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1201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一生"唯精神"死也"要尊严"
3 O+ w- I# C3 J' b6 Q& y# n——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临终纪事
1 b, E; A/ \* E1 {& e0 {# R2 D# C+ L9 S9 g5 c
: I, ]8 L- ]; `
. _' A4 r; l& I' ^) d' ]- c1 i0 z
+ K1 |3 r( W. P) |4 T* E2008年5月10日 13:30
( Q' u" a N. V. [
2 W% O# E) V! c; v5 r来源:新民晚报
3 E4 x( d+ j; n3 A4 {2 v
7 q9 {) e( r& w3 i" p4 J8 Z 9 L4 @: Z3 `1 K6 s/ G# T
[size=\"4\"] 今天凌晨1时许,闻讯赶到瑞金医院为王元化先生送行的人们,垂首,缓行,把遗体送进太平间后,集体默默地三鞠躬。
$ @6 J% I, O: X" G[size=\"4\"]
; `2 t% b# B. h* [) K( j. D[size=\"4\"] 一生捍卫尊严 - E1 b' n# f2 _ n. m' d) [
$ \+ F/ q8 f% w8 T7 r& K# h, U
[size=\"4\"][size=\"4\"] 先生逝去的时间是昨晚10时40分。在此之前40分钟,有过一次可以抢救的机会。当时,熟睡———准确地说是昏迷中的他,血压高达240毫米汞柱,并有窒息征兆;医生按惯例准备抢救,询问家属意见时,回答是:不需要。+ h( o# {3 |/ U: F5 h' E( n
[size=\"4\"]
1 ]7 ?3 x$ {# {[size=\"4\"][size=\"4\"] 这是家属近期第二次这样表态。第一次是在一周前,先生体内积水,脸部肿起,医生准备好器械,询问是否同意做抽除积水手术时。
) N& c" E/ L* g' M2 s
3 I" ~1 q& q0 H" R- w7 K# n[size=\"4\"][size=\"4\"] 王元化的儿子王承义告诉记者:“父亲曾一再嘱咐,并要我向他保证,在最后阶段,千万不可同意实施创伤性抢救的方案。”
' u1 H9 [" }5 Q/ A* U
|9 }% k5 @6 f( m( b0 }[size=\"4\"][size=\"4\"] 这是为什么呢?/ _/ H# t# w8 X
[size=\"4\"]
1 v: c2 R' P' A[size=\"4\"][size=\"4\"] 记者曾多次听先生如此说:一个人临死之前,若是浑身插着各种管子,甚至被开膛破肚,那景象多么狼狈呀;人活着要有尊严,死的时候也要有尊严。[size=\"4\"] [size=\"4\"] 当年,王元化先生在极“左”路线的高压下,捍卫真理和人格尊严的表现,何等可歌可泣。
* d! s8 |# U& f9 X/ `& |4 X4 U[size=\"4\"]) R0 H9 p+ J' u( j2 b# D
[size=\"4\"][size=\"4\"] 而他此番尊严而从容地远行,同样值得我们钦敬。因晚期肺癌住院的他,半年来每天早起要认真梳头,穿戴得整整齐齐。有时久倚枕间睡,坐起时发现头发压乱了,他会拿起梳子重新打理。, D2 n! i' D2 h
[size=\"4\"]3 Z# D5 U& c- m- y+ S. O' b
[size=\"4\"][size=\"4\"] 理性对待死亡 , n9 ]4 Q Q* p) R
, y" ?3 P) j8 m1 J9 H[size=\"4\"][size=\"4\"] 重病中的先生曾对我们说:“我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唯精神’者,可是现在的状态,成为纯粹生理意义上的人了,因此我很痛苦。”然而他把这个痛苦埋藏得很深。最近两三个礼拜,他常常是醒来片刻,与探望者喃喃说几句,又昏迷过去了。不过即使在这样短暂的苏醒时刻,他也不乏幽默感。学生钱文忠来到病榻前,问道:“你还认识我吗?”他嘴里的字一个一个吐出来:“你是忠—文—钱。”北大教授吴小如与他阔别多年,来看他时问还认识吗?他反问:“你不是俞平伯的弟子吗?”有一次他发现姐姐向隅而泣,劝慰道:“我不希望你为我哭。人总有这一天,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死亡。” / {. L& V/ u) ]: _% D
: Y/ w" t( s3 b( n8 x9 ^ F- B[size=\"4\"][size=\"4\"] 筹建王元化学馆
