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711|回复: 2

石开:“情节”为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8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 [9 s% ]4 y7 j4 s* u/ R0 [ ba9bafec9fc4509c15c3e08f127fbc54.jpg % I& A" Z/ _4 X' ^

4 u' F' v$ o! J, `- S( T$ b
  W- X6 Z& o& d: v2 L爱好集邮的人士都知道,邮票错版、或出现印刷失误而形成的“变体票”十分珍贵。书画作品也有类似现象。* }$ ^6 _# M- g5 T

; A- n3 k4 G1 g
7 |2 b  o- T* I
文革之前,名家字画非常廉价,北京琉璃厂的几家画店挂有乾隆皇帝的亲笔楹联,索价只在四五十元人民币左右,还可以适当还一点价。偶然间发现同出乾隆帝之手的一副对子却要价一百二十元,看看与其它的没有什么不同,感到奇怪,于是询问店主,店主指着该七言联首字的第一笔说,你没瞧见那第一笔是淡墨写的吗?原来皇帝写字非同一般百姓,大概很是庄严慎重的,侍候笔墨的太监又岂敢丝毫懈怠,想是墨未磨浓时必不敢让皇上老儿亲笔的,究竟如何会出现淡墨痕实在不得而知。据店主说,像这样的“情节”,百中也难得一,所以要格外要价了。9 o6 j; _/ A3 ]
+ P- U% e" W( e" h3 t1 U+ i

) N% ~* j8 _9 j2 T0 @. [9 G! r# K% C1 h/ k* [: A( ?/ t- D
58aaeb1dc491355e605ce1e897209b7a.jpg , M' E7 M* k0 _+ `$ Q5 A

6 e, C# h# o( D, f$ s7 n4 q) l# m
齐白石向来作画认真,偶尔画好钤印时失望 ,却被有心的收藏者“慧眼识珠”,这实在是“市场”在起作用而非创造者的本意。艺术原本应追求完美,但审美心理有时会注重“缺陷”和“未完成感”,人们欣赏断臂维纳斯和《祭侄稿》一类的手稿,便出于这种审美需求。当创作者了解到人们这种特殊的审美需求时,有时会有意制造一些“情节”去迎合这种需求,兹举例如下:$ Y* x. k" B4 K) h6 O

( _+ i4 f$ ]9 O2 Q+ @* ?8 z
/ d9 Z: `5 N1 J8 d1 L7 |, Y
潘天寿喜欢在自己的大画上长题、每长题便脱字,每脱字便在它处更正题记。因为这种情况屡屡出现,不得不使人怀疑这闪失是否是有意的安排,但无意也罢 ,安排也罢,终因这些“情节”屡见不鲜,而失去了物稀而贵的价值。  A' K/ w& w* @

$ n) K+ Y9 h6 H. m! {: R

3 Y. I. v( R5 S# B, o' l; ?( x
bfcad709320e976a4f9ce17d7b6ab27a.jpg
  O/ |% H0 H8 u$ h% m2 v
. _+ W* A: n$ l( v2 J1 O- j. r8 b8 i  ^  F/ _5 m* F# r
毕伽索有时会在自己完美的画面上,用小尖刀划出道道不规则的刮痕以造成被破坏的感觉。这与吴昌硕用布鞋磨擦印面使之受损似乎是异曲同工。无疑这是在制造“情节”,只因这种制造法已与创作技巧混同,也就不觉得怎么可贵了。' m8 M+ ~/ N6 x7 E, _+ A
) {1 ]$ s2 g; P2 A( u

! k4 H0 ?' A# ^: G“情节”可以制造,而只有在自然状态下的制造才得可贵。人们喜欢诗人的手稿,就因为那些涂改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产生的,如今有些书手模仿这种涂改,无病呻吟,虽然作品有时也确有些“缺陷美”的效果,但其创作心态是不好见人的。
, h/ P$ Z# `6 g; s1 v/ D9 h: s" U: f4 ~6 ^; x% F1 K
  m+ l. m  ^4 v/ Y* n: N

+ n6 n" S' A, e0 q# E 4a8c59858014259599f7e6281976bf12.jpg + c' @5 o+ S+ K8 J/ ]9 i
( d( v! c1 E3 x* {" x6 k

3 J& V/ g4 p. O1 j' y5 ]% f解放初期,齐白石闻知家乡湘潭进行土改,他大儿子在老家掌管的四百亩不仅要被没收,还要扣地主的头衔而吃苦头。便上书××,苦陈那些田地是他平生卖画收入购置的,非剥削得来,请求格外开恩。毛主席倒也恋乡情,将信批给湘潭县处理,虽然最终大部分田地还是充公,但总算没有扣上地主帽子。当时处理此事的县委书记杨第甫数年后进京见到齐氏,老人仍然感激涕零,画了一幅牵牛花相赠,题款为“第甫乡先生,白石白石白石,九十六”老人边题字边说:“我年岁大了,腿不方便了,这里就算给你三叩首了”以签名代替叩头的不知古人有否先例,但一连签三个名的,不仅未见于前人作品,就是在齐氏大量画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像这样的情节大概在古今中外艺术品中也属既稀罕又动人的了。
$ |! M5 H9 }5 v8 Z: ^/ b" o+ N
3 G9 N2 z8 D# g& u9 Z
发表于 2017-12-24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必精到!精到,老道才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出日月,书为平生,不得圣道,也可明志5 F. Q2 E" ~" y" C( T
来自安卓客户端来自安卓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