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100
- 注册时间
- 2007-2-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801201
- 点评币
-
- 学币
-
|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岛大布衣问 :( U. a1 v' ^+ S8 e y% j
对新兴的“艺术书法”理论学说如何评价?% u2 u0 j1 _3 n8 t% q5 }9 S& w& v
z/ `8 O8 i7 g* A2 ?4 _
5 X$ U! K F% E, N+ H; q! l胡抗美先生 答:7 A3 a O6 f4 ~2 [
& K+ B: `3 w% C" J4 v: }% d1 N关于如何看待艺术书法问题
6 X z0 N1 o5 D' f! I
+ | }5 Z$ w! Q, k 艺术书法的提出,我想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非艺术性书法和书法中非艺术性负
" K) ^9 P& q, n. g6 ^担。我注意到对艺术书法的不同看法及批评立场,但我以为它不是书法艺术说法上的: a3 Z. o3 i! m. L! X& J/ K% Z
顺序调整,更不是书法艺术的审美疲劳,而是人们审美观念的升华。同时也是经济社
. b) d' ^# T- k" ?1 W& Q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与人生体验的必然反映。因此,艺术书法的概念,是对书法特殊# G7 Y3 Q0 _! e& s/ `
审美性质的突出强调。
8 V+ L0 e( E" m& K$ ^0 y 艺术书法审美观念的萌芽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的大幅书法现象。徐渭、张瑞图、
0 S5 g* q8 U. t6 I" i9 F( l王铎、傅山等大幅作品,绝大多数具有今天的专门展示功能。这种纯粹展览性的意; s9 q- h6 ~6 k
义就在于书法“尚用”与“尚美”的决裂,尤其是那些抄录古人诗词及古文经典的大幅作
3 M" _& q/ a5 a. W品,基本上是站在“尚美”的立场上观照书法,不再承载实用的负担。
% ]* R O8 @& i* w! P% X7 G艺术书法张扬书法的审美性,它摆脱了书法之外的诸多属性,从“尚用”与“尚美”
2 K r& F. E, ^0 p6 ?的结合走上了纯粹“尚美”的轨道。它诠释的是人们深化了的对美的含义,魏文帝曹
) C9 H& Q: i X$ C0 B% C丕在《典论•论文》中首次提出了“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的文学新观念。鲁迅先生/ ?- C) K; c- ?9 X/ d2 b' Q4 m
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
' M7 t1 }# l4 m* e! C$ A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看来,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7 z4 m7 g1 [% s ?9 g% D7 \, i, r
代”,或者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艺术书法追求的是艺术,把书法的形式美摆+ d* x( ^1 g7 F K _: _& S/ A
在首位,作为第一重要因素进行强调。艺术书法不再是纪事载言的工具,而成为艺
m7 P! \" @7 x+ ~0 a术书法家审美体验的空间。同时,也实现着艺术书法自身美的独特价值,证明艺术
8 O, E W# X! d+ z" ]) Q C. L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
6 C1 w) t" _$ V8 C3 o a) C 艺术书法是书法活动长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成果,是书法意识形态对市场经济社3 H; A9 E. o0 y* p& ^
会的适应。书法艺术的艺术性早已存在,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却难于进入艺术0 S- F' z O/ s. X0 m0 w
领域,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一员。究其原因,与它长期同其他文化形态纠葛不清具有
1 V- E- A6 S/ ]" K7 b直接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强调书法的社会功能有着不同的表现,但都集中在( B4 @7 K) r5 L7 r0 n7 e* D5 f
历史、政治、伦理、宗教、社会学等等方面,而对于那些属于美学范畴的灵感、妙
' ~2 r G/ Y2 u+ n# \悟、迷狂、想象、升华、象征、气韵等等,或被列入小技,或被称之为玄乎。
6 F7 ^; C( G5 `4 s4 V7 D Z6 z4 G) Y, _6 H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