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联系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申请网络展览
开艺术家专栏
申请认证会员
手机客户端
微信机器人
开启辅助访问
在线图片编辑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广场
BBS
导读
Guide
书艺学院
墨答
书画观
书法班
微信直播间
每日签到
最新发表
最新回复
最新精华
最新热门
我的帖子
书坛动态
国展动态
个人广告
书坛评批
书印研究
文房研讨
专题展厅
名家展厅
精英展厅
八零点将
获奖书家
墨·档案
新作上线
碑帖新临
篆刻创临
名家制印
古文研究
初学园地
历代书家
艺术档案
机构社团
地域联盟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书艺公社
»
广场
›
书坛动态区
›
【书坛动态】
›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3
在线 -
0
会员(
0
隐身),
3
游客
只有游客在线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31051
|
回复:
28
[复制链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神舟6号航天员戴好飞行手套合上航天服面窗 (1012 06:35)
40余名记者开始了紧张的采访 (1012 06:33)
快讯:指控大厅内工作人员已做好发射前准备 (1012 06:29)
快讯:费俊龙开始调整指挥棒的长度 (1012 06:28)
快讯:神六飞船两名航天员在舱内做准备工作 (1012 06:26)
快讯:费俊龙聂海胜开始用把自己固定坐椅上 (1012 06:25)
快讯:神舟六号飞船总长9.2米总重8吨多 (1012 06:23)
快讯:航天员进舱并进行飞行前检查 (1012 06:17)
快讯:费俊龙聂海胜进入神六飞船船舱 (1012 06:16)
新华网快讯:神六飞船两名航天员已经进舱 (1012 06:15)
快讯:航天员已到发射现场 (1012 06: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UploadFile=2447386_11290819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UploadFile=2447387_112908195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UploadFile=2447388_112908198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UploadFile=2447401_112908200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UploadFile=2447402_11290820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UploadFile=2447408_112908204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聂海胜,男,汉族,湖北枣阳人,党员,大学文化。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 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距离“神六”发射的日子越来越近,外界猜测航天员聂海胜这次可能“飞天”的报道也越来越频繁。然而,就在聂海胜为祖国的神圣事业全力冲刺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想到,他的母亲却正瘫痪在老家的病床上。由于脑血管破裂,她已经失去说话的能力,一切的表达都惟有依靠喉管的振动。
这些天,也许是明白那个庄严时刻意味着什么,她对千里之外儿子的思念愈加强烈,经常从喉咙深处发出长时间的呼声。夜深时,声音在宁静的村庄里传得老远......
