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886|回复: 12

自言自语--肖军有话要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多发照片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心灵荒芜的年代,行尸走肉般走过短暂的人生,收获的将是一声叹息。如果能用心体察、用心感受、用心体悟,收获的将是平和及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李娜的《南无阿弥陀佛》有感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译作“南谟”、“那谟”等。意为致敬、归敬、归命。是佛教信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常用来加在佛、菩萨的名称或经典题名之前,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和虔信,如南无喝罗、南无三宝等。南无阿弥陀佛拉.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名字来源于梵语音译,“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或者“无穷大”的意思,“南无”为梵语“昄依”的意思。快要死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将带你的灵魂去极乐世界。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娜发自心底的歌声。南无阿弥陀佛。。。。。。,忽然间就觉得像是置身在静静的草原上,聆听着天外来音。身心豁然开朗,无欲无求。静静的、静静的。。。。。。,心灵在净化,空明如镜。
200722734707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1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娜的歌声,发自心底。她把对佛的敬仰、膜拜,以及她对人生的感悟,修行的感悟,都融入到了歌声中。南无阿弥陀佛。此时我的心情无法形容。那似曾相闻的歌声,也像是发自我的内心,好像我也会唱。并且总有要流泪的感觉。。。。。。。南无阿弥陀佛。

感谢李娜给我们带来的诵佛歌声。祝福李娜,在唱诵佛教音乐之中,在修行中,达到新的境界。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的挑战在于简单
宗萨钦哲仁波切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创意的、最有影响力的心灵大师。他也是国际影展的获奖导演,曾任贝托鲁其电影《小活佛》的顾问,并亲自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影片。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著作《正见》由胡因梦与李连杰连袂推荐,在中国精英群体中引发热潮。

宗萨钦哲仁波切将电影视为现代的“唐卡”,万般都寓佛法于其中。他以电影的虚拟实境,巧妙地比喻我们身处的幻相世界;而证悟的过程就仿佛脱去妄念所带来的层层蔽障,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因而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

腾讯读书:我们先从孩子谈起,一个小孩如果生长在以“你拥有什么”来判断价值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如何让他保持灵性自由,并拥有自信?

宗萨钦哲仁波切:这是最严峻的考验之一。我以为这个考验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峻厉,因为,很不幸的是,你知道,对社会的衡量与评估取决于 “我们所拥占的为何?”,而非“我们是谁?”,就像你的问题中所阐明的那样。显而易见的灾难四处发生,尽管种种灾祸本身也值得提请我们的关注,可我不是在谈外在的自然灾害。而在心灵中亦存在着内在的灾患:诸多崩溃,诸多拒斥。太过异化,由此而来的是沮丧、孤寂、无聊、茫然等等情绪弥漫——哪怕是这个社会物质繁盛也无济于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问我,我们应当如何去教化孩子们,我不能断定上述说法在逻辑上一定行得通,不过这种理解在我头脑中则合乎情理。我以为我们的孩子们务必学习那些在现实世界看来未必有用的东西,譬如:诗歌、歌曲、音乐、舞蹈或古旧语言——至少作为他们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这将在他们的生命中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或维度,以使他们不单单是通过数学、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GDP)来看待周遭世界。

腾讯读书:您曾说因为我们很容易迷失,因此安住当下很重要。如果安住的就是迷失的想法,我们到底是在迷失还是在安住呢?

宗萨钦哲仁波切:是的,我们易于迷失和蒙受困惑;更有甚者,我们听任事物使自己迷惑。我的意思是指,心醉神迷就像是一支镇痛剂,它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我们无法忍受不为所惑的状态。我们百无聊赖,我们凄清孤苦,这叫人不堪忍受。由此,我们得为自己注入一管迷醉剂——恁凭何种迷醉剂;而在当今的世界,迷醉剂唾手可得,其花样则与日剧增甚或与时剧增。

诚然,“当下”蕴有通往存在之途。这极为简单,而最大的挑战亦在于其简单。我们恰恰不想要的就是简单。你在喝茶,单是知道茶和茶味与你同在即可,不论脑袋里想着什么。知晓它并满足于知晓本身,这对我们而言还不够;我们总是在渴望某种故事性或戏剧性的东西。此外,我们也理所当然地想要和别人联结在一起,因此,(人际)关系格外重要,伴随(人际)关系接踵而至的则是千差万别的迷失。

腾讯读书:一些人相信正因为有大悲大喜,生命的旅程才有它的意义,欢笑与泪水作为人的正常反应和情绪通道,是否也在解放着一些执着,悲喜的二元概念本身也有它的意义吧?为什么要说“诸漏皆苦”?

宗萨钦哲仁波切:佛徒说“诸漏皆苦”,这是因为任何情绪都变幻无常;更为甚者,任何情绪均受到时间的限制。意思是说,情绪无从把握。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会改变;而改变总是导致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则是受苦的根本成分之一。

腾讯读书: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舒适区”,是不是大部分人都会以跌倒来学习与自己战斗。如何在此之前主动跳出个人的“舒适区”勇于与自己作战?

