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19

【第一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骆芃芃精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

【第一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骆 芃 芃 精 品 展【书艺公社】“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三月的北京,春意盎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骆芃芃精品展于2016年3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
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没有开幕式,没有人讲话发言,但是参观展览的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同一个声音:这样的展览形式,更加突出了展览的艺术性、学术性。没有开幕式,展览现场却人海如潮,人们从全国各地赶来,留连于展厅,观赏着一件件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发出由衷的赞叹。
展览展出印章印石45件,印屏放大样作品33件,书法作品14件,巨印作品原作和放大样11件,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作品若干件。
此次展览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展品的展陈方式都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主题创作。作品以“诸子百家警句”、《论语》警句、《道德经》警句、《诗经》诗句等为印文进行创作。以传统的艺术形式承载国学经典,可谓相得益彰;第二,印文、印材及印纽有机地结合,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作者立足当下新时代的审美需求,在展览中全面体现印章艺术的多重审美价值;第三,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篆刻艺术,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并且进入到生活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篆刻艺术品被应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这也是骆芃芃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的课题,目的是拓展篆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些内涵丰富的作品,既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技艺,同时也表达出作者自觉担当时代责任和使命的人文情怀。
骆芃芃是享誉当代印坛的艺术大家。她的篆刻作品继承了秦汉印乃至吴昌硕风格中的古朴和浑穆,吸取了汉将军印、黄牧甫以及齐白石刀法的凌厉老辣,形成了独特的外刚内柔的艺术风格。她以女性之手“凿山骨”,“巾帼不让须眉”; 她的书法作品也入古出新,别具风貌。作为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肩负着继承和发展篆刻艺术的神圣使命。在她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09年9月,“中国篆刻艺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篆刻走进了国际视野;2014年,“金石篆刻”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推动篆刻艺术申遗,骆芃芃还注重将现代高科技和传统篆刻艺术相结合,组织团队开发《篆刻艺术应用软件》,让更多的普通民众认知并喜欢篆刻艺术。她以新颖、独特的展览方式和鲜明、超前的审美视角,相继开创了“书斋式”“庭院式”“博物馆式”等现代篆刻艺术展览展示方式。自2000年她还开始探索如何将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比如把印章运用在茶具、茶叶包装、标识、邮票、卫星、服装等用品上作为主体艺术形象展示。近年来,她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展览,她的展览已经走进意大利、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主流艺术场馆,为推动篆刻艺术国际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和201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指导和支持下,骆芃芃分别设立了第一个中国篆刻艺术硕士点和博士点。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篆刻艺术的硕士和博士点,为篆刻艺术的独立学科建设和篆刻艺术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骆芃芃在教学中,除必要的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古代建筑文化、诗词、玉文化、茶文化等课程。“我们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博学多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综合人才。”骆芃芃说。
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中国篆刻艺术,使篆刻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发扬光大,是骆芃芃一直坚持和努力的目标。篆刻,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
此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旨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激励艺术家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骆芃芃精品展”不仅体现了骆芃芃本人优秀的艺术素养和水平,同时还很好地展示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的创作实力和艺术风貌。
中国篆刻艺术院2016年3月12日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28

骆 芃 芃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2008年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2009年荣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1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荣获中国文联“文明人物·中国文艺家”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全国妇女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艺术展以及国际性书法篆刻展等。先后举办“天翰云章 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分别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和日本东京举办)。曾赴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举办展览、讲学和艺术交流。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国艺术研究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台湾鸿禧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编著、主编和编辑有《篆刻艺术教程》、《青草芃芃——骆芃芃文论集》、《骆芃芃篆刻书法》、《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作品集》等书籍一百七十余部并有“印章是汉字发展的活化石”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1

创作是艺术家生命的本质所在    作艺术,首先是创作。创作是一位艺术家生命的本质所在。没有创作的作品只能叫作复制品,就如同没有意义的生活只能叫作生存。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一批艺术大家,一定要有一批主题鲜明的艺术巨作。这不仅仅是对这个时代的客观记录,更重要的是引领和推动时代审美的方向和进步。
回顾篆刻和书法的发展史,每个时代的大家都起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蔡襄、米芾......这些艺术大家无不在他所处的时代对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不难看出,这些艺术大家的作品,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审美或开启,或追逐或记录,抑或承前启后。
    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个艺术家“自讨苦吃”的过程。没有什么人不付出艰辛的努力就可以“一蹴而就”。创作要经过反复地琢磨,反复地“否定之否定”。即便是这样,创作时仍然还会有继承和创新的困惑。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了答案。前面提到的那些大家的创作态度和他们的作品,就是我们在创作中膜拜和学习的榜样!
近年来我的创作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是主题创作,诸如“诸子百家警句”、《论语》警句、《道德经》警句、《诗经》等等。这些内容在创作时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经典的另一种传承和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伟大的思想和经典的文化可以开启我的心智,给予我巨大的力量!这一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另一个创作方向是把印文和印材乃至印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力求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一方面是立足当下新时代审美的需求(当代人早已不满足只欣赏印面,忽视印章整体的审美现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印章和印材渐行渐远、互无关联的现状。第三个方面是把篆刻艺术和现实生活相结合。今天的篆刻艺术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并且从艺术的层面跨越到生活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篆刻艺术品被应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2000年开始,我就把它作为一种研究课题来创作,目的是拓展篆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些年我一直在这三个方面努力探寻着。恳请大家赐教!感谢在我的艺术生涯中每一位帮助过我的人!
    静谧的夜空,繁星闪烁,而那几颗几乎看不见的星宿也许是最明亮的,只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的光年太长,而我们终究见到了它们的光辉。但愿我们的艺术创作能像那些星辰,穿越时空,光彩永耀!
                              
                                           骆芃芃
                                       2016年3月3日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4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
骆芃芃 精品展
2016.3.12 中国国家博物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6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
骆芃芃 精品展
2016.3.12 中国国家博物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6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
骆芃芃 精品展
2016.3.12 中国国家博物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6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
骆芃芃 精品展
2016.3.12 中国国家博物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6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
骆芃芃 精品展
2016.3.12 中国国家博物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6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
骆芃芃 精品展
2016.3.12 中国国家博物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6-3-12 14:36

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系列展
骆芃芃 精品展
2016.3.12 中国国家博物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现场】“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精品展”——骆芃芃精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