10月,晨报记者走进聂海胜老家,探望聂母,倾听聂海胜的胞弟含泪讲述英雄背后忠孝难两全的感人故事。
直到“神五”发射,家人才知他身份
聂海胜的老家在湖北省枣阳市杨镇聂庄村,家中一共有8个兄弟姐妹。他父亲早在他十多岁时就去世了,最大的姐姐也在20多年前去世。目前有两个姐姐在新疆工作,三个姐姐仍旧留在贫困的老家。在农村人的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因此照顾瘫痪母亲的担子自然而然落在了两个儿子身上。而为了让哥哥聂海胜能够全身心地为国尽忠,家中的小弟聂新胜主动揽过了这副重担。今年28岁的聂新胜长得和他哥哥一样帅气,但由于老母的病情,他至今还没有找到对象。
“神五”成功发射后,聂海胜作为候选航天员之一也得以公开亮相。而在此之前,甚至连聂家人都不知道聂海胜是航天员。聂新胜回忆说,“神五”升空的那段时间,远在广东打工的他也是通过
电视直播画面才第一次知道了哥哥的真实身份。当时,聂新胜还对一起看直播的工友说:“电视里的聂海胜是我亲哥哥。”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在吹牛。
心中最牵挂的是母亲
聂海胜真实身份的“暴露”不啻在家乡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对于县级规模的枣阳市,对于人年均收入才2000元的杨镇来说,这块土地上能孕育一位飞天英雄,实在是一则天大的新闻。聂海胜的荣耀博得了乡亲们的欣羡甚至钦佩的目光,但乡亲们却不了解,原本患有高血压的聂母因脑血管破裂已失去了说话能力,忠孝难两全的聂海胜只能把照顾母亲的责任交付给弟弟。
地处鄂西北的聂庄紧靠河南,那里的民居大部分都是用泥块垒成的。遇上雨季,垒得不够结实的房子就会倒塌。从杨镇到枣阳以前必须要经过一条11公里长的泥泞的土路。据当地的公共汽车司机介绍,这条路在两个月前已修成柏油路,如果换在以前,汽车在这条泥泞的乡村小道上行驶,会把乘客颠得晕头转向。聂新胜说,母亲在病发送进枣阳市
医院时,可能是这两条颠簸的小路加重了病情。
老母尚未瘫痪之前,聂海胜曾经把她和弟弟分别接到北京来住过一段时间,因为备战“神六”发射,抽不开身的他不得已让74岁的母亲返回老家居住。据聂新胜说,去年8月建军节聂海胜回老家探亲的时候并没有向当地政府提出任何照顾他母亲的特殊要求。村民们也都清楚地记得,聂海胜非常朴素,打扮得跟当地农民没什么区别,虽然身后跟着警卫人员,但是乡亲们没有一下子认出他来。在经由泥泞的土路去往父亲坟前祭拜的整个过程中,聂海胜一直穿着一双解放鞋。
聂海胜压根没有想到,去年他离开老家才两个多月,母亲的健康状况就急转直下。在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后,他火速赶往老家。当地医院正全力组织抢救,切开了老人的气管输氧,并开颅清理瘀血。最后,母亲的生命虽然保住了,但人却瘫痪在床不能说话。3天后,眼看母亲已基本脱离危险,聂海胜忍着强烈的悲痛和巨大的不安,狠狠心又匆忙赶回部队。这次,他还是没有向当地政府开口,自己掏出了医药费。聂新胜当时在新疆打工,听到消息赶回来时,哥哥聂海胜已经走了。
心中最愧对的是弟弟
“我们这里哪个不知道聂海胜呀,特别是报上最近说,他好像要成为‘神六';航天员了。”在枣阳市,从出租司机、宾馆服务员到卖面条的小老板都晓得30公里外的杨镇聂庄村出了一名了不起的航天飞行员聂海胜,他们谈论起聂海胜时不仅带着骄傲,那神情中也有着一种羡慕。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能体会聂海胜内心对家庭的歉疚以及弟弟聂新胜所承担的种种不易。
当地政府去年替聂家在镇上盖了一栋两层小楼,把聂家母子俩从聂庄接到镇上,便于聂母养病。说是小楼,其实面积并不大,底层是会
客厅,楼上是二室一厅居室,加起来总共才30平米左右大小。
聂母躺在有四个滚轮的特制病床上,这是聂海胜出了2000多元钱,委托弟弟专门为母亲买的。
记者进门后聂新胜赶紧倒茶递烟。记者发现他递过来的烟是当地镇上最好的一个牌子,10元一包,他说这是专门为客人准备的。因为脱不开身外出打工,现在基本上都是靠哥哥聂海胜寄来的钱维持母子俩日常生活开销,所以自己能节约就尽量节约。
那天,正是中午时分,聂新胜把一碗已经熬得看不见米粒的稀饭端到母亲床前,自己先尝了一口试试温度,然后用调羹小心翼翼地喂给母亲,他一边喂,一边还像哄小孩一般,挂着笑脸同母亲轻声说话。老母亲从喉咙里发出只有聂新胜听得懂的呼声,时而像喃喃絮语,时而又像在长叹。聂新胜说,其实老人神志很清醒,事情都明白,唯独就是不能说话。有一天,他开玩笑说要外出打工去,他母亲眼泪就下来了;又说去找哥哥,他母亲就立刻破涕为笑。有人来时,只要一提起聂海胜的名字,老人就会激动不已,喉间发出的声音也饱含了自豪。