宗萨钦哲仁波切:当然,我们的确需要学会与自己作战。但是,借由别人所走过的路,且能够从中甄鉴他们的错误、经验和忠告,这同样使我们获益。最终,我们务必开创我们自己的道路。

腾讯读书:您提到面临一些诸如地震巨大的灾难,最好的办法是,闻、思,特别是去修行无相的佛,并说这种方法真的可以消除所有的染污,是如何消除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像地震这样的大灾大难中,我们已为时间、力气和能力等等物质性局限所束缚。除了期盼,我们一筹莫展,因此,唯有期盼、善愿、与遭遇这些艰难的人们一道感同身受,以及设身处地去体会。激发本真的同情,而不只是抒发一通所谓政治意义上得体的言论。在此之上,如果你是一位明理的(matured)佛徒,你才能够沉思“无相”或“空寂”。因为欢喜和悲苦都是我们最终所必须超越的。

腾讯读书:南非世界杯刚刚结束,我突然想起,您当初是如何有拍《高山上的世界杯》的念头的?电影对于您个人,意味着什么呢?您接下来有什么可以与我们的网友分享的么?

宗萨钦哲仁波切:我拍摄《高山上的世界杯》的想法,总体上缘于发生在北印度某个寺庙的真实事件。我可说这个故事的百分之六十是接近真实的。我正在写一部新的电影,还在加工剧本。顺利的话,我会找个制片人,可能明年付诸制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一听的佛教歌曲《当我说是佛教徒》------提式呓语
在我印象中,佛教音乐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第一,是印度梵呗。虽然佛经上鼓励“以音声作佛事”,可是佛陀也是告诫大家不要过于耽着歌舞伎乐,所以,这种佛乐本来就少,而且由于年代久远,且传播过程中受各种文化影响,原汁原味的基本找不到了,大家若有兴趣,走一趟敦煌,再走一趟恒河,也许还能寻到一些踪迹,当然现在也有《梵音大悲咒》、《梵音准提咒》之类的佛乐出现了,到底是不是原始的印度梵呗,我想作者才有发言权;

  第二,是传统佛乐。这样的佛乐,有的来源于汉唐宫廷音乐,有的来源于宋词元曲,还有的甚至来源于道教音乐。这一类佛乐,既得益于古来祖师大德的代代相传(比如我们熟知的早晚功课唱诵、戒定真香赞等),同时也得益于历代的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苏东坡先生就是其一),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唱腔虽有一些流派,不过也是大同小异(我早年有一段时间忙于应酬佛事,而且对各家唱腔都有学习,所以不算门外汉,具备一些发言权),所以越来越多的现代音乐学者,开始关注传统佛乐,从中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我相信,入此宝山,必定不会空手而归的。

  第三,便是现代佛乐。现代佛乐形成与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中期,大盛于当今。虽然早期有很多是借用了一些民间小调为曲的,但是久而久之不乏好的作品。现代佛乐的特点是,文字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生活,曲调易记易学,容易广为流通。简单地说,现代佛乐是伴随着“人间佛教”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为佛法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当然了,后来出现了一些明星传唱佛曲,还有一些作曲的把一部经拿来谱曲请明星来唱,我有听过一些,觉得总不是那么回事,不知道是他们唱的不对还是我的耳朵不对(说到底是我的心不对)。

  可是,现代佛乐虽多,真正能感动大家的并不多见,更多的作品也就是一阵风(流行歌曲的特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并且,走不出佛教的圈子(我的观点一直是,传播佛法,不要只面对佛教徒,更要面对不信佛的大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夜收到恩师从香港发来的电邮,向我推荐了这首《当我说是佛教徒》,沈善增先生作词,刘原龙先生作曲,王蓉(是女歌星吧?)演唱。恩师说,希望我能尽力在法师信众中广为推广传唱,于是认真聆听,听后觉得很有向各位推荐的必要(这不是广告贴哦),理由有三:

  一、词,沈善增先生我是非常仰慕并且有一些了解的,恩师形容沈先生是具有自悟之性的人,可惜上次请他来参与活动,后来因为因缘不具足,没能当面结缘。至于词好的理由,相信诸位听后看后会找到答案的;

  二、曲,刘原龙,我孤陋寡闻,据说很有名,可是要不是因为这首歌,我还真不知道他。我不知道他是否是佛教徒,我只能说,他是用佛教徒的心来谱这首曲子的;

  三、唱,王蓉,我更惶恐了,也很有名,可我还是不知道,昨晚查阅相关资料,才了解王曾经大方承认自己整过容。我想,这一点至少说明她是一个非常坦荡的人,佛法讲“直心是道场”,也难怪这首歌在她唱来,毫无掩饰,绝不做作。至于唱得好不好,您自己听就是了!

  我用新浪播客上传,就在我的视频里,我置顶了,各位点击就可收看。

  至于这首佛曲能不能广为流传,并且深入人心,就看他自己的福德因缘了,至少我对这首歌是抱有期待的,不知您听后以为如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