,这样的题目,大抵是谈不出什么来,至少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以至于就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有避而不谈的,有由此而言其其它的,有一见就打哈哈的,我想,我是能想象到的,这就是从事网络媒体职业以来的一种无意识的感觉吧。
我也知道,许多的人,总会从各个方面来谈,也由此知道,这个社会只能说好,而不能说批评,所以,一见就哈哈,那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
如果按照我的意思来谈,我大抵有三个方面的想法,不知道切不切编辑的主旨,不论大话空话,我还是想说,比竟,也有近一年时间,没有用如今这样的心情,大说特说的了。想想,真是很爽。
我现在每天有两件事让自己有心安,一是每天早上步行一个小时去上班,不多不少,三公里,想来,一年就一千多公里了,古人说,行千里路,原来这样就可以滴,这真是笑煞人。另一件事就是要过马路,总会遇着老大爷老太太什么的,我就会很自然的牵着他们的手,一起横穿马路。如此,好像也没什么不同,也没什么大事,而今天早上,我在路上,却思考着这个中国书法缺什么的主题,我想,我是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的,一是社会团体,二是媒体,三是个人。
我说,现在的中国书法界的社会团体,很多是缺少公心的。我不知道,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作品有多少件,但是我可能相信,现在的人,大多是不敢挂的,为什么,就不多说了。我不敢说全部,但我敢说,大多数的社会团体,国家级的,省级的,县级的等等,应该很多,我想,大多数不敢说他是为他那个社团的成员服务的,即使有,也只是章程上所写,口上所说,真正做的,我想,肯定,是难以看见的,你能够看见某主席,某秘书长的威武,你能见到某会员到某主席,某秘书长面前说,我是你的会员这样的话,想想,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场景?
利字当头,缺少公心。我不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是出在哪里,但是,我敢保证,绝对不是中国的语言,绝对不会出自这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我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子民,作为这个国家文明传承之重要文字的载体书法所代表的和以这个为名义的社会团体,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一个词句在流传,想来,也是为别人流传的罢。
我不知道,社团是什么名义而存在的,是为了中国文化的传承,还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还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存在的,我想,大抵,不同的名义存在的时间,肯定是不一样的,而这一样或不一样之后,就存在了诸多的利益集团,大家的利益不均了,就开始拉山头,你唱你的歌,我谱我的曲,各自为政,不知道,这算什么。为了自已的利益,不惜抹杀前人的成就,树立自己的招牌,甚至把自己的喜好,作为一种倡导,甚至于当下,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时代之风气。我想,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中国书法的社团,是有责任的。而公心的缺失,是很重的一点。
再说到媒体,因为我也是媒体人,所以,我说这话,我脸有点红,但是我还是要说,为什么,我记得很久以前,我就说过一个事,就是要说真话,要有良知,我觉得,现在的媒体,就是缺乏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
媒体,我认为应该是社会的,应该是传承和传递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这样的一种历史使命下,我想,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是很重要的一环。
我不知道媒体收费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然,到目前,公开的场合,也没有媒体收费这一说法。但事实上有,我想,这是所有人都不会否认的。收费好不好,我认为这个倒无可厚非,媒体人付出了劳动,收取一定的费用,我想,也没什么不妥,这在当下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家也变得自然了。问题在于,媒体收费以后,你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是否没有因为拿人钱财而手短,如果有,那就是问题了。
另外一个,某些媒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是政治的,社会的,还是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一系列的,无外乎为了一个利字,我竟不知道,作为媒体人,应该如何去定位自己的身份,文人,商人,艺术家,经纪人,政客。。。。。?一连串的问号,让人很是不知所措,如果有了上述种种的身份,我不知道,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该如何去实现。媒体的思想性,因为有了种种的利益,又该如何去面对。如此以来,作为媒体人,是否,会感觉如芒刺在背,是否,会感觉辜负了社会所赋予的媒体人的这一身份?
第三,说到个人。现在绝大多数的人,都喜欢说到个人,我想,因为离社会太远,所以,离人最近,从这个角度说,大家一直提到中国书法,提到我们所心爱的艺术,就会从我们个人说起,而很多人,都很少说到自己。我想说的是,中国书法缺什么,在个人来说,缺乏的是自知。古人云知人则智,自知则明。在当下这个纷繁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达,让我们不再像怀素那样要负笈千里而求精妙,自坐家中而得真趣。另外有一句话叫腰缠万贯,不如薄技藏身,我们现在的书法人,许多是手持一技,而刻意炫技,起行收放,总会让你觉得,什么叫精妙。在许多的时候,我竟觉得如此的无聊,为什么呢,其实,书法还是很博大精深的,要知道仅刘正成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就有108卷,要用几十年,甚至一生去付出,才会有如此成就,想想,我们现在的书法家们,有几个,读过一本,两本?对中国书法又真正了解多少?我想,这是个问题,从这个角度,说的,可能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缺文化。不过我觉得不至于那么高深,以至于我常说,学术这个词,不是能随便用的,为什么呢,学和术,其实是两个概念,只有真正的学识和技术达到一定的成就,加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才会有真正的学问和识见,我想,到那个时间,才会有真正的学术。而现在的人,所缺的,估计就是这个所谓的识见以及实践了吧。如果仅仅是井底之蛙,也是无可奈何的了。
如此以来,我竟想到前段时间,一位师父让我写的“行愿相资”的真正含义了。
侯勇
2011-6-10时客京华问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