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先生的深切教诲、高明指点!后学定铭记在心并努力实践:悬腕是关键,执笔贵在松,大指节向外突,指腕需齐力,指肚捏笔杆,掌空如握卵,注意力集中在笔尖,要笔尖与纸有摩擦之感。 |
放大的字有凸出的立体感,是这种宣纸的作用吗?这是什么纸,很贵重吧? 先生的每幅字我都感到所谓“涩行”的笔力,我现在还是捉不到这种感觉,很苦恼。执笔到底松紧到什么程度,启功先生说越松越好,沈尹默则说“执欲其死”,还有的书家说应不松不死,要“紧”,这是其一;其二,大母指的位置,是与食指相互“捏”住笔管,还是再往下一点,置于食指与中指中间,以支撑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即大指横掌说);其三,大母指的骨节是否必须向外凸。我现在是坐着写,肘放在桌面上,不能悬起,看来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您上次说,您是站着写字,并说大字用指肚,小字用指尖,那么坐着写字时,字不会太大,是否也用指尖。我曾写过“执笔的困惑”一文,当时得出的结论是,没有统一的标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但到目前这止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我也知道,写熟了自然就会找到感觉,因为到直正写字时根本不会注意执笔的姿式,如果一味想到执笔的方法,姿式,也写不出好字,但就初学者而言,还是应该注意这一问题。恳请先生指教。先此申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