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币
-
- 信誉指数
- 点
- 好友
- 帖子
- 主题
- 精华
- 阅读权限
- 60
- 注册时间
- 2004-7-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积分
- 3833
- 点评币
-
- 学币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快速注册
x
q1 l5 f! W& V" l& Z
! o/ u: Y r4 S5 V0 X0 `9 ~' c* ^3 O4 S' F' i+ @
4 A2 o" z6 E. D3 J
1: }2 s2 `0 o- N/ K
# Z! ?4 C' M+ J; ^
3 Z: F& l, _+ b7 X6 G4 e* z0 V; r; }
我对擅弄翰墨丹青的作家总是多一分倾注,不单由于爱好的相同,更由于作家的书画,必定多一种意蕴一种滋味一种别样的美感。比如莫言。
9 s& [5 V9 [2 s. ?- J: x! a. y
0 p+ j3 s( J, \7 P; l$ c5 ?) h6 n; l" o- G; m1 `4 z( M
莫言的小说,世人知之在前,获奖在后;莫言的书法,获奖在先,世人知之在后。由此说来,他的书法仅仅是那种沾了名人光的“名人字”吗?非也。
* S8 D m1 [- h0 E
x' N9 o2 @1 T5 x( u
8 s% x! L. l$ d2 _* X+ j* V# |我早就在他的博客中饶有兴趣地注意到他的书法,还有他那种颇具民歌味儿的打油诗。在我看来,书法和打油诗在他的世界里不是可有可无的。, c& D/ N( b. P& I
) E9 h. K$ ^. n5 H8 x7 B' D- j; Z
比起小说,他这些信笔挥毫的书法,随口吟唱的打油诗,更松弛、更率性、更信手拈来、更逞一时的性情,在作家人本的层面上也就更直接更本真。2 H$ }$ V$ |9 L* }$ |
. ?- a, D. p1 J7 e2 S: n6 V1 f" s- o) i7 m4 s& D
在小说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他用文字和故事编织的天马行空、光怪诡谲的想象空间里,难睹作家的真容;但在他的书法和小诗里,便一下子见到莫言本人就站在这里。5 Q1 ?# { _% @5 ^5 F+ ?! f
: ?1 M7 c* h* y# |4 d5 P5 z
& g0 F% b+ p: I" a2 R3 D- @他的个性、气质、生命感、审美,乃至喜怒哀乐原原本本了然其中。这便是他书法的意义。4 ^# ~/ \) o$ v: |: i
( G, J/ q; ]/ J
1 z9 a z% o% v; C+ h4 J' Y9 U7 s* `0 `) W1 d- V) Y# H
0 ]7 F7 U; l, }& f$ V24 N7 f5 g# u4 @( Q9 @, b
3 w, F. K# B& R! v n$ \2 o( U# A, I( k: x8 Y6 g
古代没有单独的作家的书法,文人皆擅书法。因为写作与书法使用的是同一套工具,都是笔墨纸砚。/ J- ^: @* a9 R# v9 o+ c5 x# w
; D, Q) \' G: y( r) I
# m& I2 y( b3 \长期的舞文弄墨熟悉了工具的性能与应用,很容易就转化为书法。: \9 B" A+ r# n
" A" i2 O% E9 ~7 U
7 v. x/ R4 m3 h5 I到了近代就不同了,作家改用钢笔写作,进而敲击键盘,笔墨离开了案头,书法告别了作家,如今在个别作家那里只是一种个人的偏好。
$ c8 h& V+ g4 o% \* Z- b( t4 C) i$ G& b8 E
% `: Z& f1 B) s4 I* L4 y而对于书法本身来说,离开了作家之后,便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直接的危害是“书写他人之言”,随之降低了书法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个性。
' ?) F+ |5 ]+ r! Y2 \ Q+ B9 x! }8 a9 i" g# u
/ O2 g6 l! a: z4 O2 s: k9 C" G! ]作家的天性是不说别人话的。作家的书法最重要的特征是“言必己出”。7 A2 e1 t G4 m
' }( A7 ^1 s" M
7 q2 e4 [* d2 G比如莫言的书法,不论题字写诗,状物抒情,哪怕是一时涂抹,都是有感而发,有悟而言,抒写一己的情怀,其书法也就必然闪烁着作家的灵性,哲思,情致与智慧。5 t f- k+ F6 ~4 R
% R( z! q9 N+ p2 z- ~8 [
) a; K1 Z7 @. e L+ H这样的书法,其实是作家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古人许多好诗和美文不就是出现在书法作品中的吗?
