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梧桐雨此件临作用笔刚折有力、率意天真,略有简意,初得张迁之趣。然中锋较多,铺毫较少,细划多
则抵减是碑雄强之势,为不足。
临汉碑,当参以帛书竹简墨迹方能体会汉人用笔之精髓。碑刻经工匠 ...
碑刻非不足法,只是审美角度不同而已。碑刻经层层加工,的确有失真的地方。但也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关键在善学与否。学碑难得金石气,而金石气的体现,在于线条的质量,又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线形,线质,墨法等等。至于简牍帛书,多出自下层官吏、匠人之手,生动自然是其长处,粗鄙随意是其短处。如果临习,也当辨其优劣,怎可轻言弃碑刻而独宗简牍。 原帖由 cdd 于 2006-5-14 16:22 发表
用笔全不得法.与其说是临,不如说是对着帖乱写一通.张迁要写得方才见古拙,象你写得这样圆滑,实在是不入格.静下心来好好写,不要心浮气燥.
写张迁难得清雅,世人多刻意求方,不知其实大有圆笔,此境界之高下也。 原帖由 cdd 于 2006-5-14 16:22 发表
用笔全不得法.与其说是临,不如说是对着帖乱写一通.张迁要写得方才见古拙,象你写得这样圆滑,实在是不入格.静下心来好好写,不要心浮气燥.
写张迁难得清雅,世人多刻意求方,不知其实大有圆笔,此境界之高下也。 方正古拙是此碑特点,有想法很好!多渎多临。 我想.试验一下是可以的,但不宜长期这样!! 不老实尚可收拾,太老实易入僵板:) 谢谢诸位评点,很受启发.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