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清凉界主人

大迦叶-头陀第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迦叶-头陀第一

乐于修苦行
  大迦叶一向是安心修习他的头陀苦行。说起他的修习苦行,直到老年,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或是什么人劝说,他都不肯中断他的苦行。
  凡是修习头陀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食,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维,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着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修学头陀苦行,就要过如此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对于大迦叶这样的人,不去度众生,而喜欢离群独居,过苦行的生活,比较积极的比丘们总不太同情,他利人的悲心可以说值得人敬仰,但他弘法的热情显然是不够。
  除了佛陀,与外道辩论、教化僧团中诸比丘的大弟子,就是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大迦叶是当佛陀与二大弟子在世的时期专心修道,期间或对在家的居士说法。当佛陀灭度后,能够代佛陀统理大众的实力,就是在这期间养成的,他如同巨钟一样,沉默的时候就沉默,但一遇到因缘,他就可以发出响亮的洪声。
  当初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也曾劝过他忘去自我,发菩提心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大迦叶总是坚定的回答他们说:
  ‘关于弘扬正法、教化众生,我实在是不行,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教导没有信心或恶智的人,我实在没有那种勇气和毅力。我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更艰苦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的艰巨任务,全赖你们担当了。’
  听了大迦叶话后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
  ‘长老能够在这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大迦叶最不喜欢住在竹林精舍或是祇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他甚至厌恶那里的和乐环境,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或骸骨,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才更合适。
  大迦叶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迦叶-头陀第一

继承佛陀的衣钵
  岁月像石光电火般的迅速,佛陀应身化世的缘满,就在佛陀八十岁的那一年,传出了佛陀将要涅槃的消息。
  在佛陀涅槃的这一年,先是目犍连为教殉难,然后是舍利弗回乡入灭,现在佛陀又将涅槃,在教团中到处都是愁云惨雾,为了正法流传,以及僧团的领导,佛陀早就注意继承的人选。现在的教团中,年老的大迦叶尊者,和年轻的阿难陀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佛陀在拘尸那迦罗城涅槃的时候,大迦叶正在北方的铎叉那耆国领着五百比丘教化度众,他得知消息后,非常的伤心,星夜领着比丘们来到拘尸那迦罗城,有的愁眉不展,有的伏地痛哭。
  但在比丘中有一个是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却很欢喜的说:‘你们何必要这样伤心?佛陀涅槃后,我们才可以自由,他老人家在世的话,会拘束我们,会管理我们,他常常说我们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的,真啰苏,也真麻烦!现在他涅槃了,我们正可以轻松轻松呢!’
  不等大迦叶的责罚,有一个比丘向前就要打跋难陀,大迦叶赶快阻止,并恳切的教示说:‘现在佛陀进入涅槃,众人因失去了皈依而伤感,愚痴的你,怎么反而以此为乐?’
  虽然是圣者的大迦叶,此刻也不由得心乱如麻,有时,他要像慈父教训不肖的儿孙,言辞沉痛的对他们说教;有时像严师对待弟子,其威德吓得人都不敢向他走近;有时又想到法藏的结集,应召集些什么人参加,何人说经、何人持律,他都要考虑到,他要以长老的襟度,顾虑到大法的前途。
  总之,大迦叶的心是沉重的。这时佛陀的金棺放在天冠寺里,诸弟子有的围绕着暗暗地哭泣,有的在上面灌注很多的香油,几次的举火荼毗,薪都不燃。七日后,大迦叶到时,金棺中佛陀的足伸出来,尊者不禁涕泪悲泣,合掌顶礼说道:
  ‘慈悲的佛陀!伟大的救主!您放心,我们会依照您的足步来行!’
  大迦叶说后,佛陀的足收进金棺之中,正在弟子们嚎哭声中,佛陀就用三昧真火自焚荼毗了。
  从此,大法流传的责任,就由大迦叶尊者承担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迦叶-头陀第一

佛陀分半座
  大迦叶的年龄终于渐渐的老了,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佛陀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是佛陀法驾住在鹿母讲堂的时候,佛陀召见大迦叶,大迦叶穿着破衲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的走来,这里新皈依的比丘都不认识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过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的就招呼道:
  ‘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他向前顶礼佛陀后,退下几步说道:
  ‘佛陀!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独觉罗汉。
  由这个事实,可知佛陀如何重视大迦叶尊者,甚至待他如宾,显示他在教团中地位的重要。
  佛陀告诉他,不要继续苦行,把粪扫衣脱去,改穿信众所供养的轻衣,静静的养老,不要过度疲劳。
  虽然受到佛陀这么高的慰劳,但他并不肯改变他的头陀苦行,他向佛陀说道:
  ‘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
  ‘当然,有人说我这样生活太着重自利,像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尊者等,他们负起代佛陀宣扬的任务,不惧阻难,不惜身命,推动着真理的FA**Lun,使众生普沾法味,同获法乐。我虽然没有那股为人为法的热情,但我不会忘记佛陀对我的恩德,就是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因为众生要能得救,全靠僧团的弘法,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亲教法师,他必须自身要健全,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僧团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当然只有从严肃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德行。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一心一德,为法为人!佛陀!我为了直接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我欢喜愿意不舍苦行,请佛陀原谅弟子的执着!’
  佛陀听后,非常欢喜,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很好!诸比丘有没有听到长老大迦叶的话呢?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你好好去修道吧,我不勉强你,你可照你的意思去修行。要见我的话,随时都可以来见我。’
  佛陀与大迦叶,人虽二而心则一,师与弟子如两个容器盛着同样的水,一点不滞留而互相流动。佛陀待尊者如宾,如亲友,但尊者从不忘以师礼对待佛陀,他们之间洋溢着师徒温暖的情谊。
  我们一说到佛陀或罗汉,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想像他们如同枯木寒岩般的冷酷,对于人间,一点人情都没有,其实,并不是的,佛陀或罗汉,不执着世间五欲的爱染,高尚的情爱自然流露在其中。这种情爱,佛教称之为慈悲。慈悲的根苗,是被盛在智慧的法船里,如同磁石般的引度众生,使他们朝夕能接触到崇高温暖的人格,改良自己的习气。
  蓊郁葱茏的热带森林里,娑罗树的红花盛开着,尤其是在夏天,晚上皎洁的月亮从树梢间投射下银色的光辉,就在这空闲寂静的地方,大迦叶数十年如一日的修道,他那种崇高圣者的风范,仿佛还在我们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迦叶-头陀第一

