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709|回复: 2

[评批] 不可省略的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3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不可省略的过程
! w- `9 m  J2 k7 `& y, u/ ]4 q■谷国伟  2 |: B; v& M1 A, q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直至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仍然烂熟于胸。故事是这样的:3 \! h; s5 m0 M9 T% P0 j
  方方和圆圆是两个爱好画画的孩子。方爸爸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他告诉方方: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看。圆圆爸爸给儿子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他告诉圆圆: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对它满意与否。
& j; H! n. G% v- q- o  i  三年以后,方方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鲜亮的色彩,完整的构图……圆圆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他手头上尚未画完的那一幅。
) H& T3 d" [, H6 n* _- g5 V! }  多年过去了,人们对方方一墙一墙的展览画已经不感兴趣,圆圆的画却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人们把方方满墙的画揭下来扔进纸篓,又把圆圆扔在纸篓里的画捡出来,贴在墙上……
: M  N$ o" k$ m  平时参加一些大型展览或者翻看大展作品集,总会让我想起这个故事,并使我诱发出许多的感想,混乱的思绪中更是夹杂着一种别样的感觉。( s* U: {6 g: n0 r+ O8 r4 A+ U& L
  静观当今之书坛,也大抵有故事中的“方方”急功近利型和“圆圆”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求艺型两类差别。其实,对任何人,“功利之心,人皆有之”,能耐得寂寞者其实并不寂寞,但功利心少一些或者以平常心待之,却是很少人所能做到的。因为受功利的诱惑,很多人往往把书法视为竞技的手段,特别关注书法表面形式,重视书法活动的社会反映。致使许多人都在为了追求自己目的的过程中舍弃或减少了许多不可少的过程。学音乐的不愿意再披星戴月练嗓子;学国画的很少再认真系统地去学习素描,也因而有了元好问“诗人不入真书眼,儿辈从教鬼画符”之感谓……“张伯英临池作书,池水尽墨,永禅师登楼不下,四十余年。张公精熟,号为草圣,永师拘带,终著成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所能尽美,俗语字无百日功,盖悠悠之谈也,宜白首而攻之,岂可百日乎!”(徐浩语)。以此观之,我们是否必须“甘于寂寞”,需要“三更灯火举笔追,五更鸡鸣伴晨读”的辛勤付出,保持一颗平常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求艺呢?
8 W4 ^2 Q& X" |  不可否认,我们正处于一个在艺术上可称之为伟大和繁荣的时代,自然亦当有区别于其他时代的艺术语言,同时又要有充满历史感和强烈张扬时代精神的书法艺术。有些展览以“根植传统,立足当代,张扬个性,引领时风”为宗旨,确实为书坛的振兴注入了许多鲜活的生命力,但也不可否认,许多的“书家”也以此为突破口,在没有多少传统功底的基础下,对汉字随意拆解变形,以自己的“才情”,操刀翰墨不数日,张扬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个性,用短时间打进去,突然爆冷了,入选了,抑或获奖,也因此获得了功名。! K5 I6 {0 a4 q7 u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搞书法教育的先生,不可否认,他的书法创作水平、才情、理论水平也为外人所称道。他所带的学生中有许多是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书法的,他的教学计划是每周去一次,每次两个小时。此时正逢省书协举办的行草展,他的几位小作者也在获奖名列之中,而此一位年仅14岁的小作者获得二等奖,他说从其学习书法的时间上算来,不足四个月。后参观其教学班,墙上挂满了几幅同他书体一样的书作。其教学方法是对线条归结为几种类似英文字母的符号,然后让学生进行“鬼画符”的训练,并对所挂作品进行临习,就这样成功了。他说道:我的训练方法就是针对展览,一切以入展为目的,并以此来检验教学的成果。我真的有些哑然了。
0 Z! k( r# r2 o& w$ p: Y& o  毋庸置疑,时下所谓的流行中都透露着作者一段冰雪般的精明,他们求技法之熟练,求其形,求其大效果。然细究之,形式可观者易,而在此形式之下,其中似乎又或缺点什么,缺少历史的沧桑,缺少韵味的悠长,缺少由过程所积淀的深邃。靠投机取巧的书家,是否会“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_5 M. L% u! p1 P1 p& l5 V  对于书坛的诸般现象,诸般的行为,都是在幕布似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备忘这些书坛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五百年后言自公”,对于前文的故事,其实我们不难得知,急于表现的结果,是浮躁与浅薄,在此背景下,即使有一些深刻的东西,我想也是会渐趋流俗的。想想“百年孤独”的陶博吾,虽然孤独百年,但是他生命晚年的被认可,对其本人是不幸,但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却是万幸的!在此,我们并非强调我们的书法家们都要像陶氏那样去饱尝“田园生活”的不幸,相反的,正因为在苦难中得到了修炼,全身心的投入创作,我们才得以获观他为后人留下的无数传世佳构的杰作。9 J# ]$ o% b4 D: w0 [
  东坡有诗云:“秉烛三更对此花,”对于那些真正热爱书法者,当面对作为东方六艺之一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古老而又常新的书法艺术之时,我们是否该沉下心,带着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重托,沿着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去继承发展书法传统的使命。+ i8 j- R. \: C, @1 [5 z6 }& w/ s! {
  学书之道乃寂寞之道,其中的甘苦皆在于斯,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唯来不得半点虚浮。今天是一个创新的社会,我们这一代遗留下来的作品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不知道会给后人留下什么?在这个充满创新的时代里,我们既要承袭古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建树,是否需要我们对传统更深层次地开掘、理解、扬弃、补充完善呢?
% Q, U' |5 o  M" \5 B  c$ B  让后人以一种500年后常态的眼光,看待今日我们的书坛,那个时候,我们才会明白,我们的书坛以及我们所遗留下来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在那个时候,我们已无需再去“言自公”了,还是让后人评价吧!
发表于 2008-11-24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