记者在小镇上给老人买了一些算不上很好的营养品,聂新胜坚辞不受。他说哥哥提醒过他,千万不要收人家的东西。
这几天,记者好几次傍晚时分来到聂家,都碰到聂新胜在喂母亲吃饭。虽然通常只是稀饭,但稀饭中蔬菜的品种却在不断变化。聂新胜说,农村人对吃不讲究,不过他希望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母亲,替远在千里之外的哥哥尽一份孝心。
“俗话说,久病无孝子,一年来你一个大男人整天待在家里,每天如此细致入微地照顾母亲,难道不会觉得身心俱疲?为什么不把你母亲送到专门护理的地方,让别人帮忙呢?”记者问。不曾想这个问题触到了聂新胜心头最柔软的部分,至少有3次,他的眼泪随着回忆悄然流淌。
“父亲死得早,家里非常贫困,哥哥到枣阳上中学,为了省钱,四十里路都是走去的,所以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如今哥哥好不容易有出息了,母亲却卧病不起,她几乎没有享过什么福啊!”说着说着,聂新胜眼圈开始红了:“大哥已经两个多月没往家打长途电话询问老母病情了,我知道他肯定很忙。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照顾母亲,不管哥哥最后是否能够上天,我在家必须替哥哥解除后顾之忧,让他更好地为国争光。”
“哥哥的月收入约7000元,在北京也不算太富裕,况且他们家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女儿。现在除了母亲的医药费外,还寄给我一大笔钱,让我在家好好照顾老母。母亲患病后,几个姐姐每家都凑了2000元钱送来,农村很贫困,所以哥哥坚持让我不能收,所有的经济负担由他一人来扛,而且不能给政府添麻烦。”聂新胜说到此,再一次落泪。
“我今年28岁,在我们农村,这个年龄还没有娶媳妇绝对属于晚婚了。但是我不能娶,我娶了媳妇后肯定会分心,这会让哥哥担心我能否把老母亲照顾好。而且,如果现在去谈对象,肯定会引起老母亲情绪波动,她这个病最经不起折腾,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我怎么向大哥交待?”记者注意到,聂新胜又有些哽咽了。
一天夜里,聂新胜执意留记者吃晚饭,外出买菜时,聂新胜抢付了30元菜金后,给自己买了一瓶仅4元钱的白酒。镇上人说,这种酒很劣质,他们一般都不喝。聂新胜说,哥哥给他寄了很多钱,但他不能乱花。他懂得自己的责任,他更明白哥哥的心。[UploadFile=U48P1T1D7980616F_11290821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费俊龙,男,汉族,江苏昆山人,党员,大学文化。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 1985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型,安全飞行 179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金秋十月,“神六”发射在即,阳澄湖大闸蟹也到了最好吃的季节。来自江苏昆山阳澄湖畔的航天员费俊龙,作为航天员第一梯队的成员,有望与升空热门人选聂海胜,共同执行“神六”飞行任务。此前有媒体报道,费俊龙表现非常出众,预料担任指挥长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悉,生在昆山的费俊龙,从小就爱吃大闸蟹,而他的家乡阳澄湖即以出产大闸蟹而闻名于世。
水乡小镇走出优秀航天员
已经入秋的昆山市巴城镇,位于大闸蟹的故乡———阳澄湖畔,阵阵带着新鲜蟹味的微风吹过小镇,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蟹庄。小镇外道路两侧有成片的稻田,金黄色的稻浪在秋风中翻滚,处处透露出丰收的气息。
费俊龙的老家位于距离小镇大约6公里远的农村,除了周围随处可见的蟹塘外,整个村落掩映在金黄色的稻田中,一片安静祥和。他家门口有一条小河,清澈的河水中能够看清垂柳的倒影。
