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艺公社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快捷登录

搜索

正在浏览本主题的会员 - 1 在线 - 0 会员(0 隐身), 1 游客

  • 只有游客在线
查看: 1519|回复: 4

[热点] 邱振中批判——之一关于理论、之二关于创作、之三果儿答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15-5-31 21:08 编辑 , d3 g; {" Z$ {
. U7 {8 \: j) c0 ^! [5 O
《邱振中批判》
! E; z! j& `) Z" R5 p
& m9 e2 z* p5 Y! H& D2 {
——两读者微信对话实录
. ]1 Q5 ?, c- {$ S6 l% m
编者按:在微信朋友圈中,有两位曾经是邱振中的读者,同时也是研究者。对有关邱振中的人与事,表述了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征得他俩本人的同意,以读者甲、读者乙对话的名义,编辑于此——. g( v  f' o& `' v* ?$ Z
5 C7 ^0 j' n! U& \; v
注:主题帖题目为编者所加。8 Y: `$ t- F; y7 S! G: U0 U+ D" }. c
* [2 W& g- }+ ?1 q) ]
' u8 F# `4 f; p- M
图片18320150416144509.png * ]2 Z7 U; @/ N

* j: R- h4 v8 `" f% E坛主183:邱先生如果听不见网上的声音,只证明他已疏离于这个时代了;如果他听见了而不作答,则证明他罔顾于这个时代了!但显然不能证明其他,例如高视而觉得不屑于作答!欢近(迎)邱先生的积极参与!: v: P* f3 ~) T5 C

8 a( A) p7 h( a& h4 }0 C# N) J截图于中国书法在线网论坛( b" k* c& Y' }7 E0 b+ v
" A9 B5 T! m) h( @& K0 H
' Y3 ~' s# a" I, b
关于理论(一)
6 m# J% |5 z+ ~; @6 n3 ~! h/ K1 v6 b3 J1 r" b
3 b  s% t8 v+ ^  }
读者甲:最近,网络上有关邱振中“起点与生成”作品展的评论你看到吗?, `  s# ]7 ?# l7 b

. M; r& z) A' f* P/ ^2 v" B
读者乙:我看到了,这些帖子文笔犀利,言之有物,幽默风趣,有意思。
7 L  D: R6 l& m8 G  z; G! |& R' n
2 p; I8 N( c, o( {
读者甲:你读过邱振中的著作吗?有人说:邱的书法理论已经形成了体系?
$ Z7 i$ @. C/ V) {# c' n3 \' i
8 N/ u* j9 o+ {1 c# A4 k- y$ N/ p
读者乙:哪里是什么体系。那是一本文集,不同时期的评论和书法论文收集在一起,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都是短文。
  f. h% v/ y( y8 h. A5 J
, s$ x! G0 \7 F! ?7 ]. b
读者甲:⊙0⊙哦?!' g" T; u5 N4 p( l( @
6 l" H+ Z2 z/ m; w% A1 J2 I8 y6 X
读者乙:如果现在看他的这些书,那么你可能落后当下的艺术理论。美院的学生研讨会上就有人说:邱老师的抽象画在西方很多年前就有了!+ I4 {/ n0 U4 {# n  v
5 r# y5 D7 U& ^  ]7 ~8 U1 z
读者甲:邱振中在外界看来是一个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 J! D- @% @! B! U, t+ w  T4 q
; W( w; h2 i, }: A$ _
读者乙:嗯,他还是书法家、画家、书写者,对此很多人有非议。但对他理论非议的人相对较少。他的理论主要有四部分:
+ s' I" U2 C+ L% B% m9 R1 t* X" V! j% d, q; _
一是,《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主要收集了80年代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论文。用带有科学性和诗性的语言得到一部分的认可。
. s/ `- S( Q, `% s
9 k! E& h( b0 D) v& P4 N
二是,《书写与关照》,主要是2000年前后的文章。他提出了书法的三个分类,传统书法、现代风格的书法、以书法为元素的创作。还有些文章是对张大我等“现代风格”书法家的评论。* u7 q( t# X3 c/ E, D. g

