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官印的特有风格
[隋朝历二帝,仅38年即告灭亡。唐承隋制,但唐朝的印章自其伊始即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官印的发展有其历史的惯性,但由于唐朝李渊在征战中采取特殊的政策,把周郡再行分割以安抚降将,就在事实上造成机构和官员的增多,时有“周府倍多前代”之称。为了及时颁授官印,以蟠条焊接官印这种特殊的制印之法便在唐初出现了,这一状况并没有贯穿唐历史的始终,后来随着政局的稳定,官印仍然沿袭已往的铸造方法。采用焊接制成的官印,其焊接方法是先将宽度和厚度各自相等的铜条裁截成段,文字依小篆形式只有主笔(即长笔画线条)与枝笔(短线条、用于主笔之间的穿插、点、画等)之分,由于有主笔枝笔之分,有的文字往往是几个笔画被一根主线所代替,焊接线条时一般不作方折处理,其形状曲折环绕,故谓之蟠曲线,印则称为“蟠条印”。这一形式,从书法上讲、或从造字原则上讲,其不合“六书”之旨,故以往多被贬斥,但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以往的种种贬论显然是欠妥的。唐印风格是一种颇可玩味的形式,
线条细劲而柔美,笔画蟠转而流畅,这就是唐代官印的艺术风格。
像汉代一样,唐代也十分重视书法人才,朝廷设书学以培养书法人才,科举中还有书科,以书取士,因此,它也必定影响到当时的印章制造,唐代官印的篆写与制造者必也是一时俊彦,晚唐有一祝思言,就是专司这一工作的。不过由于印面加大,为了布满印面,唐官印也偶采用折叠之法,迈向程式化的道路。 /color]
[ 本帖最后由 无味 于 2006-7-15 12:57 编辑 ] 尚书兵部之印 汲郡守印 东都尚书史部之印 博陵郡之印 相州之印 永兴郡印 右武卫右十八车军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