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好字”,26日,八十高龄的何为先生,在学生的搀扶下,来到万江绿洲艺术画廊观看书法展,刚进门就发出连声赞叹。俗话说:文人相轻。在东莞,老先生是德高望重的书画家,而且曾经师从高剑父、关山月等岭南派大师,能够得到他的肯定,实在不容易。 严太平,湖南耒阳人,中国书协会员。早年在国家机关抄写给国家领导人的报告,因为一次写错字被周总理纠正后,苦心研习书法,锲而不舍,几十年如一日。此次展出的75幅新作,以行草为主,书风师古不泥,赋传统以新意,行云流水,气韵生动。在何老先生看来,“这样的作品,没三十年的功底,是写不出来的。”而作者严先生却谦虚地表示,这批作品比较仓促,“书被催成墨未浓”。 交谈中,两位先生就“传统”与“创新”展开了讨论。何老先生形象地说,传统是座“大山”,很多人爬到一半,觉得很辛苦,就想着坐一坐创新的“缆车”,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上去,没想到却滑得更远,“搞书法,有抱负是好的”,但一味创新,往往适得其反,要知道,“离开古人就是丢掉中国”。严先生觉得,没有传统的创新,只是“海市蜃楼”,经不起时间的检验,“也不算真本事”,他还以王镛为例子,佩服其传统功底好,但现代味又很浓。 由于年岁也高,何老先生已很少外出活动。“我的感叹是发自内心的”,看了严先生的作品,何老既兴奋、又激动,表示“我们得找个地方,好好交流交流。” |