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楼主: 无味

篆刻临摹的基本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1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l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各位客气了,为大家服务是应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隋唐官印的特有风格

[隋朝历二帝,仅38年即告灭亡。唐承隋制,但唐朝的印章自其伊始即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官印的发展有其历史的惯性,但由于唐朝李渊在征战中采取特殊的政策,把周郡再行分割以安抚降将,就在事实上造成机构和官员的增多,时有“周府倍多前代”之称。为了及时颁授官印,以蟠条焊接官印这种特殊的制印之法便在唐初出现了,这一状况并没有贯穿唐历史的始终,后来随着政局的稳定,官印仍然沿袭已往的铸造方法。
采用焊接制成的官印,其焊接方法是先将宽度和厚度各自相等的铜条裁截成段,文字依小篆形式只有主笔(即长笔画线条)与枝笔(短线条、用于主笔之间的穿插、点、画等)之分,由于有主笔枝笔之分,有的文字往往是几个笔画被一根主线所代替,焊接线条时一般不作方折处理,其形状曲折环绕,故谓之蟠曲线,印则称为“蟠条印”。这一形式,从书法上讲、或从造字原则上讲,其不合“六书”之旨,故以往多被贬斥,但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以往的种种贬论显然是欠妥的。唐印风格是一种颇可玩味的形式,
线条细劲而柔美,笔画蟠转而流畅,这就是唐代官印的艺术风格。
像汉代一样,唐代也十分重视书法人才,朝廷设书学以培养书法人才,科举中还有书科,以书取士,因此,它也必定影响到当时的印章制造,唐代官印的篆写与制造者必也是一时俊彦,晚唐有一祝思言,就是专司这一工作的。不过由于印面加大,为了布满印面,唐官印也偶采用折叠之法,迈向程式化的道路。 /color]


[ 本帖最后由 无味 于 2006-7-15 12:57 编辑 ]
2006_0715图像000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兵部之印
2006_0715图像000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汲郡守印
2006_0715图像00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都尚书史部之印
2006_0715图像001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博陵郡之印
2006_0715图像001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州之印
2006_0715图像00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兴郡印
2006_0715图像00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右武卫右十八车军骑印
2006_0715图像00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