  a+ E/ G9 ?$ ^+ ]
三是,《书法的167个练习》,他把书法的笔画拆分后再进行练习,就等于开了一个肉铺,把猪腿、头等分割开来,再拼凑一起还是死猪一个!而古人则强调“一以贯之”。我觉得这种练习法是与书法艺术传统背道而驰的东西。如果这个方法有用,那么有谁是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呢?
8 z5 _( [$ R6 C
. S" o; p/ x8 i4 |
四是,《书法》,是前面三本书的合装。新的内容不多。
* n" s7 m' Y% B& d
$ |& `5 B5 P% `: L0 k
读者甲:在你看来他的那些所谓理论表述,确实并无多少新意。/ s- |( [3 H% U" @
- {" F: `  b0 n, ]& R7 Y3 p& F
读者乙:不知道中国书法的“理论”一说从何而来?在我的观念中马列是“主义”,毛是“思想”,小平是“理论”,江是“三个代表”,胡是“科学发展观”,现在是“中国梦”。7 n  j9 R- A1 l( h1 e

, d, N2 V* W& A6 ?2 T
有学术主持人说:邱是“书写”的思想者。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邱的“理论”已经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呢?!2 r1 r! z  C% o8 [9 z

/ t* k" b: j8 K  I) s0 I
邱在理论上主要提出三个学说:
& u5 `3 |- h/ d3 T9 s+ d, t1、笔法的三种运动形式。
! v/ G1 s# k/ U8 m: l5 v8 M4 [4 X2,在字里行间绘制的“轴线图”和“外接多边形”。
, s/ }$ _3 C( h5 C3 C. R3、提出了书法的三个分类,传统书法、现代风格的书法、以书法为元素的创作。1 n& {0 }1 E9 h' b# k! V
这些书上的有些观点来自80年代末的西方美学著作,如《艺术与视知觉》、《秩序感》、《情感与形式》等。如果你看了这些书以后,再看邱的书,就会有新的想法。邱大张旗鼓地宣传那些理论,到底有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很难说。

, g) k& E6 w& `- @! m4 A( ]# T) v* U$ R3 O; L8 }) V' y
读者甲:从这一点上来说邱不是一个好老师,他的作品和理论对80年代的一代人来说有一定的意义,但已经属于过去。过去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太少。他为人们打开窗户,现在大门都敞开了。还来这一套......他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推出二三十年了,好像没有孕育多少优秀的艺术家。
6 B. K8 T9 e& f3 W- v, m: M8 Q
, D# }, Y- h6 x( ]) ^! p, g
读者乙:邱的理论其实影响了80年代的年轻人,他还想影响下一代,下下一代人。这可能吗?!世界文化的视窗已经打开,社会在飞速发展、更新换代……
5 B: K+ W. n* ~2 t$ o+ G
相关链接:
7 s' @# T. D% r9 {

% W4 m9 @, o0 S8 Y追问邱振中:有关“起点与生成”作品展的若干问题【上中下】
7 k, P* i% ^1 {% r( ~: Q
https://www.shufa.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2303&fromuid=447677 [% ~' l7 A8 w2 p: _: ?, I
(出处: 书艺公社)
. R" x. P& h7 Y% F. d; }/ o

1 k/ M/ k5 V2 d% o. y
  ?# Y5 K9 I$ p3 k( Z. C/ N% z; D5 q5 H
来自网络上的声音:邱振中你能听到吗?!
5 k  A+ l2 y$ R
https://www.shufa.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2387&fromuid=44767/ ?2 K4 P, F1 Z- ]2 A
(出处: 书艺公
 楼主| 发表于 2015-4-1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创作(二)9 J; [; X  U* x& k