4 H$ j( C! ~8 w) Y
# `0 @5 s& R1 Q8 l8 A
& m; d. X/ Q; O+ [( W1 \ [" X$ ^3 a* N( O3 u% a: t
; r0 ^$ n/ ?+ e/ y1 {$ E7 M8 E6 F- J
3! t, x0 a9 ~& R2 N$ `3 X2 y- ~9 w
4 i) X( }1 h0 G5 w! n7 f8 u4 P' W/ @/ g
书法缘自书写,书写是工具性的。初始无法,书写的内涵重于表象。而后,人们在书写中渐渐将天性的美融入进去,得到认可,形成规范,有法可循,书法遂生。. q& @! H0 e* i2 m8 ^
( B: \, k# E R9 E+ ~5 F: o
/ k' G" K+ u v/ ~4 R中国的书法重法,这便带来事情的两面。正面是玉律金科,考究又经典;负面是一大堆手镣脚铐,博大精深的传统往往将书家的个性与人性囿于其中。2 W/ C) ]- z- g+ h, d) w3 U/ g6 I# d
8 E& ~/ K g5 ~ ?3 C5 y+ K0 \" V8 `& O5 {" }6 Z9 e
故而,面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巍巍大山,李可染先生说:“要以最大的力量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可是如果打得过深过死,失去自信,就打不出来。
+ Y* U9 e0 c" G8 e# F g
0 M* \/ v, G% d1 |, O$ d
3 l8 Z3 }. f" n6 j$ z5 v记得,黄胄先生曾对我说:“我对书法,只看帖读帖,从不临帖。”此话颇有见地,应是黄胄先生悟出的一个对待传统的“绝招”。. L' U, C w8 i: ^2 [, k
7 Q8 y( `: c6 W8 p. A
0 Z- |# B& w! W+ W临帖常常会陷入一招一式,束缚住手脚;看帖读帖则信由兴致,全凭悟性,只取神髓。黄胄先生这话对我有如神示。由是观之,莫言也该是如此吧。
! ]" J; B& S. R# q2 ]
& P# W4 s+ y' b# D( {; X% q1 w5 v( E4 f- S8 v. c
他的书法看得出是有来头的,但这种来头不是从小趴在桌上描红,而是来自长久对书法的兴趣与心领神会。% t4 p8 Z" K' d- s0 B" S4 r& w
* `+ D8 x b/ e
6 q+ @+ D q5 z' T0 I, r1 o因此在他的书法里有传统的元素,却绝找不到怀素的眉毛、黄庭坚的胡须或是郑板桥的“马脚”。
) p! r% s( H7 b O7 ?3 _; G* T5 q
/ [8 Y$ R8 C `0 n$ ^; A
" t* a; k4 V, u( [" g艺术的立足之地,一定是从来没人站在那里的空地。/ b4 H% G1 S( x* M" e% F
" M# y4 c) l) T, u* e7 _$ ?+ Y
8 {8 N/ ~- \% u" Y/ P/ s
1 X4 q( O8 W1 T6 ^& b" a
' n& F) {' _: d& F- r+ e43 C! B9 G8 |0 [5 g% P* B
- l1 K2 W% U+ r
+ O% u; l. R$ M6 l) j
书法的面貌,最终必须以艺术确立。4 j: T1 h. s+ i" J1 c- C. g
/ B" E" x" \2 |: O) n% s7 @4 P9 Z& Z3 @# f
我和几位书家看莫言书法作品的打印本时,不仅对那些短语小诗颇有体味,更对他书法的风格感兴趣。
J+ A, ~1 T8 k9 V0 ?0 H
; [, b1 i# X0 g( D/ L; P
. C' m: B1 k# ?自然、放达、随性、真切,没有丝毫刻意与造作,却看到他愈来愈注重书写的章法,行气,节奏,笔墨的变化与呼应。
6 p- K" l( y# w! X+ p% }0 |
- z/ F# v; B" l, V7 A- \; \" W, C" u' G4 F7 W
一位朋友说,他是不是真的研究过书法?我说不然,这一半来自他对前人书法的领会,一半还是出于他的悟性。艺术不能解释那部分皆来自天性。
$ k4 z# n# [" g! g8 H
( u' x2 F( q( c: C6 A! X% | W! v {' X6 {
我注意到他署“甲午”年款这些幅尤其好,有几幅很放弛,大气,也精意;愈加注重笔情墨趣和行笔中用线条直接表达心绪。* y7 c6 f# \& {% i: B
* n" s: ?1 t+ X
5 @: y; C7 I: v1 ~+ R& E( Z
这种主观性和意象性正是中国书法艺术所特有的。
9 p7 y9 U6 I K$ J6 n0 c" F# m9 G. c0 N9 }/ W7 P+ l
4 ^) l3 e, ~7 P. S# C
我还注意到,他开始用长幅短笺来写一些随感、警句与思想的片段了。
: q& U% a0 M/ l$ g( d9 ]# ?
( _; P* t7 s" |. o) M3 \2 b5 P2 u- f8 ?
书法于他,既是他个性的艺术方式,也是他小说之外一种另类的文学。莫言已在当代书法中自辟一块天地,书法也为他敞开了另一片新的随心所欲的世界。1 s# j$ T$ k) ]* P9 l+ J3 N$ m
! E. s/ `" U+ T4 G- T% o) b8 v7 ^7 _9 S
' p, I& X3 Y7 p7 s- h& C我望而喜之,因作序焉。
) _2 G/ R* `$ Y' f7 u [7 U' m F a/ c/ W8 G
$ D$ v" q; V5 n/ O* }$ V# i
(本文为冯骥才莫言书法集《莫言墨语》序言)4 f+ y2 G: @! l+ i- K% B! {
0 K, ^; C3 d$ O" y. ^* f
) C& p3 J0 O' w6 D9 M, }! M6 @+ q+ V; L/ o' ]8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