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寺院规约戒律是由佛陀制定,清规则由祖师拟议,成为后世僧侣行住坐卧的规范。若欲消除烦恼,正心明道,必须制定规绳以整肃寺院的纲纪。各项规约的本意都在维持法脉、启迪人心,若能谨守规约,必能启发无上道心,成为上求菩提、下化众生的高僧。兹揭举《灵岩山寺共住规约》三十三条如下:
1、不论住持系以天台、贤首(华严)、临济、曹洞何者为宗,均须以戒行精严、深信净土为基础,并恪守遵传贤而不以法系相传之道。如此,当可杜绝法类之流独占寺院的弊害。
2、住持仅以次数(顺次)定高下,不论代数(第几世住持之类),借以防范误使庸僧尸位于高德之间而引起的非难与疵议。
3、不传戒,不讲经。堂中虽日日讲经,但不招罗外部的听讲者,因为寺众的正念不可乱也。
4、专一念佛,除“佛七”法会外,概不应酬经忏法事(参考云栖宏的僧约十章,其第二“安贫乐道”中明载:“为世俗斋法者出院。”《云栖法汇》第33册)。
5、任何人均不可在寺内私收徒弟,私行剃发。
上述五项条款系由印光、妙真二师所议决,并获准刻碑示教,凡违逆任一条款者立逐出院。
6、20岁以下的年轻比丘,以及矜奇而自立异说,有违本寺宗旨者,概不得留名于寺。
7、违犯根本大戒,挑拨是非,犹乱寺众安宁者出院。
8、争强好斗,恶言相骂,举手互殴者,无论事之曲直,一律出院。一方有理且能隐忍不发,一方无正当理由而强辩争斗时,有理者不罚,无理者诘问缘由后,受罚出院。
9、私结朋党,干犯国禁,或预闻(好打探)外事者,出院。
10、乱用常住物件,或私图便宜者得照市价赔偿,不服者出院。
11、吃荤酒、赌博、吸鸦片,或暗怀其它不良嗜好者,处罚后出院。(寺院的)执事明知其事而不举其人者,同罚。重病之人须借酒引进药物治疗时,得先向寺众告白,获允后始可服用。
12、私自向前来本寺的檀越化缘者,量度事之轻重而加以处罚,不服务裁决)者出院。
13、自身见识不足,却信口雌黄任意批评他人的见解,事后仍不知其非者出院。
14、轻视耆德之僧,恶闻直言,或妄生诽谤者,出院。
15、举止乖违,坳逆执事之命,且拒受取缔者重罚之,不服处分者出院。
16、课诵念佛之际,除服公务或疾病者外,凡不随众者罚之。
17、除公务外,概不得任意外出,违者罚之。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小城发了许多有关佛教的帖子,不知平时有否修练之实啊?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在 2004/05/29 08:09pm 发表的内容:小城发了许多有关佛教的帖子,不知平时有否修练之实啊?
