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248|回复: 7

随笔书论———值得重新重视的书论形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随笔书论———值得重新重视的书论形式) D# N7 D) R" }& c, k# E7 P1 e

9 o( v+ N3 x: r- K8 U     其实,这句话应该这样说:随笔书论———书论的最主要形式。/ _7 ?1 `" a$ G$ a! ]
     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征稿启事中明确说:谢绝……经验自述……的文章。其实,艺术就是经验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就不是科学。艺术的学习、传承方法就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而且艺术又是复杂的经验论。大家同是学王羲之,不同时代、不同人、不同时期学的结果各有不同,何者同一对象,结果不同?即个人感知、经验累积不同,表现当然不同。而科学不然。同一对象,结果必然相同,不同则为错。一如赛跑,同一起点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第一,是绝对的。而艺术决然不是如赛跑那样绝对。当下艺术论文往往建立在西方科学基础之上,强调相对独立性,不是建立在实践经验论基础之上,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须知:艺术本身就是由经验到经典的一个过程。经验本无绝对的条理性、可析性。只有当经验被广泛认知、认可成为经典,它才能有相对的可总结性而趋于定式。即便如此,但当个体去解读它,又是基于经验论而不尽相同。+ N# O: V9 K7 ^# C
     由是,以经验论为主体的传统随笔书论形式自然是最可靠、最有价值的书法理论形式,具有来源实践、见解独到、言简意赅、真知无尽的优点,一点也不比科学的长篇大论差。试举例如下:
8 o& ~, ?8 B' T" X林散之笔谈书法中,林老对屋漏痕作这样的理解:
- i9 R8 Y4 C& B      颜鲁公观壁坼,屋漏痕,有力,两边皆毛。
" _* a2 h2 h6 N; E. u两边皆毛是林老对屋漏痕的形象理解,观察甚细,寥寥四字,深明大意。恐怕一些科学论者虽洋洋万言亦很难说清楚。
. U" O% X5 y% q- w& ~! u6 c2 B6 B' j再看林老如何理解草书“飞鸟出林,惊蛇走草”的。
5 C) I5 w. o1 _- `$ n    草书要让的开,如鸟从树中飞过而不碰一片树叶,如蛇在草中穿行而不碰草。, c) w! B' _4 l9 E, J
简明透彻,顿使我辈疑惑全释。你说高不高?
3 F# x& J1 m9 r& t再如高二适先生讲草书要得“方笔圆势”,即方笔为法度,圆势乃情势。往往作草书或窘于法度将草书写成符号,抑或随意挥洒,满纸圆滑粗野,不能在法度之中。故作草必须知“方笔圆势”有法有情才是。此或作草之不二法门。: Y6 X" n+ a# d/ {9 x, Z$ a! b
林老、高老为千古巨子,一代宗师,要言不繁,启迪后昆。其实,上述都是他们日积月累的甘苦之谈,实践之谈,明白之谈,这才是近乎道的大理论所在。
1 T/ y) d, Q% p+ M惟此,“随笔书论”必须重新重视。艺术其实就是大家都来总结经验,不断创造经典的过程。, F; l4 z3 `, y
7 Y1 l7 ]* N6 i
3 J! U, @! L) n, n  \1 H
                                               丙戌年夏于磨剑轩
6 s* j6 m7 Q6 E9 ]! Q7 t% h
& h5 a3 F* O$ K$ ?! Z+ J8 _, i+ U
[ 本帖最后由 丁剑 于 2006-8-30 09:47 编辑 ]
发表于 2006-6-2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透彻!那些所谓“书学讨论”文章大多是为职称而学术、大而无当、装模作样的“论文”,与书法有害无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个沙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8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基本上持反对意见!7 [  l& J& l1 C  y
+ P3 F7 o; r" e) N
我觉得众生平等,众艺亦平等!书法艺术脱不开艺术哲学——美学的规律!; p- W9 s) N) t+ a
( D! Q& Y. N* a+ F
应该将艺术家的个性——特殊性和美学原则的共性放在一起来研究,找到它们相和谐相统一的“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是随笔书论应是"主要"形式.因为艺术是基于经验论的。我并不反对西方以学科分立为模式的科学研究方式。之于书法如考据、史学研究、方法论研究、比较学研究都是可以用科学的方式进行。但这不应是主要的。艺术是基于实践的经验和感受,它是真实的,但又不是完全有理性的。对于无理性的一面,科学就显得脆弱。而所谓规律其实不正是经验的总结吗?
3 P( ^; Q8 A- `     还有一点就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之于理论强调相对独立性是基于逻辑上的思考独立性。东方其实也强调独立性,但与西学的截然不同的,东方是惟恐理论空洞、枯燥、干巴巴,所以即便的理论也要强调文采,随笔散文不足以还可以以韵文,所以中国文艺中才独有 论书诗、论画诗、论文论诗诗,如著名的司空图的《诗品廿四则》。
  k/ R% O. f2 y- {8 [' G     再须强调一点的是西方的以学科分立为模式的研究方式对于中国文化的负面效应已经显现。书画在学院里由于学科分立使得画国画的人疏于书法训练,更在于文化心理的荒疏,培养出来的结果趋于字匠、画匠。所以如山东蒋维崧先生那样的有识之士提出将书法放在中文系。+ p% S( l( f( o" b" Y
     最后推荐一本书:刘墨《书法与其它艺术》,这是本艺术比较学研究著作,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书法与其它艺术放在一道来看,应该有很好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兄是个有心人,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我个人很看重,因为它提到两个问题:
/ ^  U. G0 x3 Q& l" h, z1.表明了艺术经验的重要性,其中也隐含揭示了我国艺术家的艺术态度和艺术分析法。* f, w+ W& d9 h! c& Q4 I
2.强调了正在被忽视的传统艺术传承、记录方式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