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3168|回复: 3

《清明上河图》是春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3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黑龙江省  思莹
4 n3 a; Q0 ?( G+ d% |
# g  y$ p2 j, h4 r; o# z0 w/ O  }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这幅不朽的风俗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绢本、淡设色,“高二十四点八厘米,长五百二十八点七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今在网上 见到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及其他人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一说,我认为不妥,张择瑞是何等人也?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怎么能反这样严重的错误哪?现据我家收藏的“摹本”《清明上河图》,探讨如下:- \& w, t5 d+ F; ^( d& w/ I5 A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 K% o' y1 M- ]3 A& W, _4 K   而我见到的是驮负10篓木段的毛驴子。看第一只毛驴子正面的筐里直插着五个木段是用来饶火的,三分之二在筐里,三分之一在筐外,其它毛驴子也是这样。 还有一处在画的第四座桥上头,五头猪前,抱小孩旁的树下三头毛驴子驮着用来饶火的木段待售。画家在一开头就交代清楚了,我们都为什么认定是木炭哪?
8 ~  l5 d( |. D4 t5 |$ ]# k/ D% R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 T: A$ r- ?8 C1 s4 l! H   我找遍整个“摹本”《清明上河图》,没有发现这一情景。却是俩个小孩趴墙头看热闹,后面是一片初禄空旷的菜园子,格子式的池埂子里有二人打水浇地清晰可见。所说的“有一农家短篱”,整个图面里只有一处“短篱”,有一位老夫人在洗衣服。其它都是土墙。
! M. U! @" B4 F8 q( X: |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
0 V9 u5 a6 R8 z3 l    《清明上河图》“摹本”有多人拿扇者不假,但是扇风遮阳状,难以让人直信。第一个拿扇者是骑马人,而在他右侧是位买扇老者,随后便是卖扇子的小商贩。并且位于城门前第二座桥下路边。画面拿扇人多为老者,且在图尾部有两老者拿扇左则遮光住步观看。画家是在反应小商贩经营有道,抓住了提前量,而买者也是富有生活经验老人或是远道而来的骑马人。
- v0 W8 \8 B4 ^8 T6 |/ b; X& V; ?8 X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v% n" `$ w3 ?/ w- [
   “草帽”应是宽边帽子。首先带宽边帽子的人是骑马官人,帽上明显有装饰品;其二是带宽边帽子的女人,帽子的形壮象家用的盆倒扣在头上,除脸外还有丝布帘围着。这两人首先带宽边帽子出现,以他(她)们的身份和地位是不能带草帽、竹笠之物的。宽边帽子多达十五种以上,不同身份、地位和不同行业带不同的宽边帽子,说明画家是在描述宽边帽子的种类的,而不是“草帽、竹笠”之物。- E9 A( ], M3 w5 z7 T2 R9 c+ q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7 Q+ Z# q9 p% t: J# a4 f
  “新酒”应是“新潮”。洒、潮字在图上一眼就能辩认出来。“美食”、“美荣”和大大的“脚”字还有阁间门上的“雅浦”字,加上房上高高的装饰可真的“新潮”了。看:赶时卯追新潮在北宋时就胜行了。$ }* p* E7 Y2 V# _* z: b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 S5 K; H3 z0 {7 ]3 V* h0 V. d  《清明上河图》“摹本”里没有见到。
' P+ g; B: ?( J$ T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t2 K5 n( f: o" R* b) q
   《 清明上河图》“摹本”里也没有找到,更没有吃西瓜之举。
/ [7 J6 K- @9 x1 _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
) c# `: W( N  ^4 a. h* V
4 d% _- m8 `) Y7 n" Z, K% n   “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人”“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的说法,对第一队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人来说还过得去;可是第二队老两口、小两口骑驴,第三队妻骑马只带一个仆人,第四队乘轿、骑马后跟一个仆人和第五队妻骑马只带一个仆人也能说是秋猎而出而归更恰当了些吗?你想:一年当中那一天或那一个节气有这么多队伍到城郊区去做同一件事情哪?
2 w4 i* H  V; o/ ?9 G( _/ n  a     九、光着身子、露着双膀的大人、小孩之说是秋季。我看也不恰当,光身是各有其因。第一第二长跑而在光背,第三光上身者,地上放着包伏和菜橔子,背重物走远路能不光背吗?且最后一个光背挑重担子满脸流汙能不这样吗?
$ f: K, |9 x$ @    十、画面进城就戛然而此了,这也是围绕着清明节的需要。再画就离题太远了。
  M, g3 Q$ p4 k
; n) Q6 ?! V3 v7 A    所以,《 清明上河图》是春景而无疑。
发表于 2006-5-4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应该发到国画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原作的临本也应该看个大体,为什么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能出这么大的错误,这真是错误还是其他,作为学术真的需要认真的态度、丰厚的历史底蕴和入微的审视过程
3 G( x& {# d7 Y梦版说得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2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新潮”

看“新潮”图欣赏!

是“新洒”吗?

是“新洒”吗?

看热闹!

看热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