由于时近中午,几名农家妇女在两岸,用带有浓郁特色的方言边拉家常边洗衣服、洗菜,小河中央几只鸭子正在戏水,“嘎嘎”的叫声在两岸回荡。听说是找费俊龙家,热心的乡亲将记者带到了一处小院门前。跨进大门,记者看到,这里总共有一排房子两户人家,费俊龙的家靠近小河———一栋略显陈旧的两层灰色小楼,原本红色油漆的屋门已经非常斑驳。
今年71岁的费妈妈,个头不高,精神很好。记者进来时,她刚好从外面回来,手里拿着一顶草帽,脚上穿着一双醒目的绿色解放鞋。
费妈妈称,40岁的费俊龙是家里的老三,两个姐姐都早已结婚成家,现在二姐和他们老两口住在一起,也算照顾他们二老吧。二姐介绍,二老的身体一直很好,到现在都是70岁左右的人了,连感冒都少得很,而且母亲还养了两只母猪,每年都要卖小猪仔,69岁的父亲费长宝还能骑着
摩托车到处走。
今年69岁的费长宝,做过村里生产队的会计,后当过生产队长,一直到后来进入巴城镇自来水厂担任筹建组组长,1997年开始就退休在家了。因为没有其他事情,基本就是帮着女儿养蟹、卖蟹,再就是打打
麻将。
“在家时,儿子最爱吃大闸蟹!”谈起费俊龙,费妈妈一脸的幸福,“但现在,他想吃都吃不上呀。”不过,费妈妈理解儿子的工作,知道他忙,无法回家吃大闸蟹。2000年,家人前往北京看望费俊龙,当时曾专门带了几十只大闸蟹过去。
在正屋的墙上,除了父亲费长宝的奖状外,还挂着费俊龙1982年的“飞行学员入伍通知书”、1996年的荣立二等功证书以及他的结婚照片。
“原来,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到底做啥。”谈起儿子费俊龙,费长宝说:“每次打电话或者探亲回家,他从来不谈工作的事情,我们也不问。”据悉,每年费俊龙都要寄给父母两三千元。
今年国庆节前,有媒体记者采访费长宝,他才知道,儿子费俊龙有望搭载“神六”升空。而国庆节第一天打电话,同往常一样,费俊龙只是简单地问了二老的身体和家里的情况,便匆匆地挂断了。
从小性格内向,多才多艺
知子莫如父。“他从小就很内向,很听话,”谈起儿子,费长宝一脸的自豪,“属于那种比较讨人喜欢的孩子。”另外,费长宝透露,儿子从小就是班干部,比较喜欢画画,黑板报都是他办的。
据悉,从小生性腼腆的费俊龙,和周围的小伙伴关系都很好,从不和人打架或者争吵。由于生长在农村,费俊龙很小就懂事了,帮着家里干农活。
“那时家里穷,弟弟10多岁就边上学边挣工分了,背麦子背稻穗甚至还去背河泥,一天下来才挣3个工分。”大姐费美琴说。
“他那时确实很内向,性格比较老实,”在上小学和中学期间,二姐夫黄建明当时比费俊龙高两级,他开着玩笑说,“说不准,他当时还是很怕我的哦。”在本村读完小学后,费俊龙进入巴城中学读书。
黄建明说,由于调皮捣蛋,他那时是学校里有名的“孩子王”,经常帮着小伙伴打架出气,而费俊龙一直很老实,所以甚至见了他都躲着走。
“费俊龙不但会画画,还写了一手好毛笔字,”黄建明对记者说。他说,在老房子没翻修之前,他记得费俊龙的屋子里有两张画,一张是电影《开枪,为他送行》男主角的人物肖像,另一张是海洋动物的画,上面题有“海洋是生命的承载,生命在此复生”的字样,这些都是出自费俊龙之手。
“孙子已经14岁了,今年刚上初一,”说到费俊龙的儿子,费长宝非常高兴,“就像小时的费俊龙,很听话很老实的,也很聪明。”当时,他和老伴到北京,孙子就弹钢琴给他们听。
是老师最喜欢的那种学生
“他的学习成绩不错,而且非常听话,”昨日下午,在巴城镇杨林新村,老家是上海南汇的闵仲玉老师谈起费俊龙很高兴,他当年是费俊龙的班主任,亲自把费俊龙送上了参军的火车。1999年,他就退休在家了。
“他是老师最喜欢的那种学生,”闵仲玉称。在他手里的一本巴城中学纪念册里,记者在82届高二班21名学生中找到了费俊龙的名字,而班主任就是闵仲玉。
“当时,他的理科成绩,尤其是数学很好,而一般考试都会排名在前十名之内。”闵仲玉透露,“费俊龙是班干部,画画、写字都很好,一直负责做黑板报。”
1982年,由于当时高中是两年,即将高二毕业的费俊龙报名参加空军,虽然是家里的独子,但此举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和支持。“从一开始,费俊龙的测试都很顺利,”闵仲玉回忆,“那一年,昆山市一共只招了4名飞行员,而我的班里有2人,其中包括费俊龙。”
“他的身体一直很好,虽然并不是特别强壮,但几乎从来不生病。”在闵仲玉的印象里,费俊龙很少因病请假缺课。费俊龙的叔父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即使是淋雨,也几乎没见他生过病。
