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0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0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21231|回复: 4

[热点] 慢慢悠悠的张先生(文/郑培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1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慢慢悠悠的张先生
) V7 Q9 D# Z  H* [文/郑培亮
- j  d4 O  n3 N8 T0 S- K& J- n# x( T; `. T
' Q9 H3 L0 i" |, p% Y+ H( O/ `
$ [% \- r* E8 l. _& A! F3 C
    山东大学蒋维崧先生,为当代硕儒。现代书家作品均以平方尺为计算单位,唯独先生按字数。先生早年攻篆刻,高洁超迈,自然不能以印章大小,应以字数来论,及至晚年书名大盛,还是沿袭老规矩,算字数,一字千金。
5 v( }& R, l3 h& E
" b3 D* C3 Y% v* w, {5 K
( _* D1 X  I! t% |7 U2 E/ B  E
    先生是《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平时很谦恭,雅人、俗人、无耻之徒、故作高深之属,到他那里,均报以微笑。实际上老先生高傲无比。老先生编字典出身,在他眼里,错字满天,只能在愤怒与无奈中报之以谦恭的微笑。如果狗屎一堆,又自称创新与学术的主儿,先生便长『啊—』一声,闻者大多以为是赞许,我知道,这是把老先生憋坏了,再不『啊—』一声,那破字就像脓痰一样把老先生的喉咙给堵了。 ) m8 o% o% O7 z5 c1 q4 l% s  o

* ?. b9 i, ?& C0 S' p( B7 F1 x
* O- M/ O. Z7 T# m/ s) u
    先生生前,惟独喜欢评论北京张荣庆先生。山东那边如有人到北京办展,总想请老先生推荐几位领导和名流,老先生威望高,说话管用啊。先生就说一句:可找张荣庆先生看看。
- V6 T: Z! b6 C- S9 C: C$ y9 t- @
    我那时在山大读书,蒋先生推许的人,在我心目中,立刻高大雄伟,顶天立地。 * I8 I5 e5 T2 P% }# o

' a" R9 Y6 n( p8 Q! S7 k    来北京没有多久,碰上张先生了,就一普通北京老头。两眼炯炯有神,晶莹剔透。脾气好得不得了,知道我爱抽烟又买不起,不等我把那根烟抽一半,又递上来了;听说没有吃饭,走吧,下楼,吃大棒骨;又听说我孤家寡人,那就更不用着急了,再玩一会,再拉两句,一侃半夜。我们一个个眼球通红,大脑迟钝,惟独先生精神矍铄,意犹未尽。 # j* Y- v- c4 X- g# j

8 r7 w- T$ F* g6 _) M( C  m( I* P
6 C* p" v: v; u) ^3 f
    北京书法界的中青年,一律称之为『张先生』,以表尊重。先生口碑甚佳,退休前,做过中国书协的研究室主任,再大的官没有混上,只混得满腹诗书。先生爱玩,买书是玩,读书是玩,学书是玩,抽烟熬夜也是玩,数十年玩过去了,居然不紧不慢玩出了大名堂,一直玩得大家统称为『先生』。
' R9 I! H: I! t+ X( i& W. Z4 Y4 z- }/ `. a  R% }
+ h8 q/ R5 e! x$ a3 F) T; E
    张先生慢性子,他一来电话,我首先要看看手机电量足不足,慢条斯理,一个字一个字的蹦给你,很像过去游击队战士扛的三八大盖,那边敌人都扑上来了,子弹还没续上,急得你火烧火燎。写字也慢。有的书家,半斤酒下去,一夜写出一个中国美术馆的个人展。老先生不行,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半天出一小张,还未必满意。书法是个慢活,需要慢慢的『煲』,味道才好。先生慢性子,太适合书法这个活了。一件件的『煲』,一字字的『煲』,一笔笔的『煲』,『煲』得味浓、味正、味醇,耐读、耐品、耐琢磨,初看不奇,百看不厌,字不惊人死不休,捻断数根须,反复推敲,不厌其烦,沉浸其中,其乐无穷。
' p* c" Q) v7 f6 m9 M
  K& ^( H- ^, A5 ?$ L, }- r# x. s$ \
2 Z( s% v% [8 I5 I. E/ I
    看先生的字,我的理解是,写好字,性要慢,路要窄。 ' y' L. q3 p/ s' D6 R1 S