没有啊。这是我早年买的一本书上的内容,本想每天发两篇的,怎奈少有时间打字、校对,所以有时停了停。
佛学知识我是当传统文化来学习的,修练还谈不上,这一点要向先生学习。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18、什物及佛堂经典、诸堂之庄严具,概不许外借。若有特殊事宜,须先经寺众许可始得通融,违者罚之。19、每月诵戒四次,除因重病而无法站立者外,若有未参列者,罚无赦。
20、凡用水、饮水,必先过滤,以免伤害生命,违者罚。
21、不许私自作食,若因疗疾而为,必先向执事申请,获允后为之,违者当受罚。
22、当职而尽其职务,计私利而误公者,罚之。
23、凡我佛子,宜持平等之心,海内如一家。若因同乡、近亲,而严疏亲之别者,罚之。
24、凡侵损常住钱(寺院殿堂的钱财及其它)、米麦等物,赔偿后出院。
25、除公事外,不安居本寮,而在各寮放浪形骸者,罚之。
26、无事不得入二堂(食堂),进餐期间严禁谈笑。不可擅自争夺座位,或因坐席不佳而抱怨。食毕,不可于众人未完膳前先行离座,亦不准持一已餐具,擅入厨房舀取食物,违者罚之。
27、凡在念佛堂内犯过者,随时罚之。若念佛堂中朋侪不举发(犯过者),而由堂外之人告发时,堂内执事得一并受罚。
28、各寮凡有闻报钟而不起床者,罚无赦;若自恃其能而不顺从调伏者,重罚之。
29、须发长时不剪,暑中袒胸赤膊,或不缚裤脚者,罚。
30、私留亲友宿泊者,罚。因故必得宿泊者,必先白于执事,听侯指示而行。
31、擅自砍伐竹木,攀折花果,或持以赠人者,赔偿后罚之。
32、除印光法师及本寺住持外,任何人不得私收皈依弟子,违者罚之。
33、冬季严寒亦不得燃火取暖,若因公事、年老或疾病绝对需要保暖者,仅能使用烘手足的小炉筒。火盒、火桶均有失火之虞,一概不准使用,违者罚之。
上述三十三条《共住规约》,是住在专修念佛法门灵岩山寺的僧众必须遵奉的生活规范的大钢。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一、客堂规约1、内外诸师用事之际,应先向客堂申诉;当值的知客必须立即妥善处理,不得托辞延误。若有在客堂上口角相争者,必须公开地直言惩戒。若有不服处分者,知客可提请大众审议后,依公论处罚;仍不遵从者,摈斥后将其驱逐出院。知客若有徇私护卫,处置不公平的偏差行为时,得一并接受处分。
2、接待外来客僧,不可无分轩轾地一视同仁,应将诸方长老、名宿、耆德之僧、常住(住职)、多数高德的执事及与本寺有渊源者,延请入香光厅。对寺院有功的旧职僧归来时,须请入香岩厅,次者则迎至尊客寮休息。远来僧、初参晚学、具挂单资格者,一律送往云水堂安歇。其他诸如来历不明者行抵本寺,日间供其一餐后,委婉请其离去;凡夜间行抵者,送至下院,供夕、朝二餐后,请其离去,不可任意混杂而居。
3、举凡申请住本寺者,均须先熟读《共住规约》;嗣后,复与多数职僧会商,观察其志愿久心性,确认其是诚心参学者后,经方丈许后,提出志愿书,始准予安单。秉持邪知邪见粗野冥顽者,均不许滥入本寺,以免妨碍寺众。
4、客堂中身负职责者,若横生内讧、争斗之际,诸僧人须持执及方丈的仲裁,不可强硬固执偏见,拒绝调和商议,以致妨碍寺内事务执行,违者,加倍处罚后,出寮。
5、客堂事务无分巨细,都不得专擅妄为;同寮亦不可争宠、嫉妒,偏袒私情,一经举发,允其申诉后,视情节轻重而后罚之。(待续)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6、寺僧若有违犯《共住规约》者,必举必罚,姑息不行者,执事人同咎受罚。7、客房床帐等一切物件,必须依法查验,不可私自外借。
8、外来挂单者,凡未持承传衣钵及戒牒证件,以及形迹可疑者,一概不准留单。
9、无事闲人于寺内挑惹事端时,知客须严辞晓谕,不可坐视、畏缩,而听任其放纵妄为。
10、若遇外国宾客前来参观,须殷勤接待,依礼而行,不卑不亢,不可因乱失仪。有所咨询时,须审慎应答,不可妄谈国事,违者罚之。
11、凡欲起单僧众,均须详细清查,以免误携或遗忘物件。
12、一切来寺僧俗,前来与熟人会晤欢谈者,知客均须查询,不可私自随意接待,以免违误礼数。
13、骤逢形迹可疑者时,须持温恭态度,内心须谨慎,不可轻信,以免差错。