三藏圣典结集
  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结集法藏的典礼开始。
  起初,大迦叶为了选择结集的场所,费了一番苦心。竹林精舍、祇园精舍,都过于宽大,而且这些地方还有很多没有离欲证果的比丘住着,最后他选定王舍城东南的大竹林中一个很大的石室,这个石室叫毕波罗延石窟。
  在静寂的林中,宽大的石室里,正是尘外中的尘外。五百阿罗汉的圣弟子,公推大迦叶、阿难陀、阿那律、优波离、富楼那尊者等为上首。尤其是尊者大迦叶以首座的身分,在大众之前数说阿难陀的六罪,责怪他尚未证得最高的圣果等,每一罪都下一筹,甚威严有如佛陀,一向如天之骄子似的阿难陀,在大迦叶之前,也不敢反抗,只得认错。
  大迦叶的伟大,由佛陀灭度,在那么多圣弟子中,他能统理大众,并没有把教团弄得四分五裂一事就可以知道。在佛陀涅槃的时候,他的声望和权威,实在是如同磐石的重要。
  当佛陀在世时,那英才焕发的舍利弗和目犍连二大弟子,在教团中内外活动,做着佛陀的股肱时,大迦叶是默默的修道,就是有一些活动,都是很有限的。但到佛陀和二大弟子涅槃后,所谓水落石出,居然负责领导起教团来,由此可以看出他高深的修养,和宽大的度量。
  尊者的作风是保守的,他没有像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那么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今日的佛教,退隐的、山林的、保守的、苦行的气氛很重,受大迦叶的影响很大,这是不容否认的史实。
  不过,大迦叶虽不能使波澜化为平地,但无论什么难关,他都能坚忍着,安然的度过。将佛陀的真理之光,像稳如泰山似的普照大地,流传于无穷的未来,具有这种人格的,在当时的教团中,实在没有一个比他更适当的人选。
  从结集三藏的第二天起,由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再由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所谓第一次结集三藏的神圣大业,就这样的顺利完成。
  我们能承受佛陀的甘露法雨,我们能拥有如大海之多的圣典,我们得感谢大迦叶尊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6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迦叶-头陀第一

龙华三会愿相逢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师,像父母爱子似的,对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为未来将大法流传,总算报答佛陀的恩惠于万一。现在我已老朽,像这样老丑的身体,谁还爱着,不如早些涅槃为好!’
  大迦叶的年龄,这时已超过百岁高龄,那是无疑的。
  他即刻走到阿难陀住的地方,付嘱法藏,要阿难陀继承,后来他就跃身虚空,到佛陀的八塔一一供养礼拜。
  回到王舍城,他曾前去向阿阇世王告辞,守卫的说国王在睡觉,他就迳往离王舍城西南八里多的鸡足山而来。山有三峰屹立,成鸡足状。半山以上,是蓊郁茏葱的树林;半山以下,长满了蔓草。
  当尊者到达此山时,三峰裂开,自然形成他的禅座。他即刻以草席地而坐,并对自己说道:‘我今将以神通力来保持这个身体,用粪扫衣来盖覆他,等六十七亿年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我再去拜见他,协助他教化众生!’说完后,鸡足三峰就合起来,隐藏了他的身体。
  阿阇世王知道大迦叶尊者入灭的消息,悲伤无比!马上往见阿难陀尊者,要他同登鸡足山一看,当阿难陀尊者和阿阇世王到达鸡足山时,鸡足三峰自然裂开,他们看到大迦叶尊者端然的入定,身上还盖覆了曼陀罗华。他两人供养礼拜退出以后,山峰又自然地合起来,他们回顾静寂的林中,尔后六十七亿年,尊者大迦叶将长期捧着佛陀的衣钵,在这山中等候弥勒尊佛的来访,再把佛陀的衣钵传给他,以这种遗风教化,令他们不禁钦佩万分!
  像这样美丽、玄奥的故事,在很多经中都有同样的记载。从这里可以看出大迦叶伟大的人格,经万劫而不朽!
  有人说,伟人的精神进入造化的胸中,参入天地之至奥,而生命与无终的时间同样的悠长!从尊者大迦叶的故事来看,尊者的生命固然是无穷无尽,就是佛陀的教法也将无穷尽的流传下去!
  大迦叶尊者的一生,是多彩多姿的,从他在树下诞生,到雕塑金人求婚;从做十二年名义上的丈夫,到在多子塔边皈依佛陀;大富豪的出身,而甘愿修习苦行;灵山会上的拈花微笑,能继承佛陀的法统;对大法的执着,到高龄一百岁的时候,都不放松一步;反对阿难陀参加圣典的结集,但到阿难陀开悟证果的时候,又自愿再将法统传给阿难陀继承,这实在是一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值得我们怀念,值得我们学习。
  我写到这里,尊者的德相和风姿,仿佛朦胧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祈祷:弥勒尊佛的龙华三会上,荣幸的能够和尊者相逢,让我来深深的向尊者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