“等到临行参军,我把他送到了车站,”闵仲玉透露。那一天,他们一起先来到昆山的一个招待所,与部队的干部汇合后,费俊龙从昆山火车站上车参军了,那一年他正好17岁。
黄建明称,在吉林航校毕业后,费俊龙来到甘肃张掖航校工作,后又转到甘肃武威工作,1991年与同为航校毕业的妻子喜结连理,而1998年,成为中国第一批宇航员集训队员。
“后来,几乎每次回家,他都会抽空看我,”闵仲玉笑着,“就在‘神五';时,我都听说他可能升空了。”同样,由于是媒体记者的到访,今年国庆节前他也才知道,费俊龙有望升空。
“庆祝,如果真是这样,我一定会庆祝的,但具体怎样还没想好。”闵仲玉笑得合不拢嘴。
父母:儿子能否升空都光荣
“高兴,那是应当的,”谈起儿子如果能够升空,费长宝和妻子的表情都很平静,“但也无所谓了。”
“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儿子做好两手准备,”他说。费长宝解释,如果真能升空,那他们肯定是全力支持,儿子为祖国争光,为家乡父老争光;但如果没有,那希望儿子做好本职工作,争取下次机会。
“如果儿子真的升空,等他着陆后,我们家肯定要放鞭炮,”费长宝很平静,“也算是特别庆祝吧,至于到时会不会去北京,估计可能不大。”
费长宝坦承,如果儿子真的升空,安全担忧不是没有,但相信国家的技术实力,杨利伟不是就平安归来了嘛,这一点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不识字,但费妈妈依然专心地看着记者带来的一张晨报,因为她听说上面有关于“神六”的报道,有关于儿子费俊龙的消息。可能因此触发了老人的思念,费妈妈悄悄坐在小河边的石阶上洗手,轻轻荡起的涟漪在平静的水面上一圈圈扩散,直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UploadFile=U48P1T1D7980628F_11290831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薛明辉
薛明辉
当前离线
社币
信誉指数
点
好友
帖子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
20
注册时间
2006-4-12
最后登录
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积分
788389
点评币
学币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0-12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六”顺利升空
新华网酒泉10月12日电题:神六发射现场对话杨利伟
新华社记者贾永、白瑞雪、徐壮志
话题是从今天飞入太空的两位航天员开始的。
上一次见面,是在他执行神舟五号任务出征前;这一次,则是他的战友登上神舟六号之际。背景迥异,不变的是作为飞天英雄、更作为普通人的杨利伟惯有的从容淡定。
又一个金秋时节,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岁的解放军大校杨利伟时隔两年之后再度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
杨利伟,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中国惟一的特级航天员。1983年入伍,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在空军航空兵某师任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一批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到16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完成了21个小时的太空之旅,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
费俊龙活泼、协调能力强,聂海胜稳重、配合精神好
记者:您和您的航天员战友们一起训练了这么多年,互相应该非常了解了。执行神六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费俊龙、聂海胜和梯队里的其他4位航天员,在训练和生活中有些什么特点呢?