14、施主施斋、放贝亲(贝亲为一字)之际,须协同副寺依法秉公处理。
15、当值知客,身负客堂一切事务的全责;副当值知客则照顾功德主的回向、随喜、念佛及饭食等事务。
16、凡来山的大施主,均须有一名专任知客随侍,不得失礼于施主。
17、无论事之有无,当值的知客须在客堂静候;凡早晚课诵时客堂无事,知客应自客堂前往大殿参加佛事。
18、逢客至,除奉茶进果外,即褥被等什物均须妥善准备,并从旁悉心照顾。若有面熟者趋前迎接,不可疏慢或失态。
19、接待宾客,言行必须掌握分寸,不可有失僧格。凡事以不慢来宾为度,不可妄议任何是非。
20、僧值因故缺席时,知客须执行殿堂公务,并及时处理一切当做的事务。
21、对病僧应妥善照顾,殷勤探问;一旦病笃,须立即通知维那师,并派人轮班助念。往生后,满一昼夜,始停止念佛。知客、僧值、副寺须协力整理亡僧遗物,一一登记后交库房保管。七日茶毗后,纠集大众作佛事为亡者荐福。
22、凡女居士因事来知客寮房,双方应止于三言两语的应酬;若须长时间交谈,须婉请客堂,以免招致讥议。
23、知客因公务前往客寮,须叩门三下始能入室;若内仅栖息一女客,则不可率尔入室,当请侍役将之请出室外,再行谈话,并以同礼接待尼师。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二、僧值规约1、丛林里僧众杂 ,僧值应尽心尽力纠查,绝不可因循私情而害公。若有犯过者,须依条例处罚;若有包庇现象,则由僧值代其受罚。
2、早晚勤加念佛,二时粥饭及念佛堂一切僧事,均须认真谨慎处理。一切务必依法进行,以其事关常住道风,大众慧命。
3、不可自恃职务而骄众,切忌假公济私,违者罚之。
4、各部门的执事宜体恤善用,绝不可自矜而轻侮他人,或因怠慢而落人口实,凡事宜深自戒慎。
5、经常依法检查大寮及大众饮食卫生。用餐时间,早粥定于黎明前,午餐以中午11时为准。
6、各寮及外单清众,除公事外,凡未赴大殿念佛,隐匿寮中闲谈及招惹是非等,应时加检点。若有不听劝说者,当带往客堂说明缘由后,依情节轻重给予责罚。凡有因循情而不揭举者,一并罚之。
7、出坡时,须先为众僧准备一切应用物品,届时以敲木鱼为号,激励大众勤于作务。若发现偷安而不参加作务者,应随时纠正或举发,不可苟且护短。
8、诵戒之日,须彻底调查病僧人数及情况,凡能下床行走的,一律随众布萨;至于病重者,当由僧值代其请假。
9、必须经常慰问病人,应以慈悲、福田为宗;一旦西归,如沐浴、更衣、入殓、荼毗、入塔等,均须以礼为度,切不可轻忽或失之简略。
10、外单僧众染病时,须派人料理;病重,应请示丈室,妥善照顾、处置。
11、早粥及日落后,随即关闭三门,并应慎作督察,各殿堂门户、火烛,均须切实检点,不可敷衍疏忽。
12、时值溽暑,特准予脱袈裟用餐。其起迄时间,须先与首领商议,获方丈首肯后始得实行,绝不可专擅用事。
13、随时协同知客,戳力处理客堂一切事务,并晓喻僧众,一律得切实遵守《客堂规约》。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这个贴子最后由宛陵小城在 2004/06/03 07:13pm 第 1 次编辑]三、入众须知
挂 锡:今僧止所住处,名挂锡。原西域比丘,行必持锡杖,持锡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不得着地,必挂于壁牙上,故云挂锡。
安 居:形心静摄曰安,要期此住曰居。即自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名结夏安居:一无事游行,妨修出世业;二损物命,违慈实深;三所为既非,故招世谤。据《明了论》说,有五种地方不宜结夏安居:一太远聚落,求需难得;二太近城市,妨修出世道;三多虫蚁,自他两损;四无可依人;五无施主供给医药。并不可安居。
自 恣:九旬结夏期内,人多迷已,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示诲,纵宣已罪,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疵,身口托于他人,故曰自恣。
经 行:西域地湿,叠砖为道,于中往来,如布之经,故名经行。握《三千威仪经》说,有五经可经行:一闲处,二户前,三讲堂,四塔下,五阁下。
