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谈名家----毛泽东
毛泽东的作品见:http://www.shufa.org/cgi-bin/bbs/topic.cgi?forum=3&topic=100&show=0
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离不开师古人与师造化的问题。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书法谈什么师造化呢?我认为,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独特意义就在于此。
行 草 书
当然,我这只是个即兴的发言提纲,没进行充实的论证,但我的感觉,毛泽东一生中接安西方的东西相对要少,而接受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东西肯定繁更多,甚至很丰富。例如 50年代,他首次见史学家翦伯赞,在握手的时候问:翦伯赞先生,您的家族、族望,汉代时候是不是在什么什么地方?翦答:一点不错。这说明毛对他要见的一个人的家庭应缘追溯得多么清楚。毛泽东以他那传统文化、知识、学养的渊博深厚,征服了好多人,吸引了好多人。他在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带神的诗和书法上都造诣非凡,这与他对传统文化的酷爱,对民族自神和民族情感的深深眷恋和重视是分不开的,也是特别重要的。再泽东一生在军旅中、在政治生涯中,从没放弃对书法的爱好,目辅4、5本研究毛泽东的专著,我读后很受启发。比如说,毛肯定经读帕多于临帖,至少有几个人物对毛泽东的书法影响较大。他写过一个《离骚经》,还有他那个还书便条,可明显看到他对欧体学习、借鉴。这样说,你认为是我们的审美追加也可以,是毛泽东法那里用作示范也可以,毛对行书的学习,接受了不少李世民《晋祠铭》的东西;草书是学怀素的小草《千字文》、《帕叙帖》,晚年喜牙右任的《标准草书》。他想对草书作专门研究,毫无疑问是要涉发的。他临古人、入古帖的理解力、把握力,那种对文字和书法形限的艺术直觉力和艺术处理的才能,无愧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书家。这是必须要给予一种定位的基础判断。在此不准备展开谈了。
行 书 诗 稿
重点谈谈他师造化方面。大家都承认,毛泽东书法大气磅薄,意境开阔。我认为这是他得于江山之助,是完全可以和历史上草书家们那种对自然契机的领悟一脉相承的。许多资料表明,除了他学养的深广和胸襟的博大。高远、宏阔之外,他非常喜欢自然中的大的景象,如千里雪原,万里长江,高山大海等等。他非常喜欢山,喜欢动,喜欢爬山越岭,经常去全国各地视察。他非常喜欢游泳,多次在长江里搏浪。他写的诗词气魄之大,早就超迈苏、辛了。他把文学的抒情性和书法的表现性结得非他是以诗兴引书兴,书法中绝对有一种整体上的翩翩自得之态。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说法就异质同形同构。他内在的宏大气魄同外在的自然大象,在思想感情的作用下合一了,同构了。他感动于此,取会风骚,在书法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江山之助,这种博大的自然气象给融入笔底了。除了人格的、精神的。性格气质的因素之外,从自然江山的启悟所得,这些东西,仅从历史上的草书字帖和古人的墨迹中去寻觅,也许是不够的。刘熙载说: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为深,含茹到人所不能含茹为大。毛泽东的书法,作为他的格乃至学养性情与他对古代书法的了知,加以同自然物理的融合,这种 吞吐古今、涵化内外的能力,我说它含茹极大,恐怕是不为过的。
另外一点,大家都认为毛泽东书法的成就在草书上。究竟叫大草还是狂草,我认为学术定名还值得研讨。因为狂草是创作态,不是学术名称,大草、今草是书体定位。目前概念上有些混乱。毛的草书,严格说来,有一类合乎法度,有一类是即兴发挥的。如《六盘山》"缚住苍龙"的"缚"字就不是按草法写的,而是按己意挥洒的,但《沁园春》"长沙"、"雪"两首词,哪一个字都合乎法度,非常标准。我不太同意有些同志的看法,以为毛泽东书法在大的方面是很好的,好像微观上不很讲究。我认为这得看哪一种作品。前述合乎草法的那些,微观上也没什么问题;后者自由挥洒的可能有些就率意了。毛泽东的书法有些是行带草,特别在晚年,这种行带草的东西,不是草体的本意,而是他写得草率、了草、奔放,是一种感觉上的草。所以我认为,现在对"草"这个字的学术界定还不是很明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以上根据作者在"毛泽东书法艺术研讨会"上发言的录音整理)
梅墨生谈名家----毛泽东
一家之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