杨利伟:航天员从整体上讲差异不大,因为我们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来的,背景和经历都差不多,有很多共性。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费俊龙比较活泼,他是航校教员出身,曾是空军特级飞行员,在处理事情时协调能力很强。聂海胜神五时就是梯队成员,他性格稳重,平时话不多,但做事踏实,有很好的配合精神,一旦认为是正确的决定就会无条件服从。2002年我和他搭档进行过沙漠生存训练。我们俩性格不太一样,我有什么主意他觉得有道理,就会认真负责地去做。
另外两组也很优秀。刘伯明性格直爽,是有一说一的那种,很聪明,操作能力强。他的搭档景海鹏组织能力强,理论学习成绩好。第二备份乘组里的翟志刚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性格外向,讲话幽默。吴杰在6个人里年龄最大,当时他是按照教练员标准选拔来的,技术特别扎实。
记者:看来每个乘组里的两人性格都不太一样。
杨利伟:没错,我们在进行乘组搭配的时候考虑到了性格上的互补问题,因为飞船上两个人的工作是有分工的,需要默契配合。同时,两个人训练成绩上也要能够互补,并且愿意同对方一起执行任务。这三组里的两个人在填写个人意愿的时候都选择了对方,费俊龙和聂海胜更是不约而同地把对方作为了首选。
记者:你对他们有信心吗?
杨利伟:这几组航天员都棒极了,不管哪一组上,肯定能比我在神五的时候完成得更好,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了神五飞行前训练的基础,又经过了两年多针对神六任务的训练,而且这次是两人配合,技术操作的可靠性和相互支持性都大大提高了。可以说,一加一大于二。我提出“操作零失误”,有人质疑说,人的操作怎么可能没有失误呢?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树立零失误的目标,但他们的确做到了。现在的训练中,想让航天员犯点错误都难。
(画外音)飞船操作技术训练主管设计师胡银燕:航天员每个人都很灵,动手能力强,记忆力好,手、眼配合超过常人。比如说,正常飞行状态下,神舟六号飞船上需要航天员手动操作的项目增加到了110多项,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们很快就熟悉了这些操作,在定选阶段的考核中,6名航天员的飞船操作技术全是满分。他们还特别喜欢做有难度的事,很多时候,简单的东西需要反复强调,有难度的反倒不用提醒就自我加压。在我教过的学生里,他们真的是最聪明的一群。
担任神六主考官,有机会还会上太空
记者:神舟六号飞行的航天员人选,一直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在今年年初曾有传言说,您会再次上天执行任务。那么,这次任务您为什么不参加呢?
杨利伟:这次神六飞行,我的主要工作是主持和参与航天员乘组选拔和训练的全过程。我的战友们都很优秀,他们都具备完成载人航天任务的能力。
记者:从被选到选人,您的身份变了,看问题肯定也会有很大不同吧。
杨利伟:是的,从神五到神六,我的角色有很大变化。两年前我的生活非常单一,就想着怎么训练好、调整好,怎么更好地发挥水平接受组织挑选,但这次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有过太空飞行的经历,而且这次的选拔训练中我又完全是旁观者,所以我会发现更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细小问题。因此,针对每一组和每一个人的特点,我都会告诫他们需要注意什么、完善哪些环节。训练和考试全程都有录像,我和航天员教员经常整晚整晚地看录像,所以对他们的表现和特点都非常了解。
记者:根据您多年训练和神五飞行的体会,您提了哪些建议呢?
杨利伟:有训练方法上的,也有个人操作上的。比如说,神六航天员的选拔更强调训练成绩了,把训练作为权重最大的部分。应该说,这样的选拔标准更科学、更合理了。神五飞行中我个人的感受是,在天上执行任务,主要依靠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特别是这次任务,飞行时间加长了,出现突发情况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身体是执行任务的前提,但不是惟一的要素。在身体合格的基础上,训练更能决定任务的成败。你们看,前些日子那个60岁的美国富翁经过短期培训不也上天了吗?
