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889|回复: 0

王友谊甲骨、金文书法艺术探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8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古法我意成新体  师心师笔悟天然
——王友谊甲骨、金文书法艺术探微
王友谊以其独具特色的甲骨、金文书法而饮誉书坛,是当代中青年甲骨、金文创作的杰出代表。本文着重对王友谊的甲骨、金文的风格特征、审美特征和书学思想进行探讨和评述,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一、王友谊甲骨、金文书法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考量一个书家的艺术价值,风格这一因素至关重要,风格的形成是一个书家书法成熟的标志。王友谊甲骨、金文的自然率真、高古雄健、质朴凝重的风格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他经过数十年的砚田耕耘和读书深悟,在痛苦的否定之否定中形成。其中历史的机遇和苦学深悟这两个因素尤为重要。
(一)历史的机遇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文物考古的黄金时代,其中的三件大事对甲骨、金文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是1899年安阳小屯村殷墟甲骨文的出土,它使我们看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殷代人用青铜刻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那简洁生动的点画,均衡错落的结体,变化无穷的章法,令郭沫若大为惊叹:“卜辞契于龟甲,其契之精而字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细者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达寸,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四环照应,井井有条。”“是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二是甘肃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得大量珍贵写经抄卷面世。三是大量战国及秦汉简牍帛书的出土。可以说这三个重要事件是一份给予二十世纪书法界最为丰厚的一份礼物,它赋予了当代甲骨金文创作历史的机遇。王友谊是幸运的,他乘上了这趟时代的班车,为他的甲骨、金文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苦学深悟
甲骨、金文难认难记,不下苦工夫、笨工夫是不会熟记于心的。要在甲骨、金文上有所成就和突破,要付出更大的艰辛。《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石鼓文》 这些经典之作,王友谊研习不下百遍,同时他对二李的篆书也下了很深的工夫。苦学是对甲骨、金文技法层面的强化,深悟是对甲骨、金文本质内涵的理性透彻认识,他在临《大孟鼎》的题款中写道:“……清人叶昌炽《语石》曰:‘大抵甲拓本有二……一为蝉翼拓,用质薄之纸,以淡墨轻拓。望之如淡云笼月,精气韵皆在有无间。凡石碑之剥泐过甚者,最宜此拓,如用螺纹笺,则更上一层矣……。’余箧中之拓本与叶氏所云相合也。此铭在书法艺术中应占有重要一页,亦是殷商金文过渡时期承前启后之重要枢纽,为两周书法艺术走向成熟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书风肃穆庄严,朴茂浑厚,虽有部分线型法殷俗而加以修饰,然不失其庄重古雅之气。尤其是苍劲深实之线条,自然流露出其书写之韵律,亦愈加显示出格调之高古,气象之不凡,实令今日书家所叹服……”这段跋文文气十足,评价也很准确到位,如果没有对金文全面系统的辨识和整理是写不出、也写不到位的。我把他所作的一首诗的后两句作为其习篆研篆的一种注解:“空灵妙远开新境,瑞俟空音万里来。”
二、王友谊甲骨、金文书法的风格特征
王友谊甲骨、金文书法无论从点画、线条,还是用笔、用墨、结字、章法以及风格的追求来看,都给人高古、率真、雄健的感受。王友谊甲骨、金文作品有一种极强的视觉张力,有一种纵深感的审美感,他以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甲骨、金文的艺术样式,他的作品既能表现高古醇厚的韵致,又能找准现代人的审美共鸣点。他的甲骨、金文的创作极具书法史料价值。
(一)兼容并蓄  博采众长
