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402|回复: 5

当代的书法复兴运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0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当代的书法复兴运动
$ ?7 a6 S" F1 D1 T                 周俊杰. N5 T$ u- r' \5 S" B
  历史上几次书法的振兴同任何事物一样,有规律性、周期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基础上而生发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书法热潮也不例外。20多年来,在中国这块热土上所出现的这一超越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书法热潮,我们可称之为“书法复兴运动”。
( s3 t  \7 l; u, |  ?1 I  “运动”,从大的方面讲,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而用之于艺术,则是在一定成熟的条件下人们有组织、有目的的,声势浩大的群体性活动。所谓“复兴”,即指某一事物在落后、衰败了一段时间后重新兴盛起来。中国书法历史上曾出现了秦汉、魏晋、盛唐和清中晚期碑学几次大的振兴时期。而民国之后,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国书法在特殊的文化、思想背景下走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期。我曾在一些文章中论述了走入低谷的多种因素和种种表现。然而书法作为一门中国古老的艺术,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弘扬主体精神的艺术特征,已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中。中国人血脉中流淌的是华夏五千年的文化,这文化的根基是被中国人崇之为“圣”与“神”的中国文字。而以中国文字为基础的中国书法则历来为宫廷、官府、仕人、百姓所深深钟爱,其痴迷的程度我们可以从汉代赵壹的《非草书》及其他大量文章中得到印证。而经历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在精神上被压抑了多年之后,需要进行一场从无理性到理性的释放。20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大潮,为书法与人的精神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尤其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场书法美学论战,将书法从机械唯物论的思想框架中解放了出来,从而还原了书法所特有的美学特征,并在新的时期中赋予了它新的美学品格和性质。作为“艺术”,书法在迟于美术、文学、戏剧等门类多年之后才为国家所认可,1981年成立中国书协时其他艺术协会已成立了32年。然而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压之既久,发之愈猛。20世纪80年代开始,书法艺术以一种山洪暴发的态势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是任何力量也压不跨、摧毁不了的。各种各样、各种级别的展览、竞赛、出版、教育、学术研讨、对外交流活动无以数计,人们进入了一种类似狂欢的书法热潮之中。这一切,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未曾有过的。
( t& d2 m0 f$ X! @$ T' E" a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书法基本是在半自觉到自觉之间运行发展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躁动,80年代初期自觉的美学探索,中期的回归思潮,后期的流派意识及对书法在当代发展的规律与走向的探索,无论实践和思想都在一步步向纵深发展。人们对书法的认识远远不再是停留在“写字”和“言志”阶段,也不再机械地总是在一撇与“一把刀”、一竖与“一棵树”的联系中去寻找书法的美。人们已将自己的思维自觉地与中国大文化和世界大文化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使书法与整个大文化进行对话并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翼与文学、美术、戏剧等平起平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书法理论界的思维是深刻的,而其中最重要的认识或者说成果是将这20年中国书法的发展与欧洲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进行比较和借鉴,由此使自己的思维始终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用“思想力”的钻头对书法艺术进行更深的开掘并由此寻找新的艺术道路。* P! D7 U$ \) C2 z4 u  e) V
  中国20世纪的最后20年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前期有许多相似之处:欧洲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苦难和十年“文革”的浩劫;其时人们都需要以“人文精神”为启蒙,冲破此前的阴霾并由此使人还原为人而不再是奴隶和工具;而达到此目的的手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学与艺术;其时都是需要天才而“天才辈出的时代”(马克思语),人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同样人们都在自己的古老传统中寻找到了能开启思维的精神力量———欧洲是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而中国则是三千年前就已成熟的文字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书法艺术;人们都在自己的传统中寻找到了“人文主义”、童心感和博大豪放的艺术精神;并且,二者都取得了成功,尽管我们现在只能说仅仅是个开端。6 V5 |  V0 z! q7 b2 e/ \- Q
  当我们到欧洲一些大博物馆看到古希腊、罗马时的《维纳斯》、《胜利女神》、《掷铁饼者》等雕刻与看到我国的秦《泰山刻石》、汉《褒斜道刻石》、《石门颂》、《张迁碑》原作时的感觉应当说是颇为相似的。至少我这种感觉特别强烈。站在法国卢浮宫中的《维纳斯》前,我长时间地细细地从四周观摹雕像,你很难相信她是出于几千年前的艺术家之手,我静静地面对她时,很奇怪地在脑海中浮现出了汉代的一些碑刻,她与《褒斜道》、《石门颂》等刻石所闪现出的神采均令人感叹不已。它们与我没有什么时间和国籍间的距离,并能与我“对话”,从而灵犀相通。它们都是一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童年时期所创造的高不可企及的艺术范本”:艺术手段的严谨与精神所体现的自由,深厚的历史感和动人的童心感,古典美与“现代精神”的自然融合,使它们都由此具有经典性,并都能够开启我们的心扉。是的,我们这个时期如果也希冀有一个“书法复兴”的话,那么借鉴欧洲“文艺复兴”的一些思路和观念将会受益无穷。, c8 i; R9 a+ Z& Q7 K
  当然,意大利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等,并没有完全直接照搬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那些天才们也未完全抛开中世纪的遗产。他们在其时只能为宗教服务,而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们借鉴着宗教题材而从中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此外,他们继承了欧洲中世纪以来绘画上的技法,而在构图、色彩上又有新的创造。我们这个时代有头脑、有思想的书法家们,不会仅仅盯着历史上某一两位书家,而是宏观地对整个中国书法史进行观照,将三千年前已成熟的甲骨文和三代的金文、秦前后出现的简书、汉之庙堂隶书和野逸的摩崖、魏晋人写经以及“二王”体系后所出现的诸多流派都纳入自己的视野中。其中颇为重要的是,很长一段时间,个别地区个别人对三代、秦汉书法的漠视甚至否定的倾向和观点在这期间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扭转。( I# K) C9 |7 u  }0 d. c
  历史给我们这个时代的书家提供了一个极佳契机:思想的解放、对外的开放、个人才华的充分发挥,使我们有可能将自己的思想与中外大文化、大历史联系起来。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尤其对“人本主义”的渴望和融合,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书法作为艺术的传统观念。而一门艺术的发展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前提正是观念的解放和突破。我们是传统的维护者,但不仅仅是守成者;我们是艺术的创造者,但决非将自己架在一个“非传统”、“反古典”的虚无主义基础之上。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开始了一场新的、具有宏大气象和格局的“书法复兴运动”。我们不仅在书写着中国书法史,而且在创造着一部新的中国书法大历史。这一复兴的历史不会像欧洲那样缓慢地进行二三百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当代每一艺术运动都是在不超过三四十年的时间内完成的。当我们看到米开朗基罗《大卫》的雄姿、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拉斐尔《圣母》的庄严和慈祥面孔时,当我们面对一部浩瀚的书法史和时代强烈的审美选择时,我想,我们由“书法复兴”而达到历史上第五座书法高峰的愿望为期还会很远吗!?
发表于 2005-8-20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的书法复兴运动

看完整篇文章我也没看明白作者在说什么也不明白作者要说明什么!浅薄而不切题的引用如涂抹在玻璃镜面上的墨笔一样的儿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的书法复兴运动

心情是激动地
. V& H) l% V- ~; l7 c; G9 F5 Y% Y所指是虚无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0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的书法复兴运动

如果书法都指望如作者这般人中大抵是没有什么希望的!何谈复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的书法复兴运动

还是书法网的广告语好"网络复兴书法"!大气而且关键是在做着确实的工作不像有些人只会高调的唱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20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的书法复兴运动

有你有我共同复兴书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