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1188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录音整理】全国百名书家展《当代中国书法投资论坛》% K- b6 T& g) D; w G
8 ?: j/ L3 s# p9 T$ p5 H
原载:中国书法在线7 B# M( M: K/ ~2 b' j
+ v6 W' H) V0 }' C, V0 n' W+ w2 {
- N; O7 J, u( o( m; Q& g" q" w& \! p' h7 t: M1 D) ?& U
书坛名家在青参加中国书法投资论坛
5 k' c5 v$ i) p* k8 m- `, M3 C9 C, A( q `+ ]! n7 ~, w
应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之邀聚首青岛将编撰《当代中国书法市场投资指南》专著% }6 I3 w. o* L h/ G ^
8 x e# R8 P& J5 ~+ @
应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之邀,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专业媒体、新闻媒体及书法网站等人士在5月11日聚首青岛,就当代中国书法投资进行了研讨。论坛由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院长毛智华主持,专程赶来青岛的刘正成、崔志强、曾翔、李晓军、邵岩等书坛名家与青岛书法名家刘咏、刘健、杨乃瑞、郭强、袁本敏等,共同为书法创作的艺术化和市场化梳理思路,各抒己见。
, \: h; K3 r# }! |5 y& y H: R, Y2 k( S% D1 E& g; t+ ~: U# _$ ]
【主持人: 毛智华(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
3 K3 f- J" N) S0 |今天邀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参加此次论坛,想就书法市场投资、创作、审美等诸方面做一研讨。虽然艺术市场正逐步完善,但书法上市场仍缺乏一套正确的价值体系和准确的依据,标准失衡,市场混乱,破坏和扰乱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使书法市场更加无序。尽管改变这种现象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但在座的专家学者均是在书法业内公认的大家,希望能为书法创作的艺术化和市场化梳理出清晰的投资之路,给书法艺术市场从历史、学术、艺术等做出定位,使书法艺术投资沿着健康积极的方向逐步走向正规,也是对青岛当代书法院最大的支持。% i7 Q% G1 G& D
. B3 d* l& q3 Z【刘正成 (国际书法家协会)】) ~7 {% {/ _7 v
我要谈的题目是“书法官本位与书法价值认证体系的错位”。
% m8 C8 y; N* Y书法的市场价值表现,自古有之。但纵观历史,那些追逐商业化的“走穴”式创作,很难被记住。真正的书法创作应当与市场有某种意义上的绝缘,不应被商业化所左右。( [1 r# o$ B- n. v, d* t
相对于古人的“润笔”,古代的收藏体系来说,当代书法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已出现价值上的错位。写得好的不一定是卖价高的,艺术与价值体现的“不合理”是一种共识。尤其在拍卖市场,自我运作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品,竟会出现几十万、百余万甚至几百万元成交的例子。
! `* U3 G+ H. j$ R; }, i# M书法的投资环境取决于一个价值认证体系。现在,书法一个约定俗成的体系——官本位阶梯,并且在无意间成为价值体系的参照。其实谁写得好,书法家们心中有数,基本八九不离十,但放到市场认证体系中就不同了,如书协官员等,作品价格就会高一些。尤其对很多外行的投资者来说,“某某主席”显然比作品的艺术性介绍更能作为价值的一种认可。
' m" o) ~% n" f5 K: Z现在,这种价值错位仍然相当突出,对书法的创作和投资前景的负面影响很大。改变这种局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t1 Q( \ @8 l" s: R2 M* K: \4 _
一是体制上的改变。& [# t4 H# X' n7 E/ V/ p
大力发展民间团体,因为他们多把艺术水平作为唯一认证,没有实力的不能进入。当前情况下,民间力量将是中国文化艺术获得地位的重要途径,发展民间艺术团体是当务之急。( k) _: m, j. Q, @! }
二是强化画廊运作机制。
+ s0 Q" ~. @. L! h与拍卖的自主定价不同,画廊作为一级市场,承担着确定作品市场价值认证的作用,可以真实地反映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8 [% o+ o) t- H* { X