9 e- [4 I4 ^! U) N4 u9 j& Q" I7 U

+ O$ y  m/ t6 I- G3 x0 X
    慢性子不适合现代生活的节奏,但适合书法的节奏。为什么有的书法家整天价东边日出西边雨,城头变换大王旗?性太急。老想写出风格,写出个性,老以为自己是『超女』,一夜成名。劳累奔波,拜师学艺,名家合影,访碑寻帖,展览研讨,忙得不亦乐乎。忙了十年二十年,才明白自己为当代书法艺术的繁荣做贡献了。张先生的办法值得借鉴,他的心态更值得借鉴。
7 j& i; X8 h- U3 U7 h2 R9 \- w( P. N

6 ]0 z/ B6 o, w6 B1 ]9 b  p8 T
    现在看来,路子宽了,也不是好事。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是现代书家的通病。没办法,谁让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了?这帖好,看那帖更好,再想像古人那样,忠贞于阁帖死守一辈子,也不可能,美女如云,好帖成堆,想不花心都难。张先生半路出家,别人踢完上半场他才替补上来,偏偏替补队员进球了。原因是别人都累了,瞪着眼,甩开腿,猛踢,有的踢得自家球门朝哪都不知道了,他却清醒得像酣睡初醒,哪里有破绽,他看得极清楚,用他的慢性子,慢条斯理的踢,踢来踢去,一不小心,进去了。
& w/ X6 z) t7 E) o7 V+ y+ M) o# _2 i- F5 e! ]

7 C0 N! G4 c$ v, X8 E0 B0 [' U( ]
    张先生死守『二王』,倡导『二王』,鼓吹『二王』,既得罪了人,也赢得了人心。很多人在扬碑抑帖、张扬自我的时候,他像个小学生,一笔一划地鼓捣,两耳不闻窗外事,任尔东南西北风。写碑写帖,不存在孰高孰低,关键要对眼。小青年恋爱,不对眼,剃头挑子一头热,热得要死要活都没用。张先生在『二王』那里找到了兴奋点,找到了节拍,获得了满足。
) o: G2 u' W4 _0 e0 Q  z6 l8 U, K. T/ |! k) G- e: u

  i8 @- z$ h+ @+ o9 |
    现代书法展览中,写什么的都有。有的女孩子,温柔秀气,偏偏学徐渭,你有徐渭的疯癫吗?有的小伙子,斗志昂扬,学弘一法师,形像了,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欲望。这些都是没找对头,没对眼。别人说好,对你来说,未必就好。『二王』有一段时间大家写腻了,但张先生认为对路,写不腻,而是越写越有味,越挖越深。这叫坚持己见,一意孤行。
) H/ X8 t3 i  J' M' x$ S5 w7 I% B
  E% S, a( x, V$ w* ]  o4 s

9 p; L, }9 A* O: H. p6 ?4 v7 ~+ g
    没有和张先生探讨过,是否受到启功先生的影响。张先生未必临过启字,但在精气神上,他们是有共通之处。张先生的作品,文气四溢,静谧清凉,如同炎炎夏日,人困马乏,清茶一杯,顿觉沁人心脾,通体舒透。受启功先生影响的人太多了,有的走出来了,有的走不出来。启功先生虽然过世,但留下的启字文化产业仍遍布全国城乡。写启字的,大都写得太像了,因为太像了,所以土得掉渣,因为土得掉渣,所以恶俗。其实,启先生的字也是一杯清茶,只是有的人加了饮料,有的人加了酸奶,都『馊』了。张先生虽然心仪启先生的书法,但他写得不像启先生。张先生写『二王』,也是这样,处于像与不像之间。因为写不像,他写好了。这个理,不能对学书法的小孩子讲,但学过十年二十年的都该明白这个理。就像我们教育孩子,大道理要讲,真办事,大道理未必能成。
7 T* v" N" j+ T* U2 A! f# L" T6 j: q& H& n- c6 W2 T
  F/ c+ {6 {7 Q5 F# z: I: B
    因为赶飞机,只好写到这里了。说的不对的地方,万望先生包涵。改天到先生家里,一边神侃,一边享受着先生一支接一支递过来的好烟,那是多么严重惬意的事情啊!
2 |. Q* G! [3 _& x- ?
( s  f: J) R8 R' X5 A二○○八年三月十八日中午
, B6 j; J( m( \  Q2 |: b: k
2 c& p7 Z+ b# Y' \5 t$ ~(本文作者:大学教授,现供职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
发表于 2008-4-2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3 em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培亮比柯文辉更会写“人”,就是结尾煞得仓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晚上我读了八篇评论张荣庆先生的文章,郑文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2 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em1 em1 em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