+ z* K6 l  ^; |) h6 A, f 人文图片20150416152317.png   _, z! R  c2 j9 s; \* s2 d0 S/ ]
4 h4 t: g3 E8 e8 m  T: \
人文奥运:纵观书法史,从甲骨到隶书、草书,哪一次书法的创新不是颠覆性的?邱振中老师是开宗立派的。
' E: L8 H+ n, e3 o+ z9 g. r, N
3 u9 ~' u: m, j8 N9 E
截图于书艺公社网论坛
2 [" B7 m& ~5 v) H+ _+ z8 f! ^; ?$ S/ J- N) j0 C
183图片20150416133749.png
  o0 ]2 F9 [, x( U& Y' H
% V0 g7 v7 c: O& ]$ V
8 ?! J- h! S; A7 p坛主183:9 q) g! w2 V  q: \, {1 p# U
3 p0 B  g- l, A) o, c
愿闻其详!开的什么宗?立的什么派?欢迎详尽阐述,参与讨论,活跃学术空气!

) {; p+ _9 q; k; Y+ f
. |6 R, w  j" Y$ o, n截图于中国书法在线网论坛
1 g" i' y" k' G# W* E  k# ~. N0 M; G
& G! E, A; g% s9 B) N# V4 @  S

% H- L! E' h$ l5 O6 I& R; Q; f& K# f% Z
读者甲:有人说邱先生在当代书法领域是开宗立派的.......2 X* J1 {* A; z1 |  g! J3 N/ V- l
/ C* q! E7 k1 g4 X( z
读者乙:我觉得邱对传统书法技法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的。但那仅仅是一道技术的关口。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传统方面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技术员" 。关于技法,历代先贤已经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现代人都只能是一个技法的使用者。邱在文章中也提到,书体发展到今天,在正,草,隶,篆及行书的基础上几乎没有可能再出现新的书体。因此,他的开宗立派的“可能”就是书写了。
! K; ]+ t7 `$ N

6 W. J4 a  p# [# P. @6 Q4 q读者甲:邱到底算是书法家,还是书写家呢?

5 j  g& Q9 y+ G
0 N! W+ i3 U9 B+ \- F$ R7 I7 l5 T读者乙: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了解什么
书法?什么是书写?书法之法关键在于是“法度”,是历代先贤通过对世间万事万物观察与总结,所得出的规律性的东西,并且经过后世千百年来无数代人的验证,加以完善后的艺术体系。

$ b! V' p+ C* b' V: h$ K, U书写是什么呢?仅仅是一种运用书法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技能。每个人都是书法的使用者,即书写者。只能做汽车的驾驶员,但做不了汽车的设计者和制造者。当然,这种技法也有“高悬中天”,不是天才“门”都没有的时候。那就是在慈禧的年代,想做汽车驾驶员是“门”都没有的,如果不是太监的话。

" l/ S- D! \! L; q& i- H% g
6 r& m/ ~1 L2 w! C7 U$ c' U" m  d读者甲:邱先生可以称为现代书法家吗?
/ b/ W/ U8 u* {( I9 t

+ Y' }0 ~+ W: I  j) V读者乙:如果王羲之当时把自己称为现代书法家的话。那么。到现在要“现.......多少代”呢。因此,他最多只能称为“现在书法家”。
6 E& B2 i9 z7 J  C( e: }" H

& Y$ H9 J* j$ ]读者甲:邱为什么要把本雅明弄出来呢?: J7 Z5 a$ C* s" A: g: W5 Z$ j

9 W4 t* M' p3 s* J7 ~7 ]  W读者乙:他“出身”平凡,不像王冬龄得到过大师的真传,有林散之这样的老师,老师的老师又是黄宾虹。又不像孔庆东,姓孔,可以声称自己是孔子第多少代世孙。因此,只能打“改革,颠覆,突变”的牌子。人们说起邱总要用“一道绕不过的墙”、“书法的开宗者”等。这张牌最初是一位博士在几年前“以鲜血的名义”打出来的。以前没人在意这篇文章。没有打响。现在是第二次“出牌”。

1 `3 `1 o0 k+ W" z/ n* X
4 ?; w& r7 |6 @: V  _8 R$ P读者甲:当下有“现代书法家”吗?
$ A' S% J+ [; o6 M

7 J) O, u- B. w3 i0 H. m5 l$ q, _读者乙:书法就是书法。加了“现代”二字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就像孔子,就叫孔子。加上任何东西就不是他。他需要“入档”吗?孔子学院是他开的吗?孔庙门前的石像和他有关吗?
; ?3 |6 ]6 o# R1 Q5 t2 Q1 Z

+ J6 |: {1 K3 J读者甲:怎么可以说无关呢?为邱作序的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一位是范迪安(中央美院的院长),一位是许江(中国美院的院长),你不知道他们的话有多少份量吗?