扫 地:佛在逝多林,见地不净,欲令乐福众生,于胜福田植净业故,佛即自执帚欲扫,时大声闻见,皆执帚共扫。佛言:凡扫地有五胜利:一自心清净,二令他心清净,三诸天欢喜,四植端正业,五命终当生天上。据《阿含经》说,佛教朱利X(上般下木为一字,下同)特诵扫帚字,复教执扫帚。佛言:汝诵此字,为目何等?然此扫帚,复名除垢。X特作是思维~~以智慧之帚,除结缚垢,因此便成阿罗汉。《正法念处经》说:“若扫如来塔,命终生意躁天身,香气熏百由旬。”
燃 灯:《僧祗律》说:燃灯不得猝入房,应先在外唱言:诸大德灯入。至灭灯时,亦不得猝灭,先以手遮灯,告曰:灭灯。众若默,方可灭。不得用口吹,当将筋欹烬折去之。
礼拜忌:若他礼佛、诵经、写经、授经时,并不得礼。饮食、啖果、说法、漱口、嚼杨枝、剃头、裸身、大小便时,并不得礼。
嚏:《僧祗》云:若在僧中嚏者,不得放身,应以手遮口,勿令涕唾污比座。
剪 爪:爪长,破戒之相。《文殊问经》说:爪许长一横麦,为搔痒故。
剃 发:发长,破戒之相;长二指当剃。
卧 法:自向右边,累足,以法衣覆身,正念正知,起明了想,但为长养诸根火种。《发觉净心经》有二十种睡眠过患:一懒惰,二身体沉重,三皮肤不净,四皮内粗涩,五诸大秽浊,六饮食不消,七体生疮疱,八多懈怠,九增痴,十智慧弱,十一善欲疲倦,十二常趣黑暗,十三人不恭敬,十四禀质愚痴,十五多烦恼,十六于众被轻贱。《十诵》云:若鼾睡者,应起经行;不能者,屏外睡,不得恼众。
小 解:《毗尼母》说,不听于伽蓝内处处小便,当聚一屏猥处,若瓦木桶埋地中,以物盖覆,勿令有臭气。《五分律》说,许将小便器入房中,密塞口,房外应满盛水。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四、食法细则《顺正理论》说:“身依食住,命托食存,食已,能令身心适悦安泰。”食有正食的饭麦饼,不正食的根茎叶华果等。
粥: 有十利:一色、二力、三寿、四乐、五词清、六辩、七宿食消、八风除、九消饥、十消渴。
食法: 凡食,限三匙为一口,第一匙默云:“愿断一切恶”;第二匙云:“愿修一切善”;第三匙云:“所修善根,回向众生,普共成佛”。食时慎勿喧笑,及交头耳语,妄谈杂事。食后必须漱口。
介绍点佛教知识之四 —寺院规约
五、礼节种种合掌: 若指合其掌不合,是由于心慢而神散的原因所致,所以必须指掌相合。
问讯: 《地持论》说当安慰舒颜,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讯。又据《僧史略》说,卑者问尊,则说“不审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否?”若慰下,则说“不审无病无恼,乞食易得否?住处无恶无恶伴否?”
礼拜式:礼拜,必先并足正身,合掌俯首,以手褰袈裟,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以二肘着地,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足之敬,以头在地,良久方成一拜。
三拜:人之所以相拜以表情见意,屈节卑体以示尊事。俗家两拜,是法于阴阳;佛家三拜以表三业归敬。据《智论》说,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二业;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以三拜为礼数。
斋会礼拜:大众聚集斋会之次,合掌即是致敬,亦不劳全礼,礼便违教。
互跪:是天竺的一种礼节。左右两膝互跪着地。故释子皆右膝。若言“胡跪音讹也。
长跪:即两膝着地;亦先下右膝为礼。《神足无极经》说:”~~月天子即从座起,更整衣服,前下右膝,叉手长跪。“尼女体弱,佛听长跪。
偏袒:是天竺的礼节,此礼自曹魏时期即已废除。偏袒右肩,以示便于执作。若入聚落俗舍,皆以袈裟通披之。
结跏趺坐:此是吉祥坐。全跏趺是如来坐,半跏趺是菩萨坐,踞坐为垂足实坐。
(本篇完)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