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军,我送你一首歌!
王义军,我送给一首歌两个大奖使王义军成为2006年书坛最风云人物之一,近日他的两段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我不看中国书协的展览,因为中国书协的展览都不值得看,我是第一次看中国书协的展览,我只看两种展览:一是历代名家真迹展,二是中国美院毕业生作品展……”
————王义军
“你可能不能相信,我迄今为止,没有去领过一次奖,也没有看过任何一次国展。”
————王义军
他的这两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话说大学时,某女生有闭月羞花之貌,为公认之校花,一时追求者众,校花也来者不拒,即便歪瓜裂枣也与之巧妙周旋,身边男友不停换来换去,被戏称为交际花。某帅哥独对其美貌视而不见,同学奇之,问其由,答曰不美,众哂之为酸葡萄,帅哥不服,遂对校花发起攻势,仅一日就将其俘获,校花这次不是虚与搪塞,而是动了真情,投怀入抱,以身相许。名花既然有主,余者鸟兽散,帅哥一夜之间成校园最轰动人物。然好景不长,没几日帅哥突然之间将其弃如蔽履,且公开声称从未属意于她,甚至缠绵之时也未正面看她一眼,于是帅哥成学校第一牛人,立刻招蜂引蝶,身边美女如云,校花则肝肠寸断,以泪洗面,并坚信男人没有好东西,只能利用不能动真格,再后来该校花轮为娼妓,尽管日进斗金,但抑郁不乐,每次接客后必哀怨凄楚地唱一首《梦醒时分》:
你说你爱了不该爱的人
你的心中满是伤痕
你说你犯了不该犯的错
心中满是悔恨
你说你尽了生活的苦
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你说你感到万分沮丧
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因为爱情总是难舍难分
何必在意那一点点温存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
在每一个梦醒时分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必问
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 电视剧《杜十娘》剧情简介
金牌老鸨夜叉旗下有绝色佳丽名杜十娘,她八面玲珑颠倒众生,内心却傲如雪梅,渴望遇上真心汉子从良做贤淑妇人。寻寻觅觅,十娘终由寻欢客中相中少年英俊、纯情若水的李甲。十娘以身相许,并小施伎俩促成李甲向夜叉赎回自己自由身。为测情郎真心是否坚如磐石,十娘更设计试探李甲,李甲不意觑见端倪,做正人君子状。十娘欢喜,与李甲相携回家。途中遇李甲旧交孙富,孙富垂涎十娘美貌,一心猎之。孙愿以五千两银交换十娘,正因赴考不成、钱财散尽而苦于无颜面见双亲的李甲无奈下应允。十娘心如灰烬,怒沉百宝箱并自投于水。李甲没有了杜十娘,依然回乡做他的李公子;妓院没有了杜十娘,依旧夜夜笙歌。而灯火璀璨处,一个似鬼非鬼、发丝滴水的杜十娘回来了……
呆兄骂得好!
但不知你在骂谁。十娘?李甲?老鸨?孙富?
到底爱情是何物?甚么是真爱?欢场里满是虚情假义,付出真爱的是否都是牺牲者?
[ 本帖最后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7-2-8 17:32 编辑 ] “你可能不能相信,我迄今为止,没有去领过一次奖,也没有看过任何一次国展。” ————王义军
试问:那还投中国书协的展览干啥?牛子现在不投了,今后展览义军还投吗? 书呆子开始炒菜了。一道美味大餐即将摆在众人面前。
小心别炒糊了。 呆子兄应能大度点,我迄今为止,也没有去领过一次奖,也没有看过任何一次国展。但我也一直在积极投稿.话是以前说的,事是今天做的,你也不能拿以前的来说今天的吧.申明一下,我和某人非亲非故,只是就事论事
[ 本帖最后由 行书入门 于 2007-2-9 10:55 编辑 ] 呆子不厚道呀,
拿人家两句说漏了嘴的"真话"做菜,
以后还听得到王义军的真话吗?
em4 em4 em4 em4 em4 王义军的回复:
不得已,我又要罗嗦几句。常言所谓“越描越黑”,不知道我这个解释是不是多余。但我不得不说。
对呆子引用的放在我名下的两段话,我要澄清一下。
第二段话出自《对<谁来批评王义军>的回复》(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ead.php?tid=144796&extra=page%3D1),原话是有这么几句,但语境不同,如今断章取义,就产生了点别的味道。
第一段话更是让我感到纳闷,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但我想,呆子是律师,说话不会毫无根据,于是在百度里搜索,发现了出处,确是有一名网友发过这样的帖子,按他的意思,这话是我在四川的三大展研讨会上说的。
对这位网友的美意,我很感激,他大约是在宣传我吧。但对他的理解力和粗疏,我不敢苟同。当然,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句话会成为呆子的论据。
我不是理论家,说话不严密,但至少我不会说出这么幼稚而无知的话。
况且,即便我无知,也不会在展览的研讨会上煽动大家不要看展览,说这样的展览不值得看。要知道这三大展的获奖作品得以在四川展出,是四川书协费心费力,好不容易才办成的。四川书协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报答还来不及,在研讨会上,我唱反调,说这个展览都不值得看??于情于理怎么说的通?