金文书法风格有三种明显的分类;一种是追求端庄工稳的,以线条匀称、结体工整为基本特征;一种是追求“金石气”,以枯笔、颤笔、方折顿挫等笔法来表现;最后一种是追求“行草意态”,书写中掺入行草用笔之法。这三种风格同样存在着不足:端庄工稳的风格多用小篆笔法,线条匀称,结体和章法均失于板滞,很难酣畅地表现书家性情;金石气风格用笔墨去表现刻铸工艺中的“金石气”、“泐损气”,易于出现匠气和造作之感;追求“行草意态”如过于粗率,则与金文庄重、静穆产生不和谐感。
王友谊融“金石气”、“行草意态”、“端庄工稳”三种风格之长,站在书史的高度和艺术的深度上去理解认识创作上的得失优劣,用自己的审美意象去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
甲骨、金文历史悠久,各国异体、官民异体、官民异制,其文字或整饬华美,或真率简洁,风格多样,体势繁杂。在甲骨、金文的“选字”上,王友谊结合篆书的主客、揖让、阴阳、向背等巧奥,用艺术的审美将甲骨、金文以水化盐般组合在一起,决无生硬拼凑之痕,他将不同系统、不同地域的篆书遗貌取神,用自己之意进行加工、提炼、整理,协调字形,使其风格统一,浑然一体。
(二)笔法娴熟丰富
王友谊长年累月研习战国先秦简帛碑版之后,发现古人在篆书笔法上的灵活多变与丰富多彩。为增强甲骨、金文线条的质感和表现特征,他大胆尝试探索,将隶书的抢、搭、换笔和草隶的绞转以及行草笔意的捻、转、反、侧,结合甲骨、金文的创作规律自然和谐地运用到甲骨、金文的创作中成了“折、挫、扭、转”的王氏笔法。这种自然生动而变化多样的笔法和具有浓郁时代感审美趋向,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笔法。
(三)独具匠心的结字与章法
王友谊甲骨、金文自然率真、高古雄健、质朴凝重的风格与他的结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细细观赏他的作品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在结字上充分调动移挪、避让、舒敛、参差、轻重、错落、开合、正的手段,加上丰富多变的用笔,真可谓极尽篆书造型之能事。可以这样说,王友谊是在甲骨、金文造型上挖掘最深、表现最丰富的书家。
一般书家把篆书写的四平八稳,状如算子,呆极生厌。王友谊甲骨、金文在写法上常常匠心独出,通过布白的虚实,字形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及用笔的方圆、曲直等使繁者不觉繁,简者不觉简,刚柔相济,巧拙互用。反复观赏更觉其字字妥帖,处处生动,令人回味。
(四)“写”与“意”的高度融合
王友谊不因袭前人成法,以造化为师,以心而悟,以写表意,意足成书,寻求主观感情和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借助写来抒审美的高古之意、天真之意、雄健之意。
“写”在创作中起着核心的作用,它将书法的“结果之美”提升为“过程之美”,从而使书法这门空间艺术又具有了时间艺术的特征。“写”的过程也是注入线条、气韵的过程,书写令创作者得真趣与大美,得到有别于生理快感的高级审美愉悦和人格精神的升华,写是审美意识的表白,性格的流露,情绪的宣泄。
“意”是一种可以意会又难以言传的表露境界,它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又超乎客观存在为主体所理想化的境界,“意在笔先”。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它是书家艺术创造的终点,却是审美创造的起点。
王友谊“写”与“意”的融合,追求一个“真”字,讲究真情真实,唯真唯实,才无矫情造作,才可抒发真情实感,才有笔情墨趣。王友谊在继承了高古气息的前提下,成功地改良了金文的工艺色彩,获取了与时代互动的风格基因。他以酣畅写意的用笔,使甲骨、金文具有了“写的”意趣;他用写的意味体现了甲骨、金文的丰富线质和所流露出的浑然天成的大气,深化了甲骨、金文的神韵,情感、动感、特征;他用写的意味改造了金文呆板、僵硬、臃肿的线条,代之以雄健、灵动的线条,赋予了甲骨、金文新的意境。
三、王友谊甲骨、金文书法的抒情审美特征
书法创作,贵在有真情实感。作为书家,一个社会中的一分子,王友谊强烈的抒情感也源自于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碰撞。具体说,就是一方面王友谊对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处境,或得意或失意,或悲或喜,对它们的个体体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王友谊对天地万物(高山大川、江河海涛、花鸟虫鱼、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的观察所得,正是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王友谊强烈的审美抒情特征。