5 c8 X# X$ r% R( i8 K! g- i8 `/ ~# p7 v# X/ [
读者乙:话语的“份量”有时是会不断变化的。前不久听一朋友说。有人出版了一本画册,里面有作者与很多名人、领导的合影。结果书拿到不久,与有他亲切握手的照片上的某地“书记”跳楼了。没过几天某地的“*总”也进去了。有人说艺术家现在也是一个高危群体。
6 ]" Z# _9 r  T$ @

$ D# v9 j& o. `# Z4 f读者甲:很多人对邱的传统书法非常欣赏,他是传统书法家吗?
$ t: v4 f$ X: i
+ T1 T; n6 ~' r8 I
读者乙: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书法史上的杰作是怎么来的。然后再作出判断。《兰亭序》是作者与好友聚会时即兴所作。《祭侄稿》是作者因为侄儿之死,满怀悲愤而写的。《寒食帖》是作者被流放时的抑郁之作。也就是说文稿和墨迹是同时产生的,作者是为了把心里的话写出来,才有了后人称为杰作经典的墨迹。不是为了其他目的去抄写或复制的。作者就是事件的当事人。而邱的书法作品都是以古人的诗词为之。即使是他本人的文稿也不是与所展示的墨迹同时完成的。这种书写的动机与古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人是为了情感而写。而邱是为了创作书法作品而写。
" W4 s- z5 j) t1 G; t
/ O4 I* d( I: [( C5 o) U
一个是当事人。一个是演员。演得再好也只不过是一场戏罢了。

! |' P- e+ {7 L
' H  C- t+ X- y' r, O读者甲:邱说别人展览总是把大作品放在醒目位置,而他特意把小品放在首位,这是展览与众不同的地方。

. F: P5 {- q1 U/ c  F/ A) A' l
# S: j$ Y7 F" K' ^  t% ~" r% j读者乙:每个人都喜欢别出心裁。如果把书法看做是演戏,那么演员也有很多种,有人喜欢演“大戏”(连续剧)。有人喜欢演“小品”。
. Z2 B, c$ ~3 U( a9 g* g0 d, g

+ D& o2 @. b5 @7 }3 ^! @读者甲:邱先生对当下的书法到底有没有贡献或者说发现呢?

7 ^# J5 _- z4 W1 Y( z$ v9 X* p. J/ V/ _
读者乙:我觉得有。他编的那本《书法的167个练习》和缩减版本《书法的24个练习》对一部分想急于求成的人是有用的。我把那些练习称为“傻瓜书法”。就像“傻瓜炒股”软件或“傻瓜相机”一样。外行一玩就能够很快“上手”。
( W8 p/ L2 c0 L8 Y; Q
& C4 }. a! z3 W! q. {- K8 g! J
读者甲:邱的书法大展还有什么特点呢?
% x3 B3 c; ]% C/ V+ H7 c2 Q

: c( v3 ?( v) h8 U读者乙:最大的亮点是“国际化”、“多元化”。从东方到西方,从庄子到本雅明,从书法到书写,从“四个系列”到“山海经”,从传统到现代。真是百花齐放。; w1 C/ U3 {, n+ F

' G! U) W- f/ ]3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0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琴岛大布衣 于 2015-5-31 21:17 编辑 ) P8 M  d9 i7 Y3 T0 f0 B
7 H- K$ k8 J) P: b
果儿答问(三)9 H1 }4 S2 M4 {: e* y( ^# H! l

