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雀园主人 发表于 2007-9-28 17:13

梦想古人

                梦想古人

               (招雀园主人)

    今天的书法家大都想把自己的字写的“古“一些。 “今不逮古”似乎早已成为书法界思维规则。
有人为了“古”去做古。把自己的作品涂上浓茶、撒上盐或醋,造出作品的沧桑感,试图增加此许古味儿。
    有人为了“古”去临古。甲骨、石鼓,钟鼎、铭盘,取法乎上,力追久远。
    为了“古”去做古、临古,往往势与愿违。绞尽脑汁的做旧,就如《夜宴》里的葛优,豪华古装的外壳下,挡不住的一派现代幽默滑稽相。为了“古”而临古,也只会是古代装束与现代服饰的简单拼接,谈不上“古”与今的神交貌合。隶书里偶尔掺合一个篆书偏旁,不会增加隶书的高古气息。
    字怎样才算得上“古”?古人已经讲的很明白:“古质而今妍”。
    什么是质?质者,质朴也。
    字典里这样解释“质”:朴素,单纯。
    字典里这样解释“朴”:朴实,不矫饰。
    字典里这样解释“朴素”:不浓艳,不浮华。
    古代的书法作品取材因陋就简,笔法简单纯朴,结体因字赋形,布局概出天然。无不符合“质”的特性。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无规无矩、无巧无饰;峄山碑,笔状如箸,盘环曲屈,谈不上用笔技巧;石门颂拙稚天成,毫无匠心可言。但它们的古质至今仍给人以艺术的震撼。
    古人书写的目的是“适以记言”,在文字的实用状态下流露出原始的审美意识。看古代的书法作品,总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把书法当作一种艺术来修饰雕琢,由单纯变得复杂、由自然天成变得浓艳浮华时,当人们不再满足于“适以记言”,把书法当成一种互相淘染、竟奇斗巧的炫示物的时候,书法的“古”味就离我们渐去渐远了。
    想让书法古吗?如果把临古当作描画“五官”的手段,那么做旧充其量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衣裳”,古朴的心态才是造就“古”的思想。
    当今书坛,充斥着的是那种为展览而创作的浮躁:极尽奢华、求大求奇;呕心沥血、彻夜挥毫;冲刺培训、临阵磨枪;南北奔驰、求访名家。面对展览,有的只是“大敌当前”,积极备战的忙碌,还有几人有一挥而就、闲抛闲掷的心态和勇气。
    古人那种“偶然欲书”、“天朗气清”、“无意于佳乃佳”心态下的创作冲动越来越少,创作出“古”意盎然作品的机遇也就越来越少。
    现在,我们似乎还能从民间老翁自书自挂的中堂里、从乡村秀才们为街坊邻居免费书写的春联里、从百姓婚丧嫁娶记录份子钱的帐簿里、从城市边缘上“娟娟发屋”一类的招牌里体会到一丝古朴心境下的书写状态。

    “妍因俗易,质以代兴”,或许那种古质状态下的书法艺术已经成为一去不归的旧梦。“天然质朴,与古人交“,只是当代书法家们一厢情愿的梦呓罢了。

                                       (2007年6月26日草于招雀园)

[ 本帖最后由 招雀园主人 于 2008-4-4 22:37 编辑 ]

种纸山房 发表于 2007-10-10 11:46

好文章,读一em23 过

刘虎星 发表于 2008-3-22 13:22

em1 em1 em1

刘虎星 发表于 2008-3-22 13:23

em1 em1 em1

润洲 发表于 2008-4-4 21:00

说的太好了!!!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新月居 发表于 2008-5-12 17:40

em1 em1 em1 em1 em1

任东会 发表于 2008-12-14 23:03

em1 em1 em13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09-1-24 19:09

em1 em1 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梦想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