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819|回复: 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面临后继无人危机


本报北京今天消息  特派记者余姝、李宜航、崔朝阳、尹安学、严丽梅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昨日呼吁,在青少年中恢复毛笔书法教学,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得到传承与振兴。

陈绍基指出,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涌现了许多艺术精品和名家巨匠。纵观世界各国,重视毛笔书法的国家比比皆是。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家尤为突出。

但是,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传统的书写方式逐渐被现代科技手段所替代,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毛笔书法艺术,如今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陈绍基建议,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在中小学恢复开设毛笔书法课。原则上每周至少开设一节课,不搞一刀切。此外,对中小学书法教师要进行专业培训。中小学毛笔书法教师大都是兼职的,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书写与欣赏水平不高,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他们到艺术院校进行培训。有关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应课程,既培训艺术专才,又培养师资人才。各地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编制适合中小学使用的书写技能培训和书法审美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陈绍基还建议,为普及书法艺术营造良好环境,可以举办各种书法比赛,引导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广泛参与,培育他们学习书法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月26日,在广东“两会”上,政协委员、岭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徐南铁在提案中指出,学校应将书法课列为必修科目。他的这份提案立即得到20多名委员签名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2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乃我民族传统艺术精华,历来文人雅士必习之艺。务闲兴至,濡墨挥毫,藉以抒怀寄情、陶冶情性。故书法既可赏心悦目,又可入静养神,个中妙趣,非亲身体验,难以领悟。
  余滥竽书坛多年,有幸结交海内同好,而吾粤公仆中,代不乏人。陈绍基同志嗜书若迷,早有所闻。几度雅集,见其手执烟斗,对纸沉思,骤然铺毫落墨,顷刻,曹孟德之《龟虽寿》、文天祥之《正气歌》、岳武穆之《满江红》、毛泽东之《沁园春》,通皆丈二匹长卷,一气呵成。其时,绍基汗下如注,眉宇茫然,悠悠自乐。又笑邀刘斯奋、陈永正、张桂光诸名家评点,足见其学书之至诚。
  论书有金石气、天风海涛气、高山深林气,学书者视自身气质修养,各挟一端而修炼。知人观书,绍基书法笔力雄肆,凝重朴厚,文武之气充盈纸上。其本学文科,中大毕业后,竟投奔公安部队,一干就是30年。业余曾从师学粤腔,有板有眼,俨然梨园中人。又好乒乓球艺,屡请高手切磋,志在锻炼体能与毅力。动而能静,实则内涵书法字外之功。绍基临池,力踪传统,尤倾心赵孟茬,取其潇洒流落、韵度清美,而又力求用笔遒劲,体势雄浑。余曾观其去秋所作,尚嫌墨沉渗纸。而今夏之书,尤重意态与墨法之变化,令人刮目相看。《敕勒歌》横幅,字形跌宕,老笔分披,苍劲可喜。用墨虚实相生,如云烟弥布,不失为佳构。洒金团扇欧阳修《采桑子》小字行书,中规入矩,颇有清人遗韵。窃见当中个别用笔,锋锷略加精微,当更完善。
  绍基政务繁忙,晚间常临帖、读帖至深夜,其用功之勤,旁人恐多未知。遇朋侪求书,一概允诺,纸墨工本,分文不受。笑谓“以翰墨结缘”,令其欢喜而去。癸未秋应广东省书协之请,绍基兼作书协顾问。为建设广东文化大省,曾代表省委拨专款,筹建全国首家书法院——广东书法院,将我省书法事业推向新的里程。书家们俱感振奋!
  余于论书多有偏颇。井蛙之见,聊博方家一笑可也。
  □ 王楚材(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