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828|回复: 1

近代书家成才轶事摭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近代书家成才轶事摭遗

    当今之人学书略有小成,矜矜然每以书法家自命,虽逞一时之得意,最终有害进步,年来搜罗近代书学大师成才经历,分发奋、勤学、早慧诸门缕述之,期有裨于固步自封者。
    发奋  沈尹默初不留心翰墨,某次以自作诗词张诸壁间,适陈仲甫(独秀)访友过此,见之谓友人曰:诗尚可观,其字甚俗,其俗在骨。尹默闻之大愧,始用心临池,再无间断。据尹默夫人褚保权回忆:“先生自日本归国后,每日临池不懈,不论寒暑,以日罄尺八纸百张为度。先用淡墨写大字,一纸一字,待干后复蘸浓墨作中楷,背面作行书,如是者数年。遍临汉魏隋唐诸碑,并王褚米赵法帖,遂获帖学大师之誉”。无独有偶,启元白(功)先生早年学书,亦有类似经历。元白髫年习画,享名京华,唯书法则大不佳,某次,族中(元白籍隶正黄旗)长者命笔,再三叮嘱,幸勿亲笔书款,可由汝师代劳。由是元白发奋学书,久之画名反为书名掩。
    勤学  书家成才莫不经历一番苦辛,所谓“不是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顷得何道州(绍基)临汉隶十种,《衡方碑》后有其文孙何维朴跋语,其略云:“咸丰戊午(1858),先大父年六十,在济南泺源书院始习八分书,东京碑(指东汉隶书)次第临写,自立课程。庚午(1870)归湘,主讲城南,隶课仍无间断,而于《礼器》、《张迁》用功尤深,各临百通”。《清稗类钞》亦谓道州“字学鲁公,悬腕作藏锋书,日课五百字,大如碗”。皆可见其用功之勤。海南祝嘉,年九十余,自述平生临碑帖一百二十种,每种皆百通,若《兰亭》、《张猛龙》等用功逾千遍。王个簃为缶庐高足,晚年不废临池,每日早餐前写吴昌硕《石鼓文》一过,持之以恒,极少间断。当代印人,韩天衡作品最具特色,效者亦众。天衡成名前,尝披阅印谱千卷,手摹汉印万方,如此用心,岂浅学所能梦见。
    早慧  聪慧本非成才决定因素,若明代书家文祝并称,文徵仲少拙于书,尝以书法拙劣被斥,祝枝山五岁能作擘窠书,有神童之誉,然两人书学成就并无轩桎。近世书家早慧者不乏其人,黔中女书家萧稚秋(娴),十三岁为广州大新百货公司落成典礼书“大好河山,四有兆众;新辟世界,十二重楼”丈二匹联,誉为“粤海神童”,与父铁珊一同出入南社,人称“南社小友”。越两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为筹款劳军,宋庆龄邀集当地名家举行书画义卖,稚秋亦与其盛,得宋庆龄亲授奖状。笄龄以《散氏盘》临本见知于南海康长素(有为),康为题诗云:“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坫坛”。 稚秋则书“大哉南海,撮尔须弥”八字榜书为报,南海大喜,遂引为入室弟子。朱复戡先生七龄作集《石鼓文》五言八尺联,吴昌硕过怡春堂笺扇庄见之,叹为希有,呼朱“小畏友”,十九岁经吴昌硕厘订,由商务出版《静龛印存》,遂名噪海上艺林。
    师友  近代名家莫不师承有自。缶庐门下有王一亭、陈师曾、褚乐三、朱复戡、王个簃、沙孟海等。王瑗仲(蘧常)从师沈寐叟(曾植),晚年作章草,别具一格,日人以当代王羲之呼之。刘海粟、萧娴从康南海学,张大千、黄亮从曾农髯学,胡小石传清道人衣钵,商承祚出罗雪堂门下。吴湖帆清卿(吴大澂)文孙,邓尔雅容庚外舅。所谓自学成才者寥寥。朱复戡成名较早,既有《静龛印存》出版,私淑者甚众,邓散木在上海拜读此谱,心仪久之,以张大千、孙雪泥之介拜师求教,散木固未知复戡年少,及拜师之日,见师更幼于弟子(朱生1900,邓生1898),神态尴尬,乃改叩拜为三鞠躬,草率成礼。未几,散木改师赵古泥(石)学习篆刻,从萧蜕庵学习书法。古泥亦缶庐弟子,故散木辈份仍低于朱,不能以僭越视之。北平顿群字立夫,出身苦贫,自学篆刻有年,尝为王福厂(褆)杂役,每日为王收拾书房,见废纸笥中福厂印稿,悉予珍藏,剪贴作一大册,闲时展读,推敲点画,如是者数年,福厂不察。某日,王刻一印,不甚符意,本拟磨去,立夫在侧忽曰:老师此作甚佳,或可存之。福厂大惊,问:汝亦解治印?立夫遂出平昔所集福厂废稿及自己揣摩之作请教,福厂感其勤奋,收归门下,立夫艺事自此大进。
    广见闻  宾虹老人授林散之学艺法门云:“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医治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扩,俗病可去也”。散之聆此,即立读书远游之志。从宾虹受业三年,自海上归,挟一册一囊作万里行。自述经历,先登太室,攀华山,经金牛道入剑门,过嘉陵江至成都,沿岷江而到嘉峨,饱览蜀中胜景。取道渝州,出三峡,下夔府,觇巫山十二峰。出西陵至宜昌,泛舟洞庭,登匡庐、九华、黄山,跋涉一万八千里,写生八百余帧,得诗两百余首。壮游归来,悟山水之奥秘,师造化之端倪,书画皆大进。
    学养  近代学者兼工艺事者尤夥,章太炎善书,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其篆书千字文一卷,题谓付儿辈识字用。其用笔略似赵凡夫(宦光)之草篆,然太炎精研小学,故绝无凡夫杜撰之弊。黄季刚(侃)、顾羡季(随)行草取法唐贤,梁任公(启超)、周知堂(作人)楷书师承魏碑。乔大壮、潘伯英词人本色,马一浮、谢无量儒者风度。他若郭沫若、张宗祥、马夷初、郭绍虞、朱东润皆学者书家之佼佼者。马叔平主持故宫博物院,长于金石之学,治印亦有心得,有《凡将斋印存》行世。文学家鲁迅、夏丏尊、闻一多、茅盾皆能篆刻。书法家中亦多学者,沈尹默、胡小石、高二适、王蘧常、陆维钊、沙孟海、启元白等,或精诗词,或通经史,或长考据,书家学者两位一体。1980年沙孟海病膀胱癌在北京治疗,暑期致函刘江,论及书家学养云:“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当前书法界主张不一,无所折中,但如启功先生有学问基础,一致推崇,颠扑不破。回顾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上海滩上轰动一时者,技法未始不好,后来声名寂然,便是缺少学问基础故。这点我们要注意”。沙孟翁此语尤发人深省。

  
发表于 2005-8-28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书家成才轶事摭遗

寥寥几语,百态人生。
谢得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