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可聊聊 发表于 2004-12-11 22:54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思想碰撞
心明眼亮
整理思路
悠闲二趟

老书记 发表于 2004-12-11 23:18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下面引用由聊可聊聊在 2004/12/11 10:46pm 发表的内容:
知行合一!!!!!!!!!!!!!
在艺术的天地里用****的心态,一切都变形了,因为附带的东西太多。


真正的艺术就是要去伪存真,老了能到达返朴归真的人,就是一代大师了!
聊聊朋友平时上网太多,如果有时间能到各地博物馆转转,多看看真正的艺术品,我想你的想法一定会转变的!

坐忘斋主 发表于 2004-12-11 23:44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艺者,意也。
意念有之、意识有之、意境有之、臆量有之。
雪峰禅师有言:“语语从胸中流出,盖天盖地。”
李贽亦言:“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吾意亦如此。
不知二位所言是否可合一?

书法初学者 发表于 2004-12-12 22:22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下面引用由老书记在 2004/12/11 10:30pm 发表的内容:
真诚地敬佩坐忘斋主的胸怀,与兄相比自惭形秽!
老书记学书有年,闲暇爱读些书,既无目的,也欠系统。关于书法理论的问题我思考有年,未去认真梳理。在此想对君说些掏心窝的话,我觉得当代理论有很多误区。<b ...

老书记讲得好!

南山道人 发表于 2004-12-13 00:09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下面引用由老书记在 2004/12/11 10:30pm 发表的内容:
真诚地敬佩坐忘斋主的胸怀,与兄相比自惭形秽!
老书记学书有年,闲暇爱读些书,既无目的,也欠系统。关于书法理论的问题我思考有年,未去认真梳理。在此想对君说些掏心窝的话,我觉得当代理论有很多误区。
一、 ...

不敢完全苟同。
理论和实践各有分工。
姜夔的字怎么样?丰坊的怎么样?《艺概》的作者各门艺术水平如何?
王羲之………………的理论又在哪里?
当然,也有兼胜的,但确实不多。

老书记 发表于 2004-12-13 11:17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下面引用由南山道人在 2004/12/13 00:09am 发表的内容:

不敢完全苟同。
理论和实践各有分工。
姜夔的字怎么样?丰坊的怎么样?《艺概》的作者各门艺术水平如何?
王羲之………………的理论又在哪里?
当然,也有兼胜的,但确实不多。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谓知行合一。姜白石的字是很不错的,南山道人由于地域所限,未能一睹很遗憾。刘熙载的《书概》只是《艺概》的很少一部份。。。。。这些人在文坛上都是颇负盛名的人物,像这样其它文学艺术盛名之下掩书名之事屡见不鲜,在此不赘述。这些人都不是南山道人所谓只动口、不动手的理论家,由于多种原因,使他们留传下来的作品很少。
老书记之意是自从学书法到现在尚未见专业的书法理论家,与南山道人所举之例实在是相去甚远。
西方社会不同,由于传统原因,自古以来从事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评论)就是有比较清晰的两套人马。只动口、不动手的理论家颇具规模,而且对推动西方文艺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在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正与国际接轨,很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生事物,谁也说不清楚,让我们拭目以待!
与南山道人能聊上两句是我最开心的!

南山道人 发表于 2004-12-13 17:50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姜白石的字是很不错的,南山道人由于地域所限,未能一睹很遗憾。刘熙载的《书概》只是《艺概》的很少一部份。。。。。这些人在文坛上都是颇负盛名的人物,像这样其它文学艺术盛名之下掩书名之事屡见不鲜,在此不赘述。
1、域于所见,姜夔之字我只见过楷书,我认为确实一般,于其理论实不相称。
2、刘熙载除了理论外,文艺创作在各个领域均属三流之列(或以下),不存在什么掩什么的问题。

南山道人 发表于 2004-12-13 17:52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老书记之意是自从学书法到现在尚未见专业的书法理论家
请问专业的书法理论家的标准是什么?

南山道人 发表于 2004-12-13 17:58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二、很多理论家就书法谈书法,把书法与中国其它传统文化和艺术(最密切莫过于诗、画、印)隔绝起来,理论很苍白。
这只是研究的方向不同,书法和其他文化艺术结合研究属跨学科研究,只是一个分支,不能由此否定就书法研究书法的理论成果。

南山道人 发表于 2004-12-13 18:05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

五、老书记平实好收集书画大师的理论文章,发现任何一个大师一生的心得收集起来充其量不过仅仅是一本小册子。黄宾虹可谓我心中真正的理论家,但其毕生精力也是在收集整理先人的文献,自出机杼的文章汇集起来,只不过是一本中册子。
心得和理论不完全相同。
对理论缺乏足够的重视,经验体会式文字大量出现,显示的正是中国书法理论品格的缺乏和理论素养的缺失。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也探中国书法艺术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