$ z! Y: `+ {' `4 ^  X QQ图片20150418191417公心.jpg
" e+ s, K' O- i# m/ o" ], _4 ^& ]* F! U9 J
截图于中国书法在线网论坛9 J$ z) V& L3 Q
# a% \- @8 j1 w
关于邱振中作品展的思考5 T2 Y' U( A$ F4 D2 n6 ]

) n, v( F# q/ u2 k6 S% d; D3 \
——写给微信朋友圈里一群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3 u$ \$ q* k* y& F
很多朋友在微信里谈了对邱老师的展览和有关报道的看法,他们情绪好激动,给我发了一连串表情,要我说点什么。邱老师周围有那么多教授、学者,连跑腿的都可能是博士,他们已经说了很多、很多.......我都不是,让我说什么呢?让我说邱老师的展览不好我做不到,说他的展览办得好,就有很多人来“刨根问底”。我在摆脱不了某些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纠缠的情况下,针对大展发表一些个人真实的感想,就算是“答疑解惑”吧,说他们没有脱离”低级趣味“是因为为邱老师作序写文章的人的社会地位很高,学术性很高,而我身边的这些人(包括我在内)的社会地位很低,很卑微,发出的声音很微弱。如有冒犯之处,请邱老师多包涵。( A! g4 F* q6 v; K9 Q9 \& l: J" |" W. K

9 T( }- Y3 x; @7 r6 |*有人问:最近邱老师对媒体说他“还会翻跟斗”,这是不是真的?$ y1 j" F( g$ f0 a9 P2 |7 ^
我说:他是和大家说着玩的,就像姚明说他会”打篮球“,郭晶晶说她“会游泳”一样。! o- x( R, {. G! ?1 }9 s) u2 L
7 P3 J% Y( C# B& g( G# x0 L, w- g
*有人问:有媒体报道,邱振中:“起点与生成”展将写入当代艺术史”。你觉得可能吗?1 ]$ G2 V9 F6 r1 `
我说:当代艺术史是现在才开始写的吗?“当代”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吗?我想中国当代艺术史可能从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有人在写了,那些一系列的书籍和杂志都见证了当代艺术变迁的足迹,是这些文献共同构成了当代艺术的历史,而不是某个人写了一本题目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那本书。邱老师的文章、作品和参与过的很多艺术活动,都已经记录在以往与当代艺术有关的文献里。他不是有没有“可能”,而是根本“不可能”。想不写进去都不可能。当然一起写进去的可能也有一些批评他的文章(比如王南冥之流)。邱老师80年代初就开始活跃在中国艺术的舞台上,在“当代艺术”上的笔画已经留下很多了,搞艺术的人都知道,作品上的笔画也不是越多越好。越到后来越要小心,写上去的东西是无法改的。。4 E8 t6 }6 O* X
我认为“写进去”不是问题,在“里面”有多少“分量”,充当什么”角色“才是关键。历史是一面多棱镜。
9 N0 W- N  y% c! P  n
- W  p" f6 h0 `* Z5 _* L*有人问:从媒体上看到,邱先生对记者说:有一个画家看了邱振中的展览后评价说,他是“齐白石后面一个”。这句话过不过分?这是个“梦”是否会成为现实?
' [$ ^0 w6 w& j0 M我说:不过分,只要是能够到中国美术馆办展览的人,说什么都不过分。那是中国最重要的美术馆,等于“上嘴唇可以挨到天了”。说是齐白石后面一个,毕竟还是在“后面”,自称在“齐白石前面”的人你们怎么不去说。如画家范大仙就自称是“石涛”后面一个的呢,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他“齐白石的前面的前面”了。当今的中国每个人都有梦,名曰:“中国梦”。- x5 x" f: v1 D6 B9 ]
在我看来,齐白石的作品集诗书画印于一体,他在艺术史上画的不是“点”,而后你在他“后面”,他在你“后面”......依次排队,论资排辈,形成一条“长龙”。他是一个“大大的星球”。就像太阳一样着照耀芸芸众生,每个热爱艺术都可以说自己是他“后面的一个”。
' D' R8 M! x) h, a# J. ?: ]  S
6 T5 @9 t. [( x& P% X2 Y5 i6 T9 T& S+ K
*有人问:媒体报道,邱振中是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艺术家,书法家、评论家、诗人、画家、书写者......每一个领域都很出色。这么多“杰出”的东西搅合在一起会成为什么呢?

