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327|回复: 0

明末晚清科举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今年的9月2日,是清廷下诏废止绵延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的百年祭日。自从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度成为支撑封建王朝政治的重要支柱。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见新进士从端门列队而出,他得意忘形之际,禁不住感慨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弓箭射程之内称为毂中。在他看来,科举制度乃是使英雄就范的手段,是“牢笼志士,驱策英才”的良策。然而,尽入封建王朝“彀中”的是什么“英雄”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明末、晚清科举考试中的三则轶事:
其一,明末徐灵胎(1693—1881)曾写一首《道情》:“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那些整天钻研“高头讲章”,揣摩八股时文的读书人,不仅对于天下大事、国计民生茫无所知,就是对祖国的历史文化,也知之不多。当时,有人尖锐地指出八股文会断送大明江山,他们在朝堂上贴了一张大柬帖,上面写道:“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电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
其二,道光年间,安徽天长的戴长芬中了头名状元。他的金榜夺魁,全属偶然的机遇。据说,那次殿试后,原拟定的一甲第一名是江苏高邮的史求。最后呈皇上审批时,道光皇帝一看第一史求,史求不就是“死囚”么,认为很不吉利,遂勾去不取。再看到二甲第九名时,心头顿时产生了一阵狂喜,立即提笔点为头名状元。因为大清朝天长第九(天长地久),戴戴(代代)兰芬,真是大吉大利。可是不久,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清王朝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哪有天长地久,代代兰芬!
其三,《清稗类钞》有一段记载:慈禧听政期间,有一年,新进士朝考,题为《麦天晨气润》。一个进士诗中用了“翠浪”二字,阅卷者见之,感到十分惊骇。原来慈禧的小名叫翠妞儿,馆阁中人应试,均避“翠”字。不过只是久居京师的人才知道,外省士子大多不知。这份考卷诗文俱佳,有拟为周全,然而京中俗语,以“浪”为妇女风骚的代词,“翠”字已不可用,何况更加以“浪”字?倘进呈太后,恐触“圣怒”,所以无人敢负其责,此卷遂被摈斥。“翠浪”二字,就这样断送了那个新进士一生的前程。
如此科举焉能选拔人才!皇帝喜欢的是听话、恭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能帮助他保皇位平天下或附庸风雅的人。管他人才不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