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70
- 注册时间
- 2012-4-2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2551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5-3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谈书法自学与教学中的两大陷阱
# `% v& e3 _/ D ^* Y ----李松& ?5 m9 q$ i7 E2 d
2 ~( q/ e! n: E1 s7 l( N5 y
当前我国的书法人口相当多,中国书协会员近万,省级会员几百万,地县级会员几千万。为历朝历代所不可比。但是,专业的书法教育机构在几千万爱好者目前难以满足需要,绝大多数都是自学。出版界火速加盟,法帖专辑、光盘教材充斥书店,为自学书法者提供了有利条件。所有这些绝对是可喜的现象。% ~; P, X3 F" j& B' Y r
6 q0 {) F( x7 }+ V# h/ F3 K6 L
但最近,曾听一位业内人士说了一句震人耳根的话:“书法自学,等于自杀!”此言一出,皆争引用。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有它一定的道理,尤其是常年从事书法教学的书家,真真地有所感受,“自杀”现象非常普遍而且严重。此陷阱一。
- z! G, H1 O! ], k& H
& @* I! e, q4 _5 T$ u1 G8 J5 Z8 ?在全国范围内,书法的教育可谓非常兴旺和发达。大专院校设有书法专业的相当之多,学历的设置极为诱人。大专、大本、研究生、博士生等等,每年都有一定批量的学子离开大专院校。书法专业机构和社会办学更是遍地开花,可谓一派红火景象。同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在当前的书法教学中“他杀”的现象也格外严重。此陷阱二。
9 x. }! Z2 D( }( M8 P" Z/ q) R8 d8 l/ v- u* ?6 Q
鉴此,非常有必要就这两大陷阱的话提议论议论。
0 M! H$ ]0 \. R+ s我们真的发现,而且是经常地发现,一些热衷于书法的自学的业余爱好者真是执着地、顽强地、义无反顾地在“自杀”!
/ \2 x! Y" N t% Y. _# B, I7 I1 |
. ~% W7 \( S! {; t( R究其缘由,或许是某些理念的传导和学习的环节出了问题。比较常见的是有几种情况:; s' q% w$ g. {, H" }8 o
1 B1 q) x2 }6 d2 P" m2 i+ n
一、被楷书所杀
0 _& h8 S+ Y# y! B) e5 E一些人执着地认为“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更有甚者,认为“唐楷更是书法的真正的基本功”。于是,顽强地抱住颜柳欧赵之某一家,死守几年十几年“刻苦地”练着“真正的”“基本功”。这种现象非常非常普遍,绝大多数沦为书奴。, O8 }; y! Z E; B, C
* _% [5 c% P) s1 Y; D& G5 Z. V0 b/ _令人相当费解的是,他们只认定楷书(只认定唐楷或独认定欧阳询一家等),认为楷书是真正的书法艺术。认为楷书是最难的,最至上的,统领一切的书体。: l) M' C0 r4 D5 k. n5 _5 h+ @; C& A
4 z" Q5 C) x3 v& d. |% y这样的自学者写的字有鲜明的共性特征。字的可读性强,可赏性差,技法一成不变,风格始终如一。多数是写的了欧写不了褚,更写不好行草。如果能写行草也往往是写成“三一作品”(墨色一个样、笔画一般粗、字体一样大)。也还有更为可怕者,死守一家不说,根本就没能守正。比如,说是学颜楷,可是满纸黑鸦鸦,即没解出颜字之笔,又没捕得颜字之形。
. A7 T5 |; s% B0 f! B/ w) T! b- j& R J
二、被偶像所杀% e! n' }9 f8 _, F" c6 Y5 T: B* X
当代卓有成就的书家有实力的书家活跃于书坛。他们获奖多、名气大、收益高。尤其是他们的书法风格,书体种类和学术见解在书界有很大影响力。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粉丝团”。虽然粉丝各居异地,但自觉不自觉地扑向了他们的偶像。这不是名家的过错,是追踪尾随者的问题。大有“非某某不嫁”的执著和信念。
7 n" |) n) `3 {+ y; j
3 S- P% z2 L- q% W, ~9 E( f这种自觉自愿式“自杀”的现象也不少见。原因大概有几种情况:一是对艺术的判断理解认知的能力较低造成的;二是自信心不足导致的;三是困惑迷茫起因的;四是急功近利心理驱使的。
3 v( E: m( ?2 P( K' i& @% S- _. i+ j+ h4 a
三、对传统书法理解和判断堕入误区所杀
: Y' n! }( s* w/ p; B传统法帖皆可为法,这没有错。问题是,具体到个人,具体到学习的某个阶段时并不是这样的简单判断。
0 ?% V, C, \. T% s) S4 Z4 g" i