) G, z5 b% y  Q$ f我说:这看上去就像一道菜:有鲍鱼、龙虾、扇贝.....放在一起炒,端出来该怎么叫呢?叫“炒什锦”最合适对吧?这道菜的名字出现最多的地方在哪里呢?人们异口同声:夜排档。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也不可能同时坐上两辆方向相反的列车。
0 l" A7 K5 }% F& h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印”四绝,把一个人很多的才能都融合在一个画面里,如齐白石、吴昌硕等,邱老师把自己的艺术才能分布在好几个个方面。齐白石那类作品好比是“纯巧克力”,可以直接吞下去,它会在你嘴里融化。邱老师的是“夹心巧克力”,你要慢慢地去嚼,还要自己去进行加工。否则就是“囫囵吞枣”。
* U! @  A1 B5 K8 c5 T* ]: I, @. D
! Q3 i9 _( ~* r6 V& \*有人问:媒体报道邱振中先生在中西文化之间构筑了一道桥梁,或者说打通了中西文化之间的“隔墙”。你觉得他做到了吗?) U4 k$ _" ?% _
我说:中西之间如果可以架桥的话,唐僧去西天取经还用得着历尽艰辛吗?孙悟空背着他一跳就过去了。因此,中西之间隔着的不是“一堵墙”,而是茫茫的太平洋,
- B9 Y2 n3 j# j2 w7 d' N: l; Q如果说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极其艰难的,那么要进入到西方的千年的文明更难。这两种文化的对接不是看一些西方人的书和作品,或者出国考察、留学就能够完成的。6 J! [) P3 `+ P0 i2 S) D$ G, g. S
邱老师在文章中说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于此项事业,对此我深信不疑,从他的作品中也能感觉到他历经了“万里征途”。他到达了吗?我想没有,他现在似乎已经登录了一个“新大陆”——汉字书写。
6 p) \6 |% B5 v* W/ p在我看来,那不是西方,而是位于中国西面的一个“岛屿”,但毫无疑问那是一片“处女地”,是“最初的”。2 K# O  P" ]" z$ Y
) Y6 X2 _7 R! S% S* h4 y  a# F( a
*有人问:邱振中展示的作品年代跨度很大,你说他的作品新的好还是老的好?
/ p5 Y$ @; s; }4 E' @0 A$ l$ r我说:邱老师展览的策略可能是想,让人们把“老的”(四个系列)在感觉上看上去像“新的”。那么,“新的”(草书)自然就被他们感觉到像“老的”(老气横秋)。如果是一张宣纸的话,当然是放得越久越好;如果是一瓶白酒的话,也是越陈越香。可问题是,他把这张纸变成了一张作品,把这瓶酒喝到了肚子里了,那么,很多话就不是那么好说了。) j+ W+ U6 e" y  f
关键要看画了什么,人们看到什么,喜不喜欢什么。要命的是“人们”什么都不说(论坛上发布的展览信息很多,但回帖寥寥无几)。这种现象说明三种“可能”,一、无话可说,人们对中国艺术没兴趣,因此,不看也不说;二、对邱老师的作品没兴趣、没感觉。或者没有看明白,不知道这么说。三、不好说、不能说(说好会被一些人骂,说不好会被另一些人骂)。 ! D' V+ y4 z3 e5 ?, {; f

