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uddd
发表于 2006-3-26 09:13
假的还比真的好,张先生得努力了
墨一香
发表于 2006-3-26 12:57
张旭光遭假是祸还是福
对当代书法家作品的造假,是最近几年的事,而对著名艺术家作品的造假则是古往今来的事,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
正面看,对作者来说,的确有点闹心,多年学识和技艺的修炼成正果之后,却横遭赝品对作者艺术水准的玷污和市场的干扰,也将徒增了不少自己精心花费在真假的鉴定上。但从反面来说,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原因有几,其一,进一步让人发现了作者的市场价值,因为,通常只有名气大、市场好的人才会遭遇此等“福气”。其二,赝品出现,将会大大促进作者作品的市场渗透力。作者作品出现了赝品,作者自然不会等闲视之,收藏者或是购买者也不会轻易上当,各方对造假者痛打的气氛势必形成,这样一来,原本知道作者名气的人,对作者有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评判;原本不知道该作者的人,也将会知道,并且会市场的角度来更加关注,妇孺皆知的道理:有人造假,说明该作者作品的市场认可度很高,将来定会有升值空间的。其三,书法造假,将会引起更多社会关注。在目前书法市场与其他艺术类别市场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当代书法出现与其他艺术种类遭遇严重的赝品困扰,将会引起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联合关注,这必定使书法获得更多的学术和市场关注,对扩大书法的影响面未必不是一个福音。其四,造假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艺术的鉴别力。处于出艺术品的喜爱,为了买到真品,必然让更多人察亮眼睛来鉴赏自己的钟情的艺术品,这种锤炼能获得一双火眼金睛的眼光来。从这些方面看来,张旭光对遭假事件,大可不必那么上心,甚至高枕无忧或是静观其变,毕竟书法市场还没有好到连鉴别时间都没有的地步。或许这方面还可以借鉴启功老先生的胸怀,他的行为针对的团队行为,例如对拍卖公司允许假作上拍,他是挺身而出,愤然斥之的,但对潘家园、琉璃厂的小摊小贩的造假行为,他只是宛而一笑:你写得比我好;人家也要吃饭等等语言,幽大家一默。
自古以来,艺术品造假就有多种之分,其一是外人造假,就像张旭光遭遇的这种。其二是内人造假,一般是让门人、学生或是追随者代笔,然后在署上自己的名字。当下一些国画、油画等艺术门类也再现这种造假之风。其三是作者自己造假。这里有多种情况,一是一些艺术家为了炒高自己的人气和市场影响度,把市面上出现的自己的真品说成假的,以引起人们对他的更多关注。二是某些艺术家出于个人怨恨,把自己怨恨的人经手的自己的作品说成是假的。等等。平心而论,造假也是艺术行业的一支有生力量。
一般来说,造假是人人怨恨的,但这种毒瘤既然是艺术品的伴生物,我们就该以更广阔胸襟来面对它,化弊为利,这不失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2005年中国书画遭遇了寒流,成交率和成交量都缩水了不少,一方面是古代和近现代书画资源经过几年的狠淘,精品越来越少了,于是赝品成风,藏家判断力的提高,致使成交率减少了,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当代书画市场刚刚起步,便遭遇了坐庄炒作之风,让许多知道内情望而却步,这种市场打击因素更大。因此,从市场表现的角度看,造假从根本上难不倒市场,人们可以以脚投票的方式来解决它,不买它。而坐庄炒作,因为有大的团体利益在里面,不把艺术价值当作市场判别标准,要根治它,恐怕不易,最终代价可能是致命的。
[ 本帖最后由 墨一香 于 2006-3-26 20:10 编辑 ]
未名轩主人
发表于 2006-3-26 13:04
造假造的这么像>?!真是厉害,以后可真得小心点
弄里轩主人
发表于 2006-3-26 13:06
真是厉害,以后可真得小心点
小刀客
发表于 2006-3-26 19:09
315打假!!!!!
于健
发表于 2006-3-26 19:56
可怕!我好好看看我的藏品吧
清风道人
发表于 2006-3-26 20:39
有人造假是好事呀,怎么没人仿我的字卖钱,因为我不出名!
黄鹤村翁
发表于 2006-3-26 22:04
书画市场上公开造假的也多的是.不光是张祖光,只不过是张祖光出来说话了就是了,好多人不能说了,启功,刘炳森,谁出来说,甚至,在书画摊位上,公开的卖假的多的是,还明说卖假,卖者说,真的哪有这么多.这是杜绝不了的事,真真的没法.
LBXJY
发表于 2006-3-27 00:31
真品最好不用进行图片处理,处理后让人感觉不到是不是用假的处理成那样
[ 本帖最后由 LBXJY 于 2006-10-25 22:15 编辑 ]
禅关书永
发表于 2006-3-27 10:47
造假者笔力不弱 能达到这种水准 也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