(画外音)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我们的航天员都在40岁左右,是执行飞行任务的黄金时期。中国载人航天发射时间间隔大、任务密度低,航天员上天的机会不多。但他们个个都完全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尽可能在有限的任务机会里多让几个航天员上天。同时,杨利伟是目前惟一有过飞天经历的,他更重要的任务是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和帮助队友。现在,杨利伟在航天员系统中担任副总指挥,负责航天员的训练和选拔工作。将来,随着任务增多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他还可能再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天地一体,执行神六任务的是全体航天员
记者:据说,同神五一样,神六航天员的选拔过程也很残酷。特别是在最终确定上天的乘组后,落选会给其他航天员带来很大影响吗?
杨利伟:航天员对这个问题都有正确的认识。首先我们承认竞争,因为载人航天飞行这个任务不能让很多人来执行,所以一切个人考虑都应该从任务出发。而且我们提出,任务不是由哪一个人完成的,上天的航天员只是大家的一个代表。
这次任务,我的岗位在北京,一发射完我就回到北京指挥控制大厅。4名梯队航天员与其他航天员和我一起全程值班,给在天上执行任务的乘组提供心理和技术支持。这种支持在某种意义上比技术人员和心理教练更直接、更有效,因为对于飞船在天上的全面情况,航天员是最了解的人。所以说,执行神六任务的实际上是全体航天员。
记者:神五飞行成功后,您在很多场合多次提到“任务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强调的就是团队精神。
杨利伟:神五飞行任务的确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载人航天工程是个大协作大团结的工程,航天员之间也一样。神五发射前一天宣布我上天后,翟志刚和聂海胜不断提醒我技术上要注意什么,生活上也很照顾我。聂海胜对我说,没问题,你去吧,你的东西我们都给带回北京。我在发射塔架下作准备的时候有很多人照相,翟志刚会用身子挡一挡,尽量不要让太多的闪光灯照在我脸上。这都是同行和战友之间为了共同任务的关心和鼓励,我非常感动。
(画外音)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申运行:航天员的团队精神,我深有感触。选拔是一个竞争的过程,竞争就是排他性的。但航天员们自身素质的确很高,都把任务本身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神六任务更集中体现了团结。乘组在很长一段训练中都是不固定的,考核时算乘组成绩,就是为了锻炼航天员的互相配合。所以大家都是奔任务来,不计较个人名次。
成为公众人物有点累,但累得值
记者:神五飞行成功以来的这两年,您主要做了些什么呢?
杨利伟:这两年我接触了很多国外的航天员,我们主要交流技术问题,同行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比如,到俄罗斯我会跟他们的训练部门交流训练强度、方式方法。到美国,我和美国航天员讨论训练周期、航天员来源、退役后从事什么职业,等等。前段时间我和出过舱的航天员交流感受,问他们第一次飞行和第一次出舱飞行有什么不同,给了我不少启发。
另外,你们也看到了,这两年我参加了很多活动,所以很忙。
记者:参加活动肯定很累吧?
杨利伟:我在天上飞一趟瘦了四五斤,参加各种活动似乎比执行任务还累,各地走一圈下来瘦了十几斤。神五返回的时候我感到有些不适应,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场面,后来的活动就更多了。以前我们是封闭式管理,和外界没有什么接触。而且,一旦成为公众人物,大家希望你什么都行。我会尽力去做好,虽然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管多累,我都愿意参加这些活动。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个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和对大家进行科普教育的好机会,和我上天执行任务一样有价值,值得去做。
(画外音)新华社记者:当航天员累,当中国惟一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更累。或许,从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那一天起,杨利伟和他的战友们的生活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成为了一种精神的代言人和社会责任的载体。
航天员的退役年限目前正在讨论中。被问到是否每个人都有上天机会时,杨利伟说,至少神七任务还是由我们这些人来完成,但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就没有机会执行任务了。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他们的确付出了很多,牺牲了很多。我们的事业,正是通过他们的实践和摸索一步步向前发展。
这样的奉献者,值得尊敬和爱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
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