# M7 [' G$ ^; D- @*有人问:为什么他的展览很多人看了“不明白”?1 N" ]1 F; I6 A3 @* r) `/ p7 B& M$ c
我说:看看墙上艺术家的“艺术简历”,你就会发现,上面记载主要是作者历年的艺术成就——*年*月*地,在**美术馆举办(参加)**大展。这些内容记载都是各种美术场馆(建筑物)“被使用”的情况。和作品及作者关系不大。艺术家在这些陈述里看上去简直是个“流浪客”。& b; X, M8 K% W4 O
观众“看不明白”很正常。他在“高处”,他不说,你们又怎么能“从背后去解释”。如果一个展览不能让作者与观众的心灵产生撞击,产生共鸣。那么,结果就是作者白忙一场,观众白走一趟。" j8 d& k' F" z
中国美术馆至今已经举办1000多场展览,如果说每个作者,每次展览都有被写进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可能”的话,那么。中国美术馆就有一千个“可能”被写进艺术史。 这座建筑物是一切艺术活动中唯一的、永远的“赢家”。7 n6 m: r3 E. ?, m

3 E$ N! P6 N& F( [*有人问:“四个系列”已经问世好多年了,现在还要展示出来,你觉得这些东西精彩的地方在哪里?1 Q) h  r1 }* {4 c! s7 ^  {3 Y) w1 j
我说:邱老师的作品展览中有很多精彩的作品,有些是一目了然的,这类作品不是为了让你“大饱眼福”,而是需要你去“再发现”的。就像“口香糖”一样,嚼完了你要吐掉。不是为了给你“口福”。而是为了活动和清洁你的牙龈。同样是一条鱼,“吃法”也很多,你可能只知道清蒸,红烧、煎炸。“生吃”你试过没有,日本料理的生鱼片就是生的,好吃吧?“精彩”的东西就在这里。
9 S5 V$ k! B2 {
6 z* u% J8 n  w7 Q
*有人说:上面比喻其实都是有缺陷的。譬如:像“口香糖”一样,嚼完了你要吐掉.......看到这句话的一点联想,与对邱先生作品及其展览的评价或思考没任何关系。
5 E$ n1 h+ X$ z! F9 N7 Z$ `. w我说:邱老师作品和展览的方式,不能用常规的思维和眼光去认识。他的绘画,无法用东方文化和艺术的尺度去评判,中国画入门有很多“谱”。如“芥子园画谱”。邱老师的画显然“没谱”。如果从西方现代艺术的角度去审视,他缺乏的要素更多。因此,欣赏他的作品需要有“东—西”的眼光,就是同时能够看到东和西两个方面。一般人肯定没有这样的本领。不过,地球上还是有眼睛是长在两侧的动物的,比如鸟、鱼、鸡、鸭都有这个本领。因此,某些人喜欢把自己说成“鸟人”,继而衍伸出“鸟眼”。
. A+ _. y' I# k, F3 |: L, t8 s. Z1 W! b2 x
*有人问:【高处】有多高?邱先生作品展开幕式上的那幅叫“渡”画制作得很高大,看上去像“姚明”,使走在它下面的人感觉都像“潘长江”,你觉得他作品的境界也有这么高吗?
& S% ~, d# r- X% g5 B我说:难道世界上的人,除了“姚明”就是“潘长江”吗?' B- f  t! \8 {! L  C$ d3 @6 z1 D. s
记得几年前去看黄宾虹的画展,他的招贴画很小,是一个局部,上面只有一个亭子。但这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境界。他那寥寥几笔勾勒出的是艺术的一个巅峰。平地上的大厦造得再高,也高不过搭在山顶上的茅屋。钻石与白玻璃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它有许多个“面”,不管从什么从不同角度,或进行多种切分后,品质和属性不变,不管你截取多大画面,它都具有艺术的活力。就像磁铁一样,把他切得再小,都始终具有南北两极。
6 S  n0 F0 x0 c就这一点来说,“渡”这幅作品的“高度”还不够。如果我们折掉它的左面,它就会失去“左脚”,折掉右面就失去“右脚”。只要这两下,一个庞然大物就会在瞬间“倒塌”。" U. H" O4 \5 D+ d