) z. n9 q4 c2 r5 c8 o- X
2 [+ Z; _% a+ I. c[size=\"4\"][size=\"4\"] 缠绵病榻的元化先生,一直关心着国际国内的时政和学术问题。每天去陪伴的华东师大研究员吴洪森告诉记者说,年初,先生在病榻上同旅美华人学者林毓生,就中国近现代思想史问题进行了两次对话。前天,来沪参加陆家嘴论坛的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汪丁丁来,先生请他“给我说说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吧。” 1 q& [+ R: l) h( E: K: ?( L N
6 H2 q: f8 ^) O# \* A# F[size=\"4\"][size=\"4\"] 元化先生早就把他的所有手稿、信件、日记、笔记等,分别捐给了上海图书馆和上海档案馆。最近,市领导批准筹建“王元化学馆”,将把上述文物送去陈列。王元化是华东师大特聘教授,学馆就设在校园丽娃河畔的“红楼”。弟子们筹建这个学馆的许多工作,就在他的病榻旁完成。先生反复告诉大家,这个学馆不要搞成纯粹纪念性质的,而要切实办成一个人文研究基地,完成他的未竟课题。
5 k. c5 U+ P1 @( P- g. n# [" h) B
[size=\"4\"][size=\"4\"] 哪些是元化先生的未竟课题呢?他晚年谈得较多的学术问题,涉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毛泽东思想对列宁主义的继承问题、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抒情性特点以及京剧与传统文化等等。
% o: v1 K3 D7 v9 o8 v( ~1 @[size=\"4\"]
) p* i9 X4 V! v+ K; G[size=\"4\"][size=\"4\"] 有关文化的遗言 [size=\"4\"][size=\"4\"]
# A2 f7 i% G! Y# e4 r[size=\"4\"]
/ H! C! g; B6 e7 g1 u[size=\"4\"] 他在病榻上的娱乐,是打开央视十一频道看京剧节目。有一天,我偶得苏少卿弟子、南京82岁老作家俞律学唱的汪谭两派戏录音,送到他耳旁播送,他忽然睁大了眼睛,如闻空谷足音,连称“好,好,告诉电视台,赶快抢救。”他在病中,耳提面命地指导我完成了《京剧丛谈百年录》增订本的编著工作。在交付上海文艺出版社之前,又把我叫去,命我补入他2007年出版的《清园谈戏录》中的三篇文章,叮咛道:其中附在论伍子胥文章后面的《辨儒法》一文,看上去同京剧的话题无关,实有深意在焉。此话似曾相识。他多次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发表京剧散文后,对我说,看上去是谈京剧,实际上说的整个文化问题,信然。
0 a1 i) S) K& f j[size=\"4\"]
- q/ u7 B: ?5 p3 w0 `8 g+ ?% n* m[size=\"4\"][size=\"4\"] 正道直行的王老走完了人生道路。请安息吧。中国的学人将以您为楷模,永远捍卫学术尊严,文化尊严。
5 s+ N' v5 a {( i( T# J, y: Y[size=\"4\"]
+ t3 s: }$ l% }* c v( Z$ {, P7 O[size=\"4\"] [size=\"7\"] [size=\"7\"]悼念
! j' s% @! G" W" F; {8 e[size=\"4\"]* ^$ U# a4 @3 D
[size=\"4\"]
' K" w' W, X/ E. c5 h/ }- [) q3 f4 m' p/ ]* H$ ]" m% h
5 M1 A; M# r4 i! n. z; ^2 i8 r; t
[size=\"4\"] | [size=\"4\"]8 h# }1 l l) P: y
) |! ?: g) k, c9 C0 ][size=\"4\"]+ Q/ D% z- p% |( Q% X$ o! R6 M
[size=\"4\"] 中国***优秀党员、著名学者、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元化同志因病于2008年5月9日22时40分在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8岁。( O* B1 ?. O- _# a. M/ _$ F, Y
| 0 D+ s" _% o( p* X- i6 O"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