我原话大致的意思是说
——我今天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作品,我之前没有去看过中国书协的展览,因为我常有机会到上海博物馆去看历代真迹,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这些对我来说都很方便。
看古人真迹的意义在于感受和学习传统经典,我在上海看到《兰亭序》、《伯远帖》,大家多半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看看何绍基也好,看看王铎、傅山也好。而当代展览,其意义主要在于借鉴,借鉴其如何汲取古法而为我用的手段。美院学生的毕业展,就是在四年汲取古法和大美术的环境濡染的基础上,鲜活的运用和探索,大家没有机会看到美院的毕业展览,看省展也是一样,如今由省书协的努力,大家能看到中国书协的获奖作品展览,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说这些,是意在提示一个看展览的态度,冷静、学习借鉴,而不要一味的追风。
现在这些被断章取义和曲解的文字,成为呆子文章的论据,我只有对呆兄抱歉的说,论据不足! 王义军:
不得已,我又要罗嗦几句。常言所谓“越描越黑”,不知道我这个解释是不是多余。但我不得不说。
对呆子引用的放在我名下的两段话,我要澄清一下。
第二段话出自《对<谁来批评王义军>的回复》(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ead.php?tid=144796&extra=page%3D1),原话是有这么几句,但语境不同,如今断章取义,就产生了点别的味道。
第一段话更是让我感到纳闷,我什么时候说过这样的话?
但我想,呆子是律师,说话不会毫无根据,于是在百度里搜索,发现了出处,确是有一名网友发过这样的帖子,按他的意思,这话是我在四川的三大展研讨会上说的。
对这位网友的美意,我很感激,他大约是在宣传我吧。但对他的理解力和粗疏,我不敢苟同。当然,他大概怎么也想不到,这句话会成为呆子的论据。
我不是理论家,说话不严密,但至少我不会说出这么幼稚而无知的话。
况且,即便我无知,也不会在展览的研讨会上煽动大家不要看展览,说这样的展览不值得看。要知道这三大展的获奖作品得以在四川展出,是四川书协费心费力,好不容易才办成的。四川书协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报答还来不及,在研讨会上,我唱反调,说这个展览都不值得看??于情于理怎么说的通?
我原话大致的意思是说
——我今天和大多数朋友一样,是第一次看到这些作品,我之前没有去看过中国书协的展览,因为我常有机会到上海博物馆去看历代真迹,也有机会看到中国美术学院的毕业展,这些对我来说都很方便。
看古人真迹的意义在于感受和学习传统经典,我在上海看到《兰亭序》、《伯远帖》,大家多半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看看何绍基也好,看看王铎、傅山也好。而当代展览,其意义主要在于借鉴,借鉴其如何汲取古法而为我用的手段。美院学生的毕业展,就是在四年汲取古法和大美术的环境濡染的基础上,鲜活的运用和探索,大家没有机会看到美院的毕业展览,看省展也是一样,如今由省书协的努力,大家能看到中国书协的获奖作品展览,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说这些,是意在提示一个看展览的态度,冷静、学习借鉴,而不要一味的追风。
现在这些被断章取义和曲解的文字,成为呆子文章的论据,我只有对呆兄抱歉的说,论据不足!
回义军兄:
尽管我没有到现场亲耳聆听义军兄的讲话,但从我了解的义军兄的性格、人品来看,我完全相信义军兄这些话都是真的。
但是从证据的角度,我帖子的引文都有明确的出处,如果说论据不足,甚至义军兄的本意被歪曲篡改,那不是我的责任。
不过,我这里还是善意提醒广大网友,在转、引别人公开讲话时,要以录音记录为准,不能凭大致记忆仓促为文。
事件真相既已明了,对义军兄的误解已经澄清,义军兄得感谢呆子吧,在这一反一正的过程中,义军兄的知名度又大了好几分呢!
这件时也给书坛大小腕们一个提醒,越是出名越要谨言慎行,小心让呆子在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哈哈~不呆啊!睿智! 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