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813|回复: 5

三流的创造,远胜一流的模仿—— 对山水画创作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对山水画创作的思考
三流的创造,远胜一流的模仿
吴旭东 2004-5-15
  山水画经历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潜心研究,已形成了本民族独有的一门艺术学科,在国际美术舞台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诸多的艺术审美规律如:平正、严谨、整肃、沉静、浑厚、内敛、邃密、深化等是对世界绘画史的一大贡献。山水画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这些从事专业或研究部门的画家们在继承与创新、吸纳与排斥、融合与斗争、渗透与抵御的激荡中还在苦苦探求。我们在惊叹石涛笔墨语言的同时,也感觉他的表现形式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我们在品味黄宾虹“浑厚华滋”的佳作时,也叹惋大师的构成太单一。所以说对山水画的学习与创造,也需提倡“与时俱进”。我在这里是想通过自身学习体会,谈一点肤浅认识。
    中国画传统以文人画为主导,而文人画的天生狭隘的趣味表现,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山水画的发展。在东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今天,再用它来衡量山水画的创作已过时。那些“坐看云起时”的独行者,简陋而孤零、隐于峰峦之间的小屋和掌灯夜读的主人,与我们这个时代已远去。我们正处在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笔墨如何当随时代?那就要看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命题是什么,以及怎样去解答这个艺术命题了。我们创作时在考虑到诸多山水画审美规律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对所表现的体裁有新的认识。
    艺术欣赏的饶有兴味处,在于令观者从作品中感受到那些原本在生活中他们也有所感却又写不出、画不出的佳构妙想。所以,精品力作的产生一定是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的。国画大师黄宾虹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也;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也;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要想创作不同于他人风格、笔墨语言的作品来,就需要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蜀游对黄宾虹的影响很大,80多岁回忆蜀游时他说,在那里懂得了“知白守黑”的道理。享利·摩尔带着崇敬的心情,把女人体作为涵量无限的大山来塑造,其背部的感染力震撼人心。他幼年时,经常给母亲捶背,因此他对背有特殊的感情,他对背感觉和理解也特别深。艺术和生活即如此的血肉相联。我们画山水的人,在大自然中要找到自己的“母亲”———与自己艺术生命血肉相联的那一方水土,要用自己学到的所有知识,全部真情、整个生命去钟爱他,描绘她,才能创作出有特性的作品来。即使我们现有的学识、修养还未得到成就大作品的地步,但只需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会有回报。那种“闭门造车”的创作思路永远与“大家”无缘。
    三流的创造永远胜过一流的模仿。
    (作者系马鞍山市画院院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