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0962|回复: 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获奖论文公示公告


根据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有关规定,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阳光、学术、规范、和谐评审,接受社会监督,杜绝不良学术现象,“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监审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对本届获奖论文进行公示,现将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获奖论文名单
一等奖:
薛龙春    江苏    激赏与嘲弄:清初书家郑簠的遭遇
杨疾超    湖北   “书肇乎自然”与“书当造乎自然”
——中国古代书法重要理论命题论述
齐  江    重庆    书法传统的当代解读
迟志邦    山东    书法——在象、数、理的对应中寻求适度之美
朱桂明    广东    从掌指之法到肘腕之法
——运笔方法的转换与晚明书风的丕变
二等奖:
李慧斌    山东    宋代制度史层面的书法史研究
刘建平    浙江    中小学书法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策略
杨天才    河南    试论书法文献学的构建
山岳顶    河南    近世碑帖之争的文化解读
靳  永    山东    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刍议
——考古资料、传世书迹与文献的综合释证
方小壮    江苏   《汉晋印章图谱》版本考
盛诗澜    江苏    明代家族文化对书法的影响
朱天曙    北京    周亮工《印人传》的成书、版本及相关问题
刘思凯    陕西    朴茂雄强与文化担当
——关于书法新古典主义与当下创作
几个问题的思考
姚光义    江苏    时代风格:特殊的“合力”
三等奖:
叶  梅    福建    从嘉兴项氏法书藏品看明代书界的相关现象
段永成    广东    论沈曾植的帖学观念
金  丹    江苏    论包世臣书法流派及其现象
张  勇    山东    论清代颜体书法与碑体书法的合流
赵维红    山西    道光之际“宣南”书家行迹考辨
谢权熠    浙江    张照书法试论
李宇平    重庆    晚清以来章草兴盛原因探究
方  波    浙江    北宋中后期及南宋文人对隶书的品评与实践
许洪国    山东    走近《袁安碑》
范国强    山东    论史游章草《急就章》的真实性
李庶民    山西    拂去对李倜的误识
黄修珠    河南    论古代简牍书写方式与今草的形成
陈白羽     重庆   “刚健含婀娜”:曾国藩书学观
段惠子     山东    梁巘《评书帖》论书之精华——炼字
陈志平     广东    周越著作考论
张永强     北京    从莒县所出《傅现墓志》
略谈宋代的玉册官和御书院
西中文     河南    书法突变现象研究
梁培先     北京    改造与失衡
——试析形式构成对当代书法创作理论的影响
孙永玉     安徽    中国书法笔力理论的历史生成
谈雪萍     湖北    关于审美体验的几个问题
陈华平     浙江    书法的意象多维复象构成及其审美特点探论
李  蕾     河北    现代美学家关于书法艺术性质的探讨
李宗玮、吕文明    山东    书法审美特质的主体性思考
张际春     河南    浅析《书概》的美学思想
张继民、肖玉钦    山东    继承传统与创新及当代书坛走势
徐荣双     河南    关于对中国“现代书法”的思考
释奚白     北京    华严哲学与书法之美略论
张  捷     江苏    书法审美偏好机制的无差异曲线分析研究
苏晓敏     山东    从接受美学看碑学运动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影响
孙  晖     上海    凤凰涅槃——小议“电脑时代”的书法艺术
吴慧平     广东    书法地理学研究刍议
许  义     吉林    由“兰亭论辩”引发的书学研究方法论
及学术精神的思考
王振刚     山东    文化安全视阈下的写字教育
刘宝光     广东    以系统论原理深入探究笔法教学的内在逻辑
于  宁    山东     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书法美育
的现代诠释及其价值重建


        公示时间为:2006年10月15日至2006年10月21日。

        在公示期间,授权“中国书法家网”发布获奖论文全文。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发现获奖论文违反“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征稿启事”关于论文必须是未曾发表的规定,以及有抄袭嫌疑,或为他人代写等问题,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等方式向中国书协举报。

        举报电话为:(010)65389215   (0)13522678871

        来信请寄:100026,北京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收。

        来访举报接待室设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接受电话举报和来访举报时间为公示期间每天9∶30—16∶00。

        为便于对举报问题进行调查核实,请举报人在举报时,提供可靠线索或证据。单位举报的,应以书面形式并加盖公章。个人举报的,应留下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或住址。中国书协对所举报的问题,将组织力量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并对举报人和所反映的情况严格保密。如果调查属实,中国书协将依照相关规定取消获奖者的获奖资格,并在媒体上通报批评。

                                                                 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组织委员会
                                                                     2006年10月14日


[ 本帖最后由 中国书法收藏 于 2006-10-15 21:43 编辑 ]
发表于 2006-10-1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届讨论会过于偏重史论与教育类,书法批评被漠视,有偏颇之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书学讨论会内容应宽泛一些为好!太单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jw 于 2006-10-16 11:59 发表
是的!书学讨论会内容应宽泛一些为好!太单调了!


这和评委的知识结构的缺陷有绝对的关系,有的人只适合做板凳纸上谈兵,有的人只会写两笔不能叫做"书法"的字或者读过几本书而已,其实对综合艺术知之甚少,甚至离开他的领域就是白痴,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古人早就说过一句话叫"艺理相通",艺在理之先,不懂艺,何来理?看看他们选出来的那些个玩意,何其狭隘!:lol:lol: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负责人,把自己的弟子拉入评委,以及评委地域的组成等也有可探讨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16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一看,论文作者名单原来都是组委会和评委会的人员学生、亲戚、同事、熟人。
乖乖、真是透明度高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