三是完善艺术评论。' |9 n6 [5 F2 ?0 U, O/ w
当前的艺术评论基本放弃了对中国当代书法创作的批评,只说谁写得好,而不说谁写的不好。其中,有偿评论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人情世故。但是,艺术评论不能做到公正、全面,收藏者怎么能进行参考呢?所以,建立一个独立的评价体系,是现在亟需探讨的问题。) S/ x, d% R7 r
( d$ D, e# E. i, a0 F
【崔志强 (中国书法家协会)】
! X. F7 b# J7 e8 F( A7 v. ?' z当代书法家可以分为五个类型:1,职务型书法家,如各级书协主席、副主席等;2,领导型书法家,如喜欢书法的官员等;3,在野型书法家,如一些不与书法圈往来,但却“艺名”在外、崇拜者众多的人士;4,真正搞创作的书法家;5,书匠,如琉璃厂、文化街开店摆摊写字的人士。
8 ]7 j: ~4 q# R1 o这五类人士各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作品的市场价值反映出当前大众审美所欠缺的问题——写得好的不一定卖得贵。那么,提高大众审美水平就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让大众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假恶丑,这就需要普及书法教育,如书法院及学校等都可以尝试开设普及性的艺术审美班。
! _3 i- N: y V$ y# F" ]; o: i相比于大多数人,画商和拍卖行等大都是内行,对书法作品有着明确的评判标准。但作为商业经营,只能是谁的好卖就卖谁的。比如这次在青岛展出的作品,我们都知道是真正的书法创作,但能有多少人“识货”呢?现在,收藏者大都是投机商,按照欧洲艺术市场的惯例,一件作品再次上拍的周期是二十年左右,但现在有的作品一年内在拍卖会上能出现两次,这就是出于利益的驱使。$ w4 G: s' T5 p& O& o% D7 Z% J- y& R* Q
现在还有这样一种反常的“行业规律”:一个艺术家用两年的时间,花多少钱做多少广告,在媒体、刊物上有相当的曝光率,第三年就会开始收回“投资”,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则成为次要因素。这基本已经跟卖假药的一样了,可见现在行业内的这种浮躁,而这种现象仍有愈演愈烈之势。+ k+ Z: C7 w% M8 \# G3 S& W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不要对中国书画市场抱有太大的希望,一些“顽疾”几十年内都难以改变。那么,艺术价值与市场接轨就更遥遥无期了。
4 V, ~. f) ?* m4 B+ l. L4 N/ n& f. I" M, s+ W( v
【曾翔 (中国书法院)】& M8 G, X- z* E. }" P; [
当前的书法创作很大程度上已违背了艺术价值规律,处境非常尴尬,以致于在书法教学中都不知该怎样去教:是要学生们向艺术型发展呢,还是学习技能,尽快赚到钱?) b/ Y' q) @" G0 a4 }$ _
其实,学书法是要吃苦的,不能考虑得益。假如一个艺术家比照着能卖一个亿的作品去“创作”,那是不会出来真正的艺术作品的。我认为现在到中国国家画院等集中报名学习的,大多是为挣钱,学的是“怎么变票子”的技能,所以也不会出什么好作品。
9 J, o$ S; ?( b+ s- W7 M Z$ R真正的艺术家不一定生活得好,最大得益者是中间商。这些问题,张晓刚、陈丹青等都曾谈到过。创作质量与市场无关,搞艺术就得“只能创作,不能享受”,学书法尤其是这样。只是研习书法不为挣钱的,现在在中国真是太少了。
$ R. Z. Q2 K2 n6 i) P/ x# d7 ~& A9 c8 b0 s2 v$ o
【李晓军 (中国国家画院)】
! o# Q d1 k7 y. v: C$ U书法等艺术品投资也像社会化大生产一样,越来越细化。比如一个财团的投资计划,是包容一个流派,还是针对某种风格,需要提前做出可行性分析,引导资金投入。如果投资一个风格型的艺术家,就得让他衣食无忧,放胆创作,才会持续出现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作品。
8 X/ h4 H+ d6 w! g2 `艺术上的成功与作品水平并不完全吻合,需要考虑商业因素。按常理说,艺术家需要坚持创作的单纯性。但当前出现“纷纷自我包装”的现象,与这类事情“没人管“有关,对艺术家来说,精力本应全用在艺术创作上,又被商业运作和市场牵扯,分散精力,影响创作。这些反映出目前社会性的艺术包装意识不强,“各自为战”,从而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 j. k& [ M7 c. ~' A' K# J: D0 G【崔志强插话】很多书法家就没有版权意识。- ^% r" F; f H2 x) T6 K9 G) U