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审美进入艺术自觉的时期之始,艺术创作已不再仅仅是言志,同时也开始抒发艺术家个人心中之“情”。钟嵘在《诗品》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天地万物发生运动变化,事物的运动变化又感动了人,使人的情感生发出来。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法言·问神》)。韩愈说张旭:“喜怒、窘穷、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送高闲上人序》)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力,有它自己特定的形式,由于情感力是内在的、精神性的,它的感受只有书家自己可以感受到、体会到。但是在书家的情感外化时,其力的感性形象就显露出来了。感性形象借助书法这个载体而显现情感力的物态化。王友谊甲骨、金文作品中的笔墨和线条有着一种灵动的动态,情感作为创作的助动力,在创作抒情中起到了重要的造型作用。王友谊将他的人格、学养、理想、好恶,一切心灵的思想因素凝集成一种情感力,通过具象的形成,而感受到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王友谊作品中强烈的抒情以日常情感为基础,他的抒情性情感并不单单是个人主观需要的满足,而是审美的需要,审美理想的满足,其中包含主体审美对象理性的、社会性的评价。首先,创作中的情感是一种原初的精神性的表露。其次,创作中的情感比日常情感包含着更为丰富、更加深刻的理想内容。王友谊的情感已从直观的、狭隘的个人功利升华出来,它比日常情感更丰富更净化,更能丰富欣赏者的精神生活,净化欣赏者的心灵。
四、道法自然的书学思想
中国的文化影响了中国哲学,中国的哲学又滋养了中国的书法。道是中国哲学中最具普遍性的范畴。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或本体。道涵盖了天道和人道。“天人合一”思想也是通过道的观念展开论述和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东汉的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蔡邕的“夫书肇于自然”应该是一个双向命题,他所说的自然既指天地万物,又指《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蔡邕用古代朴素唯物论来阐述书法与自然界的关系,提示了书法的起源和本质。
道法自然是一种精神状态,老庄谈自然时,用了“朴”、“素”、“纯”、“真”、“初”、“性”等作为同义词。自然之美,实质是精神的自发真挚之美,是人的心灵内在根源的美。
书法与道的契合,是心灵与道的契合。这种契合意味着一切困扰羁绊人心灵的因素的化解摆脱,着力于精神的自我飞跃。
“道法自然”可谓是王友谊书学思想的灵魂。他认为:书法是“观象于天”、“观法于地”的产物,“书”取法于自然之象,依照自然的变化运动法则而作。自然万象是因阴阳的对立、变化、运动而成,由于阴阳对立面双方的消长、盈亏、兴衰,因而也出现了刚柔、动静、强弱的多样统一和变化,故其在用笔的轻重、疾徐、浓淡、方圆,布局的疏密上都以天地的阴阳、刚柔运动规律为依据。
王友谊甲骨、金文的线条是其心灵“流美”的结果,其用笔的抑扬顿挫,墨色的枯润浓淡,结构的违和无不是适意自然。线条的变化,墨色的枯润浓淡看似一般技法层面上的问题,如果没有道法自然的思想做支撑,如果一味专于描摹与造作,自然也不复存在。天趣来自真情,描摹违背天性,与自然背道而驰,与抒情南辕北辙。情感的意象体现在笔下便是自然意象,情感的倾诉借助线条的表达越发凸现真实。
王友谊崇尚自然之美,但不反对艺术创作的精益求精,他只反对书法创作中的“匠气”、“俗气”和造作,反对那种内容苍白而无真情的“矫情”,推崇自然真实的抒情性。
道法自然的书法思想蕴含了王友谊超凡脱俗依道而行的品格,是其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重要途径。他把书法创作看做是一种精神提升的过程,是一种人格修炼的过程,是实现自我超越的一种选择。
道法自然的书学思想蕴含了王友谊体悟自然精神,是与天地对话的一种方法,最终是为了“澄怀观道”,进而寻求自我精神的满足与愉悦,以去世俗欲望,以达净心无欲。无欲则是为了追求一种极度自由、极度自然的精神状态,使书法更具有一种高雅的文化品位与格调。追求一种极度自由、极度自然的精神状态,使书法更具有一种高雅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