' H& p7 ]5 m9 r* ~& v8 B$ N比如,有的人的审美定势属于恬静平和一路,那么主攻狂狷野逸就是误区。就好像长得文静瘦小者非要扮演李逵一样,怎么装都装不象,怎么演都无法找到感觉。( @) l/ g/ V! v8 _* }' I
( `9 S! ?: f( x9 f% `- [
还比如,把某些属于另类的品种当作自己的主法源,也是一种误区。有的人专攻《爨宝子》,只写郑板桥、金农,而又不及其余。这样,久之则不能离轨,久之则倔强地走向僵化。这是对传统或经典的一种误判误读。这些虽然是传统,但未必符合自己的取法方向。对传统对经典不能盲目,更不能没有选择。好像生活的现实一样,胃火大的不能热补,如果一个劲地吃燥热食物,结果是满嘴起泡。
5 }9 [3 P! z/ o
& w4 [3 d7 O1 q0 t5 }再如,有的人当前的字写得很油滑了,需要调整需要祛疾,选帖“取药”是关键。如果临习比较稚拙一类的法帖相对合理得法,而恰恰又选了飘逸甜媚一路训练,往往是痼疾不治,病疴加重。这种“自杀”纯属鉴别能力差,积累少,眼界窄造成的。
3 Q4 A. f) x' J$ L5 r0 X: E* E
: Y( D# e0 l, o6 n8 ~& \! W此外,也有些是因为特别固执偏执所导致的,就认为自己的判断正确,就是只偏爱某种东西,于是走向偏狭,于是一意孤行,于是越写越难入流。结果是专家不看,百姓不认,投稿参展屡战屡败,再屡战屡败,了无胜机。其结症在于不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这样的“自杀”现象在自学书法者中是屡见不鲜的。书法技巧的训练是有选择的,不是盲目的,不是随便找一个法帖就可以为法的。$ ^* } Z; n _, H7 ~/ U* H
# y* G: I3 N# R四、被技巧训练有严重的盲区所杀' h3 z: z3 E7 @1 Y; L% {9 B
比较科学的技巧训练相对的说应该是全方位的。凡是在训练环节没能解决的问题,在创作时肯定会暴露无疑,这和体育训练大体一样。认为“楷书是基本功”者,再加上只攻唐楷者,其手头的训练会有严重的盲区。主要的关键的盲区是:1、不会连续书写;2、不能快速运笔;3、不敢大小字体反差和粗细刻画笔形;4、写不出墨色层次;5、写不好或写不了绞转之笔;6、不能或不敢聚散开合等变化。
) I$ ^" \; R: z& `# _; i4 F( |1 v" Q8 N1 x
这些盲区,正是书法技巧的重要核心部分,或者说是动态书体必须要强化训练的部分(也应该是静态书体必须要训练的部分)。如此分析,就很明确了。只攻静态字体,往往动态字体的技巧方面的不到充分训练;反之,单攻动态字体,静态字体的技巧是盲区。所谓全方位技巧的训练,应该包括动静两类字体(实践已经证明,行书写不好,楷书也太好不了)。
/ H5 n9 @ @ \5 v$ C2 c6 d: }
1 ^6 \+ [5 G2 h$ x需要强调的是,训练不同于取法,而取法必须训练。比如,攻草者写金文为训练中锋,但不一定是专攻篆书。攻隶者临王铎为使笔畅,但不一定走王铎的路子。就像体操运动员练跳高,只为训练弹跳力一样。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训练点训练,以期达到训练目的。: E2 Q3 `1 ]8 e! e
' Z0 s6 Z* R1 Y% b/ [训练的盲区还包括其它方面。我们见到,有的人只能写楹联,参展投稿笔会等等一出手便是对联,叫他写其它样式马上就乱套。也有只会写大字写不了小字,写条幅写不了扇面等等,这也属于另一种训练有盲区的现象。$ L' h+ F, g) s
8 Y% z( [4 o; j; S8 {6 |4 Y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许许多多的自学书法者,往往技巧训练存在这样那样的盲区甚至还比较严重。
% m0 ?1 @- K) u$ Y0 Y4 q0 n: N4 M* ~7 s" q2 j# d( m) l; C' B
我们再讨论讨论“他杀”的现象。当代的信息太发达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也带来困惑。我们所见到的是,不能很好的甄别和处理各个方面的信息,导致问题的出现。
6 C2 o# @; X/ x8 O4 B$ }+ _+ @9 s# g3 N
一、被教头所杀
+ ?" `' r s2 Q, N6 R& U. |- u0 A0 T k自学书法“自杀”的概率高,从师呢?大概“他杀”概率也不低!现在书法的教学遍地开花,教头到处都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头都具备良好的资质。我们最常见的是,教头写什么,学生写什么,教头怎么写,学生就怎么写。不是“因性以练才”,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而是私塾式的圈养式教学模式。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窝一窝的。也有的是学生主动自愿的直取所从的教头,亦步亦趋,惟妙惟肖。一些教头不是在调整和导航,而是“一意孤教”,甚至是以此自豪自矜。学生被“他杀”,这类教头就是残忍的“杀手”!