【李晓军】对于书法投资者来说,要建立艺术品与日用品的概念区别,清晰辨识作品的艺术价值。比如这几年“流行书风”的概念,体现出书法日渐失去用实价值过程中,当代书法创作应有的一种艺术面貌。这是构建当代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时代审美趋向的综合体现。作为投资者,这种现象与趋势要及时把握,因为真正的艺术品受众面会很小,不会是百姓日常用的东西。/ a& E) ~& `* U6 u2 K- k2 n* B
2 Q! k( h x Y8 l
【李相国 (中国金融书协)】. t2 ]4 h6 ]* f0 m! ^; S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难以调和的矛盾,但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量现已排名世界第三,艺术市场需求在不断加大,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书法艺术市场,判断标准混乱令人担忧。不过,如果解决好以下四类问题,书法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5 D- n' Z6 n$ L% {7 ~6 `: A
一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书法艺术市场的发展;二要大力培养合格的经纪人,他们既要有眼光、经营管理能力,也要有实力;三要建立市场合理的价值体系;四是都要遵守市场规律。$ `8 e& s7 n' M/ e/ }* G
) C2 O1 q+ a; v& {【邵岩 (国际书法家协会):】" k2 t5 e$ C0 N$ t h7 X+ {& O
现代书法已属当代艺术范畴,市场主要在国外,而且一年比一年好。& o' ]7 {0 w) \9 ], g5 Y- `2 Z1 \8 o
国外的收藏家买东西不看简历,以能代表中国的艺术为标准,不讲什么“官本位”。他们会站在世界的高度,仔细地寻找这一类作品。东南亚的收藏家比较喜欢有禅意的东西,美国人、欧洲人则比较钟情于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作品。
/ g) l) {) }" c* b9 O9 u5 w对于作品的价格,画廊标价会以作品的风格作出权衡,国外收藏家则会从技法、难度、独创性对作品的价格进行考量。双方达成一致并不是什么难事。而对于国内收藏者,大都会注意艺术家的职务、身份等“名声”,实际上这体现出买家的不自信。当然,过于强调辉煌的“简历”,也是艺术家本人的一种不自信。艺术市场就是靠作品说话。
1 u$ y6 |& H& \* ~3 k: g7 r9 k2 m: o0 y2 ]
【李强 (青少年书法报社):】1 `% y. {; w, m" X+ w2 {$ {' @2 ]1 B3 @
书法现在似乎是拍卖市场的“弃儿”,尽管近期有些起色,但难与国画、西画相比。
6 g3 h# J' C8 ^其实,书法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现在虽然存在体制、价值标准方面的不完善,但仍有较大的人群喜欢。对于书法家来说,要让作品更自我、有新意是基本要素,对于市场的表现则不必怨天尤人。真正有水平的作品会逐渐显现出来,得到认可。书法家只要坚持艺术创作精品化,艺术的春天就会很快来临。
* P( }) \" V- Z- F' q$ M: C2 c. t" ^( J+ j w# d% r
【刘健 (青岛理工大学):】- \4 C# x* p7 M1 \6 o1 x8 `
书法投资是近几年经常提及的话题。投资就是“钱生钱”。书法家应当认识到自己作品的价值,注意保护知识产权,谈钱不是“俗”。收藏者要提高审美意识,认识到书法作品的市场价值,从而规划好自己的投资行为,得到良好的收益。+ N: j# E% ^; ]$ I) h" {( y6 ~5 o
现在,一些高校已设立艺术投资专业,包括经纪人培训班等。书法家也能够正视市场需求与市场规律。随着体制的不断完善,书法艺术的市场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 h% C0 ]' x% e
& v6 r2 Y8 g, p% B【杨乃瑞 (青岛市书协):】
6 k9 z7 R0 X9 i! |: }; b) n艺术家获得收益,所付出的成本很高,包括时间成本、材料成本、学习成本、技术成本等。比如一个人七八岁学习书画,到成名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潘天寿、李可染曾说过“三十年的字”、“二十年的画”,就是这个意思。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艺术家和收藏者都很重要,有利于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正常接轨。
# F6 G8 [* a m# W, E: u, R2 f' o8 Q1 K. S; \; m
【王小雷 (中国书法网):】" |- W: K- [! p/ d9 P& N
艺术市场的滥、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许并不消极。比如唐代,可能是诗最泛滥的时代,才会有大浪淘沙,出现那么多伟大的诗人。现在艺术市场的假与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是市场走热的体现。有了这样一个市场“基数”,才会筑就有高度的艺术金字塔尖。
