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孝经》是孝道的理论总结,是古代“五经”的总纲,“六艺”之根本。朱亚东选择《孝经》作为自己书法“传世”的窗口,是因为朱亚东先生认为,自己的书法个性和书韵内涵,同《孝经》博大精深的孝道伦理有着内在联系,是一种书法和孝道在当代书法历史上的有机延续和组合。
明代学者黄道周说过:“《孝经》,道德之渊源,治化之纲也。”有趣的是,当代许多学者、对书法有着很深造诣的行家,对朱亚东的书法艺术的总体评价是:善于融合百家书法精华而又能够彰显柔婉中暗藏傲骨、风姿里呈现高雅的个性特征。也许,正是朱亚东所具有的这种独特气质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义”结合在一起,显示了《孝经》深厚道德的内涵,这似乎是朱亚东当代书法艺术的最佳传世载体。
上海书法艺术家朱亚东六岁学书,先后得到过高人朱卓鹏、艺术泰斗谢稚柳老先生以及许多当代书画大师的悉心指点,楷、行、草、隶、篆无所不精,风、雅、骚、刚、柔无所不晓,临摹王羲之、颜鲁公、张旭、怀素等历代书法名家,犹甘露直达经络。当代名家指点、教诲,恰似阳光透射心灵!朱亚东天性聪颖、悟性极高,通过勤学苦练、各电视台、宣传媒体的大量“露脸”,“练笔”至今五十有余而知天命,独辟蹊径而自成一家,书法艺术更是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朱亚东的草书《孝经》,代表了朱亚东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那是因为,朱亚东通过草书《孝经》的书写过程,融入在书法中有四大感悟,而这四大感悟,恰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感悟之一:刚柔相济、犹如天然混成
朱亚东认为,草书包括章草、小草和狂草,严格意义上讲小草是张芝在“章草”基础上省减点画逐步演绎而成。晋代王羲之的《十七帖》等,虽笔画连属,但字与字之间很少连绵,后人把这称其为“小草”,这是相对于“大草”而言。而王献之的点画连绵所形成“天地纵横”的草书风格,被称之为“大草”而被后人所推崇。到了唐代的张旭、怀素才真正将大草推向了极致。因旭素以颠狂名世,故亦称之为狂草。朱亚东的草书,在继承书法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刚柔相济、天然混成”的独特风格。
感悟之二:行云流水、宜当见好就收
朱亚东在书写《孝经》过程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生命全靠自己定义,命运理当自负盈亏。其中,得失过程,恰恰如书写过程,笔画过头或者画蛇添足,都会出现极为难看的笔画结果。书法的道理,有时候和做人的道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朱亚东在这幅《孝经》上,心静似水却又倾注了极大的心血;顺势而为却又一丝不苟;大道至简却又不畏崎岖。从而使得这幅草书《孝经》达到了“行云流水、见好就收”的至高境界。
感悟之三:放眼天下、悟彻放下舍得
朱亚东在反复练习抄写《孝经》的过程中,从中深彻地感悟出《孝经》所折射出的人生智慧就是两个字:舍得;而书法艺术和人生感悟最高境界则是三个字:放得下。舍得是一种精神,一种高度,一种感悟!书法艺术的极致境界恰恰是“无我”,而做到“无我”,就必须“放得下”尘世间的一切“欲望”和“诱惑”!朱亚东草书《孝经》,就是这样放眼天下而从小处着手,即懂得细节决定成败,又懂得谋定而后动。从而使整幅作品显示出极为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力和文化内涵。
感悟之四:以墨为史、传承民族精神
“美”的东西总能超越时代,书法艺术以其独具的形式,不仅保留了文字记述,还纪录了人的情感,让鉴赏者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藏的人文情怀,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是理性与感性的双重传承,是其他语言或艺术形式所难以达到的。带着这份感悟,再来看朱亚东笔下的这篇草书《孝经》忽然“活”了起来,笔墨间的每一画都是生命在律动,循着她便可感受到从远古传递至今的文化脉搏,更能听见那传承几千年因血脉而相连的民族心跳!
艺术可以感人,更可以育人。草书《孝经》,无疑表达了朱亚东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虔诚与热爱,令人感动,但除此之外,应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将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民族统一、和谐社会的大义而服务。我想这也是本书作者朱亚东所希冀的。
韩
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