+ ?4 l3 g# M% z: x4 h+ F有人问:邱先生的展览上展出了很多当代艺术作品,有些人则认为“当代艺术家”都是一群打着艺术家旗号的骗子,把毫无绘画技法说成是技法的变革......把垃圾当成艺术,用不要脸的方式获得“脸”。艺术批评家“丹青飞狐”认为还特发“一号通缉令”。这些批评会不会和作者一起写进“中国当代史”。如果那些东西构成“历史”,那么历史岂不变成了“垃圾桶”和“火药桶”?* E6 ^: |3 W) P* E0 |+ U
我说:一切皆有可能。但邱老师作品和那些人的东西不一样。尽管看上去“差不多”,但不能随便掉进“垃圾桶”。
# A* M: |% w# ~+ c: m" f区别在哪里呢?很多人的东西可能都是乱涂、什么概念、流派都是胡扯的。而邱老师的东西是经过苦心经营的,过了26年再拿出了展览肯定有他的道理。他是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经历了文革,早年可能接触了很多“文革美术”,因此,我认为他“四个系列”的渊源来源于“文革美术”,这是他苦心设计的一部无声的“样板戏”。他在上面打上了“当代”的标签。要知道“样板戏”在当时也是“当代艺术”,并且也有一定的艺术性。现在看来也不是一无是处。4 k. }$ |# t. G" n# e  p% G* H
如果把“四个系列”看作是几种不同的方法,那么,这几种到底想有什么用呢?首先,他制定了一套“模板”,就像手机上的短信“模式”一样,不方便接听电话的时候,你可以不用打字,只要复制、粘贴一下就能发送,如:我在开会,稍后联系、正在开车、我马上就到......之类,以上内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这么好的东西,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使用,因此,他要通过展览和媒体向大家展示和推广。他召开的一系列“研讨会”,就像是“四个系列”使用说明会。但是,专家没有领会、读者没有明白。看来,他亟待建立的不是“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而是他与观众和读者之间的桥梁。
" {/ A7 S+ `1 N, T/ p

8 `5 ]( b" z! Q
有人问:什么是”起点“,”生成“了什么?
' x( p: M, l+ c7 x& Z1 K
我觉得对“起点”的理解可以有很多,不必特指哪一件作品或哪一个系列的作品,邱先生的作品类型很多,进入展厅如同进入一个庄园,一幅幅风格相同,墨色相似,画面整齐的好像是一片菜地,要抬头看的大作品就像是葡萄棚,一些零碎作品就像是野花野草,传统书法则如同山芋、萝卜之类的植物,不能看表面,要看“根基”,要去欣赏潜在的“不可言说”的东西。总之,他向观众展示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某一个画面。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必然会“生成”一个新东西。招牌作品“渡”你们好好看了吗?问“生成”了什么的人我想肯定是没有看过展览或者仔细看展览的人,“三条腿”上面的那个就是。三条腿可以看做是传统、西方和当代。就好比两个人在一起结合是起点,分手也是起点,生儿育女也是起点。搬家也是起点。有起点必有生成。邱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已经跋涉了好多年了,肯定有无数个“起点”,这些“点”纵横交错,生成的东西也五花八门。还是好好看展览吧,没看明白的可以再看一遍,这是一个“巡回”展。
/ g6 A5 @  @: Y' U7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邱振中批判——之四天下何人识邱君-网络论辩& |9 k4 C" ]. B' Y% z
https://www.shufa.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522&fromuid=44767" O" D6 `' d  W
(出处: 书艺公社)
" z1 k# i, c( t8 m' 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本站网友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书艺公社的立场及价值判断。
网友发表评论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严禁发表侮辱、诽谤、教唆、淫秽内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您在书艺公社论坛发表的言论,书艺公社有权在自身所属的网站、微信平台、自媒体等渠道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参与论坛发帖及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版权所有2002-2019·书艺公社网(SHUFA.org) ·中国·北京·
Copyright 2002-2019 SHUFA.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邮件:shufa2008@126.com

甲骨汉字对应表 | 说文解字注速查表 | 繁简字转换表 | 干支公元对照表 | 岁时表 | 常用礼语 | 中国历代年号速查表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