9 Y& n% V( j1 O2 B艺术创作的任何个案都没有共同性,艺术家需要不断地积极创新,是比较感性的问题。而对于艺术市场的决策与发展,需要建立在统计数字的基础上,引入定量分析的方法,找到高质量的建议和有效信息,这是一个理性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梳理。
1 {3 P' b! n/ Y4 @- y2 V# L+ F, k1 U$ Z0 i! O
【周明华(书法网):】
( K$ V3 e" h4 j; ^6 U# f1 U随着艺术市场的走热,网络也开始大量介入,成为一种趋势。
$ {* z. Z3 i3 h( B: L3 c8 w+ t: M; L书法专业网站上,“商城”与“拍卖”如今都有着不菲的交易量——石开就曾在网上商城一个月内卖出几十万元的作品,一件500元的作品也曾拍到几千块钱成交。网络受到欢迎,主要是因为大家发现一些原来难以见到的东西竟然可以在网上买到,而且各地的作品如此集中,不必东奔西跑。当然,随着行业“扎堆”,现在网上的生意也有些难做,一些书法作品的价格迅速拉低,比如原本500元的作品,50块可能就卖了。恶性竞争固然是一个原因,但商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说明这些东西可能30元就能进来,那也要从书法家本身找找原因。: ?) [+ v5 z+ G& v, ~6 T- ^8 l n
尽管网络在发展中会有些问题,但对未来书法市场的推进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因为网络会让作品的价格和数量明朗化,让书法艺术价值与市场逐渐回归、接轨,网络化的购买方式也适合于书法作品的销售。对此,不少书法家及业内人士已有清晰的认识,并开始身体力行。
; O, y; @' n' a0 e4 \对于艺术家自我包装的问题,也应有积极的认识。资本市场是残酷的,当前的形势下,艺术家应避开“清高”,大胆投入,宣传推介。如果说一些“江湖艺术家”能够花50个版面提高曝光频率,真正的艺术家为什么不能也如法炮制,打造知名度呢?创作要与市场接轨,艺术实力与经济实力并重是一种最佳状态。, ~. a9 F' f# r. r2 k" M1 c5 k
7 e1 Z1 s) ~* i) a1 B5 `
【邵志军 中国文联】青岛之行不虚此行,本届展览作品水平很高,论坛也好,感谢毛先生做了一件大好事。十七大提倡发展文化产业,这次论坛起到了引领和净化作用。书画投资近几年也搞了一些,感触很深,听了大家发言,获益匪浅,感谢青岛当代书法院为投资市场做出的努力。1 ~1 p, J0 Y4 U3 p) H' E/ x& A
5 B/ q) D% C; l' ?6 I8 Y+ F& L
【翟卫民 中国书协考级中心】我在考级中心经常遇到一种现象,规则不会理解现象的变化,同时也破坏了认可的程度。5 n7 \. e5 ^! T( B
: A' z1 \/ z" V
【陈浩 自由撰稿人】我想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目的性,大家刚才的观点有一种碰撞,在碰撞的中间,我得到了更多的思考,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 b' a- `) O# t' Q5 K' f$ |5 e+ H; i# P% [3 s6 q/ A
【李胜洪 中国书法院】书法市场现状堪忧,价值偏离,倒挂,标准失衡,投机钻营的人多了,这很自然,纠正这种现象很难,不容乐观,但市场正在逐步体现它的作用,要积极的看待转变,艺术,创作规律能否通过市场统一起来,这很重要,我讲几点,1,通过市场导向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2,投资人与研究机构联手运作市场,3,艺术家本人尊重市场规律,甘于寂寞,4,评价媒体的建立引导大众审美。我对书法市场前景充满乐观。. V3 p% D" C+ K6 a' b
. N* C, f8 r( e. Y5 s9 Y
【主持人:毛智华(青岛当代中国书法院)】
. C5 q% a8 r, t# A: G感谢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既全面,又深刻,又诙谐的剖析了书法市场的各种现象,如曾翔先生所言:“论坛的作用虽然微不足道,但搞书法这么多年,良知驱使吧。”很受感动,虽然根治一些丑恶现象的存在,我们这一代人可能看不到,但无论怎样,此次论坛是有积极意义的。
' _7 O. T, d, S+ `7 ]6 U占用了老师们这么长时间,有二大收获: g7 z/ P0 B. J9 W- Q( H3 S1 Q
一,是听了发言获益匪浅,
# C. _0 t- B6 ^# B) x+ W% H二是为了出版《当代中国书法市场投资指南》一书增加了实际内容,增加了分量,有大家的支持,书法市场的前景是光明的,我想此次论坛会引起业内的关注,也是一次成功的论坛。在合适的时候会举办第二届论坛,届时希望各位仍能参加,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