4 e$ D0 o5 _. ^' v' G% q0 G8 N# {5 [* r. s
二、被展览所杀+ \9 h% q# P' P+ g; c# Q) N( e
当大的展览之后,会有一些反映相当快的作者迅速尾随获奖者,灵活多变地跟风。手快者直取速获,并在下一轮投稿时一试身手。当下一轮的评选出现新的导向时,又会快速反应,紧随时风。数年下来,有些灵气足者,有一定的入选率。于是,正是这样有入选的可能,效仿者不断增加。
& s- I, A& h2 d
1 R$ ?- Y! r( w7 f& ?1 D这种“他杀”的现象虽然有展览评选的诱因,但是,它完全是作者自己的选择和盲从的结果,也有相当一些作者根本就不晓得学习书法的路数导致的结果。0 B2 `- C3 X1 c( a& I
" A7 l* x4 ]& B4 E这样被展览所杀的人,往往是字变来变去,飘忽不定,既没有扎实的功力也没有明确的方向。
. y" d1 u/ d( {. T! ^+ M( Q- }$ o
, h3 ?% p3 {4 W: a$ {, m三、被地域所杀- A6 N( B, \& P! c
某些地区书法活动非常红火,有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作者。民间往来,相互淘染。学习书法不是追古圣古贤,而是旁取左邻右舍。获取的技巧表现的风格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域书风影响严重。值得讨论的是,大家都面目相似的那种所谓地域书风是不是真正意义的地域书风。一群爱好者,应该是和而不同,而不是互相克隆。这种被地域书风所“他杀”现象也比较严重。
# O. m/ x0 W4 A: M
D( a# c: B& O四、被出版物所杀7 X k" `* b. D P8 y, ^5 `
出版业的火热加盟,无疑大大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法帖、教材还有作品集充斥书店,当然许多出版物是高质量的。" |- A, V9 J1 W# w# t" [2 b# P7 r5 K
& f3 C4 x! \- A" f' l
质量高的主要是古代法帖部分,这部分是最可信的,最没有问题的,而某些教材就很有问题。最可怕的是编教材的人并不是某体某帖驾驭的高手,编出来的东西有着广泛的杀伤力!因为,出版物很具有权威性,很能迷惑人,发行量很大。往往买书的都是一些爱好者或初学者,他们决不会怀疑装潢精良的摆放在漂亮书架上的教科书会有问题。
5 j2 L8 T# R4 [) Z( r
2 _) g" S7 c8 ?" h7 f" y, v就笔者所见,比较严重的是魏碑楷书的教材。里面所讲的所示范的东西很有问题。讲解的都是用唐楷的方法写魏楷,就好像在用勾股定律来解圆周的算题。殊不知,这样怎么能解得开题呢?细究缘由,编撰者根本就不是写魏楷,或一直在错误地写魏楷者。有些行草书的教材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如果真是按照书里所讲的写下去,恐怕会直蹈误区,一定是会被“他杀”!
( ^ ]% Y ]! ?/ b: H+ o) y/ U
& R$ ~5 _& j; k. ?议论到这里,我们真真的需要反省。
# R+ E" L7 d; @2 S t9 {一方面,自学书法者一定要警惕“自杀”这个陷阱;
! @8 ]8 X9 ^: _: W9 V* I# A另一方面,向他人学也要千万小心“他杀”的陷阱;$ |$ g6 l* }- j, r. N
再一方面,“教头们”更要克己,万万别把别人往沟里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